后鼻孔吸引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59741阅读:4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后鼻孔吸引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于医疗器械领域,属于耳鼻喉科手术器械,是一种后鼻孔吸引器。
背景技术
鼻窦炎是耳鼻喉科常见疾病,通常由鼻腔的反复炎症感染所致,临床上多采用 鼻内镜手术治疗。复杂的鼻窦炎患者手术时出血较多,容易血染镜头,需反复擦拭,从 而延长手术时间。手术者大多使用鼻科常规吸引器于前鼻孔导入进行吸引,来重新显露 术野,这种吸引器有以下缺点使用常规吸引器反复吸引自然导致手术时间延长,使患 者术中失血较多,影响术后恢复;若手术时让第一助手完成吸引则对助手的要求较高, 很难达到与手术者完全协调一致。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缺点,提供一种后鼻孔吸引器。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后鼻孔吸引器,包括吸引器管、进 气口压力气囊、鼻咽气囊及带侧孔的吸引头,其特征在于由符合鼻腔生物相容性的 医用硅胶制成,长30cm,管内径0.7cm,管壁厚0.1cm,鼻咽气囊位于距吸引头管口后 4.0cm处,吸引头管壁上有多个侧孔,吸引器管外接口旁有进气口压力气囊,压力气囊并 通过一微管与鼻咽气囊相通。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新型后鼻孔吸引器形似于一氟雷氏导尿管的医疗器 械,于后鼻孔前方总鼻道内进行吸引,保持术野干净;吸引器放置到位时打起鼻咽气囊 固定,并且鼻咽气囊还能防止渗血流到口咽部。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中1.鼻咽气囊。2.带侧孔的吸引头。3.吸引器管。4.接吸引器的外口。 5.进气口压力气囊。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如下后鼻孔吸引器,其吸引器管(3)近端有 接吸引器的外口(4),外口旁有进气口压力气囊(5)并通过一微管与鼻咽气囊(1)相通, 吸引器管(3)远端包有鼻咽气囊(1),吸引器管(3)末端连接带多个侧孔的吸引头(2)。 其特征在于由符合鼻腔生物相容性的医用硅胶制成,长30cm,管内径0.7cm,管壁厚 0.1cm,鼻咽气囊位于距吸引头(2)管口后4.0cm处,吸引头(2)管壁上有多个侧孔,以利 于吸引(此段术中可根据需要进行截成所需的长短),吸引器管外接口(4)接中控吸引, 其口旁有进气口压力气囊(5)。[0009] 使用时,把带侧孔的吸引头(2)从患者口腔或患者的非手术侧鼻腔导入,然后 于鼻内窥镜下于非手术侧鼻腔用翘头息肉钳子钳出,或者对于全麻插管病人可用类似于 后鼻孔填塞的办法于口腔导入吸引管,由进气口压力气囊(5)处打气,使鼻咽气囊(1)充 盈并固定于后鼻孔。其吸引头(2)位于后鼻孔前方,使该吸引器头2)置于总鼻道的后 端,其位置可用钳子或镊子调节。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可以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减少 术中出血,具有成本低廉、使用方便等优点。
权利要求1.新型后鼻孔吸引器,其特征在于由符合鼻腔生物相容性的医用硅胶制成,包括 吸引器管(3)近端有接吸引器的外口(4),外口旁有进气口压力气囊(5)并通过一微管与 鼻咽气囊(1)相通,吸引器管(3)远端包有鼻咽气囊(1),吸引器管(3)末端连接带多个 侧孔的吸引头(2),吸引器长30cm,管内径0.7cm,管壁厚0.1cm,鼻咽气囊(1)位于距 吸引头⑵管口后4.0cm处,吸引头⑵管壁上有多个侧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于医疗器械领域,属于耳鼻喉科治疗器械,是一种后鼻孔吸引器。包括吸引器管、进气口压力气囊、接吸引器的外口、鼻咽气囊及带侧孔的吸引头,其特征在于由符合鼻腔生物相容性的医用硅胶制成,长30cm,管内径0.7cm,管壁厚0.1cm,鼻咽气囊位于距吸引头管口后4.0cm处,吸引头管壁上有多个侧孔以利于吸引(此段术中可根据需要进行截成所需的长短),吸引器管外接口接中控吸引,其口旁有进气口压力气囊。本实用新型用于后鼻孔前方总鼻道内进行吸引,保持术野干净;吸引器放置到位时打起气囊固定,并且气囊还能防止渗血流到口咽部的优点。
文档编号A61M27/00GK201798999SQ20102001532
公开日2011年4月20日 申请日期2010年1月13日 优先权日2010年1月13日
发明者刘真, 张峰, 杨志峰 申请人:刘真, 张峰, 杨志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