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滑式脊柱后路手术拉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59950阅读:3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防滑式脊柱后路手术拉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脊柱后路手术的拉钩。
背景技术
脊柱后路手术是临床常用的用以治疗脊柱疾患的手术方式之一。脊柱后路手术包 括颈椎、胸椎及腰骶椎后入路手术,系分别自各脊柱节段的正中进入,术中需要将椎旁两侧 的肌肉、韧带组织向两侧牵开,以显露位于中间的棘突、椎板等骨性结构,方便进行椎管减 压等后续操作。自颈椎至骶椎,整个脊柱后方的肌肉韧带组织称为韧带肌肉复合体,该结构依靠 自身的弹力产生“张力作用”,用来维持直立姿势及保持人体矢状面和冠状面的平衡。任何 对于脊柱后方韧带肌肉复合体的破坏及疾病均可打破脊柱在骨盆及髋关节上的平衡,导致 后方肌肉群的疲劳和疼痛。而脊柱后路手术中为了更有效地显露手术视野,以安全进行椎 板切除、椎管减压、内固定以及植骨融合等操作,又必须将该韧带肌肉复合体自中间向两侧 牵开,手术拉钩的作用就在于能够在术程中将两侧肌肉等软组织牵开,避免这些结构向中 线靠拢,掩盖手术视野,影响手术安全,从而减少误操作引起的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 同时,脊柱后路拉钩又能保持上述韧带肌肉的相对完整,避免了对该结构的过多破坏,维持 了脊柱的整体平衡,降低了术后脊柱后方疼痛的发生。目前临床常用的脊柱后方拉钩包括有两种,一种是“梳式拉钩”,另一种是“自动拉 钩”。其中梳式拉钩,其两个用以撑开肌肉结构的叶片形似“梳子”,一般具有3 4个齿, 齿长2 4cm不等,叶片与后方的主体结构之间存在链接关节,这种拉钩的优点在于使用方 便、浅层组织拉开较为理想;缺点在于叶片的齿状结构涉及的过于尖锐,容易损伤肌肉等软 组织,且齿状结构相对显得短小,对于肥胖病人拉钩深度不够、不能充分阻挡深部肌肉等软 组织、视野暴露不充分、影响手术者操作,此外,这种拉钩的力臂较长,应用时常常会出现变 形滑脱。自动拉钩也称为“齿状自动牵开器”,齿长度6 8cm不等,两排分别为4 5齿, 借助柄端机械齿轮将两侧页扩开,自动拉钩的优势在于撑开力量大,且可以深部撑开,但其 缺点在于过于笨重,操作不灵活,而且由于其叶片设计比较厚实,且外侧面光滑,如果拉开 的力量不够,则拉钩容易滑脱,影响手术进程甚至造成手术失误,过度撑开后肌肉的张力又 比较大,软组织容易受到损伤。总之,在目前使用的脊柱后路手术拉钩中,由于设计上的缺陷,拉开软组织后并不 能很好的满足手术视野的深度,给手术造成诸多不便,出现因为拉钩问题而延长手术时间、 增加出血量甚至延长手术切口、重新暴露等情况,影响整个手术质量和术后患者的恢复。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简便、安全性好,可在脊柱后路手术中有效 撑开椎旁肌肉韧带组织、为术者提供较好手术视野的新式拉钩。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滑式脊柱后路手术拉钩,是在目前临床使用的“梳式拉钩”的基础上加以改进,由医用不锈钢制成,可反复高温消毒。正面观,该拉钩整体呈“Y”形,由 两个对称的手柄1,铰接部2及位于后方的调节部3组成;其中手柄1又由握持部11、张开 环12和叶片13组成,各部分连接部转角光滑;握持部11的尾端呈环形,方便操作时手指 环套;张开环12呈弧形,两侧形成近圆形,方便扩大手术视野;叶片13与张开环12成90° 相接,为圆柱状,外侧面为具有横纹的粗糙面,末端圆钝,略向外成角。铰接部2由一枚螺钉 将两侧的手柄1铰接,形成可旋转的一体化结构;调节部3由左侧手柄1握持部11、向对侧 手柄1方向伸出的调节柄31和位于其后方、固定于同侧手柄1握持部的弹簧片32组成,其 中调节柄31穿过对侧手柄1中间的缺口,可随着拉钩的张开闭合而活动,弹簧片32的一端 用螺钉固定于左侧手柄1的握持部,另一端撑在调节柄31的下侧,给予调节柄31 —定的弹 力,使该调节柄31上的锯齿能够固定于另一手柄1的缺口处。本实用新型握持部11和张开环12设计简单,连接过渡自然,不会对周围软组织造 成刺伤等并发症。整体组装简便、操作灵活,两侧张开环12撑开后形成较大的环形视野,其 本身位于切口两侧,远离手术空间;叶片13体积较小,既达到了向两侧拉开软组织的作用, 又尽可能少占有限用手术空间,不影响手术视野。操作时握持部11握持方便、舒适,撑开呈 工作状态时调节柄31牢牢卡于对侧手柄1中间的缺口,稳定可靠。与目前所使用的其他脊 柱后路手术拉钩相比,本实用新型叶片13的外侧面采用了横纹粗糙面设计(如图4,5所 示),这种设计使得该实用新型在拉开脊柱两侧椎旁肌肉等软组织的同时,可以维持在一个 稳定的位置,不会出现其他拉钩在手术中可能发生的滑脱现象,避免了反复调整拉钩对软 组织造成的损伤,且节约了手术时间,同时,也避免了拉钩不慎滑脱可能对神经造成损伤等 并发症的发生。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叶片13外侧面上的横纹可以有多种形状,如横直纹、横波纹、 横锯齿纹等。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手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手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叶片侧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叶片横纹防滑设计侧面截图。图中标号1手柄,2铰接部,3调节部,11握持部,12张开环,13叶片,31调节柄, 32弹簧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述通过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限制限于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由附图1 5所示的本实用新型滑式脊柱后路手术拉钩由手柄1,铰接部2及调节 部3等三部分组成,根据脊柱各节段后方椎旁肌肉结构的解剖特点及文献数据,本实用新 型可分为大、中、小三种型号,分别适用于颈椎、胸椎及腰骶椎后路手术。具体来讲,该实用 新型的头尾端直线长度为17 20cm,可以分别为17、18、19或20cm,自铰接部2的固定螺 丝至头端(即叶片13与张开环12连接拐角处)为8 10cm,可以分别为8、9或10cm。张 开环12的直径为10 12cm,可以分别为10、11或12cm。后方握持部的手环直径为2. 5 3. 5cm,可以分别为2. 5、3或3. 5cm。调节柄31的长度为5 7cm,可以分别为5、6或7cm,近端有5个齿状缺口,用以在拉钩张开后卡住侧手柄1中间的缺口。两个叶片13为圆柱 状,直径0. 5cm,长度6 8cm,可以分别为6、7或8cm,外侧面下半部分具有横纹的粗糙面, 长度3 5cm,可以分别为3、4或5cm。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首先根据脊柱各节段后方解剖结构的特殊性,结合具 体病情对手术切口长度的要求,依次切开皮肤、皮下及背部筋膜组织,紧贴两侧椎板剥离椎 旁肌,在骨膜玻璃器的协助下,放置本防滑式脊柱后路手术拉钩(一般在切口的上下半各 使用一个),确保两侧椎旁肌均被挡于两侧叶片外侧后,撑开拉钩,手术野得以显露,且叶 片的外侧横纹粗糙面与椎旁肌紧密贴合,不易发生滑动,保证了接下来手术步骤(减压、植 骨、内固定等)的顺利进行。本实用新型操作简便、安全性好,适用于各种脊柱后路手术,可在术中有效撑开椎 旁肌肉韧带等软组织、为术者提供较好的手术视野;还适用于其他部位、组织层次较深的手 术中牵开软组织或其他结构。
权利要求一种防滑式脊柱后路手术拉钩,其特征在于该拉钩整体正面呈“Y”形,由两个对称的手柄(1),铰接部(2)及位于后方的调节部(3)组成;其中手柄(1)又由握持部(11)、张开环(12)和叶片(13)组成,各部分连接部转角光滑;握持部(11)的尾端呈环形,方便操作时手指环套;张开环(12)呈弧形,两侧形成近圆形,方便扩大手术视野;叶片(13)与张开环(12)成90°相接,为圆柱状,外侧面为具有横纹的粗糙面,末端圆钝,略向外成角;铰接部(2)由一枚螺钉将两侧的手柄(1)铰接,形成可旋转的一体化结构;调节部(3)由左侧手柄(1)握持部(11)、向对侧手柄(1)方向伸出的调节柄(31)和位于其后方、固定于同侧手柄(1)握持部的弹簧片(32)组成,其中调节柄(31)穿过对侧手柄(1)中间的缺口,可随着拉钩的张开闭合而活动,弹簧片(32)的一端用螺钉固定于左侧手柄(1)的握持部,另一端撑在调节柄(31)的下侧,给予调节柄(31)一定的弹力,使该调节柄(31)上的锯齿能够固定于另一手柄(1)的缺口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滑式脊柱后路手术拉钩,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13)外侧面 的横纹为横直纹、横波纹或横锯齿纹。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防滑式脊柱后路手术拉钩。该拉钩正面是“Y”形,由两个对称的手柄,链接部及位于后方的调节部组成;其中手柄又由握持部、张开环和叶片组成,各部分连接部转角光滑;握持部的尾端呈环形,方便操作时手指环套;张开环呈弧形,两侧形成近圆形,方便扩大手术视野;叶片与张开环成90°相接,为圆柱状,外侧面为具有横纹的粗糙面,末端圆钝,略向外成角。本实用新型各部分连接过渡自然,整体组装简便,操作灵活,不会出现手术中可能发生的滑脱现象,可避免对软组织造成损伤。
文档编号A61B17/02GK201675971SQ20102003332
公开日2010年12月22日 申请日期2010年1月21日 优先权日2010年1月21日
发明者郭永飞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