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用药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62230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中医外用药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中医外用药袋。
背景技术
中医外用的药包古时就有,那时的药包很简单,只是把药物炒热后包裹与布包内, 使用时,将其熨摩人体肌表的某一部位,并时加移动,达到中医外治的手段。这种药包不能 有效分解药物的有效成分,不利于人体的吸收,治疗效果有限。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中医外 用药袋。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中医外用药袋,其特殊之处在于依次由保温层、加热层、药物层和吸湿层组 成,加热层上设置有连通外界电源的插头,保温层相对两侧边上安装有固定带。本实用新型对原有药包内药物需先行加热再使用的应用方式进行改进,在药物层 外附设加热层,通过外接电源对药物进行加热,并在最外层设置保温层,有效保持药物的温 度,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为保证人体肌肤的干燥,在药物层前增设吸湿层,在保持人体肌 肤干燥的同时,对药物和人体肌肤进行隔离保护;固定带用于将药袋直接固定于人体,有效 节省配带麻烦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更优方案为所述药物层侧边上设置有可开合的封口。在药袋使用时,由于不同病患的病症不 同,所需的治疗药物也不同,同时,一袋药物的药效有限,不可能长期使用,根据资源节约原 则,将药物层设置为可替换形式,有助于节约资源,减少病患医疗费用支出。所述保温层的边沿延伸出加热层、药物层和吸湿层的边沿。为保证药物和药袋内 温度不散失到周围环境中,使保温层将其他几层完全覆盖,以达到良好的封闭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加热方便,固定牢固,有效提高药物的吸收利用率,促进病 患病体的恢复。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
图1所示A-A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保温层,2加热层,3药物层,4吸湿层,5插头,6固定带,7封口。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例。该实施例依次由保温层1、加热层2、药物层3和吸湿层4组成,加热层2上设置有连通外界电源的插头5,保温层1相对两侧边上安 装有固定带6 ;所述药物层3侧边上设置有可开合的封口 7 ;所述保温层1的边沿延伸出加 热层2、药物层3和吸湿层4的边沿。 将药物通过封口 7装入药物层3内,通过插头5接通电源,加热药物层3,达到适宜 温度后,断开电源,使用固定带6,将药袋敷于肢体上,保温层1将里面各层紧密封闭,有效 保持药物的药效和温度。
权利要求一种中医外用药袋,其特征在于依次由保温层(1)、加热层(2)、药物层(3)和吸湿层(4)组成,加热层(2)上设置有连通外界电源的插头(5),保温层(1)相对两侧边上安装有固定带(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医外用药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层(3)侧边上设置有 可开合的封口(7)。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医外用药袋,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层(1)的边沿延 伸出加热层(2)、药物层(3)和吸湿层(4)的边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领域,特别公开了一种中医外用药袋。该中医外用药袋,其特征在于依次由保温层、加热层、药物层和吸湿层组成,加热层上设置有连通外界电源的插头,保温层相对两侧边上安装有固定带。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加热方便,固定牢固,有效提高药物的吸收利用率,促进病患病体的恢复。
文档编号A61M37/00GK201603289SQ20102012295
公开日2010年10月13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4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4日
发明者刘炳周, 岳光兴 申请人:岳光兴;刘炳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