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炎生肌的中药敷剂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862895阅读:4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消炎生肌的中药敷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组方及中药制剂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消炎生肌的中药敷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炎症是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防御反应,其临床特征为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在炎症发生发展过程中,一方面损伤因子直接或间接造成组织和细胞的破坏,另一方面通过炎症充血和渗出反应,以稀释、杀伤和包围损伤因子,同时通过实质和间质细胞的再生使受损的组织得以修复和愈合。因此,炎症是损伤和抗损伤的统一过程。脓肿是急性炎症中器官或组织内出现的局限性化脓性炎症,属渗出性炎症中的化脓性炎症。其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该细菌产生的血浆凝固酶使渗出的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素,阻止病原菌的扩散,因而病变较局限且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金黄色葡萄球菌还具有层粘连蛋白受体,可通过血管壁在远处形成迁徙性脓肿。脓肿早期,细菌产生毒素使局部组织坏死,继而大量的中性粒细胞浸润并崩解释放蛋白水解酶使坏死组织液化并形成脓腔。一段时间后,脓肿周围可出现肉芽组织增生并包绕脓肿形成所谓“脓膜”,具有吸收脓液、限制炎症扩散的作用。如病原菌被杀灭,则渗出停止,脓液逐渐被吸收,由肉芽组织填补而愈合;若脓肿经久不愈,其周围多量纤维组织增生而引起厚壁的慢性脓肿,常需切开排脓后方能修复愈合。脓肿向外扩散时,常可形成溃疡、窦道和瘘管等并发症。皮肤、黏膜或关节滑膜等的化脓性炎症,由于局部组织坏死、崩解脱落可形成局限性较深的溃疡。深部组织脓肿可向体表或自然管道穿破,可形成窦道。中医所谓的“疖”、“痈”等亦属脓肿的范畴。现代研究表明,许多清热类中药具有显著的抗病原微生物和抗炎作用,对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炎症均具有显著疗效,且毒副作用小。同时,部分中药还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和机体的抗病能力,有助于炎症的治疗。针对不同原因引起的炎症及其症状,临床主要采用抗炎药物或抗生素进行治疗,但由于药物的副作用或细菌的耐药性等原因,导致治疗效果难以令人满意。同时,常用的抗炎类药物或抗生素主要以内服为主,外用的抗炎类药物大多含有激素,如999皮炎平软膏、醋酸肤轻松软膏等,虽然使用方便,但长期用药毒副作用较大。

发明内容
针对当前抗炎药物的副作用或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等问题,根据中药方剂 “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提供一种消炎生肌的中药敷剂,具有标本兼治、疗效显著和使用方便等特点。本发明提供一种消炎生肌的中药敷剂,其特征在于其主要是由下列重量的原料制成白背三七20 40重量份,紫草8 12重量份,冰片2 4重量份。本发明中药敷剂组方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结合组方中各味中药的现代药理研究成果,选择白背三七、紫草、冰片等三味中药按照中医的君、臣、佐、使组方原则合理配伍组成。根据中药功效理论,白背三七具有清热凉血、活血止痛、止血之功效,临床用于治疗疮疡、痈肿、烫伤、跌打损伤、及外伤出血等症。紫草具有凉血、活血、解毒透疹之功效,临床用于血热毒盛、斑疹紫黑、麻疹不透、疮疡、湿疹、水火烫伤等症。冰片具有通诸窍、散郁火、消肿止痛之功效,临床用于喉痹、口疮、中耳炎、痈肿、痔疮等症。方中白背三七清热凉血、活血止痛、止血为君药;紫草凉血、活血、解毒透疹,与白背三七伍用,共奏凉血、活血之功效;冰片通诸窍、散郁火、消肿止痛,一方面协助君药、臣药以凉血、消肿止痛,另一方面调和药性,引君药、臣药直达病所,为佐使药。现代药化、药理研究结果表明,白背三七含有黄酮、多糖、生物碱、萜类、留醇、皂苷等化学成分,研究表明,白背三七提取物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并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紫草含有萘醌类色素、脂肪酸和紫草多糖等成分,紫草的乙醚、乙醇或水提取物及紫草素、乙酰紫草素等口服或局部给药,均能显著抑制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抑制角叉菜胶等引起的小鼠足趾肿胀,抑制棉球肉芽肿的增生,表明紫草对炎症急性渗出期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炎性渗出、水肿及肉芽增生均有抑制作用;另外,紫草提取物或其色素成分制备的软膏局部用药,对肉芽组织的增殖有促进作用,可明显加速创伤愈合。冰片主要含龙脑、异龙脑和少量樟脑,研究表明,冰片能显著抑制大鼠蛋清性足跖肿胀,巴豆油所致小鼠耳廓肿胀亦有抑制作用,说明冰片对炎性渗出和组织水肿等炎肿过程有抑制作用;同时,冰片还能促进其他皮肤用药的透皮吸收和生物利用度,增强其它药物的疗效。三药配伍应用,具有显著的抗炎、镇痛和促进伤口愈合作用。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中药敷剂,还包括乙醇,其中乙醇的用量为每100 克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加入9-10毫升无水乙醇。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其中各原料的用量为白背三七30g,紫草10g,冰片3g。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其中各原料的用量为白背三七20g,紫草8g,冰片2g。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各原料的用量为白背三七40g,紫草12g,冰片4g。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其中各原料的用量为白背三七35g,紫草llg,冰片 3. 5g。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各原料的用量为白背三七25g,紫草9g,冰片2.5g。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所述的中药敷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a)将白背三七用打浆机打成浆体,将紫草制成超细粉;b)将紫草超细粉和冰片加入白背三七浆体中;c)再加入适量乙醇后搅拌均勻。本发明将白背三七打成浆体,紫草制成超细粉,避免了煎煮或其他提取方法在加工过程中造成有效成分的损失。同时,中药超细粉和传统粉碎方法所得药材颗粒相比其有效成分溶出速度更快,更易于被人体吸收。


图1为本发明的敷剂制备工艺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权利要求
1.一种消炎生肌的中药敷剂,其特征在于其主要是由下列重量的原料制成白背三七 20 40重量份,紫草8 12重量份,冰片2 4重量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中药敷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乙醇,其中乙醇的用量为每100克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加入9-10毫升无水乙醇。
3.根据权利要求2的中药敷剂,其特征在于各原料的用量为白背三七30g,紫草10g, 冰片3g。
4.根据权利要求2的中药敷剂,其特征在于各原料的用量为白背三七20g,紫草8g, 冰片2g。
5.根据权利要求2的中药敷剂,其特征在于各原料的用量为白背三七40g,紫草12g, 冰片4g。
6.根据权利要求2的中药敷剂,其特征在于各原料的用量为白背三七35g,紫草llg, 冰片3. 5g。
7.根据权利要求2的中药敷剂,其特征在于各原料的用量为白背三七25g,紫草9g, 冰片2. 5g。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敷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a)将白背三七用打浆机打成浆体,将紫草制成超细粉;b)将紫草超细粉和冰片加入白背三七浆体中;c)再加入适量乙醇后搅拌均勻。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消炎生肌的中药敷剂,其特征在于其主要是由下列重量的原料制成白背三七20~40重量份,紫草8~12重量份,冰片2~4重量份。本发明组方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排脓、拔毒生肌之功效,其制剂工艺规范,临床应用安全,具有标本兼治、疗效显著、使用方便及副作用小等特点。
文档编号A61K31/045GK102188472SQ20111012227
公开日2011年9月21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12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12日
发明者俞浩, 牛振华 申请人:江苏华生安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