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湿热壅遏血滞血阻腹痛的中草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7332阅读:3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治疗湿热壅遏血滞血阻腹痛的中草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产品涉及来源于植物的配制品,更具体涉及一种治疗湿热壅遏血滞血阻腹痛的中草药。
背景技术
现代医学中慢性肠炎系湿热壅遏血滞血阻腹痛的范畴,中医认为因内有积热,故见舌苔黄、干燥;内有湿邪则出现善郁闷、沉重、不思饮食;又因湿热之邪阻遏正气,故见肠胃湿热壅遏,因而发生胃肠腹痛,甚至大便带血、肛门刺痛等症。在长期临床数十例患者的治疗观察中,考虑是湿热壅遏血滞血阻之症,本发明清热除湿、行气活血的中药组合,在治疗该病服药后,诸症尽除,很快痊愈恢复健康。为治疗湿热壅遏血滞血阻腹痛提供了经过实践检验证明效果好的中草药组合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治疗湿热壅遏血滞血阻腹痛的中草药。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湿热壅遏血滞血阻腹痛的中草药,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药物制成
黄连20-30份;白头翁15-25份;秦皮15-25份;黄芩25-35份枳壳20-30份;白术 25-35份;木香15-25份;当归20-30份。加水1500份,烧开后,文火熬煮20-30分钟,过滤下收取上清液;熬煮3次,将3次熬取的的上清液装瓶混合均勻后高温灭菌,备用。优选的,所述的治疗湿热壅遏血滞血阻腹痛的中草药的最佳配方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药物制成黄连25份;白头翁20份;秦皮20份;黄芩30份积壳25份;白术30份;木香20份;当归25份。加水1500份,熬煮3次,过滤回收,取汁,分装瓶后高温灭菌,待用。本发明的配伍思想以黄连为君;以白头翁、秦皮为臣;以黄芩、枳壳为佐;以白术、木香、当归为使。配方中各原料的作用
黄连25份;白头翁20份;秦皮20份;黄芩30份积壳25份;白术30份;木香20份; 当归25份。黄连为毛茛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峨嵋野连或云南黄连的根茎。性味与归经 苦,寒。归心、肝、胃、大肠经。功能与主治泻火,燥湿,解毒,杀虫。治时行热毒,伤寒,热盛心烦,痞满呕逆,菌痢,热泻腹痛,肺结按,吐、衄、下血,消渴,疳积,蛔虫病,百日咳,咽喉肿痛,火眼,口疮,痈疽疮毒,湿疹,汤火烫伤。白头翁为毛茛科植物白头翁的根。性味与归经苦,寒。归大肠、肝、胃经。功能与主治清热凉血,解毒。治热毒血痢,温疟寒热,鼻衄,血痔。秦皮为木犀科植物苦枥白蜡树,小叶白蜡树或秦岭白蜡树的树皮。性味与归经 苦,寒。归肝、胆经。功能与主治清热燥湿,平喘止咳,明目。治细菌性痢疾,肠炎,白带,慢性气管炎,目赤肿痛,迎风流泪,牛皮癣。
黄芩又名空心草、黄金茶。多年生草本,主根长大,略呈圆锥状,外皮褐色。性味与归经苦,寒。功能与主治泻实火,除湿热,止血,安胎。治壮热烦渴,肺热咳嗽,湿热泻痢,崩、漏,目赤肿痛,胎动不安,痈肿疔疮。枳壳为芸香科植物枸橘、酸橙、香圆或玳玳花等将近成熟的果实。性味与归经 苦辛,凉。归肺、脾、大肠经。功能与主治破气,行痰,消积。治胸膈痰滞,胸痞,胁胀,食积, 噫气,呕逆,下痢后重,脱肛,子宫脱垂。白术为菊科植物白术的根茎。性味与归经苦甘,温。归入脾、胃经。功能与主治补脾,益胃,燥湿,和中,安胎。治脾胃气弱,不思饮食,倦怠少气,虚胀,泄泻,痰饮,水肿, 黄疸,湿痹,小便不利,头晕,自汗,胎气不安。木香为菊科物木香的根。性味与归经性温,味辛、苦。功能与主治行气止痛, 健脾消食。用于胸脘胀痛、泻痢后重、食积不消、不思饮食。当归为伞形科植物当归的根,性味与归经甘辛,温,归入心、肝、脾经。功能与主治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治月经不调,经闭腹痛,癥瘕结聚,崩漏;血虚头痛,眩晕,痿痹;肠燥便难,赤痢后重;痈疽疮窃,跌扑损伤。本发明的制作方法加水煎煮,过滤回收,取汁,装瓶后高温灭菌,待用水剂。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治疗湿热壅遏血滞血阻腹痛的中草药组合物具有制作、服用方便,安全、无副作用,是治疗湿热壅遏血滞血阻腹痛的理想药物,具有标本兼治之功效。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种治疗湿热壅遏血滞血阻腹痛的中草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药物制成
黄连25g ;白头翁20g ;秦皮20g ;黄芩30g 枳壳25g ;白术30g ;木香20g ;当归25g。加水1500份,盛于陶器或砂锅内,烧开后,文火熬 煮20-30分钟,过滤下收取上清液。如前加水熬煮3次,将3次熬取的上清液装瓶,混合均勻后高温灭菌,备用。用法与用量服用时将药液取250-350毫升放入容器中,待微热后服用,日服三次。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湿热壅遏血滞血阻腹痛的中草药,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药物制成黄连20-30份;白头翁15-25份;秦皮15-25份;黄芩25-35份枳壳20-30份;白术 25-35份;木香15-25份;当归20-30份。
2.加水1500份,烧开后,文火熬煮20-30分钟,过滤下收取上清液;熬煮3次,将3次熬取的上清液装瓶混合均勻后高温灭菌,备用。
3.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治疗湿热壅遏血滞血阻腹痛的中草药,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药物制成黄连25份;白头翁20份;秦皮20份;黄芩30份积壳25份;白术30份;木香20份; 当归25份。
4.加水1500份,烧开后,文火熬煮20-30分钟,过滤下收取上清液;熬煮3次,将3次熬取的的上清液装瓶混合均勻后高温灭菌,备用。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湿热壅遏血滞血阻腹痛的中草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药物制成黄连20-30份;白头翁15-25份;秦皮15-25份;黄芩25-35份枳壳20-30份;白术25-35份;木香15-25份;当归20-30份。加水1500份盛于陶器内,烧开后,文火熬煮20-30分钟,过滤下收取上清液。如前加水熬煮3次,将3次熬取的上清液装瓶混合均匀后高温灭菌,备用。以黄连为君;以白头翁、秦皮为臣;以黄芩、枳壳为佐;以白术、木香、当归为使。本发明治疗湿热壅遏血滞血阻腹痛的中草药具有制作、使用方便,安全,无副作用,治疗成本低,是治疗湿热壅遏血滞血阻腹痛理想药品。
文档编号A61K36/75GK102327351SQ201110271250
公开日2012年1月25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14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14日
发明者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人:重庆市南川区瑞丰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