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叉形拔牙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67980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叉形拔牙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ー种拔牙刀,特别是一种叉形拔牙刀。
背景技术
现在临床使用的拔牙刀虽然有多种式样,但是它的刀ロ部分设计都是只有ー个接触牙齿的点,咬不紧牙齿,容易左右打滑,在拔牙过程中只能起到撬动牙齿的作用,很难ー次性把牙齿拔下来,如遇到特殊难拔的牙齿就需要用别的增隙方法来拔除,造成拔牙时间过长,牙医费力,使患者不适,甚至产生恐惧感。授权公开号为CN201642377U,公告日期为2010年11月24日的中国专利公开了ー种拔牙刀,包括刀ロ、刀背和手柄,刀ロ设置在刀背前端,刀背的另一端连接手柄,刀ロ与刀背的连接部位为弧形,刀ロ与刀背之间的夹角为25-45°,优选为30°,刀ロ的前端为“V”型,“V”型前端的开ロ宽度为3-5cm。但是这种拔 牙刀的刀口和刀背之间的夹角比较大,造成使用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ー种方便、省力、快速的叉形拔牙刀。本发明ー种叉形拔牙刀,包括刀ロ、刀背、手柄,刀ロ设置在刀背的前端,刀ロ与刀背连接的部位为弧形,刀背的另一端连接手柄,其特征在干,刀ロ的前端为“U”型,刀口前端的“U”形ロ的两个端点之间宽度为:T5mm,刀ロ与刀背的夹角为10° 24°。所述刀ロ与所述刀背之间的夹角优选15°。本发明结构简单,生产制造容易,成本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I)刀ロ部位有两个和牙齿的接触点,能紧紧地咬住牙颈位置,刀ロ不左右打滑,可以缩短拔牙的时间,提高拔牙的效率;(2)在拔牙的过程中,对牙周膜和牙槽骨无损伤,创ロ小,愈合快,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3)刀口和刀背之间的夹角为10° 24°,优选15°,这个角度的设计更方便刀具与牙齿之间的用力;(4)刀口前端的U型ロ的设计,使得刀ロ与牙齿的接触面变大,方便用力,及时将牙齿拔出,减轻患者痛苦。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ー步详细描述。


图I为本发明叉形拔牙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叉形拔牙刀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其中I刀ロ、2刀背、3手柄。
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I、图2所示,ー种叉形拔牙刀,包括刀ロ I、刀背2、手柄3,刀ロ I设置在刀背2的前端,刀ロ I与刀背2连接部为弧形,刀背2的另一端连接手柄3,刀ロ I与刀背2的夹角为10° -24°,刀ロ的前端为“U”型,“U”型的两端点的宽度为3-5mm。刀ロ I与刀背2的夹角优选15°。在拔牙的时候,刀ロ部位有两个和牙齿的接触点,能紧紧地咬住牙颈位置,使刀ロ不左右打滑,再利用牙根的上大下小的锥形状,只要轻轻拨动,牙齿就会很快地脱离牙槽 窝。快递、方便、省力,真正体现了微创拔牙,在拔牙过程中,对牙周膜和牙槽骨无损伤,创ロ小,愈合快,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本发明的拔牙刀对牙齿的残根有独特的拔除效果,可替代根钳拔刀。本发明叉形拔牙刀在使用的时候,先握住刀柄,刀头I的前弯头朝上,食指伸至刀背2前端,刀头I伸至需要拔除牙齿的牙间缝隙,刀头前端的“V”对准牙颈位置,咬住牙颈,然后利用杠杆原理即可使牙齿脱离牙槽窝。
权利要求
1.ー种叉形拔牙刀,包括刀ロ(I)、刀背(2)、手柄(3),刀ロ(I)设置在刀背(2)的前端,刀ロ( I)与刀背(2 )连接的部位为弧形,刀背(2 )的另一端连接手柄(3 ),其特征在于,刀ロ的前端为“U”型,刀ロ( I)前端的“U”形ロ的两个端点之间的宽度为3飞mm,刀ロ( I)与刀背(2)的夹角为10° 24°。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叉形拔牙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刀ロ(I)与所述刀背(2)的夹角为15°。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叉形拔牙刀,包括刀口、刀背、手柄,刀口设置在刀背的前端,刀口与刀背连接的部位为弧形,刀背的另一端连接手柄,刀口的前端为“U”型,刀口前端的“U”形口的两个端点之间的宽度为3~5mm,刀口与刀背的夹角为10°~24°,优选15°。本发明结构简单,生产制造容易,成本低,使用方便、省力、快速。
文档编号A61C3/14GK102652693SQ20111029707
公开日2012年9月5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30日
发明者徐永进 申请人:徐永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