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70380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护理床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护理床。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护理床虽然能够通过简单的折叠当作轮椅使用,整体规模较大,且无法针对大小进行调节,一般仅针对室内使用。2、目前市面上已经的护理床,在折叠过程中,无法处理好各个部件的协调工作,常常造成使使用者滑出护理床的情况,造成使用者的损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控且结构转化平稳的护理床。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控制各个组件活动的控制器、支撑其他组件的支撑架、动力装置,用于支撑人体的人体支撑模块,用于连接动力装置和人体支撑模块的连接件,所述的人体支撑模块包括依次通过合页连接、用于支撑人体靠坐,平躺的滑动板、 脚板、腿板、座板、躯干板、头部板,其中人体支撑模块与支撑架上边沿齐平且座板两侧固定在支撑架上,在脚板和座板下表面分别设有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通过活件连接的方式与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之间设有的第一连接杆进行连接, 在腿板和躯干板下表面分别设有第三连接座和第四连接座,第三连接座和第四连接座通过活件连接的方式与第三连接座和第四连接座之间设有的第二连接杆进行连接,在座板两侧还设有通过合页与座板连接的侧挡板,在侧挡板外侧还设有通过连接件连接动力装置的、 能够上下活动的活动侧板;在支撑架后下方设有一组后轮,在脚板两侧的下方还设有前滑轮,前滑轮通过两个平行的第三连接杆与脚板连接,第三连接杆的下方还与第四连接杆的下方连接,第四连接杆的另一端连接于支撑架内,在支撑架后下方还设有与躯干板下方壁面连接的第一推杆,动力装置位于座板下方的支撑座上,第一推杆为通过动力装置连接驱动的第一推杆,控制器与动力装置连接。本发明的优点如下1优化整体结构,各个部件调整、折叠形成轮椅后,整体结构能够变的更为小巧,能够离开室内,到室外使用;2由于采用电动控制,使用安全高于其他方面,通过增加多个组件,增加了各个部件之间的协调性,提高了由床转变为椅或由椅转变为床的过程中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使转变能够平稳过度,确保使用者的安全。3增加了其他辅助部件,使得本发明的功能更为多样化,使用也更为舒适,方便使用者的使用。


图1本发明基础部件组合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在图1基础上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基础上本发明的左视图;图4为在图3基础上活动侧板变化时候的结构示意图5为将活动侧板抬起的连接件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的俯视图;图7为图6基础上将侧挡板收起后的俯视图;图8为在图3基础上增设便桶的结构示意图。标号说明1支撑架、41滑动板、42脚板、43腿板、44座板、45躯干板、46头部板、47侧挡板、 48活动侧板、51第五连接杆、52连接横杆、53立式推杆、M调节杆、55第二推杆、61第一连接座、62第二连接座、63第一连接杆、64第三连接座、65第四连接座、66第二连接杆、71后轮、72前滑轮、73第三连接杆、74第四连接杆、75第一推杆、81通便孔、82便筒、83第三推杆、84第七连接杆、85立杆、91下侧板、92上侧板、93头部挡板、94枕头。
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2、6、7所示它包括控制各个组件活动的控制器、支撑其他组件的支撑架 1、动力装置,其中动力装置指代下述能够提供动力的所有部件,主要为各种推杆,各种动力装置与控制器连接;用于支撑人体的人体支撑模块,用于连接动力装置和人体支撑模块的连接件,支撑架主要用来承载其他功能部件,所述的人体支撑模块包括依次通过合页连接、 用于支撑人体靠坐,平躺的滑动板41、脚板42、腿板43、座板44、躯干板45、头部板46,脚板、腿板、座板、躯干板、头部板,分别支撑脚、腿、臀部、躯干、头部,其中人体支撑模块与支撑架上边沿齐平且座板两侧固定在支撑架上,这样能够保证人体支撑模块固定在支撑架上,同时保证除座板以外的其他板块能够运动,其中在脚板和座板下表面分别设有第一连接座61和第二连接座62,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通过活件连接的方式与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之间设有的第一连接杆63进行连接,一方面可以保证脚板和座板连接的牢固性,另一方面可以保证在床、椅转化的过程中,脚板和座板能够保持统一角度倾斜,在腿板和躯干板下表面分别设有第三连接座64和第四连接座65,第三连接座和第四连接座通过活件连接的方式与第三连接座和第四连接座之间设有的第二连接杆66进行连接,其目的也是为保证腿板和躯干板同一角度倾斜,这样在座板两侧还设有通过合页与座板连接的侧挡板47,侧挡板的作用是为了增加本发明变为床时,床铺的面积,在侧挡板外侧还设有通过连接件连接动力装置的、能够上下活动的活动侧板48 ;活动侧板能够形成轮椅的扶手,同时将侧挡板收起,减小轮椅的面积,在支撑架后下方设有一组后轮71,在脚板两侧的下方还设有前滑轮72,一般前滑轮为万向轮,前滑轮通过两个平行的第三连接杆73与脚板连接, 第三连接杆的下方还与第四连接杆74的下方连接,第四连接杆的另一端连接于支撑架内, 在支撑架后下方还设有与躯干板下方壁面连接的第一推杆75,第一推杆为通过动力装置连接驱动的第一推杆,控制器与动力装置连接。使用的时候,随着第一推杆的顶起,座板和躯干板之间发生相对的折叠,同时分别与座板和躯干板连接的脚板也发生相对的移动,由于折叠的过程中,在脚板两侧的下方还设有前滑轮与第三连接杆的抬高,会使得脚、腿的部分会抬高,同时座板和躯干板之间形成下陷的凹槽,使得人的躯体会紧压在人体支撑模块上, 防止传统技术在抬高过程中,人体下滑的现象发生,从而使使用者能够安全的将护理床变为轮椅。如图5所示将活动侧板抬起的方式目前本发明采用以下结构,所述的连接件包括用于连接各个活动侧板的第五连接杆51、连接横杆52、立式推杆53、调节杆M以及带动调节杆移动的第二推杆阳,每个活动侧板上各设有上、下2组相互平行的第五连接杆,第五连接杆的一端连接活动侧板,另一端连接于支撑座,第五连接杆能够以连接于支撑座的端点转动,其中一组第五连接杆之间通过中段处设有的连接横杆进行连接,所述的调节杆为 L型,水平放置,共计一对,每个活动侧板分别对应一个调节杆,两个L型调节杆的一端头相互连接,在L型调节杆的拐角处固定在支撑座上,两个L型调节杆的另一端头通过立式推杆与相应的连接横杆连接,所述的第二推杆固定在支撑架下方,且与L型调节杆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第二推杆的另一端与L型调节杆的相互连接端头连接,第二推杆为通过动力装置连接驱动的第二推杆。通过第二推杆带动L型调节杆运动,由于L型调节杆与第二推杆连接,L型调节杆的拐角处被固定,所以L型调节杆的会随着第二推杆的伸缩,L型调节杆与立式推杆连接端也会向外侧扩张或向内侧收缩,同时将带动立式推杆的升降,立式推杆带动连接横杆的升降,最终带动第二推杆的升降。如图8所示所述的座板上设有通便孔81,所述的通便孔通过开合板开启或者闭合,开合板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设置在通便孔上,例如通过合页固定或者直接盖在通便孔上, 在通便孔下方设有便筒82,所述的便筒通过第二连接件连接,所述的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三推杆83、第七连接杆84,所述的第七连接杆有2根,第七连接杆的一端固定在便筒的侧壁, 另一端固定在座板底面,第三推杆的固定端固定在座板下方或者支撑架上,第三推杆活动端固定在第七连接杆的中端使得第三推杆完全收缩时便桶位于通便孔下方、第三推杆展开时便桶远离通便孔下方,第三推杆为通过动力装置连接驱动的第三推杆。在活动侧板的上边沿还设有立杆85,所述的立杆分别位于侧板上边沿的前、后端, 且立杆能够在立起并倒下,且倒下以后位于活动侧板的上边沿的上方,其中前端的立杆所固定的高度比后端的立杆所固定的高度高出相当于立杆宽度的距离,且立杆倒下时后端的立杆先于前端立杆倒下。立杆可以用来悬挂蚊帐、食品袋,遮阳布等多种部件,使用者只要将合适大小的蚊帐、遮阳布等固定在四个立杆,之后撑开立杆即可,方便使用者自己动手。在两侧的活动侧板内部还各设有一个由电动推杆驱动的转动轴,在活动侧板的内侧壁上,与转动轴平行的位置上还设有开口,其中一侧转动轴上缠绕固定有转身毯,转身毯从改侧活动侧板的开口延伸出来,经过另一侧活动侧板的开口与另一侧转动轴缠绕固定, 所述的电动推杆位于活动侧板的前端或后端的侧壁上,通过控制单侧转动轴的转动,带动转身毯左、右方向移动,从而带动使用者转动实现转身的效果。在使用过程中,还可以同时把两个转动轴缠绕收集,使得转身毯带动患者上升至离人体支撑模块10 15cm的位置上, 方便患者通风以及方便护理人员清理卫生。在脚板以及头部板的两侧还分别设有下侧板91以及上侧板92,所述的下侧板以及上侧板在展开状态的状态下叠加于侧板的上方。下侧板以及上侧板的设立,同样是为了提高床的使用面积。滑动板和脚板相互垂直,且滑动板能够依连接点转动。当本发明变成轮椅的时候, 滑动板翻下可以形成可以具有一定坡度平台,方便使用者离开轮椅。在头板的前端边沿还设有与头板垂直的头部挡板93,在头板的上表面还设有枕头94。头部挡板一方面可以形成遮阳头版,同时可以用来固定遮阳布等其他部件。支撑架下方还设有用于驱动后轮的电动机,电动机与控制器连接,通过增设电动机,实现了本发明的机动移动功能,患者通过操作控制器,实现本发明的移动。有时候为了能够增加本发明的功能,还可以增加其他相关的配件,例如遮阳篷、蚊帐、健身架,软性材料制作的沐浴缸,上述材料可以固定在四个角的立杆或活动侧板的四个角—t ο本发明实现了患者自助的能力,增大患者的活动范围,患者能够在无人帮扶的情况下,前往室外的公园、活动室以及其他休闲场所,同时也方便了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帮扶, 减轻护理工作的强度,进而为患者的康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权利要求
1.一种护理床,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控制各个组件活动的控制器、支撑其他组件的支撑架(1)、动力装置,用于支撑人体的人体支撑模块,用于连接动力装置和人体支撑模块的连接件,所述的人体支撑模块包括依次通过合页连接、用于支撑人体靠坐,平躺的滑动板 (41)、脚板0 、腿板、座板04)、躯干板0 、头部板(46),其中人体支撑模块与支撑架上边沿齐平且座板两侧固定在支撑架上,在脚板和座板下表面分别设有第一连接座(61) 和第二连接座(62),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通过活件连接的方式与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之间设有的第一连接杆(6 进行连接,在腿板和躯干板下表面分别设有第三连接座(64)和第四连接座(65),第三连接座和第四连接座通过活件连接的方式与第三连接座和第四连接座之间设有的第二连接杆(66)进行连接,在座板两侧还设有通过合页与座板连接的侧挡板(47),在侧挡板外侧还设有通过连接件连接动力装置的、能够上下活动的活动侧板G8);在支撑架后下方设有一组后轮(71),在脚板两侧的下方还设有前滑轮(72), 前滑轮通过两个平行的第三连接杆(7 与脚板连接,第三连接杆的下方还与第四连接杆 (74)的下方连接,第四连接杆的另一端连接于支撑架内,在支撑架后下方还设有与躯干板下方壁面连接的第一推杆(75),动力装置位于座板下方的支撑座上,第一推杆为通过动力装置连接驱动的第一推杆,控制器与动力装置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件包括用于连接各个活动侧板的第五连接杆(51)、连接横杆(52)、立式推杆(53)、调节杆(54)以及带动调节杆移动的第二推杆( ),每个活动侧板上各设有上、下2组相互平行的第五连接杆,第五连接杆的一端连接活动侧板,另一端连接于支撑座,第五连接杆能够以连接于支撑座的端点转动,其中一组第五连接杆之间通过中段处设有的连接横杆进行连接,所述的调节杆为L型,水平放置,共计一对,每个活动侧板分别对应一个调节杆,两个L型调节杆的一端头相互连接, 在L型调节杆的拐角处固定在支撑座上,两个L型调节杆的另一端头通过立式推杆与相应的连接横杆连接,所述的第二推杆固定在支撑架下方,且与L型调节杆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第二推杆的另一端与L型调节杆的相互连接端头连接,第二推杆为通过动力装置连接驱动的第二推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座板上设有通便孔(81),所述的通便孔通过开合板开启或者闭合,在通便孔下方设有便筒(8 ,所述的便筒通过第二连接件连接,所述的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三推杆(83)、第七连接杆(84),所述的第七连接杆有2 根,第七连接杆的一端固定在便筒的侧壁,另一端固定在座板底面,第三推杆的固定端固定在座板下方或者支撑架上,第三推杆活动端固定在第七连接杆的中端使得第三推杆完全收缩时便桶位于通便孔下方、第三推杆展开时便桶远离通便孔下方,第三推杆为通过动力装置连接驱动的第三推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理床,其特征在于在活动侧板的上边沿还设有立杆(85), 所述的立杆分别位于活动侧板上边沿的前、后端,且立杆能够在立起并倒下,且倒下以后位于活动侧板的上边沿的上方,其中前端的立杆所固定的高度比后端的立杆所固定的高度高出相当于立杆宽度的距离,且立杆倒下时后端的立杆先于前端立杆倒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理床,其特征在于在两侧的活动侧板内部还各设有一个由电动推杆驱动的转动轴,在活动侧板的内侧壁上,与转动轴平行的位置上还设有开口,其中一侧转动轴上缠绕固定有转身毯,转身毯从改侧活动侧板的开口延伸出来,经过另一侧活动侧板的开口与另一侧转动轴缠绕固定,所述的电动推杆位于活动侧板的前端或后端的侧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理床,其特征在于在脚板以及头部板的两侧还分别设有下侧板(91)以及上侧板(92),所述的下侧板以及上侧板在展开状态的状态下叠加于侧板的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滑动板和脚板相互垂直,且滑动板能够依连接点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理床,其特征在于在头板的前端边沿还设有与头板垂直的头部挡板(93),在头板的上表面还设有枕头(94)。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支撑架下方还设有用于驱动后轮的电动机,电动机与控制器连接。
全文摘要
本发明为一种可控且结构转化平稳的护理床。它包括控制器、支撑架、动力装置,人体支撑模块,连接件,所述的人体支撑模块包括依次通过合页连接、用于支撑人体靠坐,平躺的滑动板、脚板、腿板、座板、躯干板、头部板,人体支撑模块各部件通过连接杆连接,在座板两侧还设有通过合页与座板连接的侧挡板,在侧挡板外侧还设有活动侧板;在支撑架后下方设有一组后轮,在脚板两侧的下方还设有前滑轮,在支撑架后下方还设有与躯干板下方壁面连接的第一推杆,动力装置位于座板下方的支撑座上,第一推杆为通过动力装置连接驱动的第一推杆,控制器与动力装置连接。优化整体结构,转化过程稳定性高,确保使用者的安全。
文档编号A61G7/015GK102499834SQ201110386408
公开日2012年6月20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29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29日
发明者柯翰振 申请人:柯翰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