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同源多道电针仪输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76738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同源多道电针仪输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针仪输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电针实验研究多是直接使用电针仪输出端口逐个进行,但电针仪端口数量有限,多为6个,每个输出端口的电压、电流、频率需分别调节,易致操作时间长,工作效率低;且常因电压不稳定使各输出端口刺激参数如电流、频率不一致,最终影响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另外,电针仪电极导线长短固定,不能根据实验需要进行调节,且电极导线之间容易缠结,操作使用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适合科研需要的电针仪输出装置,可同时对多个测试对象进行测试,保证测试参数一致。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同源多道电针仪输出装置,包括电针仪、输出架、 电针导线,输出架上有管道,管道上有一个电针导线入孔和多个电针导线出孔,电针导线一端连接在电针仪的输出端上,另一端与电针连接,电针导线从管道的入孔穿入,电针导线在管道中并联出多组,分别从管道的出孔穿出。进一步的,所述电针导线出孔为10-20个,所述电针导线在管道中并联出10-20组。进一步的,所述输出架可折叠。进一步的,所述电针导线可以卷尺型收放。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⑴同源一个电针输出端口,控制10-20组电针导线,可实现各电针导线电刺激信号的同步输出,确保刺激参数一致,从而提高科研实验数据的准确性。(2)多道电针导线由原来常规的每个端口 1组增加到10-20组,可同时进行多点位或多受试者电针测试,使工作效率大大提高。还可大幅度减少电针仪使用数量,降低实验成本。另外,可折叠的管道型输出架设计,使该装置重量轻,拆卸、组装、携带均较方便。 电极导线的卷尺型收放,使使用者可根据实验需要控制电极导线的长短,而且容易避免各组电极导线间的相互缠结,使用较为方便。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中1-电针仪,2-电针,3-电针导线,4-管道,5-出孔,6-输出架,7-输出端。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同源多道电针仪输出装置,包括电针仪1、输出架6、电针导线3,输出架6上有管道4,管道4上有一个电针导线3入孔和多个电针导线出孔5, 电针导线3 —端连接在电针仪1的输出端7上,另一端与电针2连接,电针导线3从管道4 的入孔穿入,电针导线3在管道4中并联出多组,分别从管道4的出孔5穿出。进一步的,电针导线出孔5为10-20个,电针导线3在管道4中并联出10-20组。进一步的,输出架6可折叠,电针导线3可像卷尺一样收放。所有电针导线均并联在1个输出端7上,保证了受试对象电针刺激同步性,确保刺激参数一致,从而提高科研实验数据的准确性。10-20组电针导线3可同时进行多位点或多受试者电针治疗,使工作效率大大提高。还可大幅度减少电针仪使用数量,降低成本。另外,可折叠的管道型输出架6,使该装置重量轻,拆卸、组装、携带均较方便。电针导线可卷尺型收放,使使用者可根据实验需要控制电极导线的长短,而且容易避免各组电针导线间的相互缠结,使用较为方便。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同源多道电针仪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针仪(1)、输出架(6)、电针导线 (3),输出架(6)上有管道,管道⑷上有一个电针导线入孔和多个电针导线出孔(5), 电针导线⑶一端连接在电针仪⑴的输出端(7)上,另一端与电针(2)连接,电针导线 (3)从管道的入孔穿入,电针导线(3)在管道中并联出多组,分别从管道的出孔(5)穿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源多道电针仪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针导线出孔 (5)为10-20个,所述电针导线(3)在管道中并联出10-20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源多道电针仪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架(6)可折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源多道电针仪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针导线(3) 可卷尺型收放。
专利摘要一种同源多道电针仪输出装置,主要适用于电针科研实验。包括电针仪、输出架、电针导线,输出架上有管道,管道上有一个电针导线入孔和多个电针导线出孔,电针导线一端连接在电针仪的输出端上,另一端与电针连接,电针导线从管道的入孔穿入,电针导线在管道中并联出多组,分别从管道的出孔穿出。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1)多道输出电极,可同时进行多位点电针治疗,提高工作效率;还可大幅度减少电针仪使用数量,降低实验成本;(2)同步的电源刺激输出,使刺激参数一致,提高实验数据准确性;(3)输出架可折叠,电针导线卷尺型收放,方便使用和携带。
文档编号A61N1/36GK202028046SQ20112005081
公开日2011年11月9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1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1日
发明者卢圣锋, 唐勇, 尹海燕, 魏焦禄 申请人:成都中医药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