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用远红外药物治疗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3317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内科用远红外药物治疗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内科医疗设备领域,具体地说是内科用远红外药物治疗器。
背景技术
目前,医院对患有内科疾病的病人主要是靠内服药物来治疗,现有的很多内服药物副作用比较大,尤其是患有疼痛、肿胀、畏寒等消化系统疾病的病人,内服药物会对胃肠等内脏造成刺激,容易给患者带来其他的次生疾患,使患者感觉不适,影响了治疗效果。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全可靠的内科用远红外药物治疗器。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治疗器包括基板和治疗器壳体,治疗器壳体安装在基板中部的下侧,治疗器壳体内设置有中药袋,壳体中部设置有多个药物渗透孔,渗透孔两侧的壳体上设置有红外线热疗灯。所述的基板的两侧设置有安装调节孔。所述的壳体的中部一侧设置有电池盒,壳体的侧面设置有控制按钮。本实用新型的内科用远红外药物治疗器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全可靠等特点,红外线热疗灯可不断发出远红外线及释放活性能量,促进和改善血液循环,具有消炎、消肿、镇痛等作用,远红外线治疗与中药药物渗透治疗相结合, 可进一步加强和提高治疗效果,有利于病人的康复,整个治疗过程无毒副作用,避免了对患者胃肠的刺激,患者感觉舒适,且更换药物方便。
以下结合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附图为内科用远红外药物治疗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基板,2、壳体,3、中药袋,4、控制按钮,5、安装调节孔,6、电池盒,7、渗透孔,8、红外线热疗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内科用远红外药物治疗器,其结构包括基板1和治疗器壳体2,基板 1的两侧设置有安装调节孔5,治疗器壳体2安装在基板1中部的下侧,治疗器壳体2内设置有中药袋3,壳体2中部设置有多个药物渗透孔7,渗透孔7两侧的壳体2上设置有红外线热疗灯8,壳体2的中部一侧设置有电池盒6,壳体2的侧面设置有控制按钮4。使用时,病人仰卧在病床上,通过安装调节孔5将基板1安装在病床上,使得治疗器壳体2正对并接触病人需要治疗的部位,打开红外线热疗灯8即可对病人进行远红外线治疗与中药药物渗透治疗。 本实用新型的内科用远红外药物治疗器其加工制作非常简单方便,按说明书附图所示加工制作即可。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均为本专业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
权利要求1.内科用远红外药物治疗器,包括基板和治疗器壳体,治疗器壳体安装在基板中部的下侧,其特征在于治疗器壳体内设置有中药袋,壳体中部设置有多个药物渗透孔,渗透孔两侧的壳体上设置有红外线热疗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科用远红外药物治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板的两侧设置有安装调节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科用远红外药物治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的中部一侧设置有电池盒,壳体的侧面设置有控制按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科用远红外药物治疗器,属于内科医疗设备领域,其结构包括基板和治疗器壳体,治疗器壳体安装在基板中部的下侧,治疗器壳体内设置有中药袋,壳体中部设置有多个药物渗透孔,渗透孔两侧的壳体上设置有红外线热疗灯。本实用新型的内科用远红外药物治疗器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全可靠等特点,红外线热疗灯可不断发出远红外线及释放活性能量,促进和改善血液循环,具有消炎、消肿、镇痛等作用,远红外线治疗与中药药物渗透治疗相结合,可进一步加强和提高治疗效果。
文档编号A61M37/00GK202061267SQ20112015757
公开日2011年12月7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18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18日
发明者张玮 申请人:张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