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药式松筋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90713阅读:6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注药式松筋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卫材,进一步是松筋针,特别是一种注药式松筋针。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饱受慢性颈肩腰腿痛折磨的患者群迫切需要一个创伤小,无痛苦治疗方法,其中松筋针疗法是目前治疗颈肩腰腿痛的主要方法之一。松筋针疗法用于软组织钝性分离,疏通经筋,肌筋膜、松解软组织粘连、减压、减涨,解除粘连、使卡压的血管、神经,恢复正常的解剖生理状态,达到治愈肩、颈、腰、腿痛的目的。但是松筋针治疗术毕为了防止局部再次粘连卡压,往往在退出松筋针后再用长9号针刺入到松解部位注入药物达到预防目的。但9号长针由于硬度与韧度不同于松筋针很难达到病灶的位置(如 椎间孔、侧隐窝等等)。为此我们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反复实验,改进后设计发明一种注药式松筋针。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注药式松筋针,此松筋针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可针刺后,再注入药物,从而克服了传统松筋针的诸多不足,提升松筋针的治疗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案实现的一种注药式松筋针,包括针身、针柄,其特征在于在针身上的尖部为圆形,其针尖部的一侧设置有出药口,针身内为管状空腔,针身后部与针柄相连,针身与针柄连接处设有空腔Y形注药筒,注药筒末端设有与注射器乳头相连接配合的注药口。本实用新型还可通过以下方案进一步实现所述的注药筒与针柄呈25 — 45度角。进一步注药筒与针柄呈30 — 40度角,优选35度角。所述的针身长10 - 15cm,直径1. 2 — 1. 8mm,呈圆锥形,针身头端侧旁距针尖 0. 2 - 0. 4cm处设有出药口,注药筒长2 — 3cm,针柄长6 — 10cm,直径0. 3-0. 8cm。进一步所述的针身长13cm,直径1.5mm,呈圆锥形,针身头端侧旁距针尖0.3cm处设有出药口,注药筒长2. 5cm,针柄长8cm,直径0. 5cm。所述的针身管状空腔的内径设为0. 3 — 0. 5mm。进一步所述的针身空腔的内径设为0. 4mm。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将针刺和注药设计为一体,从而可在针刺后,再注入药物,克服了传统松筋针的诸多不足,提升松筋针的治疗效果。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出药口,2为针身,3为针柄,4为注药筒,5为注药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并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实施例如图1所示,在针身2上的尖部为圆形,针身2内为空管结构,其针尖部的一侧设置有出药口 1,针身2后部与针柄3相连接,针身2与针柄3连接处设有向一侧呈Y形设计的注药筒4,注药筒4于注药口 5相连接并与针身2内的空管相通。针身2长13cm、直径 1.5mm、呈圆锥形,针身头端侧旁距针尖0. 3cm处设有出药口,针身与针柄连接处设有注药筒,注药筒与针柄呈35°角、长2. 5cm,Y形设计,达到注药时流畅。针柄长8cm,直径0. 5cm。为了保持针身2的硬度与韧度,把针身2空腔的内径设为0. 4mm。y形注药筒的注药口 5设计恰好能与注射器乳头连接完全吻合,以便用注射器向其中注药。注药式松筋针全部用不锈钢材质,以方便高温高压消毒。本设计可根据应用部位的不同,针身、针柄、针身内径是可以改变的。使用时,先进行传统松筋式操作,完成后,再根据需要通过注药口 5向体内注入药物。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注药式松筋针,包括针身、针柄,其特征在于在针身上的尖部为圆形,其针尖部的一侧设置有出药口,针身内为管状空腔,针身后部与针柄相连,针身与针柄连接处设有空腔Y形注药筒,注药筒末端设有与注射器乳头相连接配合的注药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药式松筋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注药筒与针柄呈25— 45 度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药式松筋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针身长10- 15cm,直径 1.2 — 1.8mm,呈圆锥形,针身头端侧旁距针尖0.2 — 0. 4cm处设有出药口,注药筒长2 — 3cm,针柄长 6 - IOcm,直径 0. 3 — 0. 8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药式松筋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针身管状空腔的内径设为 0. 3 — 0. 5mm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注药式松筋针,涉及医疗卫材,包括针身、针柄,在针身上的尖部为圆形,其针尖部的一侧设置有出药口,针身内为管状空腔,针身后部与针柄相连,针身与针柄连接处设有空腔Y形注药筒,注药筒末端设有与注射器乳头相连接配合的注药口。进一步所述的注药筒与针柄呈25-45度角。所述的针身长10-15cm,直径1.2-1.8mm,呈圆锥形,针身头端侧旁距针尖0.2-0.4cm处设有出药口,注药筒长2-3cm,针柄长6-10cm,直径0.3-0.8cm。所述的针身管状空腔的内径设为0.3-0.5mm。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将针刺和注药设计为一体,从而可在针刺后,再注入药物,克服了传统松筋针的诸多不足,提升松筋针的治疗效果。
文档编号A61B17/00GK202191321SQ20112031297
公开日2012年4月18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26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26日
发明者刘相英, 常超杰, 明立耀, 谭菊燕 申请人:刘相英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