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针美容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90856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微针美容仪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美容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微针美容仪。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医学美容的飞速发展,各种美容效果极佳的皮肤美容产品层出不穷,而美容产品必须要渗透入皮肤内才能发挥效果,其传统的使用方法是将美容产品涂抹在皮肤上,但由于皮肤最外层表皮的角质层和颗粒层的阻碍,皮肤对美容产品的吸收率较低,给用户造成极大地浪费,基于此,市面上出现了一些微针美容装置,这些微针美容装置一般包括微针滚轮和与微针滚轮固定连接的把手,使用时操作者通过把手推动微针滚轮在皮肤上滚动,微针滚轮上的微针将刺穿皮肤表皮,从而帮助皮肤吸收美容产品,此类微针美容装置较传统的涂抹方法而言在美容产品的吸收率上有了极大地提高,然而,在实际使用中发现现有的微针美容装置仍然存在有不足之处微针滚轮和把手是固定连接,一次使用后便需将整个装置都扔掉,提高了使用成本;其通过操作者手动操作来驱动微针刺穿皮肤,工作效率较低。因此,有必要为人们提供一种能降低使用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的微针美容仪。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于提供一种能降低使用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的微针美容仪。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微针美容仪,包括壳体、微针组件及安装于壳体中的驱动机构,其中微针组件包括固定座和活动座,固定座的上端可拆卸地连接于壳体的下端,该固定座具有一向下开口的空腔,活动座安装于空腔中并可在空腔中上下移动,活动座的下端设有多个微针,活动座的上端向上延伸形成一推杆,该推杆沿固定座的中通孔向上伸出于固定座,推杆上设置有一弹性件,该弹性件的下端固定在中通孔中,上端固定在推杆上;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和传动组件,电机转动轴与一传动轴连接,且转动轴和传动轴的轴心线不共线,传动组件位于电机的下方,传动组件包括座体、转动件和驱动臂,座体具有贯穿其上下两端的容置槽,容置槽中沿宽度方向设有一枢装轴,转动件枢装于枢装轴上, 且转动件的上端设有卡槽,驱动臂的上端与转动件可转动地连接,驱动臂的下端抵触于所述推杆的上端,以及,容置槽中还具有一可沿容置槽移动的滑块,滑块的下端设置有一卡入卡槽的连杆,滑块的上端设有与传动轴相配合的凹槽,传动轴的下端伸入凹槽中。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壳体包括上壳和下壳,上壳与下壳可拆卸地连接,电机安装于上壳中,下壳具有贯穿其上下两端的内腔,传动组件安装于下壳的内腔中并与上壳的下底面连接。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壳的下端设置有外螺纹,下壳的上端设置有与外螺纹螺合的内螺纹。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电机的启动开关为滑动式开关,启动开关露出于上壳的侧壁面。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驱动臂包括竖直部及由竖直部上端斜向上延伸形成的延伸部,竖直部的下端抵触于所述推杆的上端,延伸部的顶端具有一开口,开口中设置有一连接轴,转动件的侧端部枢装于该连接轴上。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壳体的下端设置有内螺纹,对应的,微针组件的固定座上端设置有外螺纹。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弹性件为压力弹簧。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推杆的上端具有一径宽大于中通孔径宽的限位板,用于增大驱动臂与推杆的接触面积以及防止推杆完全进入中通孔中。本实用新型所阐述的一种微针美容仪,其有益效果在于一方面,本产品的微针组件与壳体为可拆卸地连接,使用后只需将微针组件从壳体上拆下来,更换一个新的微针组件即可再次使用,无需将整个产品都扔掉,从而实现了对壳体和壳体中的驱动机构的再利用,降低了使用成本;另一方面,本产品利用与电机转动轴连接的传动轴来带动传动组件的滑块在容置槽中来回滑动,由于滑块的连杆卡在转动件的卡槽中,连杆的来回移动将迫使转动件绕枢装轴来回转动,以此实现与转动件可转动地连接的驱动臂在竖直方向上下运动,驱动臂向下运动时将推动推杆向下移动并压缩弹性件,从而使活动座下端的微针向下移动直至伸出固定座,完成对皮肤表皮的刺穿工作,其工作效率较手工操作而言具有极大地提高。

[0016]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图。[0017]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分解示图。[0018]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传动组件的分解示图。[0019]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微针组件的结构示图。[0020]附图标记说明[0021]10、壳体11、上壳[0022]12、下壳121、内腔[0023]20、微针组件21、固定座[0024]211、空腔22、活动座[0025]221、微针222、推杆[0026]2 、限位板224、压力弹簧[0027]31、启动开关32、转动轴[0028]321、高低传动杆33、传动组件[0029]34、座体341、容置槽[0030];342、枢装轴;343、滑块[0031];344、连杆345、凹槽[0032];35、转动件351、卡槽[0033]36、驱动臂361、竖直部[0034]362、延伸部363、连接轴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请参照图1至图4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一种微针美容仪,包括壳体10、微针组件20及驱动机构,其中所述壳体10包括上壳11和下壳12,该上壳11的上端设置有电源输入接口,上壳 11的下端设置有外螺纹,下壳12的上端设置有与上壳11的外螺纹相螺合的内螺纹,以及, 该下壳12还具有贯穿其上下两端的内腔121,于该内腔121的下端处也设置有用于连接微针组件20的内螺纹。所述微针组件20包括固定座21和活动座22,固定座21的上端设置有与下壳12 内腔121下端处的内螺纹相螺合的外螺纹,该固定座21具有一向下开口的空腔211,活动座 22安装于空腔211中并可在空腔211中上下移动,活动座22的下端设有多个微针221,活动座22的上端向上延伸形成一推杆222,该推杆222沿固定座21的中通孔向上伸出于固定座21,推杆222的上端具有一径宽大于中通孔径宽的限位板223,用于增大驱动臂36与推杆222的接触面积以及防止推杆222完全进入中通孔中,推杆222上设置有一压力弹簧2M 或其它种类的弹性件,该压力弹簧224的下端固定在中通孔中,上端固定在推杆222上。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和传动组件33,该电机安装于上壳11中,电机的启动开关 31为滑动式开关,启动开关31露出于上壳11的侧壁面,电机的转动轴32与一高低传动杆 321连接,该高低传动杆321作为传动轴为传动组件33提供动力,且转动轴32和高低传动杆321的轴心线不共线,该传动组件33安装于下壳12的内腔121中并通过螺钉与上壳11 的下底面连接,该传动组件33包括座体34、转动件35和驱动臂36,座体34具有贯穿其上下两端的容置槽341,容置槽341中沿宽度方向设有一枢装轴342,转动件35枢装于枢装轴 342上,且转动件35的上端设有卡槽351 ;该驱动臂36包括竖直部361及由竖直部361上端斜向上延伸形成的延伸部362,竖直部361的下端抵触于所述推杆222上端的限位板223, 延伸部362的顶端具有一开口,开口中设置有一连接轴363,转动件35的侧端部枢装于该连接轴363上;以及,该座体34的容置槽341中还具有一可沿容置槽341移动的滑块343, 滑块343的下端设置有一卡入卡槽351的连杆344,滑块343的上端设有与高低传动杆321 相配合的凹槽345,高低传动杆321的下端伸入凹槽345中。使用时,启动电机后,由于高低传动杆321与电机转动轴32的轴心线不共线,高低传动杆321在滑块343的凹槽345中转动将带动滑块343在座体34的容置槽341中来回移动,而由于滑块343下端的连杆344是卡在转动件35的卡槽351里,此时连杆344的来回移动将迫使转动件35绕枢装轴342来回转动,由于驱动臂36与转动件35为可转动地连接,转动件35的来回转动将带动驱动臂36在竖直方向上下运动,当驱动臂36向下运动时将抵推推杆222压缩压力弹簧2M而向下移动,微针组件20的活动座22随推杆222向下同步移动,当驱动臂36运动到最下的位置时,活动座22下端的微针221伸出固定座21,完成对皮肤表皮的刺穿工作,此后驱动臂36将向上运动,当推杆222失去驱动臂36向下的推力作用时,压力弹簧224的复位弹力将使其向上移动直至回到初始位置,此时活动座22下端的微针221又缩回固定座21中,如此往复实现本产品的连续使用。当使用完成后,如需对另一人再次使用本产品,只需将微针组件20从壳体10上拆下来,更换一个新的微针组件20即可。需指出的是,为了给活动座22的上下移动导向,可以在活动座22的侧壁设置向外延伸的凸条,对应的,可以在固定座21的空腔211内壁上设置导向槽,当凸条与其对应的导向槽的位置相匹配时,凸条可进入导向槽中上下滑动,以此实现活动座22在固定座21中的上下移动,相反,当凸条与其对应的导向槽的位置不匹配时,凸条因被导向槽的槽壁阻挡而不能进入导向槽,活动座22的上下移动也因此不能实现,当然,这只是一种优选方案,并不是必须设置凸条和导向槽,可根据实际需要自由选择。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本产品的微针组件20与壳体10为可拆卸地连接,使用后只需将微针组件20从壳体10上拆下来,更换一个新的微针组件20即可再次使用,无需将整个产品都扔掉,从而实现了对壳体10和壳体10中的驱动机构的再利用,降低了使用成本;以及,本产品利用高低传动杆321带动传动组件33的滑块343在容置槽341中来回滑动,由于滑块343的连杆344卡在转动件35的卡槽351中,连杆344的来回移动将迫使转动件35绕枢装轴342来回转动,以此实现与转动件35可转动地连接的驱动臂36在竖直方向上下运动,驱动臂36向下运动时将推动推杆222向下移动并压缩压力弹簧224,从而使活动座22下端的微针221向下移动直至伸出固定座21,完成对皮肤表皮的刺穿工作,其工作效率较手工操作而言具有极大地提高。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微针美容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微针组件及安装于壳体中的驱动机构,其中微针组件包括固定座和活动座,固定座的上端可拆卸地连接于壳体的下端,该固定座具有一向下开口的空腔,活动座安装于空腔中并可在空腔中上下移动,活动座的下端设有多个微针,活动座的上端向上延伸形成一推杆,该推杆沿固定座的中通孔向上伸出于固定座,推杆上设置有一弹性件,该弹性件的下端固定在中通孔中,弹性件的上端固定在推杆上;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和传动组件,电机转动轴与一传动轴连接,且转动轴和传动轴的轴心线不共线,传动组件位于电机的下方,传动组件包括座体、转动件和驱动臂,座体具有贯穿其上下两端的容置槽,容置槽中沿宽度方向设有一枢装轴,转动件枢装于枢装轴上,转动件的上端设有卡槽,驱动臂的上端与转动件可转动地连接,驱动臂的下端抵触于所述推杆的上端,以及,容置槽中还具有一可沿容置槽移动的滑块,滑块的下端设置有一卡入卡槽的连杆,滑块的上端设有与传动轴相配合的凹槽,传动轴的下端伸入凹槽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针美容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上壳和下壳,上壳与下壳可拆卸地连接,电机安装于上壳中,下壳具有贯穿其上下两端的内腔,传动组件安装于下壳的内腔中并与上壳的下底面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微针美容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的下端设置有外螺纹,下壳的上端设置有与外螺纹螺合的内螺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微针美容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的启动开关为滑动式开关,启动开关露出于上壳的侧壁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针美容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臂包括竖直部及由竖直部上端斜向上延伸形成的延伸部,竖直部的下端抵触于所述推杆的上端,延伸部的顶端具有一开口,开口中设置有一连接轴,转动件的侧端部枢装于该连接轴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针美容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下端设置有内螺纹,对应的,微针组件的固定座上端设置有外螺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针美容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压力弹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针美容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的上端具有一径宽大于中通孔径宽的限位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针美容仪,包括壳体、微针组件及安装于壳体中的驱动机构,微针组件包括固定座和活动座,固定座可拆卸地连接于壳体的下端,活动座安装于固定座的空腔中,其下端设有微针,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和传动组件,电机转动轴与一传动轴连接,传动组件包括座体、转动件和驱动臂,座体具有容置槽,容置槽中设有枢装轴和滑块,转动件枢装于枢装轴上,其上端设有卡槽,驱动臂上端与转动件可转动地连接,下端抵触于活动座,滑块下端设有卡入卡槽的连杆,上端设有凹槽,传动轴伸入凹槽中。本产品使用后只需将微针组件拆下来,更换一个新的即可再次使用,降低了使用成本,且利用驱动机构来驱动微针完成对皮肤表皮的刺穿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文档编号A61M37/00GK202173684SQ20112031700
公开日2012年3月28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26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26日
发明者吴翠岗, 孙艺洲 申请人:吴翠岗, 孙艺洲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