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钢丝环绕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93560阅读:4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骨科钢丝环绕钳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装置,尤其是一种环扎劈裂骨折块用骨科钢丝环绕钳。
背景技术
钢丝固定时需要在骨折充分复位后环绕骨折处1到2周,然后进行结扎。但环绕钢丝的过程经常非常困难,尤其是骨折处位于软组织丰富且易出血的部位,需要大量剥离软组织才能环绕钢丝,这样不但延长了手术时间导致患者过多的失血,同时增加了感染的几率;另外由于软组织损伤过多,不利于骨折的愈合。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骨科钢丝环绕钳,克服了传统的钢丝环绕过程中操作复杂、手术时间长、感染风险高、对患者软组织损伤较大不利于骨折愈合等弊端,取得了一定的有益效果,其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骨科钢丝环绕钳,由第一钳柄、第二钳柄、固接于第一钳柄头端的第一导管、固接于第二钳柄头端的第二导管及轴枢装置组成,所述第一钳柄和第二钳柄通过轴枢装置呈X 形连接,所述第一导管的一开口端与第二导管的一开口端相对并可相互啮合,所述第一导管呈外凸的弧形,所述第二导管与第一导管形状相同彼此镜向对置。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第一钳柄顶端至转动点的这段区域呈外凸的弧形, 所述第二钳柄与第一钳柄形状相同彼此镜向对置。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相啮合的开口端均为锐角开口端。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第一钳柄和第二钳柄的末端外侧均设有插入手指用的指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环绕钢丝时简便、快速、可减少软组织的损伤。可最大限度地保护骨膜和骨折周围软组织的完整,组织损伤小,避免损伤神经和血管,保证骨折端的血液供应,利于骨折愈合。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紧贴骨骼表面迅速地穿过骨折周围的软组织,适于尺桡骨、肱骨和胫腓骨、股骨等劈裂骨折的环扎。

图1 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骨科钢丝环绕钳,由第一钳柄1、第二钳柄2、固接于第一钳柄1头端的第一导管3、固接于第二钳柄2头端的第二导管4及轴枢装置5组成,所述第一钳柄1和第二钳柄2通过轴枢装置5呈X形连接,所述第一导管3的一开口端与第二导管4的一开口端相对并可相互啮合,所述第一导管3呈外凸的弧形,所述第二导管4与第一导管3形状相同彼此镜向对置。所述第一导管3的曲率半径是根据所应用于的骨折部位的骨头形状大小而定。优选的,所述第一钳柄1顶端至转动点的这段区域呈外凸的弧形,所述第二钳柄2 与第一钳柄1形状相同彼此镜向对置。所述第一钳柄1的弧形部的弧形尺寸是根据所应用于的骨折部位的骨头形状大小而定。进一步,所述第一导管3和第二导管4相啮合的开口端均为锐角开口端。锐角开口端的设计可使医生在使用该器具时很容易地刺穿骨折周围的软组织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骨膜和骨折周围软组织的完整,避免损伤神经和血管,保证骨折端的血液供应。再进一步,所述第一钳柄1和第二钳柄2的末端外侧均设有插入手指用的指环6。上面以举例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例,凡基于本实用新型所做的任何改动或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权利要求1.骨科钢丝环绕钳,其特征在于由第一钳柄(1)、第二钳柄O)、固接于第一钳柄(1) 头端的第一导管(3)、固接于第二钳柄( 头端的第二导管(4)及轴枢装置( 组成,所述第一钳柄(1)和第二钳柄( 通过轴枢装置( 呈X形连接,所述第一导管(3)的一开口端与第二导管(4)的一开口端相对并可相互啮合,所述第一导管C3)呈外凸的弧形,所述第二导管(4)与第一导管C3)形状相同彼此镜向对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科钢丝环绕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钳柄(1)顶端至转动点的这段区域呈外凸的弧形,所述第二钳柄( 与第一钳柄(1)形状相同彼此镜向对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骨科钢丝环绕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管(3)和第二导管(4)相啮合的开口端均为锐角开口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科钢丝环绕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钳柄(1)和第二钳柄O)的末端外侧均设有插入手指用的指环㈩)。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装置,尤其是一种环扎劈裂骨折块用骨科钢丝环绕钳。骨科钢丝环绕钳,由第一钳柄、第二钳柄、第一导管、第二导管及轴枢装置组成,第一钳柄和第二钳柄通过轴枢装置呈X形连接,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相啮合的开口端均为锐角开口端,第一导管呈外凸的弧形,第二导管与第一导管形状相同彼此对置,第一钳柄顶端至转动点的这段区域呈外凸的弧形,第二钳柄与第一钳柄形状相同彼此镜向对置。本实用新型克服了传统的钢丝环绕过程中操作复杂、手术时间长给患者造成的痛苦多、感染风险高及对患者软组织损伤较大不利于骨折愈合等弊端,取得了一定的有益效果。
文档编号A61B17/88GK202288453SQ201120366290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29日
发明者尹海磊, 尹海霞, 尹胜廷 申请人:尹海磊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