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大结节骨折固定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93596阅读:12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肱骨大结节骨折固定钢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特别涉及用于肱骨大结节骨折的固定钢板。
背景技术
肱骨大结节骨折并不少见,约占全身骨折的-1.5%,占肱骨近端骨折的比例高达1/3。而该类骨折多为粉碎性,目前尚无理想的内固定器材。可以选择的固定修复方法中,钢板为其中一种,但是现有钢板是为肱骨近端二部分外科颈骨折或三部分、四部分骨折而设计的,现有的钢板不适合二部分大结节骨折的固定。如图1、图2所示的PHIL0S 肱骨近端成角稳定的解剖型接骨板,这种PHIL0S 钢板固定安装在肱骨3上,钢板1上分布有多个固定孔,这些固定孔包括用于螺钉固定的螺钉固定孔5、用于缝合肩袖的缝线孔6和用于在肱骨干骺端固定的椭圆形孔7,但是这种钢板具有如下缺点(1)在固定钢板后,钢板上端的位置离肱骨大结节31的上缘(即肱骨解剖颈32)还有约0. 5-0. 8cm的距离。如果要固定大结节近解剖颈32骨折块,钢板位置要比设计位置更向近端摆放,从而产生如下不足钢板的形状不能很好地与大结节适配,导致固定安装好后钢板漂浮,不能很好地伏贴大结节;当出现压缩性骨折时,大结节的凸起形状已不清晰,这种钢板不能很好地提示大结节的形状;而且钢板较厚,易造成肩峰下撞击。(2)钢板过窄,所以未能完全覆盖大结节,使得大结节的后部骨折无法固定。( 钢板较长,最短的PHIL0S 也超出腋神经平面4下方很多,固定钢板时,须将钢板穿过腋神经,即使非常仔细处理钢板与腋神经的关系,也容易损伤腋神经,而且较长的钢板也使得手术切口较长,增加不必要的手术创伤,另外,过长的钢板也浪费了材料。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肱骨大结节骨折固定钢板,实现在完全覆盖大结节的基础上能很好地伏贴大结节,而且钢板较小,手术的切口小、创伤小。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肱骨大结节骨折固定钢板,包括板体,所述板体具有主部和尾部,所述主部内表面呈与大结节的表面形状相适配的内凹形状,该主部具有完全覆盖大结节的轮廓边沿;所述尾部内表面呈与肱骨外科颈表面形状相适配的内凹形状,该尾部具有位于腋神经平面上方的下端边缘;所述板体的主部分布有螺钉固定孔和缝线孔,所述板体的尾部设置椭圆形调整孔。本实用新型所述螺钉固定孔按所需固定位或按规则排列分布于板体主部区域;所述缝线固定孔设于所述板体主部区域的近端外缘部位。本实用新型所述螺钉固定孔分布于板体主部区域的外缘部位。本实用新型所述螺钉固定孔的中轴线均与板体主部的外表面相倾斜,并且至少有一个螺钉固定孔的中轴线倾斜方向与其余螺钉固定孔的中轴线倾斜方向不同。本实用新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主部的上端外边缘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钩扣肱骨解剖颈处的钩爪。[0010]本实用新型所述钩爪在板体主部的上端外边缘呈等间隔分布。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实用新型的主部与大结节的表面形状相适配,使得本钢板可伏贴在大结节上稳固固定,钢板的板体近端的位置允许更靠近肱骨解剖颈,而不是距离解剖颈 0. 5-0. 8mm,固定大结节更为完全、可靠;且当出现压缩性骨折时,大结节的凸起厚度已不容易确定,而主部的凹形形状可很好地提示大结节的形状,便于掌握植骨的量和复位骨皮质; 钢板板体的上端边缘具有钩爪,使得钢板板体在大结节近端固定得更为贴伏、牢度,修复肩袖时肩袖也不再漂浮。(2)本实用新型的主部完全覆盖大结节,可固定修复大结节任意位置的骨折。(3)固定好板体后,尾部在腋神经平面的近端,即尾部在腋神经平面的上方,避免了固定现有钢板时腋神经损伤的潜在风险,而且这种较短的钢板设计,使得在手术时钢板植入创伤小,也节省了钢板材料,减少了成本。(4)本钢板专用于肱骨大结节骨折的固定修复,其钢板板体可设计为较薄的厚度, 即使钢板位置位于肱骨解剖颈也不易造成肩峰下撞击。

图1为现有钢板固定于肱骨后的主视图;图2为图1的右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固定钢板的主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固定钢板固定于肱骨后的主视图;图5为图4的右视图。图中;1.板体,11.主部,12.尾部,121.下端边缘,3.肱骨,31.大结节,32.肱骨解剖颈,33.肱骨外科颈,4.腋神经平面,5.螺钉固定孔,6.缝线孔,7.椭圆形调整孔,8.钩爪。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加以阐述。如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肱骨大结节骨折固定钢板,它包括板体1,板体具有主部11和尾部12,钢板采用合金钢材质,也可采用其他钛合金材质等。板体的厚度比PHIL0S 的钢板薄。如图4、图5所示,主部内表面呈与大结节31的表面形状相适配的内凹形状,该主部具有完全覆盖大结节的轮廓边沿,使得主部可很好地伏贴在大结节上;尾部内表面呈与肱骨外科颈33表面形状相适配的内凹形状,使得凹形的尾部也可很好地伏贴在肱骨外科颈表面上,适配的形状也起到了辅助钢板定位的作用,当大结节的骨折导致其形状分辨不清时,此时主部便拱起形成大结节的凸起形状,以提示大结节的位置及形状,便于掌握植骨量和复位骨皮质;主部较宽、完全覆盖大结节,可以用于固定修复所有形式的大结节骨折; 板体的上端可更靠近肱骨解剖颈32,而不是距离解剖颈0. 5-0. 8mm,固定大结节更为完全、 可靠;较薄的钢板设计不易造成肩峰下撞击。板体的尾部具有位于腋神经平面4上方的下端边缘121,临床应用时,在固定好板体后,板体的尾部完全处于腋神经平面的上方,如此实现了较短的尾部,可避免固定板体时需将尾部穿过腋神经,从而避免对腋神经造成损伤,如此一来也节省了材料、成本,并可小切口完成手术,创伤小利于术后功能康复。板体上分布设置有多个固定孔,这些固定孔包括八个用于螺钉固定的螺钉固定孔 5、用于缝合肩袖的五个缝线孔6和用于在肱骨外科颈调整固定的一个椭圆形调整孔7,螺钉固定孔和缝线孔位于主部上,其中,有六个螺钉固定孔和五个缝线孔是沿主部近端的弧形外缘分布设置,主部用螺钉通过螺钉固定孔固定,缝线孔用于缝合修复肩袖。椭圆形调整孔位于尾部,用于在大结节的远端调整固定钢板板体,椭圆形设计便于手术中将远端螺钉安放在合适的位置。螺钉固定孔具有螺纹,可与螺钉头的螺纹配合锁定,螺钉固定孔的中轴线均与主部的表面相倾斜,并且每个螺钉固定孔的倾斜方向各不相同,用以在拧入螺钉后, 增加螺钉的抓持力,使钢板板体的固定更加牢固。螺钉固定孔可按所需固定位或按规则排列分布于板体主部区域;缝线固定孔设于所述板体主部区域的上端。在主部的上端边缘具有五个钩爪8,钩爪沿主部上端的弧形外边缘分布设置,具体地,钩爪在板体主部的上端外边缘呈等间隔分布,每个钩爪可轻微形变,从而钩扣于大结节的上缘,即钩扣于肱骨解剖颈处,以稳固、定位钢板板体,增加大结节骨折块稳定性,也使得修复的肩袖不再漂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根据上述内容,按照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上述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出其它多种形式的等效修改、替换或变更,均可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
权利要求1.一种肱骨大结节骨折固定钢板,包括板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具有主部和尾部, 所述主部内表面呈与大结节的表面形状相适配的内凹形状,该主部具有完全覆盖大结节的轮廓边沿;所述尾部内表面呈与肱骨外科颈表面形状相适配的内凹形状,该尾部具有位于腋神经平面上方的下端边缘;所述板体的主部分布有螺钉固定孔和缝线孔,所述板体的尾部设置椭圆形调整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肱骨大结节骨折固定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螺钉固定孔按所需固定位或按规则排列分布于板体主部区域;所述缝线固定孔设于所述板体主部区域的近端外缘部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肱骨大结节骨折固定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螺钉固定孔分布于板体主部区域的外缘部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肱骨大结节骨折固定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螺钉固定孔的中轴线均与板体主部的外表面相倾斜,并且至少有一个螺钉固定孔的中轴线倾斜方向与其余螺钉固定孔的中轴线倾斜方向不同。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肱骨大结节骨折固定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主部的近端外边缘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钩扣肱骨解剖颈处的钩爪。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肱骨大结节骨折固定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钩爪在板体主部的上端外边缘呈等间隔分布。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肱骨大结节骨折固定钢板,包括板体,所述板体具有主部和尾部,所述主部内表面呈与大结节的表面形状相适配的内凹形状,该主部具有完全覆盖大结节的轮廓边沿;所述尾部内表面呈与与肱骨外科颈表面形状相适配的内凹形状,该尾部具有位于腋神经平面上方的下端边缘;所述板体的主部分布有螺钉固定孔和缝线孔,所述板体的尾部设置椭圆形调整孔。本实用新型可实现在完全覆盖大结节的基础上能很好地伏贴大结节,而且钢板较小,手术的切口小、创伤小。
文档编号A61B17/80GK202288445SQ201120367058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29日
发明者朱立军 申请人:朱立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