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脑病科用熏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00586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脑病科用熏疗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脑病科治疗用辅助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脑病科用熏疗装置。
技术背景对于脑性瘫痪,按照现有技术一般采用常规的方法进行治疗,虽然也可以取得一定的疗效,但因为治疗需要持续的时间长,费用高,一般的居民家庭几乎难以承受这种长期的住院治疗,即便是在经过了治疗以后,也还需要较长时间的康复过程,还需要长时间的反复治疗方能取得疗效,结果往往是常规的治疗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脑病科用熏疗装置,可以进行相对长时间段的治疗,对脑病科的治疗效果好。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脑病科用熏疗装置,包括有上盖、熏料筒、上层隔网、下层隔网、帽筒体和系带。帽筒体是本实用新型的主体件,整体呈圆筒状结构,帽筒体的上端和下端为开口端,在帽筒体的上端开口上设置有上盖,在帽筒体的下端开口设置有系带。帽筒体内靠上部居中设置有熏料筒,熏料筒的下端连接设置有上层隔网,在上层隔网的下面,也是在帽筒体内,设置有下层隔网。使用艾叶10克、红花2克、石菖蒲2克、川芎2克和冰片I克,按照中药干燥方法制备成艾绒状,用纸卷制成艾绒棒,按照每5克切段作为熏料使用,每天熏疗一次,每次的熏疗时间不少于半小时。一个熏料段燃完后,可以打开上盖,换上新的熏料段后点燃,继续进行熏疗,直至熏疗的时间超过半小时,连续熏疗一个月为一个疗程。熏疗期间,不影响做一些轻微的活动,既可以做一些轻微的锻炼,也可以从事一些轻微且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脑病科用熏疗装置,整体结构简单,操作使用方便,稳定性好,可靠性高。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脑病科用熏疗装置,可以进行相对长时间段的治疗,对脑病科的治疗效果好。

附图I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脑病科用熏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I一上盖2—熏料筒3—上层隔网4一下层隔网5—帽筒体6—系带。
具体实施方式
现参照附图1,结合实施例说明如下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脑病科用熏疗装置,包括有上盖I、熏料筒2、上层隔网3、下层隔网4、帽筒体5和系带6。帽筒体5是本实用新型的主体件,整体呈圆筒状结构,帽筒体5的上端和下端为开口端,在帽筒体5的上端开口上设置有上盖1,在帽筒体5的下端开口设置有系带6。帽筒体5内靠上部居中设置有熏料筒2,熏料筒2的下端连接设置有上层隔网3,在上层隔网3的下面,也是在帽筒体5内,设置有下层隔网4。使用艾叶10克、红花2克、石菖蒲2克、川芎2克和冰片I克,按照中药干燥方法制备成艾绒状,用纸卷制成艾绒棒,按照每5克切段作为熏料使用,每天熏疗一次,每次的熏疗时间不少于半小时。一个熏料 段燃完后,可以打开上盖,换上新的熏料段后点燃,继续进行熏疗,直至熏疗的时间超过半小时,连续熏疗一个月为一个疗程。熏疗期间,不影响做一些轻微的活动,既可以做一些轻微的锻炼,也可以从事一些轻微且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脑病科用熏疗装置,整体结构简单,操作使用方便,稳定性好,可靠性高。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脑病科用熏疗装置,可以进行相对长时间段的治疗,对脑病科的治疗效果好。
权利要求1. 一种脑病科用熏疗装置,帽筒体(5)是主体件,整体呈圆筒状结构,其特征在于帽筒体(5)的上端和下端为开ロ端,在帽筒体(5)的上端开ロ上设置有上盖(I),在帽筒体(5)的下端开ロ设置有系带(6 );帽筒体(5 )内靠上部居中设置有熏料筒(2 ),熏料筒(2 )的下端连接设置有上层隔网(3),在上层隔网(3)的下面,也是在帽筒体(5)内,设置有下层隔网(4)。
专利摘要一种脑病科用熏疗装置,包括有上盖、熏料筒、上层隔网、下层隔网、帽筒体和系带。帽筒体是本实用新型的主体件,整体呈圆筒状结构,帽筒体的上端和下端为开口端,在帽筒体的上端开口上设置有上盖,在帽筒体的下端开口设置有系带。帽筒体内靠上部居中设置有熏料筒,熏料筒的下端连接设置有上层隔网,在上层隔网的下面,也是在帽筒体内,设置有下层隔网。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脑病科用熏疗装置,整体结构简单,操作使用方便,稳定性好,可靠性高。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脑病科用熏疗装置,可以进行相对长时间段的治疗,对脑病科的治疗效果好。
文档编号A61M37/00GK202376426SQ20112049786
公开日2012年8月15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5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5日
发明者韩明 申请人:韩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