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孔艾灸烟雾收集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01089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孔艾灸烟雾收集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收集多根艾条同时艾灸时产生的烟雾的设备。利用该设备可以把艾灸时产生的烟雾收集起来,通过通风管排出室外,防止烟雾、气味的逸散影响艾灸医患双方。
背景技术
艾灸产生的烟雾里含有的大量微细颗粒甚至纳米级颗粒、挥发性油污,对肺是ー 种不良刺激,影响了医患双方的健康和艾灸场所的环境卫生。还有部分人群厌恶艾灸时产生的气味,甚至有些人因为厌恶这种烟雾和气味,而放弃了艾灸疗法。现有的专利将重点放在了艾条的固定和移动上,对于艾灸产生的烟雾和气味没有做过多的处理,有的没有机械通风设施,无法有效防止烟雾、气味的逸散;有些没有过滤部分,直接将烟雾排出室外,污染室外环境;有些过滤部分比较简单,过滤效果一般;有些不能方便灵活的调节艾灸温度;有些不支持较长艾条的连续燃烧,只能使用短炷进行燃烧,只有持续地对某一点进行艾灸才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不断更换短艾炷这种断断续续的燃烧方式会使艾灸效果受到一定的不利影响;还有一些在艾灸时只有面的作用,没有点的功效。不论是针还是灸,都是针对孔穴进行的,而孔穴呈“点”状,穴位的直径只有I毫米,艾热必须呈点状热效应,作用在孔穴的某一点上,感传才能出现,使气至病所,达到较好的艾灸效果。还有些灸具只支持单根艾条进行艾灸,不能支持多根艾条同时艾灸。中国专利200920072366. 4提供了ー种艾灸罐。它支持较长艾条的连续燃烧。其不足之处在于1、没有机械通风部分,既无法有效防止烟雾、气味的逸散,更不能将烟雾排出室外。2、艾条通过弹簧自动推迸,不利于艾灸温度的灵活调节。中国专利201120141133. 2提供了ー种支持单根艾条的艾灸烟雾收集杯。它仅支持单根艾条的连续燃烧。其不足之处在于不支持多根艾条的同时艾灸,灸某些病情较重的病人或者头发较厚处的穴位等时,不易获得足够的艾热强度。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为了收集艾灸时产生的烟雾,设计了ー种多孔艾灸烟雾收集杯,本实用新型可以把多根艾条同时艾灸时产生的烟雾收集起来,通过通风管排出室外,防止烟雾、气味的逸散影响艾灸医患双方。多孔艾灸烟雾收集杯的结构包括该多孔艾灸烟雾收集杯包括杯身(1),杯身(I)的右侧有通风横管(3),杯身(I)的小口ー侧有多个艾条夹管(2),通风横管(3)固定在杯身(I)上。为了使用方便,也可以在通风横管(3)和杯身(I)之间加上加强筋(4),在杯身(I)的左侧加上手柄(5),加强筋(4)和手柄(5)不是必须的。艾条夹管(2)的顶部内径稍大,底部内径稍小,既方便插入艾条,又能够防止艾条坠落,针对不同的艾条可以制造不同底部内径的艾条夹管(2)与之匹配。艾条夹管(2)的设计既可以支持长艾条也可以支持短艾条进行艾灸。如果仅需使用较少的艾条进行艾灸,可以用艾条或其他棒状物堵住其余的艾条夹管(2 )。[0008]通风横管(3)的外侧有ー圈隆起部分,有助于卡住套在其外面的通风管。这ー圈隆起部分不是必须的,在没有隆起部分的情况下,使用卡箍将套在其外面的通风管卡紧。通风横管(3)通过加强筋(4)固定在杯身(I)上,加强筋(4)也不是必须的。[0009]本实用新型多孔艾灸烟雾收集杯的工作原理将艾条插在艾条夹管(2)内点燃后,把通风管(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一端套在通风横管(3)上,通风管的另一端与抽风设备(不属于本实用新型)相连,这样,就可以通过通风横管(3)将艾灸烟雾抽出并排放到室夕卜。在需要调节艾灸温度时,一手握手柄(5)或者通风横管(3),另一手上下移动艾条夹管
(2)内的艾条,这种调节方法既可以轻松灵活地调节艾灸的温度,又不容易因为上下移动艾条而改变位置,这样可以保证艾条始終固定地对准某个穴位。由于本实用新型多孔艾灸烟雾收集杯底部没有设置过滤网,这样固然不能防止灰烬掉落烫伤病人,但是,这种方式的热效应成点状,这种艾灸效果与徒手悬灸的艾灸效果基本相同。我们发现使用了过滤网的传统灸具,其热效应就成面状,艾灸的效果就不好。周楣声的《灸绳》一书对此有精辟的解释“不论是针还是灸,都是针对孔穴进行的,而穴也就是“点”,艾热必须作用在孔穴的一点上,效果才能发挥,感传才能出现,使气至病所。在目前的某些灸具中,与其说是灸具,不如说是暖炉,因为只有面的作用,绝无点的功效。而感传作用也就无从出现”。需要熄灭艾条时,只需堵住通风横管(3),在通风横管(3)的下面垫上适当高度的物体,直接将多孔艾灸烟雾收集杯的底部平扣在地面上,待杯内的氧气耗尽后,艾条就会自然熄灭,下次可以很方便的将艾条再次点燃。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是1、能够将收集的艾灸烟雾通过通风管排出室外;2、能够灵活调整艾条高度从而灵活方便地控制艾灸温度,调整艾条高度时还不容易改变位置,可以保证艾条始終固定地对准某个穴位;3、艾灸时热效应呈点状,有“点”的功效,感传现象容易出现,灸感強,这种艾灸效果与徒手悬灸的艾灸效果基本相同;4、结构和制造エ艺简单;5、可以支持多根艾条同时艾灸;6、可以很方便地熄灭艾条,下次也可以很方便的将艾条再次点燃;7、清洗方便。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如图I所示I是杯身,2是艾条夹管(有多个),3是通风横管,4是加强筋,5是手柄,其中,加强筋(4)和手柄(5)可以取消。如图2所示I是杯身,2是艾条夹管(有多个),3是通风横管,4是加强筋,5是手柄,其中,加强筋(4)和手柄(5)可以取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ー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实施例I :如图I所示,杯身(I)的ー侧有手柄(5),另ー侧有通风横管(3),杯身
(I)的顶部有3个艾条夹管(2)。杯身(I)的顶部直径较小,顶部除艾条夹管(2)部分以外,均为封闭结构;底部直径较大,呈开放结构。艾条夹管(2)的顶部内径稍大,底部内径稍小,既方便插入艾条,又能够防止艾条坠落,针对不同的艾条制造不同内径的艾条夹管(2)与之匹配。通风横管(3)的外侧有ー圈隆起部分,可以直接卡住套在其外面的通风管,也可以使用卡箍将套在其外面的通风管卡紫。通风横管(3)固定在杯身(I)上,通过加强筋(4)加强机械连接性能。将艾条插在艾条夹管(2)内点燃后,把通风管(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一端套在通风横管(3)上,通风管的另一端与抽风设备(不属于本实用新型)相连,这样,就可 以通过通风横管(3)将艾灸烟雾抽出并排放到室外。在需要调节艾灸温度时,一手握手柄
(5),另一手上下移动艾条夹管(2)内的艾条。推荐使用这种实施例。实施例2 :如图I所示,杯身(I)的手柄(5)取消,在一侧有通风横管(3),杯身(I)的顶部有3个艾条夹管(2),杯身(I)的顶部直径与底部直径相同,顶部除艾条夹管(2)部分以外,均为封闭结构,底部呈开放结构。艾条夹管(2)的顶部内径与底部内径一致,针对不同的艾条制造不同底部内径的艾条夹管(2)与之匹配。通风横管(3)的外侧没有ー圈隆起部分,使用卡箍将套在其外面的通风管卡紫。通风横管(3)直接固定在杯身(I)上,不设置加强筋(4)。将艾条插在艾条夹管(2)内点燃后,把通风管(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一端套在通风横管(3)上,通风管的另一端与抽风设备(不属于本实用新型)相连,这样,就可以通过通风横管(3)将艾灸烟雾抽出并排放到室外。在需要调节艾灸温度时,一手握通风横管
(3),另一手上下移动艾条夹管(2)内的艾条。这种实施例尽管也能够把艾灸时产生的烟雾收集起来,通过通风管排出室外,防止烟雾、气味的逸散影响艾灸医患双方,但是这种实施例的使用不是特别方便,不推荐使用。实施例3 :如图I所示,杯身(I)的手柄(5)取消,在一侧有通风横管(3),杯身(I)的顶部有4个艾条夹管(2),杯身(I)的顶部直径与底部直径相同,顶部除艾条夹管(2)部分以外,均为封闭结构,底部呈开放结构。艾条夹管(2)的顶部内径与底部内径一致,针对不同的艾条制造不同底部内径的艾条夹管(2)与之匹配。通风横管(3)的外侧没有ー圈隆起部分,使用卡箍将套在其外面的通风管卡紫。通风横管(3)直接固定在杯身(I)上,不设置加强筋(4)。将艾条插在艾条夹管(2)内点燃后,把通风管(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一端套在通风横管(3)上,通风管的另一端与抽风设备(不属于本实用新型)相连,这样,就可以通过通风横管(3)将艾灸烟雾抽出并排放到室外。在需要调节艾灸温度时,一手握通风横管
(3),另一手上下移动艾条夹管(2)内的艾条。这种实施例尽管也能够把艾灸时产生的烟雾收集起来,通过通风管排出室外,防止烟雾、气味的逸散影响艾灸医患双方,但是这种实施例的使用不是特别方便,对抽风设备的要求较高,不推荐使用。
权利要求1.ー种多孔艾灸烟雾收集杯,其特征是,包括杯身(1),杯身(I)的右侧有通风横管(3 ),杯身(I)的小口 ー侧有多个艾条夹管(2 ),通风横管(3 )固定在杯身(I)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多孔艾灸烟雾收集杯涉及一种收集多根艾条同时艾灸时产生的烟雾的设备。其特征是,包括杯身(1),杯身(1)的右侧有通风横管(3),杯身(1)的小口一侧有多个艾条夹管(2),通风横管(3)固定在杯身(1)上。其特点是1、能够将收集的艾灸烟雾通过通风管排出室外;2、能够灵活调整艾条高度从而灵活方便地控制艾灸温度,调整艾条高度时还不容易改变位置,可以保证艾条始终固定地对准某个穴位;3、艾灸时热效应呈点状,有“点”的功效,感传现象容易出现,灸感强,这种艾灸效果与徒手悬灸的艾灸效果基本相同;4、结构和制造工艺简单;5、可以支持多根艾条同时艾灸;6、可以方便地熄灭艾条,方便下次将艾条再次点燃。
文档编号A61H39/06GK202386959SQ20112050859
公开日2012年8月22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8日
发明者吴勇, 陈萍 申请人:吴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