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电渗疗法用贴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05755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离子电渗疗法用贴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能够适用于离子性药剂透过装置的离子电渗疗法用贴片,所述离子性药剂透过装置利用通过在人的皮肤流通微弱电流,使局部麻醉剂等药剂向皮肤内浸透的离子电渗疗法的原理。
背景技术
利多卡因等局部麻醉剂贴片,以除去穿刺时的疼痛为目的被广泛使用,特别是,作为该贴片使用量大的领域有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患者例如每周在两处穿刺17 18G(针号,gauge)大小的针三次,接受使血液进行体外循环而除去废物的透析治疗,为了除去该穿刺时的疼痛,使用上述局部麻醉剂贴片。这样的利多卡因的贴片,由于药效的表现需要长时间,例如,需要2小时左右,所以贴片的粘贴部有时会发炎。另外,由于药物难以到达深处,也存在药效的表现不充分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在离子电渗疗法的情况下,具有药效的表现在短时间内完成、并且药物能够到达更深处的优点。因此,通过在利多卡因等局部麻醉剂贴片中组合离子电渗疗法,能够解决上述课题。即,离子电渗疗法是通过在皮肤的分开的两点安装正负电极,形成从一侧的电极横切角质层之后到达另一侧的电极的电流,以电泳的原理使带电的药物移动而促进透皮吸收的方法,是通过皮肤的给药系统(透皮给药系统)之一。通常,上述正负电极中,一侧连接含有药物的凝胶,称为供体部分,另一侧连接含有生理盐水的凝胶,称为基准(reference)部分。离子电渗疗法,原理上以带电药物为促进吸收的对象,但是,也报道了由于电流流动而在体内引起水的流动,即使是不带电的药物、分子量大的药物,皮肤透过性也上升。日本特表2007-532193号公报中,记载了利用离子电渗疗法的电气辅助式输送设备,其具备具有含药物的正负电极的电极组件和对该电极装置提供电流的控制器。该电气辅助式输送设备中,存在无法将控制器与贴片一体化而小型化、成本也高的问题。日本特表平9-510387号公报中,提出了如下结构的电驱动式给药设备在贴附于皮肤的一对电极组件的上部,配置用于对该电极组件进行通电的挠性基板和扣式电池。

发明内容
在日本特表平9-510387号公报的结构中,通过采用扣式电池和挠性基板,将通电装置和贴附于皮肤的贴片部分构成为一体,实现一定程度的小型化。但是,该结构中,在俯视下,基板和电池跨过贴片部分的整个面层叠。因此,在整个贴片部分损害柔软性,特别是在如血液透析患者那样穿刺部位(形成于臂部的分流(shunt)部分)的血管显著隆起时,难以使贴片追随该隆起地紧贴。本发明是考虑如上所述的现有课题而做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离子电渗疗法用贴片,其通过具有充分的柔软性,从而即使对皮肤等的外部导体的隆起部分等也能够稳定地配置。本发明的离子电渗疗法用贴片具备通过与外部导体接触配置、将来自通电装置的电流向上述外部导体输出的第一接触部件和第二接触部件,该离子电渗疗法用贴片的特征在于,具备供体部分、基准部分和电极体;其中,供体部分具有上述第一接触部件,在上述第一接触部件中含有向上述外部导体浸透的药剂;基准部分具有上述第二接触部件,在该第二接触部件的与上述外部导体接触侧相反一侧的表面上载置有上述通电装置,并且,在上述外部导体上上述基准部分与上述供体部分分离配置;电极体跨过上述供体部分和上述基准部分地设置,具有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用于将来自上述通电装置的电流分别提供给上述第一接触部件和第二接触部件。通过形成这样的结构,·从而在离子电渗疗法用贴片中,具备保持向外部导体例如人体浸透的药剂的供体部分、与该供体部分分离配置的基准部分、和具有用于对第一接触部分和第二接触部分进行通电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电极体,并在基准部分载置通电装置。因此,通过在保持药剂的供体部分不载置通电装置,能够比基准部分更柔软地构成供体部分,例如,即使对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管显著隆起的皮肤,也能够追随皮肤的形状容易地将含有药剂的供体部分稳定地紧贴配置。上述电极体中,上述供体部分是在具有柔软性的基底的单面上设置上述第一电极的单面布线结构,上述基准部分是在上述基底的一侧面上设置上述第二电极、在上述基底的另一侧面上设置连接上述通电装置与上述第一电极以及连接上述通电装置与上述第二电极的第一接触端子线和第二接触端子线的双面布线结构,因此,能够使供体部分比基准部分薄且柔软地构成,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供体部分向外部导体的紧贴性。另外,上述电极体中,上述供体部分是在具有柔软性的基底的单面上设置上述第一电极的单面布线结构,上述基准部分可以是如下双面布线结构在上述基底的与设置有上述第一电极的面同一面上形成上述第二电极和连接上述通电装置与上述第一电极以及连接上述通电装置与第二电极的第一接触端子线和第二端子线,然后,将该基准部分中的该基底弯折重叠而形成两片层叠结构,由此,在该基准部分的一侧面上配置上述第二电极,在另一侧面上配置将上述第一接触端子线和第二接触端子线与上述通电装置连接的端子板。这样,仅在基底的单面侧进行布线工序,就能够将基准部分形成为双面布线结构,生产效率提高。上述第一接触端子线和上述第二接触端子线,在其包括上述基准部分中的上述基底的弯折部分的一部分中,具有宽度比其他部分宽的加宽部时,能够防止在弯折部将基底弯折时第一接触端子线和第二接触端子线断裂或翻卷,能够提高耐久性和可靠性。具有连接上述供体部分和上述基准部分之间的桥部分,上述第一电极和上述第一接触端子线在上述桥部分上相互电连接,上述第二电极和上述第二接触端子线在上述桥部分上相互电连接,由此,在供体部分、基准部分不设置布线之间的连接部分例如通孔,能够使上述供体部分、基准部分更平坦地构成,能够提高第一接触部件和第二接触部件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紧贴性。设置包围上述桥部分而进行绝缘的保护层,将布线之间的连接部分更可靠地绝缘也是有效的。与上述第一电极连接的上述第一接触端子线和与上述第二电极连接的上述第二接触端子线在上述桥部分和上述基准部分的上述表面上并列,并且,上述各接触端子线的一端侧可以在上述桥部分分别与上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电连接,上述各接触端子线的另一端侧可以在上述基准部分分别与连接上述通电装置的连接端子电连接。由此,能够更容易地构成供体部分的单面布线结构,另外,能够使电极体的外形更加小型化,使该离子电渗疗法用贴片进一步小型化。在上述供体部分和上述基准部分中的、至少一方的侧部突出形成有能够用人手把持的把持部时,贴附者通过把持该把持部,能够更容易地将该离子电渗疗法用贴片贴附于外部导体。在上述供体部分中的与上述第一接触部件相反侧的面上,可以设置在俯视下表示 该第一接触部件的中心的中心标记,或在俯视下表示该第一接触部件的旋转方向的角度的角度标记。例如,通过设置中心标记,能够更容易地将保持药剂的第一接触部件贴附于外部导体的目标部位。另外,通过设置角度标记,从而在确定供体部分的贴附位置之后,确定基准部分的贴附位置时,通过以角度标记的中心为中心使基准部分旋转,能够贴附于更稳定的贴附位置,另外,监督者对贴附者指示贴附位置也变得容易且正确。根据本发明,离子电渗疗法用贴片中,具备保持向外部导体例如人体浸透的药剂的供体部分、与该供体部分分离配置的基准部分、和具有用于对第一接触部件和第二接触部件进行通电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电极体,并在基准部分载置通电装置。因此,通过在保持药剂的供体部分不载置通电装置,能够比基准部分更柔软地构成供体部分,例如,即使对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管显著隆起的皮肤,也能够追随皮肤的形状容易地将含有药剂的供体部分稳定地紧贴配置。


[图I]是表示适用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离子电渗疗法用贴片的离子性药剂透过装置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图I中所示的离子电渗疗法用贴片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沿图2中的III-III线的电极膜的剖面图。[图4]是将图3中虚线所包围的IV部分放大的剖面图。[图5]图5A是电极膜的俯视图,图5B是电极膜的仰视图。[图6]是将图I中所示的离子性药剂透过装置紧贴配置于患者的臂部的状态的侧面说明图。[图7]是表示图I中所示离子电渗疗法用贴片的变形例的俯视图。[图8]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离子电渗疗法用贴片的分解立体图。[图9]图9A是图8中所示的电极膜的基准侧部位的弯折前的状态的仰视图,图9B是在图9A中所示的电极膜的表面上设置了绝缘性的抗蚀膜的状态的仰视图。[图10]图IOA是将图9A中所示的电极膜的基准侧部位弯折而得到的状态的仰视图,图IOB是图IOA中所示的电极膜的俯视图。[图11]是沿图IOB中的XI-XI线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于本发明的离子电渗疗法用贴片,例示能够适用该贴片的离子性药剂透过装置,列举适当的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进行说明。图I是表示适用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离子电渗疗法用贴片10的离子性药物透过装置12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以将构成该离子性药剂透过装置12的离子电渗疗法用贴片10与通电装置14分离的状态进行图示。图2是图I中所示的离子电渗疗法用贴片10的分解立体图。离子性药剂透过装置12 (以下,也称为“装置12”),例如是用于除去血液透析患者的穿刺的疼痛,用于在患者的臂部给予局部麻醉剂(例如,含有利多卡因的离子性麻醉剂)、使其浸透的医疗用器具,通过将离子电渗疗法用贴片10(以下,也称为“贴片10”)贴附于作为外部导体的患者的皮肤,从通电装置14进行通电,从而使封入贴片10中的离子性麻醉剂对生物体浸透。贴片10当然也可以适用于用于对患者给予离子性麻醉剂以外的药剂的装置,能够在各种药剂的离子电渗疗法中使用。 如图I和图2所示,装置12具备贴片10和载置并连接于该贴片10的表面(上表面)的通电装置14。贴片10具备圆形薄板状(膜状)的供体部分16,和与该供体部分16分离设置的、一边为圆弧状的矩形薄板状(膜状)的基准部分18,跨过上述供体部分16和基准部分18地设置连接通电装置14的电极膜(电极体)20。电极膜20具有由与供体部分16和基准部分18对应的形状构成的供体侧部位22和基准侧部分24(参照图2),其间构成为连接供体部分16和基准部分18的宽度窄的桥部分26。供体部分16具有与该供体部分16的外形对应的圆形状的供体用贴附部件28,和填充该供体用贴附部件28的开口的供体用凝胶(第一接触部件)30,在该供体用凝胶30的表面(图2中的上表面)电连接电极膜20的供体侧部位22。基准部分18具有与该基准部分18的外形大致对应的椭圆形的基准用贴附部件32,和填充该基准用贴附部件32开口的基准用凝胶(第二接触部件)34,在该接触用凝胶34的表面(图2中的上表面)电连接电极膜20的基准侧部位24。供体用贴附部件28和基准用贴附部件32是以一定强度贴附于人体等的皮肤的具有粘附性的弹性体,具有绝缘性。在供体用凝胶30中,封入上述离子性麻醉剂,在基准用凝胶34中,封入生理盐水等对生物体无害的电解质(例如,缓冲盐、食盐等)的液剂或者溶液。只要是熟悉穿刺的医疗领域的从业人员,只要穿刺预定部位的药剂输送面积为2. 5cm2,就能够容易地将针刺入,因此,例如,供体用凝胶30和基准用凝胶34与皮肤接触的面(图2中的下表面)的面积为2.5(cm2)左右即可。在供体用贴附部件28的开口埋入供体用凝胶30,在基准用贴附部件32的开口埋入基准用凝胶34,将上述供体用贴附部件28和基准用贴附部件32贴附于患者的皮肤,由此,能够使供体部分16和基准部分18大致同时与皮肤接触,能够通过一次操作简单地将贴片10贴附于皮肤。此外,供体用凝胶30和基准用凝胶34的皮肤接触面也可以具有粘附性。图3是沿图2中的III-III线的电极膜20的剖面图,为了容易理解,将电极膜20的厚度放大而进行图示。图4是将图3中的虚线所包围的IV部分放大的剖面图。图5A是电极膜20的俯视图(上表面图),图5B是电极膜20的仰视图。图4、图5A和图5B中,为了容易理解,省略后述的覆盖层36而进行图示。
电极膜20是具有规定其外形的挠性基底21,该基底21的各部分分别构成为供体侧部位22、基准侧部位24和桥部分26的挠性基板。基底21例如是将聚酯、聚酰亚胺等树脂以薄膜状形成的挠性膜。如图3 图5B所示,供体侧部位22中,在基底21的底面上设置与供体用凝胶30接触而电连接的圆形状的第一电极38。连接线38a从第一电极38延伸,该连接线38a偏向一侧地布线至桥部分26的大致中央。基准侧部位24中,在基底21的底面上设置与基准用凝胶34接触而电连接的椭圆形状的第二电极40,在基底21的表面上并列有第一接触端子线42和第二接触端子线44。连接线40a从第二电极40延伸,该连接线40a偏向一侧地布线至桥部分26的大致中央,与上述连接线38a平行(参照图5B)。第一和第二接触端子线42、44具有在基准侧部位24的表面上并列的圆形状的一对端子板42a、44a,和从端子板42a、44a弯折延伸至桥部分26的大致中央的平行的一对连接线42b、44b。 构成电极膜20的各布线,即第一电极38 (连接线38a)、第二电极40 (连接线40a)、第一和第二接触端子线42、44 (连接线42b、44b、端子板42a、44a)通过对基底21的表面、背面印刷例如含有银/氯化银的导电性墨水而形成。上述各布线的露出面,例如,通过绝缘性的粘接剂45封装(参照图3和图4),但是,在与供体用凝胶30和基准用凝胶34接触的第一电极38和第二电极40的底面(接触面)不涂布该粘接剂45 (参照图5B)。此外,通过多次印刷上述导电性墨水而使其厚度增加,能够更可靠地防止通电不良的发生。如图3 图5B所示,第一电极38的连接线38a和第一接触端子线42的连接线42b在桥部分26的厚度方向对应配置(参照图3和图5B),其前端之间通过在厚度方向贯通桥部分26的通孔46电连接(参照图4)。同样地,第二电极40的连接线40a和第二接触端子线44的连接线44b在桥部分26的厚度方向对应配置,其前端之间通过在厚度方向贯通桥部分26的通孔48电连接。这样,电极膜20中,供体侧部位22的基底21是仅由第一电极38得到的单面布线结构,基准侧部位24的基底21是由第二电极40、第一接触端子线42和第二接触端子线44得到的双面布线结构。因此,贴片10中,设置有单面布线结构的供体侧部位22的供体部分16,与设置有双面布线结构的基准侧部位24的基准部分18相比,形成柔软性更大的结构。此外,桥部分26中,在其大致中央集中配置各布线和通孔46、48,而偏向供体侧部位22的部分是仅由连接线38a得到的单面布线结构,因此,对于桥部分26而言,也是偏向供体部分16的部分形成柔软性大的结构。如图2和图3所示,桥部分26中,为了防止连接线38a、40a、42b、44b、通孔46、48向外部露出,被作为绝缘性片材的覆盖层(保护层)36包围。也可以使用绝缘性的涂料(抗蚀膜)等代替覆盖层36,但是考虑桥部分26的柔软性和耐久性时,作为片层材料的覆盖层36是有效的。如图4所示,电极膜20例如构成为基底21的厚度tl为12. 5 ii m 250 U m、优选12. 5 ii m 50 U m左右、第一电极38和连接线38a等由导电性墨水构成的各布线的厚度t2为20 y m左右、粘接剂45的厚度t3为20 ii m 30 y m左右、通孔46、48的厚度t4为140 y m左右的薄膜状。因此,供体部分16的厚度,若是例如满足基底21为25iim、第一电极38为20 um以及粘接剂45为20 ii m的尺寸时,则能够实现具有充分柔软性的薄的形状。
此时,存在通孔46、48的厚度t4在电极膜20整体中变为最厚的倾向。因此,本实施方式的贴片10中,将通孔46、48配置于桥部分26,避免在供体侧部位22和基准侧部位24中由于通孔产生凸起的问题,从而平坦地构成,由此提高供体用凝胶30和基准用凝胶34与第一电极38和第二电极40之间的紧贴性。当然,根据该贴片10的使用条件等,也可以将通孔46、48设置于供体侧部位22或基准侧部位24。如图2所示,在与第一电极38和第二电极40电连接的各端子板42a、44a上,分别经由规定的导电部件(例如,银膏)设置有连接端子(挂钩(hook))50、52。连接端子50、52分别具有向上方突出的小直径圆柱状的突出部50a、52a,突出部50a、52a以外的部分与端子板42a、44b、连接线42b、44b —起被绝缘膜(挂钩盖)54所覆盖。在绝缘膜54上形成有供突出部50a、52a贯通的一对孔,由此,仅突出部50a、52a从绝缘膜54露出,除此以外的 基准侧部位24的部件的表面被绝缘膜54所覆盖。此外,作为设置连接端子的方法,如后面第二实施方式中所述,可以使用卡扣(孔眼),通过夹着基底将连接端子和卡扣夹住,固定于该基底。如图I所示,通电装置14,在其底面上设置有连接各连接端子50、52的突出部50a、52a的连接孔14a、14b,在其内部,具有串联连接的两个电池56和无图示的多个恒流二极管并联连接的电路。该通电装置14中,在电池56的阴极侧夹置有绝缘片58,在使用开始前,通过该绝缘片58阻止来自电池56的电流向上述恒流二极管流动。另一方面,在装置12的使用开始时,通过拉出取下绝缘片58,电池56的阴极和电极膜20之间电连接,由此,来自电池56的电流通过电极膜20,提供给供体用凝胶30、患者的身体、基准用凝胶34。当然,也可以设置电源开关等代替绝缘片58。根据如上所述的装置12,通电装置14,能够从连接于连接孔14a的连接端子50经由端子板42a、连接线42b、连接线38a、第一电极38向供体用凝胶30提供电流,构成提供给供体用凝胶30的电流经由患者的体内、基准用凝胶34、第二电极40、连接线40a、连接线44b、端子板44a、连接端子52,从连接孔14b返回通电装置14的回路。此时,本实施方式的贴片10中,仅在基准部分18的表面上设置用于连接、载置通电装置14的第一接触端子线42、第二接触端子线44和连接端子50、52。因此,作为贴附于患者皮肤的电极对发挥作用的一对凝胶中,在设置有保持药剂的供体用凝胶30的供体部分16不载置通电装置14,供体部分16的柔软性不受通电装置14破坏。因此,如图6所示,即使对于患者的臂部的凹凸形状、透析患者血管的显著隆起,也能够以容易追随的状态将含有药剂的供体部分16紧贴固定。此时,由于供体部分16和基准部分18隔着桥部分26相互分离配置,能够进一步提高供体部分16的柔软性,能够提高贴附的自由度。并且,由于能够在贴片10上直接连接通电装置14,具有使作为装置12整体的结构小型化、操作变得容易的优点。此外,供体部分16和基准部分18相互分离配置,也可以是夹着桥部分26以外的结构,例如,可以是将桥部分26与基准部分18 —体形成、外观上省略桥部分26的结构。贴片10中,对于电极膜20,使供体部分16为单面布线结构、使基准部分18为双面布线结构而构成,由此,使供体部分16比基准部分18薄且柔软地构成,进一步提高供体部分16对患者的紧贴性。
另外,贴片10中,在桥部分26上配置通孔46、48,其连接与供体用凝胶30和基准用凝胶34接触的第一电极38和第二电极40、以及与通电装置14连接的第一和第二接触端子42、44之间,即连接线38a、40a和连接线42b、44b之间。因此,在电极膜20的供体侧部位22和基准侧部位24上不产生由通孔引起的突起,能将上述部分更平坦地构成。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供体用凝胶30和基准用凝胶34与第一电极38和第二电极40之间的紧贴性,能够防止发生通电不良等。此时,通过使与第一电极38连接的第一端子线42和与第二电极40连接的第二接触端子线44在桥部分26和基准部分18的表面上并列,由此,能够容易地构成供体部分16的单面布线结构,并且,能够使电极膜20的外形进一步小型化。这样的贴片10中,如图7所示,可以在供体部分16和基准部分18的外侧侧面突出形成耳状小片即把持部60、62。把持部60、62例如是将该贴片10贴附于患者的医生、护士等能够容易地分别以右手和左手的食指和拇指把持的形状。由此,贴附者在将贴片10贴附于患者的皮肤时,能够避免指尖接触供体用凝胶30、基准用凝胶34、供体用贴附部件28 和基准用贴附部件32,能够防止贴附前贴片10的粘附性下降。另外,通过在贴附时向供体部件16和基准部件18分离的方向轻拉贴片10,能够将贴片10笔直地拉长,能够在目标部位正确且容易地紧贴。另外,如图7所示,也可以在供体部分16的表面上,设置在俯视下表示供体用凝胶30的中心的中心标记64和表示以该中心标记64为中心的供体用凝胶30的旋转方向的角度的多个角度标记66。上述中心标记64和角度标记66,例如,能够通过在电极膜20的供体侧部位22的表面上利用丝网印刷或喷墨印刷描绘非导电性的文字或记号构成的丝(silk),其厚度例如为17iim左右。角度标记66例如是以中心标记64为中心、以30度为刻度间隔形成为放射状的瞄准线。通过设置这样的中心标记64,从而将贴片10贴附于皮肤时,使供体用凝胶30的中心与贴附部位一致,由此能够容易地进行贴附。另外,通过设置角度标记66,从而在用中心标记64确定供体部分16的贴附位置之后,确定基准部分18的贴附位置时,通过以中心标记64的中心为中心使基准部分18旋转,能够贴附于更稳定的贴附位置,另外,监督者对贴附者指示贴附位置也变得容易且正确。此外,贴片10中,由于不在供体部分16上载置通电装置14,有能够容易地在该供体部分16上形成中心标记64和角度标记66的优点。中心标记64和角度标记66例如也可以仅使用一者,另外,在设置角度标记66时,省略另外设置中心标记64,该角度标记66的中心实质作为中心标记发挥作用。此外,把持部60、62、以及中心标记64和角度标记66可以如图7所示同时设置,当然也可以仅使用任一者,但在如图7所示同时设置两者时,存在如下优点贴附者能够在把持把持部60、62的状态下利用中心标记64、角度标记66容易且稳定地进行对位。图8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离子电渗疗法用贴片100的分解立体图。对于本实施方式的离子电渗疗法用贴片100 (以下,也称为“贴片100”)来说,也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离子电渗疗法用贴片10同样,能够与通电装置14(参照图I和图11)一起构成离子性药剂透过装置。此外,本实施方式的贴片100中,对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贴片10相同或实现同样的功能和效果的要素使用相同的参照符号,省略详细说明。如图8所示,贴片100具备圆形薄板状(膜状)的供体部分16,和与该供体部分16隔着桥部分26配设的一边为圆弧状的矩形薄板状(膜状)的基准部分18,这一点与图I所示的贴片10为大致相同的结构,但是,跨过上述供体部分16和基准部分18而设置的电极膜(电极体)102的结构是与图I 图5B中所示的电极膜20不同的结构。电极膜102,具有由与供体部分16和基准部分18对应的形状构成的供体侧部位104和基准侧部位106,规定其 外形的基底108在供体侧部位104处为I片结构,在基准侧部位106处为弯折部110弯折而重叠得到的2片结构(2片层叠结构)。即,基准侧部位106由作为对皮肤的贴附侧(底面侧)的第一基准侧部位106a、和在弯折部110弯折而使其与第一基准侧部位106a的背面重叠的第二基准侧部位106b构成(参照图8)。此外,构成上述贴片10的电极膜20中,利用I片结构的基底21构成供体侧部位22和基准侧部位24 (参照图3)。贴片100中,在供体部分16中,在供体用凝胶30的表面(图8中的下表面)电连接有电极膜102的供体侧部位104。同样地,在基准部分18中,在基准用凝胶34的表面(图8中的下表面)电连接有电极膜102的基准侧部位106。图9A是基准侧部位106的弯折前的状态的电极膜102的仰视图,图9B是在图9A中所示的电极膜102的表面设置绝缘性的抗蚀膜112的状态的仰视图,S卩,图9A是省略了抗蚀膜112 (图9B中以虚线的网纹线表示)的电极膜102的仰视图。此外,图9A和图9B的图不中,电极膜102的表面的大部分(供体侧部位104和第一基准侧部位106a)表不作为对皮肤的贴附侧面的底面,但在实际的产品状态中,在弯折部110弯折的第二基准侧部位106b形成作为通电装置14的载置面的上表面。如图9A所示,基准侧部位106弯折前(制造中途的状态)的电极膜102,是具有由基准侧部位106在弯折部110对称地构成的形状构成的I片基底108的柔性基板。基底108与基底21同样地,例如,是将聚酯、聚酰亚胺等树脂以薄膜状形成的挠性膜。电极膜102中,在弯折部110弯折之前的外形大致为L字形的I片基底108的表面上,形成构成供体侧部位104和基准侧部位106的各电极和各布线。供体侧部位104中,在作为基底108的底面的面上设置有与供体用凝胶30接触而电连接的圆形状的第一电极38,基准部位106中,在作为基底108的底面的面(第一基准侧部位106a的表面)上设置有椭圆形状的第二电极40,上述第一电极38和第二电极40通过布线于基底108上的第一接触端子线114和第二接触端子线116分别与通电装置14连接。第一接触端子线114具有设置于第二基准侧部位106b的表面上的端子板114a,和从端子板114a经由第一基准侧部位106a和桥部分26的表面、适当弯折布线并与第一电极38连接的连接线114b。在端子板114a的中心,在板厚方向贯通形成小孔径的孔部115a,该孔部115a也贯通基底108。第二接触端子线116具有在第二基准侧部位106b的表面上与端子板114a并列的端子板116a,和从端子板116a适当弯折布线至第一基准侧部位106a上的大致中心、与第二电极40连接的连接线116b。连接线116b在与端子板116a侧相反侧的端部具有长方形状的小片即电极设置板116c,在该电极设置板116c上以能够通电的状态接触配置第二电极40。与端子板114a同样,在端子板116a的中心也贯通基底108地形成孔部115b。电极膜102中,如图9A所示,对基准侧部位106的弯折前的基底108的表面,例如,通过印刷含有银的导电性墨水而形成第一电极38、第一接触端子线114和第二接触端子线116,在形成第二接触端子线116的电极设置板116c之后,在其上表面,例如印刷含有银/氯化银的导电性墨水,从而形成第二电极40。当然,对于第二电极40,也可以以与第一电极38等相同的材料形成,此时,也可以省略电极设置板116c,—并形成第一电极38、第一接触端子线114、第二接触端子线116和第二电极40。对于上述各布线的露出面来说,例如,在形成第一电极38、第一接触端子线114和第二接触端子线116之后,如图9B所示,可通过由绝缘性的粘接剂、涂料等构成的抗蚀膜112进行封装。当然,可以在与供体用凝胶30和基准用凝胶34接触的第一电极38和第二电极40的接触面不涂布抗蚀膜112,在与各孔部115a、115b对应的部分,也以直径比各孔部115a、115b大的圆形状设置不涂布抗蚀膜112的孔部117a、117b。通过多次印刷上述导电性墨水而使其厚度增加,能够更可靠地防止通电不良的发生。另外,也可以代替抗蚀膜112,以贴附绝缘性片材等的方法绝缘包覆各布线的露出面。 此时,第一接触端子线114和第二接触端子线116的连接线114b、116b的与弯折部110对应的部分,S卩,包括弯折部110的一部分,形成为比前后部分宽地形成的加宽部114c、116d(参照图9A)。由此,在弯折部110弯折第一基准侧部位106a和第二基准侧部位106b时,能够更可靠地防止连接线114b、116b断裂或翻卷,能够提高弯折时的耐久性和可靠性。接着,说明使用由如上所述的结构构成的电极膜102构成贴片100的方法。首先,在基底108的一表面上形成第一电极38、第二电极40、第一接触端子线114和第二接触端子线116,然后,如图IOA和图IOB所示,在弯折部110弯折基准侧部位106。接着,将第一基准侧部位106a和第二基准侧部位106b以背面之间相互紧贴的状态通过粘接剂等固定。由此,在基准侧部位106中,在作为与设置有第一电极38的面相同的面的一侧面配置第二电极40 (参照图10A),在作为其背面的另一侧面配置端子板114a、116a (参照图 10B)。此外,在该弯折工序之前,如图11所示,可以在各端子板114a、116a的上表面上通过将连接端子(挂钩)118、120嵌入从基底108的背面插通各孔部115a、115b的卡扣(孔眼)118b、120b来固定。由此,能够将连接端子(挂钩)118、120和卡扣118b、120b可靠地固定于第二基准侧部位106b,连接端子118、120与端子板114a、116a电连接。连接端子118、120除了具有供卡扣118b、120b嵌入的小孔以外,还可以是与上述连接端子50、52(参照图2)大致相同的结构,在其上表面,设置向上方突出、与通电装置14的连接孔14a、14b(参照图I)连接的小直径圆柱状的突出部118a、120a。此外,图11中,为了容易理解,将电极102的厚度放大,将折叠重叠的第一基准侧部位106a和第二基准侧部位106b之间的基底108间分离而进行图示,但实际上,第一基准侧部位106a和第二基准侧部位106b之间的基底108是紧贴着的。接着,如图8和图11所示,对如上所述的弯折得到的电极膜102在各个规定的位置设置供体用贴附部件28、基准用贴附部件32、供体用凝胶30和基准用凝胶34,由此,能够构成贴片100。因此,贴片100中,能够从连接于通电装置14的连接孔14a的连接端子118经由端子板114a、连接线114b、第一电极38向供体用凝胶30提供电流,构成提供给供体用凝胶30的电流经由患者的体内、基准用凝胶34、第二电极40、电极设置板116c、连接线116b、端子板116a、连接端子120,从连接孔14b返回通电装置的回路,能够构成能够与图I所示的装置12大致同样使用的离子性药剂透过装置。此时,在制造本实施方式的贴片100时,如图9A所示,仅通过在基底108的一侧面形成第一电极38、第二电极40、第一接触端子线114和第二接触端子线116,即可完成电极膜102的布线工序,然后,仅通过在弯折部110折叠基准侧部位106,即可成型为由所期望的结构构成的电极膜102。S卩,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贴片10的电极膜20中,需要对基底21的两面分别进行布线工序。与此相对,本第二实施方式的贴片100的电极膜102中,仅通过仅在基底108的单面实施布线工序、然后在折叠部110进行折叠,即可将基准侧部位106形成为双面布线结构。因此,上述布线工序得到简化,生产效率提高,并且印刷布线时使用的版(底版)也可以仅为单面用的一片,还能够降低成本。并且,与贴片10的情况相同,对于紧贴于患者的臂部的供体侧部位104,能够形成为挠性单面布线结构,能够充分确保供体部分16对患者的紧贴性。·另外,贴片100中,通过基准侧部位106的折叠结构,从而不需要在第一电极38和第二电极40、与连接于通电装置14的第一和第二接触端子线114、116之间设置通孔46、48等(参照图3和图4),因此,特别是桥部分26的柔软性高,进一步提高对患者的贴附性能。不言而喻,对于贴片100,也可以不仅设置把持部60、62,还设置中心标记64、角度标记66 (参照图7)。此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只要不超出本发明的要点,当然能够采用各种结构或工序。例如,作为通电装置14,当然可以是上述结构以外的结构,只要是能够对贴片10、100进行所期望的通电的结构即可。另外,供体用凝胶30、基准用凝胶34的形状、以及供体部分16、基准部分18的形状,当然也可以是上述以外的形状,可以根据该贴片10、100的用途、规格进行适当变更。
权利要求
1.一种离子电渗疗法用贴片,具备通过与外部导体接触配置、将来自通电装置(14)的电流向所述外部导体输出的第一接触部件(30)和第二接触部件(34),所述离子电渗疗法用贴片的特征在于,具备 供体部分(16),其具有所述第一接触部件(30),在所述第一接触部件(30)中含有向所述外部导体渗透的药剂; 基准部分(18),其具有所述第二接触部件(34),在所述第二接触部件(34)的与同所述外部导体接触侧相反一侧的表面上载置有所述通电装置(14),并且,该基准部分(18)在所述外部导体上与所述供体部分(16)分离配置; 电极体(20、102),跨过所述供体部分(16)和所述基准部分(18)地设置,具有第一电 极(38)和第二电极(40),所述第一电极(38)和第二电极(40)用于将来自所述通电装置(14)的电流分别提供给所述第一接触部件(30)和所述第二接触部件(34)。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离子电渗疗法用贴片,其特征在干, 所述电极体(20)中,所述供体部分(16)是在具有柔软性的基底(21)的单面上设置所述第一电极(38)的单面布线结构, 所述基准部分(18)是如下这样的双面布线结构,在所述基底(21)的一侧面上设置所述第二电极(40),在所述基底(21)的另ー侧面上设置连接所述通电装置(14)与所述第一电极(38)以及连接所述通电装置(14)与所述第二电极(40)的第一接触端子线(42)和第ニ接触端子线(44)。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离子电渗疗法用贴片,其特征在干, 所述电极体(102)中,所述供体部分(16)是在具有柔软性的基底(108)的单面上设置所述第一电极(38)的单面布线结构, 所述基准部分(18)是如下这样的双面布线结构,即,在所述基底(108)的与设置有所述第一电极(38)的面同一面上形成所述第二电极(40)、连接所述通电装置(14)与所述第ー电极(38)以及连接所述通电装置(14)与所述第二电极(40)的第一接触端子线(114)和第二接触端子线(116),然后使所述基准部分(18)中的所述基底(108)弯折重叠而形成两片层叠结构,由此,在所述基准部分(18)的一侧面上配置所述第二电极(40),在另ー侧面上配置使所述第一接触端子线(114)和所述第二接触端子线(116)与所述通电装置(14)连接的端子板(114a、116a)。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离子电渗疗法用贴片,其特征在干, 所述第一接触端子线(114)和所述第二接触端子线(116),在其包括所述基准部分(18)中的所述基底(108)的弯折部(110)的一部分中,具有宽度比其他部分宽的加宽部(114c、116d)。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子电渗疗法用贴片,其特征在干, 具有连接所述供体部分(16)和所述基准部分(18)之间的桥部分(26), 所述第一电极(38)与所述第一接触端子线(42)在所述桥部分(26)上相互电连接, 所述第二电极(40)与所述第二接触端子线(44)在所述桥部分(26)上相互电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离子电渗疗法用贴片,其特征在干, 设置有包围所述桥部分(26)而进行绝缘的保护层(36)。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离子电渗疗法用贴片,其特征在干,所述第一接触端子线(42)和所述第二接触端子线(44)在所述桥部分(26)和所述基准部分(18)的所述表面上并列,并且, 所述各接触端子线(42、44)的一端侧在所述桥部分(26)上分別与所述第一电极(38)和所述第二电极(40)电连接,所述各接触端子线(42、44)的另一端侧在所述基准部分(18)上分別与连接于所述通电装置(14)的连接端子(50、52)电连接。
8.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离子电渗疗法用贴片,其特征在干, 在所述供体部分(16)和所述基准部分(18)中的、至少一方的侧部突出形成有能够用人手把持的把持部(60、62)。
9.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离子电渗疗法用贴片,其特征在干, 在所述供体部分(16)中的与所述第一接触部件(30)相反侧的面上,设置有在俯视下表示所述第一接触部件(30)的中心的中心标记(64),或在俯视下表示所述第一接触部件(30)的旋转方向的角度的角度标记(66)。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离子电渗疗法用贴片,离子电渗疗法用贴片(10)具备供体用凝胶(30)和基准用凝胶(34),通过与外部导体、例如与患者的皮肤接触配置,将来自通电装置(14)的电流向上述外部导体输出。该离子电渗疗法用贴片(10)具备供体部分(16)、基准部分(18)和电极膜(20);其中,供体部分(16)具有供体用凝胶(30),在供体用凝胶(30)中含有向上述外部导体浸透的药剂;基准部分(18)具有基准用凝胶(34),在与该基准用凝胶(34)相反侧的表面上载置有上述通电装置(14),并且,在上述外部导体上与供体部分(16)分离配置;电极膜(20)将来自通电装置(14)的电流提供给供体用凝胶(30)和基准用凝胶(34)。
文档编号A61N1/30GK102762252SQ20118000924
公开日2012年10月31日 申请日期2011年2月9日 优先权日2010年2月12日
发明者久保浩之, 八重樫光俊, 莲井昭宏 申请人:帝国制药株式会社, 泰尔茂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