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13074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美容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美容器,其通过设置在手柄上的按摩用的旋转体对脸、胳膊等的肌肤进行按摩,从而促进血液流动,实现美肤效果。
背景技术
以往,已提出有各种这类美容器,例如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一种美肤辊。即,该美肤辊具备手柄和设置在该手柄的一端上的一对辊,辊的旋转轴被设定成与手柄的长轴方向的中心线成锐角。此外,一对辊的旋转轴所成的角度被设定为成钝角。于是,用手把持该美肤辊的手柄,将辊向一个方向按压肌肤时,肌肤被拉开,毛孔张开,当在按压的状态下向反方向牵拉时,肌肤被夹在辊之间,毛孔収缩。因此,根据该美肤辊,能够有效地除去毛孔的污物。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42509号公报然而,在专利文献I中记载的现有结构的美肤辊中,手柄的中心线与两个辊的旋转轴处于一个平面上(参见专利文献I的图2),所以用手把持美肤辊的手柄,将两个辊按压到肌肤时,必须抬起胳膊肘,以使手指朝向肌肤侧的方式将手腕弯曲,使手柄相对于肌肤垂直。因此,存在这样的问题,美肤辊的操作性差,辊对肌肤的作用状态根据手腕角度而有很大改变。另外,该美肤辊的各个辊形成为椭圆筒状,所以在向一个方向按压辊时,被按压的肌肤的面积大,毛孔不能充分张开。此外,在向反方向牵引辊时,位于两个辊之间的肌肤以与辊的长度相当的区域拉伸,因此难以被两个辊可靠地夹持。其结果,毛孔的张开和收缩不充分,不能将毛孔内的污物清除干净。加之,由于辊形成为楕圆筒状,所以与肌肤形成线接触,对肌产生的阻抗大,移动不顺利,而且移动方向容易受限。因此,存在美肤辊的操作性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着眼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美容器,能够对肌肤发挥优异的按摩效果,并且能够现住地连续发挥对肌肤的按压效果和揪起效果,且操作性良好。为了实现上述目,本发明提供一种美容器,包括手柄和一对旋转体,所述一对旋转体以相互隔着间隔并分别以各个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的方式被支承在所述手柄的前端部上,所述旋转体的轴线相对于手柄的中心线前倾以便在往返动作中旋转体的轴线相对于肌面保持预定角度。在上述结构中,将所述旋转体的轴线相对于所述手柄的中心线的侧方投影角度设为90 110度。在上述结构中,将所述旋转体的轴线的侧方投影角度设为93 100度。在上述结构中,将所 述旋转体的轴线的侧方投影角度设为95 99度。
在上述结构中,将所述一对旋转体的张开角度设为50 110度。在上述结构中,将所述一对旋转体的张开角度设为50 90度。在上述结构中,将所述一对旋转体的张开角度设为65 80度。在上述结构中,将所述旋转体的直径设为15 60mm。在上述结构中,将所述旋转体的直径设为32 55mm。在上述结构中,将所述旋转体的直径设为38 45mm。在上述结构中,将所述旋转体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隔设为8 25mm。在上述结构中,将所述旋转体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隔设为9 15mm。在上述结构中,将所述旋转体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隔设为10 13mm。在上述结构中,将所述 旋转体的与轴线正交的平面的手柄侧的外周面的曲率设为大于前端侧的曲率。发明效果根据本发明的美容器,能够发挥如下效果。在本发明的美容器中,一对旋转体以相互隔着间隔并分别以各个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的方式被支承在所述手柄的前端部上,所述旋转体的轴线相对于手柄的中心线前倾。即,在往返动作中旋转体的轴线相对于肌面保持预定角度。因此,在把持手柄将一对旋转体抵到肌肤上时,无需弯曲手腕,可以在将手腕保持成伸直的状态下使美容器正向移动时能够按压肌肤,并且在使美容器反向移动时能够揪起肌肤。另外,与肌肤接触的部分不是筒状的辊,而是由圆状的旋转体构成,所以旋转体与肌肤局部接触。因此,旋转体能够将按压力、揪起力集中作用到肌肤的局部,能够使旋转体在肌肤上圆滑地移动,移动方向的自由度高。由此,根据本发明的美容器,能够对肌肤发挥优异的按摩效果,并且能够对肌肤连续发挥按压效果和揪起效果,能够使操作性良好。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美容器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美容器的俯视图。图3是示出美容器的使用状态的主视图。图4是示出美容器的左侧视图。图5是示出将美容器的两个旋转体的包括轴线的面设为水平时的俯视图。图6是示出美容器的纵剖视图。图7是示出美容器的旋转体的旋转机构的剖视图。图8是示出美容器的其他例的左侧视图。图9是示出其他例的美容器上的旋转体的主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0...美容器、11...手柄、17...旋转体、20...肌肤、x...中心线、y...轴线、α…侧方投
影角度、β…旋转体的张开角度、L...旋转体的直径、D…旋转体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依照图1 图7,说明将该发明具体化的美容器的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在构成本实施方式的美容器10的手柄11的前端设置有平面Y字型的二股部11a。如图6所示,该手柄11由电气绝缘性的基体12和将基体12的外周覆盖的手柄盖13构成,基体12由ABS树脂等合成树脂形成,手柄盖13由上侧手柄盖13a及下侧手柄盖13b构成。上侧手柄盖13a及下侧手柄盖13b分别由合成树脂形成,在盖13a、13b的外表面实施导电性的电镀,手柄盖13通过多个螺丝14与基体12连结。如图7所示,在所述手柄11的二股部Ila上,在基体12上一体形成有一对支承筒16,在该支承筒16上支承有金属制的旋转体支承轴15。在手柄11的二股部Ila的前端外周嵌装有帽18,帽18由合成树脂构成,形成为圆筒状。通过该帽18的嵌装,二股部Ila的前端被密封,能够防止旋转体支承轴15晃动,并且能够确保二股部Ila的外表面与后述的旋转体17的外表面之间的导电部彼此的电气绝缘性。在所述旋转体支承轴15的突出端部上嵌合有轴承部件19,轴承部件19为圆筒状,由合成树脂构成,其内外周实施了金属电镀,轴承部件19通过止动环25被防脱固定在旋转体支承轴15上。在该轴承部件19的外周突出设置有一对可弹性变形的卡爪19a。在所述旋转体支承轴15上的轴承部件19上以可旋转的方式嵌插支承有旋转体17,该旋转体17为球状。该旋转体17由芯部件26、盖部件27以及外皮部件28构成。芯部件26由合成树脂形成。盖部件27由合成树脂形成,被嵌合在该芯部件26的前端内周。外皮部件28由合成树脂形成,覆盖成形在芯部件26的外周。在所述外皮部件28的外表面上实施作为导电部的导电金属电镀,与轴承部件19的金属电镀电气连接。在芯部件26的内周形成有能够与轴承部件19的卡爪19a卡合的台阶部26a。而且,在旋转体17被嵌插到轴承部件19中的状态下,卡爪19a与台阶部26a卡合,旋转体17被防脱保持在轴承部件19上。另外,如图3及图4所示,在各个旋转体17的外周面形成有对肌肤20的组织施加刺激的多个面17a。在上述各旋转体17的`内部配置有永久磁石22,永久磁石22用于伴随旋转体17的旋转而进行发电。该永久磁石22由磁钢形成为圆筒状,构成为能够与旋转体17 —体旋转。而且,伴随旋转体17的旋转,永久磁石22相对于旋转体支承轴15隔着微小的间隔进行相对旋转,从而在旋转体支承轴15表面的微小的凹凸、圆度的微小偏倚等产生微小电力,该微小电力被传递给旋转体17外周面的导电部。如图2及图6所示,在所述手柄11的前端侧、也就是说二股部Ila的胯部侧设置有透明板23,在其内侧设置有太阳能电池面板24,该太阳能电池面板24的未予图示的输出端子与手柄11及旋转体17的导电部连接。因此,由太阳能电池面板24发出的电力被供给到手柄11及旋转体17的导电部。因此,在使用美容器10时,手柄11与旋转体17之间的太阳能电池面板24的电气经由人体流通,能够得到美容效果。本实施方式的美容器10不仅能够如上所述应用到脸上,除此之外,还能够应用到颈部、胳膊、腿部等身体部位。如图3所示,旋转体支承轴15的轴线构成为相对于手柄11的中心线X前倾,以便在美容器10的往返动作中旋转体支承轴15的轴线能够相对于肌肤20面保持预定角度。具体地讲,旋转体17的轴线y、即旋转体支承轴15的轴线y相对于所述手柄11的中心线(与将手柄11的最厚部分的外周接线z之间的角度二等分的线平行的线)x形成的侧方投影角度α优选为90 110度,以便旋转体17相对于手柄11的中心线χ前倾而使得操作性良好。该侧方投影角度α进一步优选为93 100度,最优选为95 99度。当该侧方投影角度α小于90度时及大于110度时,旋转体支承轴15的前倾角度过小或过大,将旋转体17抵在肌肤20上时,需要将胳膊肘抬起或放下,或者将手腕较大地弯曲,美容器10的操作性变差,并且难以调节旋转体支承轴15相对于肌肤20面的角度。如图5所示,为了通过旋转体17的往返动作良好地实现对肌肤20的按压效果及揪起效果,一对旋转体17的张开角度、即一对旋转体支承轴15的张开角度β优选设定为50 110度,更优选设定为50 90度,特别优选设定为65 80度。在该张开角度β低于50度的情况下,由于对肌肤20作用的揪起效果过强,所以不优选。另外,在张开角度β大于110度的情况下,难以揪起位于旋转体17之间的肌肤20,因而也不优选。另外,为了将美容器10主要使用到脸或胳膊上,优选将各旋转体17的直径L设为15 60mm,更优选设为32 55mm,特别优选设为38 45mm。在旋转体17的直径L小于15_的情况下,能够发挥按压效果及揪起效果的肌肤20的范围窄,因而不优选。另外,在旋转体17的直径L大于60mm的情况下,旋转体17的尺寸相对于脸或胳膊的尺寸较大,所以难以对窄部分进行按压或揪起,所以使用不方便。此外,为了恰当地揪起肌肤20,两个旋转体17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隔D优选为8 25mm,更优选为9 15臟,特别优选为10 13mm。在一对旋转体17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隔D小于8_时,对位于旋转体17之间的肌肤20作用的揪起效果过大,因而不优选。另外,在两个旋转体17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隔D大于25mm时,难以揪起位于旋转体17之间的肌肤20,因而不优选。 接着,说明以上述方式构成的实施方式的美容器10的作用。在使用该美容器10时,如图3所示,在使用者把持了手柄11的状态下,当使旋转体17的外周面与图3的双点划线所示的脸、胳膊等的肌肤20抵压而接触的同时,从手柄11的基端向前端方向正向移动(图3的左方向)时,旋转体17以旋转体支承轴15为中心旋转。此时,如图3的双点划线所示,从旋转体17对肌肤20施加按压力。在使旋转体17正向移动之后,使旋转体17反向移动而回到原来位置时,如图4的双点划线所示,位于两个旋转体17之间的肌肤20伴随旋转体17的旋转而被揪起。也就是说,如图5所示,在两个旋转体17向箭头Pl方向正向移动的情况下,各个旋转体17向箭头P2方向旋转。因此,肌肤20以被压开的方式按压。另外,在两个旋转体17向箭头Ql方向反向移动的情况下,各个旋转体17向箭头Q2方向旋转。因此,位于两个旋转体17之间的肌肤20被卷起而揪起。另外,在正向移动时,两个旋转体17对肌肤20进行按压,从而作为其按压力的反作用,两个旋转体17之间的肌肤20被揪起。在这种情况下,旋转体支承轴15相对于手柄11的中心线X前倾,具体地说,相对于手柄11的中心线X的、旋转体支承轴15的侧方投影角度α被设定为90 110度,所以可以不必抬起胳膊肘或弯曲手腕,就能够进行美容器10的往返动作。而且,能够维持在使旋转体支承轴15的轴线y相对于肌肤20面接近直角的状态下持续进行操作。因此,能够将旋转体17有效地按压到肌肤20上,能够良好地发挥按摩作用。另外,由于与肌肤20接触的部分不是以往的筒状的辊,而是由圆状的旋转体17构成,所以旋转体17与肌肤20接触的面积相比于辊窄。因此,旋转体17能够集中对肌肤20的局部作用按压力、揪起力的同时,旋转体17在肌肤20上的移动顺利,且能够简单地改变移动方向。因此,通过伴随该旋转体17的旋转而产生的按压力,脸、胳膊等的肌肤20被按摩,该部分的血液流动得到促进,并且淋巴液的循环也得到促进。另外,一对旋转体17的张开角度β被设定为50 110度,并且两个旋转体17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隔D被设定为8 25mm,所以能够对希望的肌肤20部位作用适当的按压力的同时,肌肤20的揪起不会过强或过弱,能够舒适地进行按摩。此外,由于旋转体17的直径L被设定为15 60_,所以能够适当地根据脸或胳膊,迅速推进美容器10的操作。因此,对例如肌肤20的松弛部分也能够像预想的那样进行提拉按摩。除此之外,当肌肤20在旋转体17的按压力的作用下被拉伸时,毛孔张开,当肌肤20被旋转体17之间揪起时,毛孔收缩,能够去除毛孔内的污物。在此基础上,使用者的肌肤20与旋转体17的外周面接触,并且使用者的手与手柄11表面的导电部接触,所以通过由太阳能电池面板24发出的电力,如图3所示,从旋转体17经由肌肤20及使用者的手流过微弱电流,对肌肤20产生刺激,实现血液流动的促进、淋巴液的循环促进。由此,这些按摩作用、按压 揪起作用、提拉作用、毛孔的污物去除作用、电气刺激作用等作用相辅相成地复合作用到肌肤20上,发挥出理想的美肤作用。因此,根据该实施方式,能够得到如下的效果。(I)在本实施方式的美容器10中,一对旋转体17相互隔着间隔以各个轴线y为中心可旋转地被支承,旋转体17的轴线y相对于手柄11的中心线X的侧方投影角度α被设定为90 110度,以使旋转体支承轴15相对于手柄11的中心线X前倾。也就是说,旋转体17的轴线y相对于手柄11的中心线X前倾,所以当把持手柄11,将一对旋转体17抵到肌肤20上时,无需大幅度抬起胳膊肘或是弯曲手腕。因此,能够容易使美容器10往返移动,能够对肌肤20进行按压及揪起。另外,与肌肤20接触的部分由圆状的旋转体17构成,所以能够在肌肤20的希望部位上集中作用按压力、揪起力,并且能够使旋转体17相对于肌肤20的移动顺利,且移动方向的自由度高。由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美容器10,能够对肌肤20发挥有益的按摩效果,并且能够显著地连续发挥对肌肤20的按压效果和揪起效果,并且操作性良好。(2)旋转体17的轴线y的侧方投影角度α优选为93 100度,更优选为95 99度,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美容器10的操作性及按摩效果等美容效果。(3) 一对旋转体17的张开角度β优选为50 110度,更优选为50 90度,特别优选为65 80度,从而能够更进一步提高美容器10的按压效果和揪起效果。(4)旋转体17的直径L为优选15 60mm,更优选为32 55mm,特别优选为38 45mm,从而能够恰好地将美容器10适用到脸、胳膊上,能够提高按摩效果、操作性。(5)两个旋转体17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隔D优选为8 25mm,更优选为9 15mm,特别优选为10 13mm,从而能够得到对希望的肌肤20部位得到合适的按压效果的同时,能够以恰当的强度舒适地揪起肌 肤20。(6)在该美容器10中,电源由设置在手柄11上的太阳能电池面板24构成。因此,无需设置干电池等电源,利用由太阳能电池面板24发出的电力,从旋转体17向肌肤20流入微弱电流。(7)在本实施方式的美容器10中,配置了用于伴随旋转体17的旋转而进行发电的永久磁石22。因此,能够根据旋转体17的旋转来得到微小电力,能够通过微小电力从旋转体17向肌肤20赋予微弱电流。实施例下面,举出实施例,进一步具体说明上述实施方式。(实施例1 6、侧方投影角度α的评价)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的应用到脸和身体双方的美容器10中,将旋转体17的张开角度β设定为70度,将旋转体17的直径L设定为40mm,将旋转体17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隔D设定为11mm,在90 110度范围内改变侧方投影角度α,实施了侧方投影角度α的评价。也就是说,将美容器10应用到脸或胳膊、颈部等身体部位上,对使用感进行了感官评价。感官评价的方法如下,将使用美容器10的评价者设为10人,在其中的8人以上感觉良好的情况下表示为◎,在5 7人感到良好的情况下表示为〇,在3人或4人感到良好的情况下表示为Λ,在2人以下感到良好的情况下表示为X。将这些结果示于表I。表I
权利要求
1.一种美容器,包括手柄和一对旋转体,所述一对旋转体以相互隔着间隔并分别以各个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的方式被支承在所述手柄的前端部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体的轴线相对于手柄的中心线前倾以便在往返动作中旋转体的轴线相对于肌面保持预定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美容器,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旋转体的轴线相对于所述手柄的中心线的侧方投影角度设为90 110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美容器,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旋转体的轴线的侧方投影角度设为93 100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美容器,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旋转体的轴线的侧方投影角度设为95 99度。
5.根据权利要求1 4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美容器,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一对旋转体的张开角度设为50 110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美容器,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一对旋转体的张开角度设为50 90度。
7.根据权利要求6 所述的美容器,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一对旋转体的张开角度设为65 80度。
8.根据权利要求1 4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美容器,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旋转体的直径设为15 60mm。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美容器,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旋转体的直径设为32 55mm。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美容器,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旋转体的直径设为38 45mm。
11.根据权利要求1 4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美容器,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旋转体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隔设为8 25mm。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美容器,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旋转体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隔设为9 15mm。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美容器,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旋转体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隔设为10 13mm。
14.根据权利要求1 4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美容器,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旋转体的与轴线正交的平面的手柄侧的外周面的曲率设为大于前端侧的曲率。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美容器,能够对肌肤发挥优异的按摩效果,并且能够连续对肌肤发挥按压效果和揪起效果,且操作性良好。美容器(10)包括手柄(11)和一对旋转体(17),一对旋转体以相互隔着间隔并分别以各个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的方式被支承在手柄的前端部上。旋转体的轴线相对于手柄(11)的中心线的侧方投影角度被设定为90~110度,旋转体的轴线相对于手柄的中心线前倾。一对旋转体的张开角度被设定为40~120度,并且旋转体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隔被设定为8~20mm,能够得到对肌肤的按压效果、揪起效果。另外,旋转体的直径被设定为20~60mm,容易将美容器应用到脸、胳膊上。
文档编号A61H15/00GK103110504SQ201210115400
公开日2013年5月22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10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16日
发明者松下刚 申请人:株式会社Mtg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