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运脾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810379阅读:4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运脾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健脾助运、行气消痞的运脾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脾在五行中属土,在五脏阴阳中属阴中之至阴。脾主运化,统血,升清,输布水谷精 微,为“气血生化之源”。人体出生后,各脏腑组织器官皆依赖脾所化生的水谷精微以濡养,故称脾为“后天之本”。其与胃、肉、唇、口等构成脾系统。素体脾虚或饮食不节、情志因素、劳逸失调,药、食损脾或慢性肾病患者湿邪久居,损伤脾气等原因引起脾的功能虚衰、生化之源不足。脾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运化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输布水液以及统摄血液等作用,因此几乎所有的胃肠道疾病都可出现或伴有脾虚。脾虚则运化失常,并可出现营养障碍,水液失于布散而生湿酿痰,或发生失血等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健脾助运、行气消痞的运脾颗粒。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制备上述运脾颗粒的方法。一种运脾颗粒,按重量份数计,由如下药材的有效成份组成
获茶250 400份、积壳400 550份、麦芽200 350份、石富蒲200 350份、佛手150 300份、甘草80 150份、白术400 550份、党参500 650份、仙鹤草400 550 份。进一步,各味药材的重量份数为获茶300份、积壳500份、麦芽300份、石菖蒲300份、佛手200份、甘草120份、白术500份、党参600份、仙鹤草500份。本发明所述运脾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按配比量称取各味药材;
(2)将白术和茯苓粉碎得到细粉;
(3)将枳壳、麦芽、石菖蒲、佛手、甘草、党参和仙鹤草采用水煮醇沉法制成流浸膏;
(4)步骤(2)的细粉与步骤(3)的流浸膏混匀,制成颗粒。进一步,步骤(2)所述细粉的细度为60 120目。进一步,步骤(3)所述水煮醇沉法为将枳壳、麦芽、石菖蒲、佛手、甘草、党参和仙鹤草加入水中煎煮,过滤,合并滤液,向滤液中加入乙醇,使滤液中乙醇质量含量达到30 50%,静置,上层清液浓缩得到流浸膏。进一步,所述流浸膏80°C时的相对密度为I. 2。为减少乙醇的消耗量,可将滤液减压浓缩除去部分的水份后,再加乙醇进行醇沉。本发明运脾颗粒方义党参、白术、仙鹤草益气健脾以助运,其中党参健脾益气;白术既能燥湿实脾,又能缓脾生津;仙鹤草又名脱力草,功能补脾益气,且补而不腻;茯苓健脾渗湿;佛手气清香而不燥烈,性温和而不峻,既能舒畅脾胃滞气,又可疏理肝气以防木郁克土,且无耗气伤津之弊;枳壳善能理气宽中,行气消胀,与佛手合用则突出运脾调气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枳壳水煎剂能促进实验动物胃肠蠕动而有规律;麦芽健脾化湿和中,宽肠下气通便,消米面食积,兼能疏肝理气;石菖蒲芳香醒脾,化湿和胃。诸药合用,既补气以助运,更调气以健运,使痰湿无由以生,则脾胃无由阻滞兼以肝脾共调,使脏腑调畅,则脾运复健,升降如常,诸症自除,具有健脾助运、行气消痞功效。主治脾虚不运为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消化系统疾病诸如胃痛、胃痞、纳呆、呃逆、泛酸、反胃、呕吐、胆胀、腹胀、腹痛、泄泻等属脾虚失运者获;而且用治各科疑难杂病如肾衰所致恶心、呕吐.节食过度、大病重病后出现的厌食、纳呆,神经肌肉病变所致之四肢软弱无力,颜面黄褐斑等属脾虚失运者亦效。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I
配方获茶300g、积壳500g、麦芽300g、石菖蒲300g、佛手200g、甘草120g、白术500g、党参600g、仙鹤草500g。制备方法 将上述白术和茯苓粉碎,过80目筛,得到细粉,备用;
将上述枳壳、麦芽、石菖蒲、佛手、甘草、党参和仙鹤草置于提取罐中,加水煎煮,第一次加水量为药材质量量的8倍,煎煮I. 5小时,第二次加水量为药材质量的6倍,煎煮I. 5小时,过滤,合并滤液;
将滤液转入减压浓缩罐中,减压浓缩,除去一半的水份,再移入醇沉罐中,冷却至室温,加浓度为95%的乙醇,使浓缩液中乙醇质量含量达到30%,静置12小时后,上层清液抽入减压浓缩罐,回收乙醇至无醇味,过滤,滤液进一步浓缩至相对密度I. 2 (80°C),即得流浸膏;将细粉与流浸膏置于搅拌机内,搅拌混合均匀,经旋转挤压制粒机制成颗粒,湿颗粒60°C烘干。实施例2
配方2 :获茶200g、积壳400g、麦芽200g、石菖蒲200g、佛手150g、甘草80g、白术400g、党参500g、仙鹤草400g。制备方法
将上述白术和茯苓粉碎,过80目筛,得到细粉,备用;
将上述枳壳、麦芽、石菖蒲、佛手、甘草、党参和仙鹤草置于提取罐中,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加水量为药材质量的9倍,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水量为药材质量量的7倍,第二次煎煮I. 5小时,过滤,合并滤液;
将滤液转入减压浓缩罐中,减压浓缩,除去一半的水份,再移入醇沉罐中,冷却至室温,加浓度为95%的乙醇,使浓缩液中乙醇质量含量达到40%,静置14小时后,上层清液抽入减压浓缩罐,回收乙醇至无醇味,过滤,滤液进一步浓缩至相对密度I. 2 (80°C),即得流浸膏;将细粉与流浸膏置于搅拌机内,搅拌混合均匀,经旋转挤压制粒机制成颗粒,湿颗粒60°C烘干。实施例3
配方3 :获茶400g、积壳550g、麦芽350g、石菖蒲350g、佛手300g、甘草150g、白术550g、党参650g、仙鹤草550g。制备方法
将上述白术和茯苓粉碎,过80目筛,得到细粉,备用;
将上述枳壳、麦芽、石菖蒲、佛手、甘草、党参和仙鹤草置于提取罐中,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加水量为药材质量的10倍,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水量为药材质量量的8倍,第二次煎煮2小时,过滤,合并滤液;
将滤液转入减压浓缩罐中,减压浓缩,除去一半的水份,再移入醇沉罐中,冷却至室温,加浓度为95%的乙醇,使浓缩液中乙醇质量含量达到50%,静置15小时后,上层清液抽入减压浓缩罐,回收乙醇至无醇味,过滤,滤液进一步浓缩至相对密度I. 2 (80°C),即得流浸膏;将细粉与流浸膏置于搅拌机内,搅拌混合均匀,经旋转挤压制粒机制成颗粒,湿颗粒 60°C烘干。本发明运脾颗粒的临床应用
I、胃痞病(慢性胃炎)案患者张某,男,48岁。胃脘胀满不适、纳呆3年余,加重I个月。初诊2009年4月10日来诊。患者3年来每因饮食不节出现胃脘胀满不适,伴有食少纳呆,曾查胃镜示慢性浅表性胃炎,未行系统治疗。近I个月来因进食过饱出现胃脘胀满,不思饮食,食后尤甚,伴呃逆阵作,神倦乏力,大便干,3日一行,矢气频多。患者形体消瘦,脾色环唇,腹部平坦,按之柔软,压之不痛。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证属脾虚失运。辨证患者脾胃虚弱,运化失司,胃纳呆钝,气滞不行,发为此病。服用方法口服,每日3次,每次6克。连服7天。二诊2009年4月18日来诊。患者诉服药7天,现胃脘胀满明显减轻,食欲增进,余症悉减。效不更法,运脾颗粒继服5天以巩固疗效。药后3个月,患者因感冒来诊,称其药后胃脘胀满消失,饮食正常,体重增加近5kg。2、厌食病(胃肠功能紊乱)案患者景某,女,18岁。厌食、恶心I年余。初诊2009年10月18日。患者自诉I年前因减肥节食过度致使厌食,无饥饿感,食少纳呆,进食则恶心,身体日渐消瘦,神疲乏力,精神不振,夜寐差,多梦,易醒,大便干,3 5日一行,小便调。舌淡胖大,苔薄白,脉沉细。查体神清,精神不振,面色不华,脾色环唇,形体消瘦,心肺腹无异常。服用方法口服,每日3次,每次6克。连服7天。二诊2009年10月25日。患者诉知饥思食,纳增,进食后恶心感消失,乏力减轻,精神好转,大便变软,I日一行。病势大减,效不更法,继予运脾颗粒口服七日。后随访诸症消失。3、胃脘痛(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糜烂)案张某,男,50岁。胃脘疼痛I年余,加重I月。初诊 2011年6月26日初诊。患者I年前因饮食不节致胃脘疼痛,初以夜间为甚,渐至白天亦痛,空腹时明显,自服果胶铋等药后痛止。I月前因饮食不节而复发,精神差,表情痛苦,面色不华,胃脘疼痛伴呃逆阵作,得热则缓,遇冷加重,喜温喜按,食纳尚可,夜眠欠安,二便调,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舌苔白中腻,脉象沉。查胃镜示1.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糜烂,2.十二指肠球部多发溃疡。辨证此为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失健运,虚寒内生,胃失和降,升降失常,气机阻滞,不通则痛。服用方法口服,每日3次,每次12克。连服5天。忌暴饮暴食,忌生冷、辛辣、厚腻之品,避风寒,畅情志,适劳逸。二诊2011年7月I日来诊。服药3剂,服运脾颗粒2天后胃痛即除,胃脘稍感胀满,偶有泛酸,进食后有烧灼感。精神好转,面色转润。继予运脾颗粒口服7天。三诊2011年7月10日来诊。服药后诸症悉除。4、呃逆(食道炎)案董某,男,40岁。呃逆2年。初诊2007年10月8日。患者I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呃逆,胸闷不适,在外院经胃镜检查诊断为食道炎,治疗I个月疗效不佳。呃逆频作,自觉有气上冲咽喉,纳差食少,胸闷胁胀,大便干燥,2 3日一行。自服木香顺气丸不效,又求诊于他医,给予降气化痰之品疗效不著,故来我院就诊。面色萎黄,呃逆连连,声低气弱,舌质淡,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苔白微腻,脉沉细。辨证脾虚不运,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动膈而成。服用方法口服,每日3次,每次12克。连服4天。二诊 2007年10月12日。服药4天后,呃逆减少,纳食略增,仍大便干,胸闷胁胀。继予运脾颗粒口服。三诊2007年10月16日。又服3天后大便日行I次,胸闷胁胀大减。继服7天呃逆消失,又进7天,每次6克,以固其效。 5、呕吐病(慢性胃炎)案王某,男,8岁。呕吐反复发作半年。初诊2009年12月20日初诊。患儿母亲代述近半年来晨起时有恶心、呕吐胃内容物,饮食不节则加重。未行系统诊治。就诊时患儿精神欠佳,面色不华,食少纳呆,夜眠欠安,大便干而排出不畅,3日I行,小便调。舌淡胖,舌苔薄白,脉象沉细。辨证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运化失健,清气不升,浊气不降,胃气上逆,而致呕吐频作。服用方法口服,每日3次,每次3克。连服4天。二诊2009年12月24日来诊。服药3天后,再未恶心、呕吐,纳食增加。大便仍较干,排出通畅,第三日自解一次。精神好转,面色稍润。舌淡胖,舌苔,薄白,脉象沉细。药后病势减,上药继服10天,巩固疗效。药后随访,呕吐未作,大便变软,I日一行,余症亦除。6、胃脘痛(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案陈某,女,50岁。胃脘胀痛反复发作3年,加重2周。初诊2010年11月15日初诊。患者3年来每因饮食不节发为胃脘胀痛,经对症治疗可缓解。2周前因进食过多而复发,自服香砂养胃丸、快胃片无效,查胃镜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慢性浅表性胃炎,刻见胃脘胀痛,烧灼、泛酸,食少纳呆,欲进凉食,食后恶心欲呕,大便干,平素2日一行,小便调。舌体淡胖,苔薄白润,脉沉弦。辨证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失健运,气机阻滞,腑浊不降。服用方法口服,每日3次,每次6克。连服3天。二诊2010年11月18日来诊,服运脾颗粒3天,胃痛减轻,但仍纳呆不思饮食,泛酸,恶心,畏寒,大便不干,2日一行。舌体略胖,舌质淡红,舌苔薄白润,脉象沉略弦。继予运脾颗粒口服。三诊 2010年11月22日来诊,药后泛酸除,知饥纳增,大便畅,日一行,胃痛未作。7、嘈杂病(慢性萎缩性胃炎)案杜某,女,61岁。胃脘嘈杂、饥不欲食半年,加重I月。初诊2012年2月16日。患者半年前因饮食不节致胃脘嘈杂不适,饥不欲食,可进肉类,尤不思面食,自服保和丸效微,未行系统诊治,I月前因进食过多而加重,查胃镜示慢性萎缩性胃炎,近半年来体重下降10公斤,伴神疲乏力,大便不干,排出无力,4 5日一 行,小便调。舌体胖、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象沉细。辨证患者年老体弱,饮食伤脾,运化失健,气机不畅,肠腑不通。服用方法口服,每日3次,每次12克。连服7天。二诊2010年2月24日。服运脾颗粒后脘胀减轻,纳食增进,大便得畅,2日一行。舌体胖、舌质淡、舌苔白根略粘腻,脉象沉细。继服运脾颗粒十天,诸症渐消。8、泄泻案李某,女,48岁。腹痛,大便溏泄I月。初诊2007年11月7日。患者自述患慢性胃炎2年,胃脘时时隐痛,曾多方治疗病情时有发作。近I个月来出现腹痛,大便溏泄,为黄色稀便,有不消化食物,I日5-6次,伴疲乏无力,脘胀纳差,小便调。舌淡红,体胖大,苔白厚腻,脉沉缓。辨证患者平素脾胃虚弱,运化失司,水湿停滞大肠,而为泄泻。服用方法口服,每日3次,每次12克,用生姜水送服。连服7天。二诊 2007年11月11日。服药后纳食增加,胃胀腹痛减轻,大便仍稀,日3-4次。效不更法,上药继服。三诊2007年11月21日。继服运脾颗粒10天后,患者精神转佳,大便已成形,I 2次/d。9、便秘案李某,男,70岁。便秘I月。初诊2011年3月15日。患者I月前出现大便干结,三四日一行,自服牛黄解毒片无效,伴有气短,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辨证脾主运化,脾虚运化失常,糟柏内停,大便难行。服用方法口服,每日3次,每次12克。二诊服药3次后,大便通,一日一行。10、胃痞案陈某,女,20岁。胃脘胀满一周。初诊2011年5月15日。患者I前饱食后出现胃脘胀满,进餐后加重,伴有嗳气,纳差,大便稀,二日一行。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辨证脾主运化,暴食伤脾,运化失常,升降失司,胃脘胀满。服用方法口服,每日3次,每次12克。二诊服药3天后,胃胀渐消,纳食可,大便调,一日一行。
权利要求
1.一种运脾颗粒,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数计,由如下药材的有效成份组成 获茶250 400份、积壳400 550份、麦芽200 350份、石富蒲200 350份、佛手150 300份、甘草80 150份、白术400 550份、党参500 650份、仙鹤草400 550 份。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运脾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味药材的重量份数为茯苓300份、枳壳500份、麦芽300份、石菖蒲300份、佛手200份、甘草120份、白术500份、党参600份、仙鹤草500份。
3.权利要求I或2所述运脾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按配比量称取各味药材; (2)将白术和茯苓粉碎得到细粉; (3)将枳壳、麦芽、石菖蒲、佛手、甘草、党参和仙鹤草采用水煮醇沉法制成流浸膏; (4)步骤(2)的细粉与步骤(3)的流浸膏混匀,制成颗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运脾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细粉的细度为60 120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运脾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水煮醇沉法为将枳壳、麦芽、石菖蒲、佛手、甘草、党参和仙鹤草加入水中煎煮,过滤,合并滤液,向滤液中加入乙醇,使滤液中乙醇质量含量达到30 50%,静置,上层清液浓缩得到流浸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运脾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流浸膏80°C时的相对密度为1.2。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运脾颗粒,该颗粒按重量份数计,由如下药材的有效成份组成茯苓250~400份、枳壳400~550份、麦芽200~350份、石菖蒲200~350份、佛手150~300份、甘草80~150份、白术400~550份、党参500~650份、仙鹤草400~550份。该运脾颗粒是先将白术和茯苓粉碎成细粉;将枳壳、麦芽、石菖蒲、佛手、甘草、党参和仙鹤草采用水煮醇沉法制成流浸膏;再将细粉与流浸膏混合制成颗粒剂。本发明主治脾虚不运为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诸药合用,既补气以助运,更调气以健运,使痰湿无由以生,则脾胃无由阻滞,兼以肝脾共调,使脏腑调畅,则脾运复健,升降如常,诸症自除。
文档编号A61K9/16GK102671057SQ201210162018
公开日2012年9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3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3日
发明者王煜, 王自立 申请人:王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