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虚血瘀型痛经用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3786阅读:10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气虚血瘀型痛经用中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中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虚血瘀型痛经用中药。
背景技术
痛经大多由于气滞、血瘀、寒凝而成。现有技术中治疗痛经,中西医的药物都有不少,中药疗程长,效果慢,西药通常采用止痛片暂时止痛,治标不治本,并且对于不同中医分型的痛经,没有针对性的药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就是为了弥补已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疗效好、见效快的用于治疗气虚血瘀型痛经用中药。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气虚血瘀型痛经用中药,其特征在于其各原料组分的重量配比为泽兰8-12、肉桂I -5、黄花倒水莲11 -17、钩藤11 -5-17、双面刺8-12、牛膝4-8、赤芍4-8、川断1-5、熟地黄8-12、延胡李8-12、桑寄生4-8、广木香4-8、当归
11-17、茯苓8-12、心胆草1-5。一种气虚血瘀型痛经用中药,其特征在于其各原料组分的重量配比为泽兰10、肉桂5、黄花倒水莲15、钩藤15、双面刺10、牛膝6、赤芍6、川断3、熟地黄10、延胡李10、桑寄生6、广木香6、当归15、茯苓10、心胆草3。本发明的优点是
本发明重用益气补阳,活血祛瘀的中药,尤其适用于气虚血瘀型痛经,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具有很好的止痛效果,针对性强,无毒副作用。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一种气虚血瘀型痛经用中药,其各原料组分的重量(g)为泽兰10、肉桂5、黄花倒水莲15、钩藤15、双面刺10、牛膝6、赤芍6、川断3、熟地黄10、延胡李10、桑寄生6、广木香6、当归15、茯苓10、心胆草3。称取以上各原料组分,按照汤药的常规制法,加水煮成汤剂服用,每天一剂,一剂分两次服用。为检验本发明汤药的治疗效果,特进行以下试验方法,试验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对照实验法。选取50例气虚血瘀型痛经患者,这些患者表现为经期或经后腹痛,喜按喜温,肛门坠胀,大便不实,神疲乏力,面色不华,月经量或多或少,色谈暗质稀,有块,舌体胖,舌质淡紫或有瘀点,苔薄白,脉细弱无力。 将这5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中年龄13-42岁,平均年龄29岁。治疗组25例中,年龄14-43岁,平均年龄31岁。诊断标准为
治愈服药后,腹痛及其他症状消失,停药3个月经周期未复发。显效治疗后,腹痛明显减轻,其他症状好转,不服止痛药能坚持工作。有效治疗后,腹痛减轻,其他症状好转,服用止痛药能坚持工作。
无效腹痛及其他症状无改变。对于治疗组患者给予本发明中药治疗。服药2周。对于对照组患者口服元胡止痛片治疗。观察半年,治疗结果如下
权利要求
1.一种气虚血瘀型痛经用中药,其特征在于其各原料组分的重量配比为泽兰8-12、肉桂1-5、黄花倒水莲11-17、钩藤11-5-17、双面刺8-12、牛膝4-8、赤芍4_8、川断1_5、熟地黄8-12、延胡李8-12、桑寄生4-8、广木香4-8、当归11-17、茯苓8-12、心胆草1-5。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气虚血瘀型痛经用中药,其特征在于其各原料组分的重量配比为泽兰10、肉桂5、黄花倒水莲15、钩藤15、双面刺10、牛膝6、赤芍6、川断3、熟地黄10、延胡李10、桑寄生6、广木香6、当归15、茯苓10、心胆草3。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虚血瘀型痛经用中药,其各原料组分的重量配比为泽兰8-12、肉桂1-5-7、黄花倒水莲11-5-17、钩藤11-5-17、双面刺8-12、牛膝4-8、赤芍4-8、川断1-5、熟地黄8-12、延胡李8-12、桑寄生4-8、广木香4-8、当归11-5-17、茯苓8-12、心胆草1-5。本发明重用益气补阳,活血祛瘀的中药,尤其适用于气虚血瘀型痛经,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具有很好的止痛效果,针对性强,无毒副作用。
文档编号A61P29/00GK102824458SQ201210263580
公开日2012年1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28日
发明者陈双玲 申请人:陈双玲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