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头痛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5524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头痛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应用领域,特别涉及ー种治疗头痛的中药。(ニ)
背景技术
头痛、头晕、偏头痛,尤其是顽固性头痛,病程缠绵,频繁发作,是神经科医学中的慢性疑难病。对该病的治疗上,不论西医还是中医,或者是中西医结合,虽然可获暂时性奏效,但很难迅速彻底治愈。因此,不但给众多的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和沉重的经济负担,而且严重地影响着该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到目前为止,可迅速置于该病的有效新药的研究,仍无理想的成果报道,对该病尚无彻底根治的办法。
·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ー种配制简单、疗效显著的治疗头痛的中药。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ー种治疗头痛的中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
蔓荆子6 10份、益智仁3、份、珍珠母9 15份、三七3、份、黄芪9 15份、天麻3、份、桑枝9 15份、月季花2 6份、苍耳6 12份、川芎3 9份、牛蒡子4 10份、白芷3 9份、夏枯草6 12份、菊花9 15份、槲寄生9 15份。其优选的各原料的重量配比为
蔓荆子8份、益智仁6份、珍珠母12份、三七6份、黄芪12份、天麻6份、桑枝12份、月季花4份、苍耳9份、川芎6份、牛蒡子7份、白芷6份、夏枯草9份、菊花12份、槲寄生12份。本发明所述中药为散剂或丸剤。将各种原料清洗干净后,打粉混合,制成散剂或丸齐U,定量服用。本发明采用的各原料的药用性能为
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主治外感风热,头昏头痛,偏头痛,牙龈肿痛,目赤肿痛多泪,目睛内痛,昏暗不明,湿痹拘挛;
益智仁温脾止泻摄涎,暖肾缩尿固精。主治脾胃虚寒,呕吐,泄泻,腹中冷痛,ロ多唾涎,肾虚遗尿,尿频,遗精,白浊;
珍珠母平肝潜阳,安神定惊,清肝明目。主治头痛眩晕,心悸失眠,癫狂惊痫,肝热目赤,翳膜遮睛;
三七止血散瘀,消肿定痛。主治吐血,咳血,尿血,便血,血痢,崩漏,产后出血,外伤出血,跌扑损伤,胸痹心痛,脘胁久痛;
黄芪益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托毒生肌。主治一切气虚血亏之证,如脾虚泄泻,肺虚咳嗽,脱肛,子宮下垂,自汗;
天麻熄风止痉,平肝阳,祛风通络。主治急慢惊风,抽搐拘挛,破伤风,眩晕,头痛,半身不遂,肢麻,风湿痹痛;
桑枝祛风湿,通经络,行水气。主治风湿痹痛,中风半身不遂,水肿脚气,肌体风痒;月季花活血调经,解毒消肿。主治月经不调,痛经,闭经,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瘰疬,痈肿,烫伤;
苍耳祛风散热,除湿解毒。主治感冒,头风,头晕,鼻渊,目赤,目翳,风湿痹痛,拘挛麻木,风癞,疔疮,疥癣,皮肤瘙痒;
川芎活血祛瘀,行气开郁,祛风止痛。主治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瘀滞腹痛,癥瘕肿块,胸胁疼痛,头痛眩晕,风寒湿痹;
牛蒡子疏散风热,宣肺利咽,透疹解毒,通便。主治风热感冒、温病初起,咳嗽,咽喉肿痛,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痈肿疮毒,便秘;
白芷祛风除湿,通窍止痛,消肿排脓。主治感冒头痛,眉棱骨痛,牙痛,鼻塞,鼻渊,湿胜久泻,赤白带下,痈疽疮疡;
夏枯草清肝明目,散结解毒。主治目赤羞明,目珠疼痛,头痛眩晕,耳鸣,瘰疬瘿瘤,乳痈痄腮,痈疖肿毒,急、慢性肝炎;
菊花疏风清热,平肝明目,解毒消肿。主治外感风热和风温初起,发热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疔疮肿毒;
槲寄生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安胎。主治腰膝酸痛,风湿痹痛,胎动不安,胎漏下血。配方中,蔓荆子、苍耳、牛蒡子、菊花主要用于疏散风热、清利头目、除湿解毒、宣肺利咽;加配珍珠母、天麻、桑枝、夏枯草,主要用于平肝潜阳、安神定惊、清肝明目、祛风通络;又配三七、月季花、川芎、白芷,用于止血散瘀、消肿定痛、活血调经、行气开郁;再配益智仁、黄芪、槲寄生,用于补肝益肾、强筋健骨、温脾固精、益气升阳。本发明以疏散风热、平肝潜阳、安神定惊、活血调经、补肝益肾为治则,多种药材组合协同,主要用于除湿解毒、清利头目、清肝明目、祛风通络、止血散瘀、行气开郁、补肝益肾、益气升阳,对头痛有显著的治疗作用。临床观察
(I)临床资料
本发明人于2005年至今,对467例头痛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治疗,其中,男251例,女216例,年龄17 69岁。(2)治疗方法
ロ服,一日三次,毎次5 10g,饭后服用。根据患者病情轻重计算治疗时间,轻度患者服用10天左右,重病患者连服60天即可痊愈。(3)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症状全部消失;主要理化检测指标均为正常,症状无复发。显效全部症状消除或主要症状消除;理化检测指标基本正常,I个月后有轻微复发状況。有效主要症状基本消失;间断发作,能坚持工作,但生活工作受到影响,主要理化检测指标有所改善。无效主要理化检测指标与治疗前无变化,头痛反复发作。(4)临床结果
临床治愈384例(82. 23%),显效51例(10. 92%),有效26例(5. 57%),无效6例(I. 28%),总有效率为98. 72%。
本发明配制简单,吸收效果好,药效持续时间长,疗效显著,无副作用,安全性高,生产成本低,有利于病患及时减轻病状。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I :
取蔓荆子6g、益智仁3g、珍珠母9g、三七3g、黄苗9g、天麻3g、桑枝9g、月季花2g、苍耳6g、川弯3g、牛蒡子4g、白]E 3g、夏枯草6g、菊花9g、槲寄生9g,将上述原料清洗干净,打粉混合,制成散剂或丸剤。用法用量ロ服,一日三次,毎次5 10g,饭后服用。实施例2:
取蔓荆子10g、益智仁9g、珍珠母15g、三七9g、黄苗15g、天麻9g、桑枝15g、月季花6g、苍耳12g、川芎9g、牛蒡子10g、白芷9g、夏枯草12g、菊花15g份、槲寄生15g,将上述原料清 洗干净,打粉混合,制成散剂或丸剤。用法用量ロ服,一日三次,毎次5 10g,饭后服用。实施例3
取蔓荆子8g、益智仁6g、珍珠母12g、三七6g、黄苗12g、天麻6g、桑枝12g、月季花4g、苍耳9g、川弯6g、牛蒡子7g、白]E 6g、夏枯草9g、菊花12g、槲寄生12g,将上述原料清洗干净,打粉混合,制成散剂或丸剤。用法用量ロ服,一日三次,毎次5 10g,饭后服用。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头痛的中药,其特征为,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蔓荆子6 10份、益智仁3、份、珍珠母9 15份、三七3、份、黄芪9 15份、天麻3、份、桑枝9 15份、月季花2 6份、苍耳6 12份、川芎3 9份、牛蒡子4 10份、白芷3 9份、夏枯草6 12份、菊花9 15份、槲寄生9 15份。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治疗头痛的中药,其特征为,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蔓荆子8份、益智仁6份、珍珠母12份、三七6份、黄芪12份、天麻6份、桑枝12份、月季花4份、苍耳9份、川芎6份、牛蒡子7份、白芷6份、夏枯草9份、菊花12份、槲寄生12份。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治疗头痛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为散剂或丸剂。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于中药应用领域,特别公开了一种治疗头痛的中药。该治疗头痛的中药,以蔓荆子、益智仁、珍珠母、三七、黄芪、天麻、桑枝、月季花、苍耳、川芎、牛蒡子、白芷、夏枯草、菊花和槲寄生为原料,按照一定的重量配比配制而成。本发明配制简单,吸收效果好,药效持续时间长,疗效显著,无副作用,安全性高,生产成本低,有利于病患及时减轻病状。
文档编号A61P25/06GK102784347SQ20121032096
公开日2012年1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3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3日
发明者谢秀莲 申请人:谢秀莲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