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肋间神经痛的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21650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治疗肋间神经痛的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医中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治疗肋间神经痛的中药制剂。
背景技术
肋间神经痛属中医学的“肋痛”范畴,肝居胁下、其神经布两胁,胆附于肝、其脉亦循于胁,故胁痛之作主要责之于肝胆;又因肝主疏泄、性善条达,所以情志失调、肝气郁结或气郁日久,气滞血瘀、瘀血停积或精血亏虚、肝阳不足、经脉失养等均可导致胁痛的发生。临床主要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胁肋疼痛、走窜不定,疼痛常因情志刺激而引发或加重,伴胸闷气短、纳呆、嗳气频作、口苦、咽干、头晕目眩等。本病的主要病机是肝失条达、气阻络脉。临床中通过辨证采取疏肝理气而止痛为治 疗大法收到了很好的治疗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肋间神经痛的中药制剂,具有见效快、疗程短、治愈率高、无毒副作用的特点。本发明治疗肋间神经痛的中药制剂,中药原料的重量组成为:郁金4份、枳实3份、香附4份、柴胡2份、川楝子2份、白芍3份、丹参4份和茯苓4份。制备方法:按上述重量称取原料,加水浸泡I小时后置多功能罐中,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总药材10倍量的水,煎煮2小时,取煎液。第二次加总药材7倍量的水煎煮I小时,取煎液。将两次煎液混合、过滤,热封袋中,每袋200ml,100°C高温灭菌。治疗方案:服用制剂。一次一袋,日服二次,20天为一疗程。本发明中的药物机理如下:郁金:活血行气止痛、解郁清心、利湿退黄、凉血。枳实:破气消痞、化痰消积。香附:疏肝理气调经止痛。本品辛能通行、苦能疏泄,微甘缓急,为疏肝解郁、行气止痛之要药。柴胡: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阳举陷。川楝子:行气止痛、杀虫疗癣。本品苦寒降泄,能清肝火、泄郁热、行气止痛。白芍:养血调经、平肝止痛、滋阴止汗。丹参:活血调经、凉血消痈、安神。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安神。以上诸药的功效均参考于中医学院本科教材第六版《中药学》,上海科技出版社。以下为临床试验总结:肋间神经痛的症状是:一侧或两侧胁肋疼痛、走窜不定,疼痛常因情志刺激而引发或加重,伴胸闷气短、纳呆、嗳气频作、口苦、咽干、头晕目眩等。治疗标准:痊愈:自觉症状全部消失,全身无阳性体征可查。
好转:自觉症状明显好转,偶遇情绪刺激后感口咽部有梗阻感,但症状较轻。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治疗结果:临床试验治疗肋间神经痛患者200例。患者经过一个疗程治疗后,痊愈150例,占75%,好转32例,占16%,无效18例,占9%,总有效率91%。通过治疗所示,对病人无任何副作用,三大常规化验及肝肾功能检测未发现异常。以下列举几个典型病例:病例1:患者江某某,女,37岁,胁肋部胀痛、走窜不定、口苦咽干、恶心呕吐,2010年7月来诊我院,诊为肋间神经痛。口服本发明药物治疗一个疗程后症状全部消失,各项检查均正常。随访一年未复发。病例2:患者张某某,男,50岁,长期胁肋 隐隐作痛,2010年8月诊为肋间神经痛,口服西药治疗效果不佳。后来诊我院,经口服本发明药物治疗一个疗程后症状全部消失。随访一年未复发。病例3:患者陈某某,男,47岁,患肋间神经痛半年,多家治疗效果不佳,近来自感症状加重,明显的两胁间走窜样疼痛,伴有心烦、口苦咽干、失眠。2010年9月来诊我院,经口服本发明药物治疗一个疗程后痊愈。随访一年未复发。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I)本发明所选用的中草药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根据配伍本发明具有疏肝理气止痛的功效。(2)本发明是在传统的中医辨证施治的基础上结合临床试验研制而成的,是治疗肋间神经痛的有效药物。(3)本发明组方严谨、选药精良,审因论治、治病求本;见效快、疗程短、治愈率高、无毒副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中药原料的重量组成为:郁金4份、枳实3份、香附4份、柴胡2份、川楝子2份、白芍3份、丹参4份和茯苓4份。制备方法:按上述重量称取原料,加水浸泡I小时后置多功能罐中,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总药材10倍量的水,煎煮2小时,取煎液。第二次加总药材7倍量的水煎煮I小时,取煎液。将两次煎液混合、过滤,热封袋中,每袋200ml,100°C高温灭菌。口服,一次一袋,日服二次,20天为一个疗程。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肋间神经痛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中药原料的重量组成为:郁金4份、 枳实3份、香附4份、柴胡2份、川楝子2份、白芍3份、丹参4份和茯苓4份。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肋间神经痛的中药制剂,属于中医中药技术领域。中药原料的重量组成为郁金4份、枳实3份、香附4份、柴胡2份、川楝子2份、白芍3份、丹参4份和茯苓4份。本发明是在传统的中医辨证施治的基础上结合临床试验研制而成的,具有疏肝理气、止痛的功效。具有见效快、疗程短、治愈率高、无毒副作用的特点。
文档编号A61K36/9066GK103100036SQ20121052530
公开日2013年5月15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0日
发明者宋爱民 申请人:宋爱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