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中药注射液安全性的方法

文档序号:921439阅读:5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提高中药注射液安全性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注射剂生产质量控制领域,尤其是一种提高中药注射液安全性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中药注射剂是从中药或复方中药中提取有效物质制成的注射剂,对临床上诸多重症有着重要积极的作用,其在心血管疾病、肿瘤、抗细菌感染、抗病毒感染治疗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目前,人们已经从技术层面大体上解决了中药注射剂的有效性问题,但其安全性依然是中药领域的难题。中药药材的化学成分非常复杂,通常含有无机盐、生物碱、氨基酸和有机酸、酚类、酮类、皂苷、留族化合物、萜类化合物、蛋白质、多糖、淀粉、纤维素等成分。其中,大分子物质,主要是胶体和纤维素等非药用成分或药用性较差的成分的存在,降低了中药有效部位的浓度,加大了服用剂量,同时也使中药容易吸潮变质,难以保存;部分大分子物质的存在还是导致过敏或类过敏等特有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如蛋白质是抗原性最强的常见物质,且分子量越大抗原性越强,越易引过敏反应或类过敏;其它大分子物质,如鞣质、树脂、多糖等也可能参与上述不良反应;无机盐离子,如钾离子在静滴过量时,可出现疲乏、肌张力减低、反射消失、周围循环衰竭、心率减慢,甚至心脏停搏等不良反应。另外,引起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的因素还有致热物质,包括细菌性热原、内源性高分子热原、内源性低分子热原及化学热原等,但主要是指细菌性热原,它是某些细菌的代谢产物、细菌尸体及内毒素,通常是磷脂多醇与蛋白质结合而成的复合物,分子量为IOX IO5左右,同属大分子物质。因此,大分子物质的存在和以钾离子为代表的无机离子过量,是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的主要原因,提高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在保留有效成分的同时去除大分子物质和以钾离子为代表的无机离子是必然的选择。目前,在中药注射液生产过程中,主要采用水提醇沉和加热浓缩工艺进行有效部位的分离纯化和浓缩,采用电渗析法去除钾离子等无机离子。醇沉和加热浓缩工艺具有以下缺点:对大分子杂质的去除效果较差,如鞣质即溶于水又溶于醇;加热浓缩工艺效率低,耗费大量能源;耗费大量乙醇,污染环境,并且经该方法处理的中药有效成分损失严重,制剂产品质量不稳定;乙醇用量大且回收率低,污染环境,生产周期长等。电渗析法去除钾离子等无机离子,具有以下缺点:工艺参数不易确定,设备稳定性差,药液收率不稳定,产品质量稳定性差,耗费大量电能等。综上所述,寻求一种节约成本,减少污染,产品质量稳定,提高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和质量的方法,具有积极重大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中药注射液安全性的方法,是将中药提取物原液用膜浓缩技术去除无机离子,用膜过滤技术除去杂质、大分子物质和致热物质,其中,所述浓缩膜的截留分子量是150-300,所述过滤膜的截留分子量是8000-30000。所述的浓缩膜优选聚醚砜膜。所述的过滤膜选自,但不限于聚偏二氟乙烯膜、聚醚砜膜、无机陶瓷膜或中空纤维膜,优选聚偏二氟乙烯膜或聚醚砜膜。所述的膜过滤过滤装置是板式装置、管式装置、中空纤维式装置或卷式,膜过滤方式是外压式或内压式。在本发明中,膜浓缩技术去除无机离子,膜过滤技术除去杂质、大分子物质和致热物质的顺序不限,即可以先去除无机离子,也可先去除大分子物质。目前,大分子和小分子尚无统一的分子量界限。通过对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收载的所有中药材及成方制剂中含量测定成分(一般为有效成分)的分子量进行统计,分子量区间为200-1500,超过1500的则罕见,超过3000的则非常少见。因此,我们认为中药注射剂的疗效主要来自所含的非大分子类物质(亦可称为小分子物质),与分子量大于3000的物质几乎无关。本发明的方法是采用物理截留方式去除分子量8000以上的大分子物质和分子量200以下的无机离子,保留中药注射剂活性成分的分子量区间。活性成分分子量区间的实现是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小孔径膜浓缩技术去除无机离子及溶剂并提高有效成分浓度,同时采用膜过滤技术对大分子物质进行截留。这样,在保证了原有中药注射剂物质基础的同时又提闻了其安全性。在本发明所述的提高中药注射液安全性的方法中,所述中药注射液是基于有效成分为非大分子类物质的中药注射液,选自,但不限于,单方注射液,如红花注射液,中药复方注射液(由二味或二味以上中药材,或者由至少一味中药材和至少一种化学活性成分制成)注射液,如参麦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等。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中药注射液优选红花注射液。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提高红花注射液安全性的方法,其包括步骤:将红花加水煎煮,滤过,滤液浓缩,二次醇沉,水沉,滤过,制得红花提取物原液,经150截留分子量聚醚砜膜浓缩20倍后,所得浓缩液用氢氧化钠调节pH值7.5^8.0,热处理,冷藏,静置,加入活性碳适量,搅匀,滤过,所得滤液经8000截留分子量聚偏二氟乙烯膜过滤,所得滤液用氢氧化钠调节pH值7.5^8.0,加注射用水定容,滤过,充氮,灌封,灭菌,即得;或包括步骤:将上述方法制得红花提取物原液,经150截留分子量聚醚砜膜浓缩20倍后,所得浓缩液用氢氧化钠调节pH值7.5 8.0,热处理,冷藏,静置,加入活性碳适量,搅匀,滤过,所得滤液经30000截留分子量聚偏二氟乙烯膜过滤,所得滤液用氢氧化钠调节pH值4.5^8.0,加注射用水定容,滤过,充氮,灌封,灭菌,即得;或包括步骤:将上述方法制得红花提取物原液,经300截留分子量聚醚砜膜浓缩至20倍后,所得浓缩液用氢氧化钠调节pH值7.5^8.0,热处理,冷藏,静置,加入活性碳适量,搅匀,滤过,然后经8000截留分子量聚偏二氟乙烯膜过滤,所得滤液用氢氧化钠调节pH值7.5^8.0,加注射用水,滤过,充氮,灌封,灭菌,即得;或包括步骤:将上述方法制得红花提取物原液,经300截留分子量聚醚砜膜浓缩至20倍后,所得浓缩液用氢氧化钠调节pH值7.5^8.0,热处理,冷藏,静置,加入活性碳适量,搅匀,滤过, 所得滤液经30000截留分子量聚偏二氟乙烯膜过滤,所得滤液用氢氧化钠调节pH值7.5^8.0,加注射用水定容,滤过,充氮,灌封,灭菌,即得。在另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中药注射液优选参麦注射液。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提高参麦注射液安全性的方法,其包括步骤:将红参和麦冬分别加乙醇浸溃后加热回流提取、减压回收乙醇、冷藏、滤过、活性炭吸附后滤过(其中红参滤液用氢氧化钠调节至中性),加注射用水稀释至ImL含生药约0.4g,得红参提取物原液和麦冬提取物原液,所得红参提取物原液经150截留分子量聚醚砜膜浓缩36倍、麦冬提取物原液经150截留分子量聚醚砜膜浓缩12倍后,,混匀,冷藏,滤过,用氢氧化钠调pH值,煮沸,冷却至80°C,加活性炭,搅拌,滤过,滤液冷藏,所得滤液经30000截留分子量聚偏二氟乙烯膜过滤,所得滤液加入聚山梨酯80,搅匀,加注射用水定容,用氢氧化钠调节pH,过滤,灌封,灭菌,即得参麦注射液。在另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中药注射液优选清开灵注射液。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提高清开灵注射液安全性的方法,其包括步骤:将板蓝根、桅子、水牛角粉、珍珠母制成的清开灵原料药液混合得混合药液I,金银花加水煎煮、滤过、浓缩、醇沉、滤过、滤液调PH值至8.0、冷藏、回收乙醇得金银花提取物原液,备用;将所述混合药液I经150截留分子量聚醚砜膜浓缩10倍、金银花提取物原液经150截留分子量聚醚砜膜浓缩5倍后,合并浓缩液,混匀后,加到胆酸、猪去氧胆酸的乙醇溶液中,混匀,加乙醇进行沉淀,调节PH值至7.0,冷藏,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加水,冷藏,再加入黄芩苷水溶液(用注射用水溶解,调节PH值至7.5),混匀,经10000截留分子量聚偏二氟乙烯膜过滤,加注射用水定容,再经活性炭处理后,冷藏,灌封,灭菌,即得。更具体地,在中药注射液的生产工艺中,按照本发明所述的方法采用截留分子量150-300浓缩膜在除去药 材中的K+、草酸根等无机离子的同时完成了药液的浓缩,采用截留分子量8000-30000过滤膜可以除去蛋白质、鞣质、树脂、细菌等大分子物质。采用HPLC指纹图谱技术跟踪分析中间产物(提取物原液或其混合物、膜浓缩物、膜过滤物)和终产品注射液的指纹图谱,结果表明=HPLC指纹图谱相似度高,特征活性成分及其含量没有显著的变化,即采用本发明的方法有效地保留了中药材的基础物质。安全性评价试验表明,按照本发明方法制备的注射液质量标准符合规定,并且在常规工艺的基础上通过膜浓缩技术实现了无机离子的富集、膜过滤技术实现了大分子物质的富集。这也充分证明了在常规工艺基础上,进一步实施膜浓缩、膜过滤技术能够更彻底地去除无机离子和大分子物质,从而更好地提高了中药注射液的安全性。本发明的方法与传统的水提醇沉、蒸馏浓缩和电渗析除钾工艺相比,具有以下特点:周期短,效率高,成本低,能耗低,安全指数高;可常温操作,尤其适合稳定性差的物质的分离纯化,产品质量稳定;适用范围广,适应性强,在实际生产中灵活性大,分离,浓缩过程可以连续地进行;膜的再生方便,适用范围广,无论水提液的性质如何,对膜本身没有影响;并能更彻底地去除药液中的不溶性杂质、无机离子和大分子物质,膜浓缩节省能源,膜过滤性能稳定,滤液澄清透明,有效成分损失少,对中药有效成分基本无截留,产品质量能够得到充分保证等。因此,本发明的方法对提高中药制注射液安全性和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环境污染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


图1为实施例1和3中红花提取物原液及其膜浓缩液样品的指纹图谱对照,其中,AO为原液指纹图谱,Al为经截留分子量为150的浓缩膜浓缩20倍所得浓缩液的指纹图谱,A2为经截留分子量为300的浓缩膜浓缩20倍后所得浓缩液的指纹图谱。图2为实施例1-4的红花注射液与常规红花注射液的指纹图谱对照,其中,A4为实施例1的红花注射液的指纹图谱,A5为实施例2的红花注射液的指纹图谱,A6为实施例3的红花注射液的指纹图谱,A7为实施例4的红花注射液的指纹图谱,AU为常规红花注射液的指纹图谱。图3为实施例5中红参提取物原液及其膜浓缩液的指纹图谱对照,其中,BI为原液的指纹图谱,B3为经截留分子量为150浓缩膜浓缩36倍后所得浓缩液的指纹图谱。图4为实施例5中麦冬提取物原液及其浓缩液的指纹图谱对照,其中,B2为原液的指纹图谱,B4为经截留分子量为150浓缩膜浓缩12倍后所得浓缩液的指纹图谱。图5为实施例5的参麦注射液与常规参麦注射液的指纹图谱对照,其中,B6为实施例5的参麦注射液的指纹图谱,BlO常规参麦注射液的指纹图谱。图6为实施例6中板蓝根、桅子、水牛角、珍珠母的混合药液I及其膜浓缩液的指纹图谱对照,其中,Cl为混合药液I的指纹图谱,C3为经截留分子量为150浓缩膜浓缩10倍后所得膜浓缩液的指纹图谱。图7为实施例6中金银花提取物原液及其膜浓缩液的指纹图谱对照,其中,C2原液的指纹图谱,C4为经截留分子量为150浓缩膜浓缩5倍后所得浓缩液的指纹图谱。图8为实施例6的清开灵注射液与常规清开灵注射液的指纹图谱对照,其中,C6为实施例6的清开灵注射液的指纹图谱,ClO为常规清开灵注射液的指纹图谱。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通过实施例和试验例来进一步阐述本发明所述方法的有益效果。实施例1红花注射液的制备(I)原液制备:取红花500g,加水煎煮3次,第一次lhr,第二次50min,第三次30min,合并煎煮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6^1.26(5(T60°C ),加乙醇使含醇量达70%,冷藏,静置48hr以上,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l(Tl.14(50^60°C),再加乙醇是含醇量达80%,冷藏,静置48hr,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1.16^1.26(5(T60°C),加10倍量水,冷藏,静置16 24hr,滤过,制得红花提取物原液A0,备用;(2)膜浓缩:将所得红花提取液经150截留分子量聚醚砜膜浓缩20倍后,移除无机离子富集液A3,得红花提取物浓缩液Al,备用;(3)膜过滤:将所得红花提取物浓缩液用20%氢氧化钠调节pH值7.5^8.0,115°C热处理,冷藏,静置12(T600hr,加入活性碳适量,搅匀,滤过,然后经8000截留分子量聚偏二氟乙烯膜过滤,移除大分子物质富集液AS,得滤液,备用;(4)制成注射液:将所得滤液用20%氢氧化钠调节pH值7.5^8.0,加注射用水制成IOOOmL,滤过,充氮,灌封,115°C灭菌,即得红花注射液A4。

实施例2红花注射液的制备按照类似实施例1所述的步骤制备红花注射液,其中,用30000截留分子量聚偏二氟乙烯膜替换8000截留分子量聚偏二氟乙烯膜进行膜过滤。所得红花注射液为A5。
实施例3红花注射液的制备按照类似实施例1所述的步骤制备红花注射液,其中,用300截留分子量聚醚砜膜替换150截留分子量聚醚砜膜进行膜浓缩。膜浓缩所得红花提取物浓缩液为A2,所得红花注射液为A6。实施例4红花注射液的制备按照类似实施例1所述的步骤制备红花注射液,其中,用300截留分子量聚醚砜膜替换150截留分子量聚醚砜膜进行膜浓缩,用30000分子量聚醚砜膜替换8000截留分子量聚偏二氟乙烯膜进行膜过滤。所得红花注射液为A7。实施例5参麦注射液的制备(I)原液制备:取红参IOOg粉碎、麦冬100g,分别加90%乙醇浸溃后加热回流提取(红参6次、麦冬2次,每次用3倍量90%乙醇回流提取2hr),收集提取液,减压回收乙醇至每mL含生药0.3-0.4g,冷藏,滤过,加1% (g/mL)活性炭,搅拌Ihr后滤过(其中红参滤液用10%氢氧化钠调节至中性),加注射用水稀释至ImL含生药约0.4g,得红参提取物原液B1、麦冬提取物原液B2,备用;(2)膜浓缩:将所得红参提取物原液、麦冬提取物原液分别经150截留分子量聚醚砜膜浓缩36倍和浓缩12倍后,移除无机离子富集液B5,得红参提取物膜浓缩液B3、麦冬提取物膜浓缩液B4,混合,备用;(3)膜过滤:取所得膜浓缩液混合物,混匀,冷藏,滤过,用10%氢氧化钠调pH值,煮沸40min,冷却至80。。,力口 0.1% (g/mL)活性炭,搅拌IOmin,滤过,滤液冷藏,然后经30000截留分子量聚偏二氟乙烯过滤,移除大分子物质富集液B7,得滤液,备用;(4)制成注射液:将所得滤液,加入5g聚山梨酯80,搅匀,加注射用水IOOOmLj10%氢氧化钠调节pH,过滤,灌封,灭菌,制得参麦注射液B6。实施例6清开灵注射液的制备(I)原液制备:取板蓝根202g、桅子25g、水牛角粉30g、珍珠母52g、金银花25g、胆酸3.6g、猪去氧胆酸4g和黄芩苷5.2g,备用;将板蓝根加水煎煮2次,每次lhr,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200mL,加乙醇使含醇量达60%,冷藏,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加水,冷藏,得板蓝根提取物原液,待用;将桅子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Ihr,第二次0.5hr,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20mL,加乙醇使含醇量达60%,冷藏,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加水,冷藏,得桅子提取物原液,待用;将水牛角粉用氢氧化钡溶液,珍珠母用硫酸分别水解7 9hr,滤过,合并滤液,调节pH值至3.5-4.0,滤过,滤液加乙醇使含醇量达60%,冷藏,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加水,冷藏,混合,得水牛角和珍珠母的水解混合液,冷藏,待用;将板蓝根提取物原液、桅子提取物原液、水牛角和珍珠母的水解混合液混合,得混合药液I (Cl),备用;将金银花加水煎煮2次,每次0.5hr,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60mL,加乙醇使含醇量达75%,滤过,滤液调pH值至8.0,冷藏,得金银花提取物原液(C2),备用;(2)膜浓缩:将混合药液I (Cl)、金银花提取物原液C2分别经150截留分子量聚醚砜膜浓缩10倍和5倍后,移除无机离子富集液C5,得混合药液I的浓缩液C3、金银花提取物浓缩液C4,合并浓缩液,混匀,得浓缩液混合液,冷藏,备用;(3)膜过滤和制成注射液:将所得浓缩液混合物,加到胆酸、猪去氧胆酸的75%乙醇溶液中,混匀,加乙醇使含醇量达75%。调节pH值至7.0,冷藏,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力口水,冷藏,然后加入黄芩苷水溶液(用注射用水溶解,调节PH值至7.5),混匀,经10000截留分子量聚偏二氟乙烯过滤,移除大分子物质富集液C7,加注射用水至IOOOmL,再经活性炭处理后,冷藏,灌封,灭菌,即得清开灵注射液C6。安全性评价试验试验例I实施例1-4的红花注射液物质基础和安全性评价试验( I)红花注射液HPLC指纹图谱分析色谱条件色谱柱:PhenomenexGemin1-C18,4.6mmX 250mm, 5 u m ;流动相:(A)乙腈-(B)0.05% 三氟乙酸,梯度洗脱:0min:0%A,20min:2%A,60min:20%A, 70min:20%A ;检测波长:223nm ;流速为1.0ml/min ;柱温:25°C ;进样量:10u 10取红花500g,参照国家药品标准(标准号WS3-B-3825-98-2012)的制法(常规工艺)制备红花注射液(常规红花注射液AU)。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红花提取物原液A0,实施例1和3的红花提取物膜浓缩液A1、A2进行HPLC指纹图谱分析,以红花提取物原液AO为参照,检测含量见表I ;对实施例1-4制备的红花注射液A4、A5、A6、A7以及常规方法制备的红花注射液All进行HPLC指纹图谱分析,以常规方法制备的红花注射液All为参照,检测含量见表2。表I
权利要求
1.一种提高中药注射液安全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中药提取物原液用膜浓缩技术去除无机离子,用膜过滤技术除去杂质、大分子物质和致热物质,其中,所述浓缩膜的截留分子量是150-300,所述过滤膜的截留分子量是8000-300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中药注射液安全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浓缩膜材质是聚醚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中药注射液安全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膜材质是聚偏二氟乙烯膜、聚醚砜、无机陶瓷膜或中空纤维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中药注射液安全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膜材质是聚偏二氟乙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中药注射液安全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膜材质是聚醚砜。
6.根据权利要求1或3-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提高中药注射液安全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膜过滤所用的装置是板式装置、管式装置、中空纤维式装置或卷式,膜过滤方式是外压式或内压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中药注射液安全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注射液是红花注射液,包括步骤:将红花加水煎煮,滤过,滤液浓缩,二次醇沉,水沉,滤过,制得红花提取物原液,经150截留分子量聚醚砜膜浓缩20倍后,所得浓缩液用氢氧化钠调节pH值7.5^8.0,热处理,冷藏,静置,加入活性碳适量,搅匀,滤过,所得滤液经8000截留分子量聚二偏氟乙烯膜过滤,所得滤液用氢氧化钠调节pH值7.5^8.0,加注射用水定容,滤过,充氮,灌封,灭菌,即得红花注射液。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中药注射液安全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注射液是红花注射液,包括步骤:将红花加水煎煮,滤过,滤液浓缩,二次醇沉,水沉,滤过,制得红花提取物原液,经150截留分子量聚醚砜膜浓缩20倍后,所得浓缩液用氢氧化钠调节pH值7.5^8.0,热处理,冷藏,静置,加入活性碳适量,搅匀,滤过,所得滤液经30000截留分子量聚二偏氟乙烯膜过滤,所得滤液用氢氧化钠调节pH值7.5^8.0,加注射用水定容,滤过,充氮,灌封,灭菌,即得红花注射液。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中药注射液安全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注射液是红花注射液,包括步骤:将红花加水煎煮,滤过,滤液浓缩,二次醇沉,水沉,滤过,制得红花提取物原液,经300截留分子量聚醚砜膜浓缩20倍后,所得浓缩液用氢氧化钠调节pH值7.5^8.0,热处理,冷藏,静置,加入活性碳适量,搅匀,滤过,然后经8000截留分子量聚偏二氟乙烯膜过滤,所得滤液用氢氧化钠调节pH值7.5^8.0,加注射用水,滤过,充氮,灌封,灭菌,即得红花注射液。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中药注射液安全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注射液是红花注射液,包括步骤:将红花加水煎煮,滤过,滤液浓缩,二次醇沉,水沉,滤过,制得红花提取物原液,经300截留分子量聚醚砜膜浓缩至20倍后,所得浓缩液用氢氧化钠调节pH值7.5^8.0,热处理,冷藏,静置,加入活性碳适量,搅匀,滤过,所得滤液经30000截留分子量聚偏二氟乙烯膜过滤,所得滤液用氢氧化钠调节PH值7.5^8.0,加注射用水定容,滤过,充氮,灌封,灭菌,即得红花注射液。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中药注射液安全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注射液是参麦注射液,包括步骤:将红参和麦冬分别加乙醇浸溃后加热回流提取、减压回收乙醇、冷藏、滤过、活性炭吸附后滤过(其中红参滤液用氢氧化钠调节至中性),加注射用水稀释至ImL含生药约0.4g,得红参提取物原液和麦冬提取物原液,所得红参提取物原液经150截留分子量聚醚砜膜浓缩36倍、麦冬提取物原液经150截留分子量聚醚砜膜浓缩12倍后,混合,混匀,冷藏,滤过,用氢氧化钠调PH值,煮沸,冷却至80°C,加活性炭,搅拌,滤过,滤液冷藏,所得滤液经30000截留分子量聚偏二氟乙烯膜过滤,所得滤液加入聚山梨酯80,搅匀,加注射用水定容,用氢氧化钠调节pH,过滤,灌封,灭菌,即得参麦注射液。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中药注射液安全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注射液是清开灵注射液,包括步骤:将板蓝根、桅子、水牛角粉、珍珠母制成的清开灵原料药液混合得混合药液I,金银花加水煎煮、滤过、浓缩、醇沉、滤过、滤液调PH值至8.0、冷藏、得金银花提取物原液,备用;将所述混合药液I经150截留分子量聚醚砜膜浓缩至10倍、金银花提取物原液经150截留分子量聚醚砜膜浓缩5倍后,合并浓缩液,混匀后,加到胆酸 、猪去氧胆酸的乙醇溶液中,混匀,加乙醇进行沉淀,调节PH值至7.0,冷藏,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力口水,冷藏,再加入黄芩苷水溶液(用注射用水溶解,调节pH值至7.5),混匀,经10000截留分子量聚偏二氟乙烯膜过滤,加注射用水定容,再经活性炭处理后,冷藏,灌封,灭菌,即得清开灵注射液。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中药注射液安全性的方法,是将中药提取物原液用150-300截留分子量膜浓缩技术去除无机离子,用8000-30000截留分子量膜过滤技术除去杂质、大分子物质和致热物质。该方法能够在不改变原中药注射液产品的物质基础和疗效的前提下,有效地去除无机离子、大分子物质和致热物质,从而提高了中药注射液的安全性和质量。
文档编号A61K9/08GK103182247SQ20121054998
公开日2013年7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8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8日
发明者孙胜斌, 姜国志, 刘铁军, 赵伯友, 陈钟, 陈翔宇 申请人:神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