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骨科夹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25807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骨科夹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骨科夹板。
背景技术
现有的骨科夹板透气性差,会影响包扎部位皮肤的正常功能,甚至发生皮肤肿胀、化脓等症状,增加病人痛苦。现行使用的自塑型骨科夹板多采用铝板层作为中间层,但铝板强度不够,韧性和可塑性不佳,固定效果不好。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具透气性的骨科夹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骨科夹板,包括内护层和外护层,所述内护层和所述外护层之间设置有铝合金板层,铝合金板层上设置有透气孔。内护层和外护层可以是透气的棉布层或纱布层,它们和铝合金板层上设置的透气孔一起发挥透气排汗的作用,不影响包扎部位皮肤的正常功能,减少病人痛苦。所述铝合金板层为3003铝合金板层。这种3003铝合金板,使得骨科夹板的韧性和可塑性更好,力学性能更优越,能承受压力加工,固定效果更好。所述骨科夹板上设置有通孔。通孔使得骨科夹板的透气排汗效果更好。所述通孔的形状为圆形。在骨科夹板上设置圆形通孔,生产操作方便,成本更低,重量更轻。所述通孔的直径为0. 7-10mm,相邻两通孔的圆心距为2_16mm。所述通孔的直径为2mm。在骨科夹板上设置直径为2mm的通孔能够更好地保留3003铝合金板自身的特性。所述通孔的形状为方形。在骨科夹板上设置方形通孔,生产操作方便,成本更低,重量更轻。所述通孔的长度为2-21mm,宽度为l_4mm,相邻两通孔的中心距离为5_30mm。所述通孔的长度为2mm,宽度为2_。在骨科夹板上设置长度和宽度均为2_的方形通孔能够更好地保留铝合金板自身的特性。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骨科夹板透气性好,不影响包扎部位皮肤的正常功能,可塑性和固定效果更好,重量更轻,能减轻携带负荷。

图I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I,一种骨科夹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一种骨科夹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一种骨科夹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一种骨科夹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I、内护层,2、铝合金板层,3、外护层,21、透气孔,4、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I :、[0017]参阅图I和图2,—种骨科夹板,包括内护层I和外护层3,所述内护层I和所述外护层3之间设置有铝合金板层2,铝合金板层2上设置有透气孔21。所述铝合金板层2为3003铝合金板层。所述骨科夹板上设置有通孔4。所述通孔4的形状为圆形。所述通孔4的直径为2mm。所述内护层I和所述外护层3也可以为聚乙烯交联发泡塑料层,外护层3可采用国际统一急救色-桔红色,内护层I可采用医用白色,利于通过染血部位判断骨折点,为后续的医疗救助提供方便。可将本骨科夹板配置在急救包内,用于自然灾害、野战和户外旅行等情况下,肢体骨折的固定自救。使用时,将本骨科夹板折成所需形状,再将其按骨折部位肢体形状进行塑形,再用自粘绷带包扎。固定颈部时将骨科夹板围绕颈部弯折成筒状,再用自粘绷带包扎。固定骨折手指时,可用剪刀剪出合适尺寸,使内护层和外护层的面积大于铝合金板层的面积,避免里面的铝合金板外露对身体造成二次伤害,再用自粘绷带包扎,可起到很好的固定作用。实施例2 参阅图3和图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I的区别在于,该骨科夹板的所述通孔4的形状为方形。所述通孔4的长度为2mm,宽度为2mm。上列详细说明是针对本实用新型之一可行实施例的具体说明,该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为的等效实施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本案的专利范围中。
权利要求1.一种骨科夹板,包括内护层和外护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护层和所述外护层之间设置有铝合金板层,铝合金板层上设置有透气孔。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骨科夹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铝合金板层为3003铝合金板层。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种骨科夹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骨科夹板上设置有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骨科夹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形状为圆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骨科夹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直径为0.7-10mm,相邻两通孔的圆心距为2_16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骨科夹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直径为2_。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骨科夹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形状为方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骨科夹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长度为2-21mm,宽度为l_4mm,相邻两通孔的中心距离为5_30mm。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骨科夹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长度为2mm,宽度为2mm o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骨科夹板,包括内护层和外护层,所述内护层和所述外护层之间设置有铝合金板层,铝合金板层上设置有透气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骨科夹板透气性好,不影响包扎部位皮肤的正常功能,可塑性和固定效果更好,重量更轻,携带方便。
文档编号A61F5/058GK202446311SQ20122005026
公开日2012年9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16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16日
发明者刘向东, 和光学, 张宜, 樊伟, 樊光辉, 许绍衡, 邱健, 陈冬玲 申请人:珠海和凡医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