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钩刃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37685阅读:3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钩刃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针具,即一种钩刃针。
背景技术
刃针在治疗筋膜表面压力过高和筋膜室内压力过高引起的疾病中,例如软组织损伤、筋膜炎等,有很好的作用,它直接进入病灶组织进行减压、剥离和松解,从而调节患处的生理环境,恢复纤维的正常的力平衡状态和改善局部微循环,最终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目前使用的刃针,多为针柄、针杆和针头直线型,针头通过刺点进入病灶组织,通过摆动、斜推等方式,可对刺点下方的区域进行治疗,但是由于直线针体和进针深度的限制,这种方法单次进针治疗的区域很小,对一病患部位通常需要多次进针,治疗过程复杂,同时进针的不适和恐惧心理给患者增加肉体和精神上的负担。且因为刃针针体较细,它的韧性和弹性都不大,施针强度有限。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单次进针治疗区域和强度更大的钩刃针。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钩刃针,包括顺序连接的针头、针杆和针柄,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头和针杆一体成型;所述针头的前端逐渐扁平形成楔形铲状;所述针杆从前向后三次直角弯折形成顺序连接的前段、第一中段、第二中段和后段,所述前段、第一中段、第二中段的横截面为圆形截面,其直径为O. 35-0. 9mm,所述后段的末端呈扁平状,其最大宽度大于所述针杆的第二中段的圆形截面的直径;所述前段的前端与所述针头连接,所述后段的末端与所述针柄连接,所述前段垂直于所述第一中段,所述第一中段继而垂直于所述第二中段,所述第二中段垂直于所述后段,所述前段、所述针头与所述第二中段平行,所述第一中段与所述后段和所述针柄平行;所述针柄外套于所述针杆的后段,具有凸凹不平的外表面。进一步地,所述针柄与所述针头的铲状前端的延伸方向垂直。所述针头的前端的两侧倒角优选为圆滑过渡的倒角。所述针柄的外表面凹凸不平,所述针柄的靠近针杆的前端的外表面呈扁平状。所述针柄是钢丝缠绕所述针杆的后段形成的圆柱柄杆。所述针柄为塑料材质,与所述针杆的末端的外表面套接。本实用新型的钩刃针,针杆大致呈“U”形钩状,施针时“U”形钩的底部,即第一中段平行于针柄的部分,穿过刺点,控制进针深度,使得连接针头的针杆的前段处于筋膜和肌肉层之间,除了利用针头的楔形铲状前端在病灶组织中松解、剥离,转动针柄可以以刺点为中心,进行扫散,治疗面积扩大,而且上下提拉针柄可以对筋膜组织进行面积和强度都更大的治疗。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钩刃针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的A向的针杆的前段和针头的结构示意图。图号说明I、针头2、针杆3、针柄4、前段5、第一中段6、第二中段7、后段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通过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钩刃针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I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钩刃针,包括顺序连接的针头I、针杆2和针柄3。针头和针杆一体成型;针头的前端逐渐扁平形成楔形铲状;针杆从前向后三次直角弯折形成顺序连接的前段4、第一中段5、第二中段6和后段7 ;所述前段、第一中段、第二中段的横截面为圆形截面,其直径为O. 35-0. 9mm,所述后段的末端呈扁平状,其最大宽度大于所述针杆的第二中段的圆形截面的直径;前段的前端与针头连接,后段的末端与针柄连接,前段垂直于第一中段,第一中段继而垂直于第二中段,第二中段垂直于后段,前段、针头与第二中段平行,第一中段与后段和针柄平行;所述针柄外套于所述针杆的后段,具有凸凹不平的外表面。本实用新型的针杆的前段、第一中段和第二中段构成“U”形结构,“U”形结构中,本例中,前段与针头长度为14_,第二中段的长度为11mm,与针柄平行的位于“U”形结构的底部的第一中段的长度为5_。针杆2的直径依据具体治疗用途,可以是O. 35mm、0. 5mm、0. 7mm或 O. 9mmο本实用新型的针头I和针杆2固为一体,由金属材质,如不锈钢、高速钢、高锰钢、弹簧钢和45 #优质钢材制成。本实用新型的针头的前端的两侧倒角优选为圆滑过渡的倒角。这样,当针头在神经、血管走行部位操作时,同样是圆形的神经、血管较易滑开,从而减少对神经、血管的损伤。针头伸入病灶部位是不可视的,针柄的这一设计无疑对于针头在人体组织内的准确操作具有贡献性作用。本实用新型的针柄的外表面凹凸不平,针柄的靠近针杆的前端的外表面呈扁平状,针柄与针头的铲状前端的延伸方向垂直。本例中,针柄是钢丝缠绕针杆的后端形成的圆柱柄杆,盘丝状的结构使得针柄不圆滑平整,捏持时更为牢固。针柄的靠近针杆的前端的外表面被压扁形成扁平状,为手持部位,长度约为手指宽度,该外表面为扁平状的前端与针头的楔形铲状的前端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被缠绕的针杆部分包括针杆2末端的被压扁形成的扁平状结构,此处宽度大于针杆2前部圆柱杆的直径,表面有压痕,使得针杆2在针柄3内很难滑动,针柄末端有钢丝弯折形成的针鼻,接触内部的针杆2的末端,提供针杆2向上滑动的阻碍作用,进一步起到固定针杆的作用,这样的设计即可方便握持又能够控制针头的方向,增加稳定性,保证治疗时的安全。本实用新型的针柄还可以采用塑料材质,比如医用PVC与所述针杆的末端的外表面套接。这样成本更加低廉。此实施例施针时,“U”型结构中的底部,即第一中段平行于针柄的部分,通过刺点,调整适当的进针深度使得连接针头的“U”型结构中的外臂处于筋膜和肌肉层之间,转动针柄,则针头与针杆的前段构成的前臂可以进行扫散,更进一步地,上下提拉针柄有助于病灶组织的松解,扫散和提拉可以使病灶组织的紧张的肌腱纤维、神经、筋膜释放压力,调节病患部位的生理环境,且此提拉操作比传统刃针的切割、摆动、斜推等施针方式治疗强度更 大。在筋膜和肌肉层间扫散和提拉,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施针次数。上述仅对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具体实施例加以说明,但并不能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中的设计精神所作出的等效变化或修饰或等比例放大或缩小等,均应认为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所述针柄外套于所述针杆的后段,具有凸凹不平的外表面。
权利要求1.ー种钩刃针,包括顺序连接的针头、针杆和针柄,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头和针杆一体成型;所述针头的前端逐渐扁平形成楔形铲状;所述针杆从前向后三次直角弯折形成顺序连接的前段、第一中段、第二中段和后段,所述前段、第一中段、第二中段的横截面为圆形截面,其直径为O. 35-0. 9mm,所述后段的末端呈扁平状,其最大宽度大于所述针杆的第二中段的圆形截面的直径;所述前段的前端与所述针头连接,所述后段的末端与所述针柄连接,所述前段垂直于所述第一中段,所述第一中段继而垂直于所述第二中段,所述第二中段垂直于所述后段,所述前段、所述针头与所述第二中段平行,所述第一中段与所述后段和所述针柄平行;所述针柄外套于所述针杆的后段,具有凸凹不平的外表面。
2.权利要求I所述的钩刃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柄与所述针头的铲状前端的延伸方向垂直。
3.权利要求2所述的钩刃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头的前端的两侧倒角优选为圆滑过渡的倒角。
4.权利要求2所述的钩刃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柄的外表面凹凸不平,针柄的前端的外表面呈扁平状。
5.权利要求4所述的钩刃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柄是钢丝缠绕所述针杆的后段形成的圆柱柄杆。
6.权利要求I所述的钩刃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柄为塑料材质,与所述针杆的末端的外表面套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单次进针治疗区域和强度更大的钩刃针,包括顺序连接的针头、针杆和针柄,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头和针杆一体成型;所述针头的前端逐渐扁平形成楔形铲状;所述针杆从前向后三次直角弯折形成顺序连接的前段、第一中段、第二中段和后段,所述前段、第一中段、第二中段的横截面为圆形截面,其直径为0.35-0.9mm,所述后段的末端呈扁平状,其最大宽度大于所述针杆的第二中段的圆形截面的直径;所述前段的前端与所述针头连接,所述后段的末端与所述针柄连接,所述前段垂直于所述第一中段,所述第一中段继而垂直于所述第二中段,所述第二中段垂直于所述后段,所述前段、所述针头与所述第二中段平行,所述第一中段与所述后段和所述针柄平行;所述针柄外套于所述针杆的后段,具有凸凹不平的外表面。
文档编号A61B17/32GK202604953SQ20122026465
公开日2012年1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6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6日
发明者董昌武 申请人:董昌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