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液型伤口敷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37871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吸液型伤口敷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伤口敷材,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吸液型伤口敷材。
技术背景 生物体的皮肤受创时,常会于受创部位形成一伤口。此一伤口处由于受创,因而失去原有皮肤的保护,致使外部的污物或病原体易于通过此一皮肤缺口而入侵至生物体内,进而造成伤口感染。为避免前述的伤口感染问题,习知会使用一敷材覆盖于伤口上,以阻隔外部的污物或病原体通过伤口进入生物体内。习知常用的敷材,例如纱布、棉花、棉垫、不织布等,这些材料虽大致上皆可达成前述阻隔的目的。但当伤口受创深度深及真皮层或皮下组织时,通常体液或血液会伴随着自伤口处流出,若未适时地将流出的体液或血液自伤口处移除,将会促使病原体通过该体液或血液中的养分而滋生,进而造成伤口感染的状况。然而,前述习知的敷材,并无法提供足够的液体排除能力,或是将体液或血液移除并与伤口处有效隔绝,以避免进一步发生伤口感染的可能性。再者,使用上述习知敷材,其与伤口接触面并不具有防止沾黏的功能,因而当伤口处的液体或血液无法被有效排除时,该液体或血液将因逐渐干燥或凝固,而使伤口与该敷材紧密黏着,在更换或将该敷材移除时,将造成伤口的二次伤害。有鉴于前述习知敷材用于清除体液或血液的效果不佳(尤其是处理大量伤口渗出液时),且该敷材本体不具有防止沾黏的功能,因此需要开发出一种可有效移除伤口渗出液且可防止伤口与沾黏的敷材。

实用新型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液型伤口敷材,藉以克服前述习知技术中尚存的缺陷。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揭示的一种吸液型伤口敷材,其包括一液体导通层,其为一液体通透膜;及一液体吸收层,用以吸收该液体,所堆迭而成的积层结构。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所揭示的,是基于前述实施例下,将前述液体吸收层上的不与该液体通透膜接触的一侧,经进一步处理使其成为液体不导通。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所揭示的,本发明吸液型伤口敷材中的积层结构,于该液体吸收层上的不与该液体导通层接触的一侧,进一步包含另一液体导通层。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所揭示的,本发明吸液型伤口敷材的积层结构中,于该液体通透膜上设置有数个将其贯穿的液体通透孔,且该液体通透孔位于清洁接触层内侧的孔径小于位于外侧的孔径,藉此可防止液体再回渗至外部。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所揭示的,是于前述实施例的该液体通透膜外,进一步再附加一网状隔离层。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所揭示的,是于前述实施例中,通过单一液体通透膜直接将液体吸收层包覆后,于三边开口处加以密封而得,或是将前述积层结构的四边加以密封而得。依据本实用新型所指出的吸液型伤口敷材,当施用于有渗出液的伤口时,将其液体导通层侧接触该液体,拟清除的渗出液便会通过液体导通层,之后为液体吸收层所吸收。由于,本实用新型液体导通层上具有防止液体回流的设计,因此可有效防止已吸收的渗出液回渗,减少伤口受到感染的风险。故而,本实用新型吸液型伤口敷材能有效地清除伤口渗出液,克服习知敷材无法清除有效清除渗出液的缺点,且不用担心其回渗致使伤口感染。由此显见,依据本实用新型所指出的吸液型伤口敷材,相较于习知敷材具有显著的增进效果。 为使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吸液型伤口敷材能更被清楚地了解,在此配合附图加以说明,但此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熟悉于此项技艺中具有通常知识的人士可轻易达成的修饰及改变,均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图I为本实用新型吸液型伤口敷材的一具体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吸液型伤口敷材的另一具体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吸液型伤口敷材的又一具体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I吸液装置2液体导通层4液体吸收层6液体不导通表面22液体通透孔24内侧开口26外侧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为本实用新型吸液型伤口敷材的一具体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依据本实用新型所指出的吸液型伤口敷材1,其是由至少一液体导通层2及一液体吸收层4所堆迭而成。其中,液体导通层2为一液体通透膜,其上设置有数个将其贯穿的液体通透孔22,且液体通透孔22位于液体导通层2的内侧开口 24孔径小于外侧开口 26孔径,藉此可用以防止伤口渗出液再回渗至外部。具体而言,液体通透孔22的剖面是相等或近似于具有下底长大于上底长的梯形结构。若就其所呈现的立体结构观之,则是呈现近似于锥形通孔。为使本实用新型吸液型伤口敷材I于清除伤口渗出液时,渗出液可以顺畅地通过液体通透孔22,藉以达成清除渗出液的目的,且使渗出液不致回流。液体通透孔22的内侧开口 24孔径具体的实施例为0. 2^1. 4mm,另一具体实施例为0. 4^1. 2mm。液体通透孔22的外侧开口 26孔径具体的实施例为0. 5^2. 5mm,另一具体实施例为0. Tl. 3mm。另外,外侧开口 26孔径与内侧开口 24孔径比值的具体实施例为I. 3^3. 0,另一具体实施例为I. 5^2. 5。为使本实用新型吸液型伤口敷材I于清除伤口渗出液时有较佳的清除效率,液体通透孔22的内侧开口 24的所有面积占清洁接触层2总面积的比例,具体的实施例为1(T40%,另一具体实施例为15 40%。形成液体通透孔22的方法除了以加热的铁梢来穿孔的方式外,亦可使用打孔的物理性穿孔方式,但并不仅限于此。可用于制备本实用新型液体导通层2的材料于本实用新型中并没有特别的限制,只要是可以阻止液体不经由设置于其上的液体通透孔22流通或渗透者,皆可被应用于本实用新型中。例如,高分子薄膜或不织布薄膜。更具体的例子,包含但不仅限于,聚烯烃(例如,聚乙烯、聚丙烯)、聚酯等材料所制成的薄膜或不织布。当为不织布材质时,其可由与聚酯或聚丙烯相同形态的纤维所构成,或由具低熔点成份与高熔点成份的双成份或复合纤维 所构成。纤维可选择尼龙(Nylon)、聚酯、棉、压克力纤维(acrylic fiber)等,以及与这些组合物相同的各种天然及合成材料。双成份纤维则例如可由聚酯芯(Polyester Core)及聚乙烯外鞘(polyethylene sheath)构成,但不仅限于此。前述液体吸收层4是由一吸液体所构成,其可用以迅速吸收液体,同时具有吸液及保留液体的功能。于本实用新型中任何习知可达成本实用新型此一功效的设计或材料,皆可被应用于本实用新型中,熟习技艺者通过本实用新型的说明即可轻易地视需求选用适当的商业上可获得的材料,于本实用新型中并没有特别的限制。具体可举出的例子,包含但不仅限于,聚合物吸收体、纤维或两者的混合体。前述聚合物吸收体包含天然聚合物与合成聚合物。前述纤维包含纸浆纤维。当液体为聚合物吸收体所吸收后,聚合物吸收体即会膨胀形成胶体,将该液体包覆于其中,而无须担忧液体再次回渗至液体导通层2。为避免本实用新型前述的吸液型伤口敷材1,于吸收渗出液后,液体自前述液体吸收层上不与该液体通透膜接触的一侧泄漏出,较佳地于该侧面上可再增设一液体阻隔层(未显示于图中)。此液体阻隔层于本实用新型中无特别的限制,只要是可达成本实用新型中阻止液体流通的结构与材料皆可被用于本实用新型中。具体可举出的例子,包含但不仅限于,聚乙烯薄膜,或与具液体不透过性的聚乙烯膜相同的热可塑性(thermoplasticity)薄膜所形成。为避免液体自侧边溢出,可进一步将本实用新型吸液型伤口敷材I的四周加以封合,例如可通过以热或超音波结合、接着剂,诸如高温熔解胶黏剂等,利用上述组合或其他适当的附着手段,使前述液体导通层2及液体吸收层4堆迭而得的积层体(若有液体隔离层时,则所述的积层体包括液体隔离层)的周围接合附着。藉此,即可形成接近密闭状态的空间(唯一的开口为设置于液体导通层2上的数个液体通透孔22)。藉此,当使用本实用新型吸液型伤口敷材I覆盖伤口并清除渗出液时,使吸液型伤口敷材I的液体导通层2侧接触伤口。渗出液将通过设置于液体导通层2上的液体通透孔22,而为液体吸收层4所吸收。最后,通过液体吸收层4的吸附,即可使渗出液被包覆于吸液型伤口敷材I中而不致流出。本实用新型吸液型伤口敷材I于清除渗出液时不但可有效地清除大量的渗出液,且医护人员或其他操作者在整个伤口包覆的过程中亦不会接触到渗出液。参阅图2,为本实用新型吸液型伤口敷材I的另一具体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依据本实用新型所指出的吸液型伤口敷材1,其是由至少一液体导通层2及一液体吸收层4所堆迭而成,其中该液体吸收层4的不与液体导通层2接触的侧面上,是进一步经处理,使其表面完全成为液体不导通表面6。前述的处理方法于本实用新型中并无特别的限制,只要是任何习知可达成液体不导通的处理手法者,皆可被应用于本实用新型中。例如,将该侧面以热压合技术处理,或于该侧面上涂布一层疏水性材料,形成一防水膜,但并不仅限于此。参阅图3,为本实用新型吸液型伤口敷材I的又一具体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其结构是类似于图I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为不同处是在于液体吸收层4的不与液体导通层2接触的侧面上,再设置一液体导通层2。此两液体导通层2的材料与其上液体通透孔22的开孔大小、孔径比值及开孔面积比等,为独立设置,两者可为相同或不同。另外,本实用新型图I至图3所揭示的实施例中,可于液体导通层2外再设置一网状隔离层(未显示于图中),藉以减少敷材与伤口的接触面积,减少伤口发生沾黏的可能性。此外,为使渗出液可于通过液体导通层2后,顺畅地流至液体吸收层4,可于液体导通层2上(亦即液体导通层与液体吸收层间)再进一步设置一液体引流层,藉以将通过该液体导通层2的渗出液引流离开液体导通层2,以使拟清除的渗出液得以持续经由液体通透孔22通过液体导通层2。故任何习知可用于引导液体流动的设计与材料皆可被应用于本实用新型中,在此并没有特别的限制。做为本实用新型液体引流层的具体实施例,例如使用具有方向性的纤维不织布,藉此可利用虹吸作用将通过液体导通层2的渗出液引导至液体吸收层4。另外,为使液体引流层有较佳的引流效果,较佳的是,该液体引流层为疏水性,若液体导通层2具有亲水性时,通过此两层结构的亲、疏水性的推拉作用,将会使液体引流层有更佳的液体引流效果。本实用新型吸液型伤口敷材I中,可视需要进一步包含一添加剂,该添加剂可添加于液体吸收层4、液体导通层2,或网状隔离层中,于本实用新型中并无特别的限制。该添加剂习知技艺者者可依需要加以选用,例如抗菌剂、生长因子、药物等,但并不仅限于此。
权利要求1.一种吸 液型伤口敷材,其特征是,由包括以下各层所依序堆迭的积层体一液体导通层,其为一液体通透膜;以及一液体吸收层,用以吸收该液体。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吸液型伤口敷材,其特征是,该液体吸收层上的不与该液体通透膜接触的一侧为液体不导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液型伤口敷材,其特征是,该液体吸收层上的不与该液体通透膜接触的一侧是经热压合。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液型伤口敷材,其特征是,该液体吸收层上的不与该液体通透膜接触的一侧涂布有一防水膜。
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吸液型伤口敷材,其特征是,该液体吸收层上的不与该液体通透膜接触的一侧进一步包含另一液体导通层。
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吸液型伤口敷材,其特征是,该液体通透膜上设置有数个将其贯穿的液体通透孔,且该液体通透孔位于该液体导通层内侧开口的孔径小于位于外侧开口的孔径,其中该外侧开口的孔径为0. 5^2. 5mm,且该内侧开口的孔径为0. 2^1. 4mm。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吸液型伤口敷材,其特征是,该液体通透孔的该外侧开口的孔径为0. Tl. 3_,且该内侧开口的孔径为0. 4 I. 2_。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吸液型伤口敷材,其特征是,该液体通透孔的该外侧开口的孔径与该内侧开口的孔径比值为I. 3^3. O。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吸液型伤口敷材,其特征是,该液体通透孔的该内侧开口的所有面积是占液体导通层总面积的10 40%。
10.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吸液型伤口敷材,其特征是,进一步包含一设置于该液体导通层外的网状隔离层。
11.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吸液型伤口敷材,其特征是,该液体导通层为高分子薄膜或不织布薄膜。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吸液型伤口敷材,其特征是,该高分子薄膜由聚烯烃或聚酯所制备。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吸液型伤口敷材,其特征是,该液体导通层为亲水性。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吸液型伤口敷材,其特征是,该网状隔离层为疏水性。
1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吸液型伤口敷材,其特征是,该液体吸收层中包含聚合物吸收体、纤维或两者的混合体。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吸液型伤口敷材,其特征是,该聚合物吸收体为亲水性聚合物吸收体。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吸液型伤口敷材,其特征是,该聚合物吸收体为疏水性聚合物吸收体。
18.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吸液型伤口敷材,其特征是,该液体吸收层中进一步包含一添加剂。
19.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吸液型伤口敷材,其特征是,该液体导通层中进一步包含一添加剂。
2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吸液型伤口敷材,其特征是,该网状隔离层中进一步包含一添加剂。
21.如权利要求18,19或20所述的吸液型伤口敷材,其特征是,该添加剂是选自抗菌齐U、生长因子及药物所组成的族群,至少其中之一。
2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吸液型伤口敷材,其特征是,该积层体周围边缘是紧密接合。
专利摘要一种吸液型伤口敷材,其包含一积层体结构,该积层体结构主要是包含一液体导通层与一液体吸收层所堆迭而得,其中该液体导通层为一液体通透膜,而该液体吸收层是用以吸收该液体。
文档编号A61F13/512GK202776770SQ20122026720
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7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7日
发明者张伟群, 陈柏仰, 彭鸿钧 申请人:远东新世纪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