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骨基座元件及膝关节假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45612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胫骨基座元件及膝关节假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胫骨基座元件及膝关节假体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膝关节假体,尤其涉及一种保留后交叉韧带同时重建前交叉韧带的膝关节假体以及胫骨基座元件。
背景技术
[0002]膝关节假体设计的理念一般基于同一原则,即以植入的膝关节元件提供类似于正常膝关节的生物力学运动模式,并借助植入物本身及膝关节韧带和软组织平衡获得静态及动态的稳定性。这些膝关节元件设计都试图通过恢复自然的人类膝关节的运动,以及调整和控制在膝关节屈伸运动中产生的力量。但目前所有的膝关节假体设计都未到达这个标准。[0003]传统的膝关节假体,主要包括用于与股骨结合的股骨元件、用于与胫骨结合的胫骨基座元件、以及设置于胫骨基座元件上面的衬垫。其中胫骨基座元件与衬垫的高度之和大约等于患者胫骨近端骨被截掉部分的高度和胫骨上软骨的高度之和。[0004]目前市售的后交叉韧带保留型膝关节假体(CR)和后方稳定型膝关节假体(PS)大多数都属于切除前交叉韧带型的设计,因而前交叉韧带的功能也随之消失。研究发现膝关节置换的患者在一些需要发挥膝关节生物力学作用的活动(如下跪、下蹲、外侧移动、转身、 提重物、打网球、跳舞等)时,明显不如年龄和性别相似的正常人。尽管膝关节置换可以明显缓解疼痛和改善功能,但是膝关节的运动学特征明显改变,没有前交叉韧带的膝关节假体还可能导致股四头肌力的功能下降,并导致关节稳定性下降。[0005]基于上述问题,出现了保留后交叉韧带,并能重建前交叉韧带型的膝关节假体。但是,该种 膝关节假体仍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有的设计中,前交叉韧带的位置发生了改变, 不在位于人体胫骨的前交叉韧带的解剖附着点的位置,这些设计就会使患者置换假体后不能恢复本体感觉;还有一些设计在胫骨基座平台上和衬垫上开孔以通过前交叉韧带,前交叉韧带的上端固定于人体股骨,下端固定于人体胫骨,由于人活动过程中,前交叉韧带会有角度和长度的变化,在胫骨基座平台上或衬垫内穿行时会造成韧带磨损,严重时可使前交叉韧带断裂,而且衬垫通常是用聚合物材料制造,在磨损过程中会产生磨削;另有一些重建前交叉韧带的设计中,如本申请人的一些在先申请中,在胫骨基座上设置了凸台,能够恢复前交叉韧带在胫骨解剖附着点的位置,且到达有效固定,同时前交叉韧带一次固定后其止点位于平台的前方,所以前交叉韧带不会在假体上磨损,从而增加了韧带的使用寿命,但是,在重建前交叉韧带时需要在胫骨侧打一个骨道,用于前交叉韧带的二次固定,这样不但对胫骨侧造成了一定的损伤,也不利于日后对膝关节假体的翻修,并且人活动过程中前交叉韧带不断地牵拉、扭转动作,这样就会造成前交叉韧带在胫骨上的二次固定不牢靠,容易发生松动或损伤;同时该种二次固定方式对胫骨的骨质要求较高,适用人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目前业界更需要一款创伤小、固定牢靠、适用更加广泛的膝关节假体。实用新型内容[0006]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提供一种创伤小、韧带固定牢靠、适用人群广泛的膝关节假体及胫骨基座元件。[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0008]本实用新型的胫骨基座元件,用于与胫骨结合,包括基座和固定于所述基座下面的主柱。其中,所述基座和所述主柱内设有引导通道,引导通道上部设有固定前交叉韧带的锁紧机构,所述锁紧机构设有供前交叉韧带穿过的贯穿孔,所述主柱下端安装有密封所述引导通道下端开口的密封杆,所述密封杆使穿过所述贯穿孔的前交叉韧带二次固定后密封在所述引导通道内。[000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引导通道沿所述主柱纵向中心线贯穿所述基座与所述主柱。[00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锁紧机构为锁紧套,包括基部和由所述基部延伸的侧壁以及沿所述锁紧套纵向中心线设置的贯穿孔,所述侧壁上沿其纵向开有至少一个通槽。[00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引导通道的上部呈锥形或楔形,所述锁紧套侧壁与所述弓I导通道上部配合工作。[00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锁紧套侧壁内面设有若干凸起和/或若干凹坑和/或若干锯齿和/或若干条纹和/或锁紧螺纹。[00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锁紧套的基部通过螺纹配合安装在所述引导通道内。[00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密封杆上端面能抵靠所述锁紧套下端面。[00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锁紧机构为卡环,在所述引导通道上端设有向所述引导通道内延伸的挡环。[001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密封杆上平面顶靠卡环下面,将卡环锁紧安装在引导通道内。[001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基座上面对应于所述主柱位置设有凸台,所述引导通道向上延伸贯穿所述凸台。[001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凸台与基座的高度之和大致等于置换膝关节假体手术中切除的胫骨近端 骨与软骨的高度之和。[001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引导通道位于所述凸台上表面的开口位置与前交叉韧带在胫骨的附着位置相一致。[0020]本实用新型的膝关节假体,包括用于与胫骨结合的胫骨基座元件、用于与股骨结合的股骨元件以及和所述胫骨基座元件相配合的膝关节假体衬垫,所述衬垫上表面为关节面,所述股骨元件设有与所述衬垫关节面匹配的股骨关节面,其特征在于,所述胫骨基座元件是如权利要求1-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胫骨基座元件。[002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膝关节假体还包括穿设于所述锁紧机构内的前交叉韧带,前交叉韧带在所述引导通道中通过锁紧机构进行一次固定,并在锁紧结构下方进行二次固定。[002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前交叉韧带的下端部具有挡止部,通过该挡止部进行二次固定,该挡止部的外轮廓尺寸大于所述锁紧机构贯穿孔下端部开口尺寸。[002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密封杆的顶端部抵顶于所述锁紧机构,在所述密封杆上表面具有凹槽,所述挡止部部分容置于所述密封杆的凹槽内。[002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前交叉韧带的下端部具有絮状结构,通过该絮状结构进行二次固定,所述絮状结构包括若干条絮条,所述若干条絮条分散于所述锁紧套底端面周侧,并夹持于所述密封杆与所述锁紧套之间。[002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胫骨基座元件由金属材料制成和/或所述衬垫由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制成。[0026]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胫骨基座元件及膝关节假体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本实用新型中,锁紧机构设有供前交叉韧带穿过的贯穿孔,通过锁紧机构将前交叉韧带固定于胫骨基座元件的引导通道内;并且前交叉韧带经二次固定后由密封杆密封在引导通道内。因此,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胫骨基座元件,避免了在人体胫骨侧开设固定前交叉韧带的骨道,减轻了对胫骨的损伤,有利于日后对胫骨基座元件的翻修;前交叉韧带在引导通道内进行了二次固定,不容易发生韧带脱出,固定牢靠;同时由于前交叉韧带不用固定在胫骨上,而是固定在胫骨基座元件内部,故对胫骨的骨质要求大大减小,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胫骨基座元件的适用人群非常广泛。


[0027]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002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膝关节假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0029]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膝关节假体中的股骨元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0030]图3A为本实用新型的胫骨基座元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B为图3A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胫骨基座元件去除了锁紧机构和密封杆后的主视图;[0032]图3C为图3B中沿着A-A线所作的剖视图;[0033]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膝关节假体中的衬垫的结构示意图;[0034]图5A是本实用新型的胫骨基座元件中的锁紧套的结构示意图;[0035]图5B是图5A的左视图;[0036]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胫骨基座元件中的密封杆的剖面图;[0037]图7是衬垫与本实用新型的胫骨基座元件组合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0038]图8A是本实用新型的前交叉韧带安装在胫骨基座元件上的示意图,表示前交叉韧带在胫骨基座元件内一次固定和二次固定的第一种结构;[0039]图SB是本实用新型的前交叉韧带安装在胫骨基座元件上的示意图,表示前交叉韧带在胫骨基座元件内一次固定和二次固定的第二种结构;[0040]图SC是本实用新型的前交叉韧带安装在胫骨基座元件上的示意图,表示前交叉韧带在胫骨基座元件内一次固定和二次固定的第三种结构;[0041]图8D是本实用新型的前交叉韧带安装在胫骨基座元件上的示意图,表示前交叉韧带在胫骨基座元件内一次固定和二次固定的第四种结构;[0042]图SE是本实用新型的前交叉韧带安装在胫骨基座元件上的示意图,表示前交叉韧带在胫骨基座元件内一次固定和二次固定的第五种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43]体现本实用新型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例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同的实施例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附图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0044]本实用新型中,所称的“前”、“后”、“上”、“下”方向与膝关节假体植入人体以后人站立时的前、后、上、下方向相一致,并且本实用新型以左腿膝关节假体为例进行描述。[0045]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膝关节假体包括股骨元件1、胫骨基座元件2、衬垫3。[0046]如图2所示,股骨元件I用于固定到人体股骨远端,包括股骨元件本体11、由股骨元件本体11 一端延伸的内髁部12和外髁部13。其中内髁部12和外髁部13上分别设有用于固定到人体股骨的股骨固定部121、131。本实用新型中,股骨元件I也可采用现有的普遍使用的结构。股骨元件I上设有股骨关节面。[0047]如图3A、图3B和图3C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胫骨基座元件2用于固定在胫骨近端。 胫骨基座元件2包括基座21和主柱22。基座21与胫骨截去顶端部分后的外轮廓形状相吻合,为避让后交叉韧带,基座21上设置一个基座开口 211,基座21外边沿设有向上延伸的凸缘27,凸缘27用于辅助安装衬垫。主柱22位于基座21下面,基座21下面还设有胫骨固定部26。置换假体时,将主柱22插入胫骨的骨髓腔内,将胫骨固定部26固定到人体胫骨。[0048]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方式中,胫骨基座元件2还包括凸台23,凸台23形成于基座21上面与主柱22相对应位置,凸台23的高度和基座21的高度之和大致等于胫骨近端切除的骨和软骨的高度之和。其中术语“大致”用以修饰任何可微小变化的关系,因为骨及其上覆盖的软骨是非平面的凹凸不平的,所以测量及装配时会有误差,但这种误差不会改变其本质。凸台23和主柱22位于同一中心线上,当然为适应某些特殊的膝关节假体结构,凸台23和主柱22也可以不在同一中心线上。凸台23的横截面外轮廓形状可以是任意形状,在本实施例中凸台23外轮廓为圆形。·[0049]在基座21、凸台23和主柱22内沿主柱22纵向中心线贯穿有引导通道25,引导通道25的一端开口于凸台23的上表面,另一端开口于主柱22的下端面。又由于凸台23上表面的开口即引导通道25上开口的位置与解剖学中人体前交叉韧带在胫骨上的附着位置相一致,因此,本实用新型中前交叉韧带相对于胫骨基座元件的附着位置能够与解剖学中人体前交叉韧带在胫骨上的附着位置保持一致。当然为适应某些特殊的膝关节假体结构, 引导通道25也可以偏离主柱22纵向中心线位置。引导通道25内固定有锁紧机构,锁紧机构中设有贯穿孔,前交叉韧带能穿设于该贯穿孔,且两端伸出。前交叉韧带下端经二次固定后,由连接于主柱22下端部的密封杆6密封住。在活动过程中,前交叉韧带4的角度改变、 扭转等活动方式主要是以凸台23上表面引导通道上开口的位置为界点,所以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胫骨基座元件不但能够重建前交叉韧带,而且能使患者在置换膝关节假体后恢复本体感觉,运动良好,尤其是较现有技术更能实现一些需要发挥膝关节生物力学作用的活动, 如下跪、下蹲、外侧移动、转身、提重物、打网球、跳舞等。同时避免了前交叉韧带在胫骨基座元件内的磨损,确保了患者的运动安全性,延长了假体的使用寿命。同时,置换假体过程中不用在胫骨近端截骨时考虑保留骨块,这样大大降低了手术操作难度。[0050]如图5A、图5B和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方式中,锁紧结构是锁紧套5。锁紧套5包括基部50和侧壁,锁紧套5内沿其纵向中心线设所述贯穿孔51,侧壁上沿其纵向开有4个通槽52,该4个通槽52沿锁紧套5周向均匀布置,便于锁紧套5锁紧时收缩,当然通槽52的数目不限于4个,I个、两个、5个等数目均是可行的,具体可视锁紧套5 的直径尺寸等因素确定。锁紧套5可以任何方式固定于引导通道25上部,优选的固定方式为引导通道25上部具有锁紧斜面,例如引导通道25上部呈具有一定锁紧锥度的圆锥形、 棱锥形或者楔形等,引导通道25下部可以呈圆筒形等形状。锁紧套5可以被夹紧于引导通道25上部。进一步地,锁紧套5上部侧壁设有与引导通道25的锁紧斜面相配合的倾斜面, 该倾斜面的倾斜角度不大于引导通道25的锁紧斜面的倾斜角度。当然不以此为限,在锁紧套5具有通槽52时不设置倾斜面也是可行的。另外,见图8D,锁紧套5除了前述的通过锥度锁紧在引导通道25内之外,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在锁紧套5基部50外设置外螺纹,并于引导通道25内壁中上部设置内螺纹,通过螺纹进一步将锁紧套5固定于引导通道25内,从而使锁紧套5固定更加牢固。为了增强前交叉韧带与锁紧套5之间的摩擦力,锁紧套5侧壁内面上设有若干凸起、若干凹坑、若干锯齿、若干条纹中的一种或多种,或者在锁紧套5侧壁内面上设锁紧螺纹。引导通道25的下端部设有螺纹(见图3C),密封杆6可通过螺纹结构连接于引导通道25下端部,与引导通道25下部的圆筒状部分相配合。密封杆6 —方面对弓I导通道25起密封作用,对引导通道25内的前交叉韧带起到保护作用,另一方面还可用于顶住锁紧套5或前交叉韧带,进行辅助二次固定前交叉韧带。密封杆6也可以通过销钉、卡槽等其它连接结构连接于引导通道25。[0051]如图4、图7和图8A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膝关节假体中的衬垫3形状与基座21的形状相吻合,衬垫3上具有一个容纳凸台23的衬垫通孔31,衬垫通孔31可以是任意形状, 本实施例中,衬垫通孔31是矩形。将衬垫3安装到基座21时,衬垫3的外周由基座21边沿的凸缘27阻挡,凸台23由衬垫通孔31伸出,凸台23的上表面可以与其周围的衬垫3的上表面平齐,当然也可以高于或低于衬垫3的上表面l-5mm。衬垫3上表面为关节面,衬垫 3与股骨元件I之间通过相匹配的关节面配合。衬垫3也可采用现有的其他结构,例如,马蹄形衬垫。[0052]相比于传统的保留前交叉韧带型的膝关节假体,本实用新型的膝关节假体中的基座21上的基座开口 211比 较小,因此基座21与胫骨的接触面积比较大,提高了基座21与胫骨的连接强度。本实用新型中,基座21与衬垫3的高度之和大约等于患者胫骨近端骨被截掉的部分的骨和软骨高度之和。[0053]如图8A、图8B和图8C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膝关节假体进一步包括前交叉韧带4。 前交叉韧带4穿设于锁紧套5内,且上、下端分别延伸出锁紧套5,前交叉韧带4的上端在置换假体时连接到人体的股骨。前交叉韧带4的下端部可进行进一步处理,以达到前交叉韧带4相对于胫骨基座元件二次固定的效果,以下详细说明。[0054]如图8A所示,前交叉韧带4的下端部具有挡止部41,该挡止部41的外轮廓尺寸大于锁紧套5下端部开口尺寸,在活动过程中,挡止部41能够进一步阻止前交叉韧带4由锁紧套5向上拔出,从而使前交叉韧带4在胫骨基座元件内的固定更加牢固。挡止部41可以是通过在前交叉韧带4的下端部打结、编制、缝合的方式或者其它任何方式形成较大的结, 该结不能通过锁紧套5的贯穿孔51。为了与前交叉韧带4下端部的挡止部41配合,可以在密封杆6的顶端部设置凹槽60,以容置部分挡止部41,密封杆6的凹槽60周边部分可抵顶于锁紧套5。[0055]前交叉韧带4在胫骨基座元件2中固定的过程为将前交叉韧带4的下端通过打结、编制、缝合的方法形成挡止部41 ;将前交叉韧带4的上端由锁紧套5下端部(具有基部 50的一端)穿入其内的贯穿孔51并由上端穿出;将锁紧套5从胫骨基座元件2的立柱22 下方推入引导通道25中,此时交叉韧带4的上端部伸出凸台23上表面的开口一定长度;将密封杆6通过螺纹拧到引导通道25的下端部,并在引导通道25内向上方移动,顶住锁紧套 5,此时挡止部41对应容置于密封杆6顶端的凹槽内;继续拧动密封杆6推动锁紧套5继续上移,锁紧套5的上部被引导通道25的锁紧倾斜面挤压而逐渐收紧,直到将前交叉韧带4 紧紧夹持于引导通道25内,实现韧带的一次固定。同时,挡止部41能够阻挡前交叉韧带4 从锁紧套5的贯穿孔51中拔出,从而实现了对前交叉韧带4的二次固定。[0056]另一种如图8D所述的实施方式中,可将锁紧套5通过其基部50外壁设置的外螺纹,和引导通道25内设置的内螺纹配合,将锁紧套推进到引导通道25上方,并使锁紧套5 的上部被引导通道25的锁紧倾斜面挤压而逐渐收紧,直到将前交叉韧带4紧紧夹持于引导通道25内,实现韧带的一次固定。前交叉韧带4通过打结、编制、缝合的方法形成的挡止部 41位于锁紧套5的贯穿孔51下方,阻挡前交叉韧带4从锁紧套5的贯穿孔51中拔出,从而实现了对前交叉韧带4的二次固定。密封杆6密封住引导通道25。[0057]如图SB所示,前交叉韧带4的下端部加工成絮状结构,絮状结构包括若干条絮条 42,若干条絮条42分散于锁紧套5底端面周侧,并夹持于密封杆6与锁紧套5之间,从而实现了对前交叉韧带4的二次固定。[0058]前交叉韧带4在胫骨基座元件2中固定的过程为将前交叉韧带4的一端加工成絮状结构;将前交叉韧带4的另一端由锁紧套5下端部(具有基座50的一端)穿入其内的贯穿孔51并由上端穿出;将锁紧套5从胫骨基座元件2的立柱22下方推入引导通道25中, 此时交叉韧带4的上端部伸出凸台23上表面的开口一定长度,絮状结构的若干条絮条42 分散于锁紧套5底端面周侧;将密封杆6通过螺纹拧到引导通道25的下端部, 并在引导通道25内向上方移动,顶住锁紧套5,继续拧动密封杆6推动锁紧套5继续上移,锁紧套5的上部被引导通道25的锁紧倾斜面挤压而逐渐收紧,直到将前交叉韧带4紧紧夹持于引导通道25内,实现韧带的一次固定;与此同时,若干条絮条42夹持于密封杆6与锁紧套5之间, 实现了对前交叉韧带4的二次固定。[0059]如图SC所示,前交叉韧带4的下端部具有絮状结构,絮状结构包括若干条絮条42, 若干条絮条42分散于锁紧套5底端面周侧,密封杆6的上端部设有凸起部61,该凸起部61 抵顶于前交叉韧带4的下端部,将若干条絮条42夹紧于凸起部61与锁紧套5之间。[0060]前交叉韧带4在胫骨基座元件2中固定的过程与图SB所述具有絮状结构的前交叉韧带在胫骨基座元件2中固定的过程不同之处在于密封杆6通过其凸起部61抵顶于前交叉韧带4的下端部,而将前交叉韧带4固定于锁紧套5的内壁上来实现二次固定。其它过程相同,这里不再赘述。[0061 ] 如图SE所示,前交叉韧带4可以通过卡环7固定于引导通道25内,此时引导通道 25上端设有向引导通道25内延伸的挡环221,用于挡住卡环7,避免卡环7由引导通道25 的上端开口脱出。前交叉韧带4被卡环7紧紧卡住。前交叉韧带4的伸出卡环7的下端部可以是与前述相同的挡卡部41。密封杆6上平面顶靠卡环7下面,将卡环7锁紧安装在引导通道25内,挡卡部41部分容置于密封杆6的凹槽中。[0062]本实用新型的膝关节假体所使用的前交叉韧带4,可以是人工韧带,也可以是取自人体其它部位的韧带。[0063]本实用新型在保留后交叉韧带的情况下,能对前交叉韧带进行重建,本实用新型的膝关节假体手术流程[0064]1、在股骨、胫骨上做好截骨准备后,在股骨相应部位上定位前交叉韧带的骨道。[0065]2、将前交叉韧带4在胫骨基座元件2内进行一次固定和二次固定,并保证前交叉韧带4在胫骨基座元件2的凸台23出口的位置适当。[0066]3、将股骨元件I和胫骨基座元件2安装在截好的骨平面上,其中胫骨基座元件2 的主柱22插入胫骨的髓腔内。[0067]4、将衬垫3的衬垫通孔31对准胫骨基座元件2的凸台23,安装在胫骨基座元件2 的基座21上,安装配合方法可以采用现有的任何衬垫和胫骨基座元件的配合方法;前交叉韧带4的上端插入股骨元件I的前交叉韧带骨道中,调试前交叉韧带4的长度,合适后将前交叉韧带4的上端固定到股骨上。[0068]患者在置换膝关节假体后,股骨元件I与胫骨基座元件2、衬垫3相互配合,使得胫骨可通过膝关节假体支撑股骨。股骨元件I和胫骨基座元件2通常由金属材料制成,当然也可以为陶瓷等其他材料,衬垫可以由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制成,股骨元件I与衬垫3之间还能够配合运动,以模仿人体膝关节的屈伸动作。特别是,本实用新型中,重建了前交叉韧带, 前交叉韧带4的长度接近患者原前交叉韧带长度,前交叉韧带4与胫骨基座元件2的附着点与患者生物解剖附着点的位置非常接近,因此,患者不但能准确模拟膝关节屈伸动作,而且能够最大限度地恢复本体感觉。同时,本实用新型还具有如下此些优势[0069]1、取消胫骨骨道,减小胫骨侧损伤,并减少手术操作步骤,同时有利于以后膝关节假体的翻修。[0070]2、前交叉韧带固定在胫骨基座元件中,降低了膝关节假体对骨质的要求,适用更多的人群。3、前交叉韧带在锁紧机构下端部的打结、絮状加工等处理起到对前交叉韧带二次固定和防脱出的效果,从而减少前交叉韧带磨损,延长前交叉韧带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已由优选实施例揭示如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意识到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所揭示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所作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胫骨基座元件,所述胫骨基座元件用于与胫骨结合,包括基座和固定于所述基座下面的主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和所述主柱内设有引导通道,引导通道上部设有固定前交叉韧带的锁紧机构,所述锁紧机构设有供前交叉韧带穿过的贯穿孔,所述主柱下端安装有密封所述引导通道下端开口的密封杆,所述密封杆使穿过所述贯穿孔的前交叉韧带二次固定后密封在所述引导通道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胫骨基座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通道沿所述主柱纵向中心线贯穿所述基座与所述主柱。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胫骨基座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机构为锁紧套,包括基部和由所述基部延伸的侧壁以及沿所述锁紧套纵向中心线设置的贯穿孔,所述侧壁上沿其纵向开有至少一个通槽。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胫骨基座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通道的上部呈锥形或楔形,所述锁紧套侧壁与所述弓I导通道上部配合工作。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胫骨基座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套侧壁内面设有若干凸起和/或若干凹坑和/或若干锯齿和/或若干条纹和/或锁紧螺纹。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胫骨基座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套的基部通过螺纹配合安装在所述引导通道内。
7.如权利要求3-6中任一项所述的胫骨基座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杆上端面能抵靠所述锁紧套下端面。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胫骨基座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机构为卡环,在所述引导通道上端设有向所述引导通道内延伸的挡环。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胫骨基座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杆上平面顶靠卡环下面,将卡环锁紧安装在引导通道内。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胫骨基座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上面对应于所述主柱位置设有凸台,所述弓I导通道向上延伸贯穿所述凸台。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胫骨基座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与基座的高度之和大致等于置换膝关节假体手术中切除的胫骨近端骨与软骨的高度之和。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胫骨基座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通道位于所述凸台上表面的开口位置与前交叉韧带在胫骨的附着位置相一致。
13.一种膝关节假体,包括用于与胫骨结合的胫骨基座元件、用于与股骨结合的股骨元件以及和所述胫骨基座元件相配合的膝关节假体衬垫,所述衬垫上表面为关节面,所述股骨元件设有与所述衬垫关节面匹配的股骨关节面,其特征在于,所述胫骨基座元件是如权利要求1-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胫骨基座元件。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膝关节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膝关节假体还包括穿设于所述锁紧机构内的前交叉韧带,前交叉韧带在所述引导通道中通过锁紧机构进行一次固定,并在锁紧结构下方进行二次固定。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膝关节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交叉韧带的下端部具有挡止部,通过该挡止部进行二次固定,该挡止部的外轮廓尺寸大于所述锁紧机构贯穿孔下端部开口尺寸。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膝关节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杆的顶端部抵顶于所述锁紧机构,在所述密封杆上表面具有凹槽,所述挡止部部分容置于所述密封杆的凹槽内。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膝关节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交叉韧带的下端部具有絮状结构,通过该絮状结构进行二次固定,所述絮状结构包括若干条絮条,所述若干条絮条分散于所述锁紧套底端面周侧,并夹持于所述密封杆与所述锁紧套之间。
18.如权利要求13-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膝关节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胫骨基座元件由金属材料制成和/或所述衬垫由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制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膝关节假体及胫骨基座元件。胫骨基座元件包括基座和固定于基座下面的主柱。其中,基座和主柱内设有引导通道,引导通道上部设有锁紧机构,锁紧机构设有供前交叉韧带穿过的贯穿孔,主柱下端安装有密封引导通道下端开口的密封杆,密封杆使穿过贯穿孔的前交叉韧带二次固定后密封在引导通道内。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胫骨基座元件,避免了在人体胫骨侧开设固定前交叉韧带的骨道,减轻了对胫骨的损伤,有利于日后对胫骨基座元件的翻修;同时由于前交叉韧带不用固定在胫骨上,而是固定在胫骨基座元件内部,故对胫骨的骨质要求大大减小,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胫骨基座元件的适用人群非常广泛。
文档编号A61F2/64GK202843854SQ20122044403
公开日2013年4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31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31日
发明者王岩, 郑诚功, 刘华玮, 宋大勇, 王建 申请人:北京纳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