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新生儿暖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新生儿暖箱[0001]技术领域[0002]本实用新型属于医学领域中婴幼儿护理器具,具体涉及的是一种新生儿暖箱。[0003]背景技术[0004]新生儿从母体出生后,由于外界环境的变化,特别是气温的变化大,新生儿很不适应,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天,新生儿容易受凉得病。现有的新生儿暖箱解决了新生儿的保暖问题,但是对于的新生儿的吸氧,现有的暖箱存在不便于吸氧和吸氧效率低的问题。同时氧气的输入会造成较大的空气流动,而婴儿箱内的空间较大,会带走婴儿体表的热量,造成保温效果不佳。如专利号为201120485262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其公开的技术方案为新生儿暖箱包括保暖箱体和活动隔板,保暖箱体的前侧壁的内表面上开有第一滑槽,保暖箱体的后侧壁的内表面上开有第二滑槽,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前后对应,活动隔板插装在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之间,活动隔板下端的中部开有一个圆弧形开口,活动隔板将保温箱体在其长度方向上分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二腔室长度是第一腔室长度的两倍。其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的长度是不可以调整的,对于不同身高的婴儿无法做到适配调整,该箱体也不具有氧气输入功能。[0005]发明内容[0006]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克服上述缺陷的, 可有效保证婴儿体温及吸氧问题的新生儿暖箱。[0007]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生儿暖箱,所述暖箱包括一箱式的主体及一保温盖,所述的主体内设置有一活动隔层,所述的隔层的下方设置有一圆弧形缺口,活动隔层可将主体的内部隔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的所述的第一腔室的侧边连接有氧气加热装置。[0008]所述的活动隔层上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挂勾。[0009]所述的活动隔层采用软布材料制作,所述的活动隔层上沿设有一硬支撑杆。[0010]本实用新型的新生儿暖箱采用在侧边设置氧气加热装置,可以对暖箱内进行通气加热,在保证暖箱内的供氧的同时还可以保证暖箱内的温度,活动隔层采将暖箱隔离成两个腔室,可保证供氧的空间浓度同时还可以使空气流动的速度减慢,使婴儿的体表热量不会过快散发,具有保温性好,可尽快改善婴儿在出生后缺氧状态的优点。[0011]
[0012]图I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0013]具体实施方式
[0014]如图I所示,一种新生儿暖箱,所述暖箱包括一箱式的主体I及一保温盖11,所述的主体内设置有一活动隔层2,所述的活动隔层的下方设置有一圆弧形缺口 21,活动隔层可将主体的内部隔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的的第一腔室小于第二腔室,空间比例约为1:2。所述的第一腔室的侧边连接有氧气加热装置3。所述的主体I为透明材料制作, 如采用有机玻璃板制作的矩形体的箱子,保温盖11可盖合在主体I上。活动隔层2可活动设置在主体I的内部,所述的活动隔层2可固定或者挂装在主体I的侧壁上。圆弧形缺口21可以卡在婴儿的胸口或者脖子的位置,使氧气在第一腔室内流动,保证的氧气的有效浓度。所述的氧气加热装置3为扁平形状的主体,其进气口位于一个端面上,在主体内沿着进气管的轴线同轴设置有渐开线形凹槽,在凹槽的尾部设置有出气管。所述的渐开线形凹槽的侧壁和底部为金属材料制作,并连接有加热器。加热器可以对流过凹槽的氧气进行加热。 所述的加热器连接一温度控制器和温度显示板。[0015]所述的活动隔层2上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挂勾22。挂勾22设置在活动隔层2的上沿,可将活动隔层2可活动地挂在主体I内,可根据需要决定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的大小。活动隔层2可卡在婴儿的颈部或者胸前。[0016]所述的活动隔层2采用软布材料制作,所述的活动隔层2上沿设有一硬支撑杆。设有一硬支撑杆可以使活动隔层2具有一定的支撑强度。软布材料制作的活动隔层2对婴儿具有较好的
权利要求1.一种新生儿暖箱,所述暖箱包括一箱式的主体(I)及一保温盖(11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体内设置有一活动隔层(2),所述的活动隔层的下方设置有一圆弧形缺口(21),活动隔层将主体的内部隔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的所述的第一腔室的侧边连接有氧气加热装置(3)。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新生儿暖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动隔层(2)上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挂勾(22)。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新生儿暖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动隔层(2)上沿设有一硬支撑杆。
专利摘要一种新生儿暖箱,包括一箱式的主体及一保温盖,主体内设置有一活动隔层,隔层的下方设置有一圆弧形缺口,活动隔层可将主体的内部隔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的第一腔室的侧边连接有氧气加热装置。活动隔层上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挂勾。本实用新型的新生儿暖箱采用在侧边设置氧气加热装置,同时可以对暖箱内进行加热,在保证暖箱内的供氧的同时还可以保证暖箱内的温度,将暖箱隔离成两个腔室,可保证供氧的空间浓度同时还可以使空气流动的速度减慢,使婴儿的体表热量不会过快散发,具有保温性好,可尽快改善婴儿在出生后缺氧状态的优点。
文档编号A61G11/00GK202740306SQ20122048400
公开日2013年2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0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0日
发明者刘丽秀, 彭春华 申请人: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