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骨钻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49376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医用骨钻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医用骨钻。
背景技术
目前,在临床手术中,使用的骨钻有电动骨钻、手摇骨钻和手锥钻三种,电动骨钻是由壳体、电动机、传动装置和钻卡头组成,电动机和传动装置均设在壳体内,电动机经传动装置的输出轴与钻卡头固定连接,其不足是电动骨钻不容易消毒,价格昂贵,且不易控制,容易操作失误;手摇骨钻需要两只手操作,操作极为不便;手锥钻钻孔时需要使用较大力气,且速度太慢,即浪费手术时间,又给患者造成痛苦。并且,这三种骨钻采用的深度定位 装置随钻头一起钻动,容易擦伤表皮。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转孔速度和深度可控、控制方便、手术时间短、患者痛苦小的医用骨钻。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医用骨钻,包括壳体和钻头,其特征在于设有转轴、单向轴承、驱动轮、正转伞齿轮、小伞齿轮、复位弹簧和扳机,钻头后部经轴承与壳体固定连接,壳体呈手枪形,壳体内设有转轴,转轴上设有正转伞齿轮和单向轴承,转轴两端分别与壳体相连接,单向轴承固定在驱动轮内,对应驱动轮一侧设有小伞齿轮,小伞齿轮与钻头固定连接,驱动轮下端与扳机固定连接,扳机经复位弹簧与壳体相连接,以使扳机在复位弹簧的张力作用下自动复位。本实用新型可在单向轴承上固定有变速齿轮,扳机上端设有驱动齿轮,驱动齿轮经支轴与壳体相铰接,驱动齿轮一侧与扳机固定连接,另一侧与驱动齿轮相啮合,以利于扳机带动驱动齿轮转动,驱动齿轮带动变速齿轮旋转,变速齿轮通过单向轴承带动转轴、正向伞齿轮旋转,进而带动小伞齿轮旋转,小伞齿轮驱动钻头进行作业。本实用新型可在扳机和驱动齿轮之间设有驱动齿条,驱动齿条与驱动齿轮相啮合,驱动齿条下端设有下滑轨,驱动齿条外端与扳机固定连接,内端经复位弹簧与壳体相连接,扳机上端设有上滑轨,壳体的枪管底部设有上滑道,壳体的枪柄内设有下滑道,扳机上端经上滑轨与上滑道滑动连接,下部经驱动齿条上的下滑轨与下滑道滑动连接。本实用新型还可在转轴上设有反转装置,反转转轴包括反转伞齿轮、换向套和换向按钮,反转伞齿轮设在转轴的另一端,反转伞齿轮与正转伞齿轮相对应,转轴一端经轴承与壳体相连接,另一端穿过换向套与换向按钮相连接,换向套两端分别圆周阵列有定位块,中间圆周阵列有定位齿,壳体上设有供换向套和定位齿穿过的相配合的通孔,壳体内壁和外壁设有与定位块相配合的定位凸点,用于换向套的旋转定位,进而防止转轴轴向移动,换向套一端的定位块位于壳体内部,另一端定位块位于壳体外部,以防止轴向移动转轴,当换向套上的定位齿穿过通孔并位于壳体内部时,定位齿与其相配合的通孔旋转错位,换向套上的定位块与壳体外壁的定位凸点相卡合,小伞齿轮与正转伞齿轮相啮合,带动钻头正向旋转进行钻孔,当换向套上的定位齿穿过通孔并位于壳体外部时,定位齿与其相配合的通孔旋转错位,换向套上的定位块与壳体内壁的定位凸点相卡合,小伞齿轮与反转伞齿轮相啮合,带动钻头反向旋转。本实用新型可在壳体的枪管上设有深度定位套,深度定位套是由前防护面、上防护面、左防护面和右防护面相互固定连接而成,前防护面上设有钻头穿过的通孔,左防护面和右防护面下端设有移动滑轨,左防护面和右防护面上设有定位通孔,壳体的枪管下端对应移动滑轨设有移动滑道,定位通孔呈长条形,且与移动滑轨相平行,深度定位套经定位螺栓穿过左防护面和右防护面上的定位通孔与壳体固定连接,以利于调整钻孔的深度。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结构,具有结构简单、转孔速度和深度可控、控制方便、手术时间短、患者痛苦小等优点。


图I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四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五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六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七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8分别是图2中的A-A俯视图和图3中B-B俯视图的结构示意图。图9分别是图4的C-C俯视图和图6中D-D俯视图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换向按钮和换向套安装在转轴上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中深度定位套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图9中E向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图9中F向壳体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壳体I、钻头2、转轴3、单向轴承4、变速齿轮5、驱动齿轮6、正转伞齿轮7、反转伞齿轮8、小伞齿轮9、复位弹簧10、换向按钮11、换向套12、定位凸点13、扳机14、定位块15、定位齿16、深度定位套17、前防护面18、上防护面19、左防护面20、右防护面21、移动滑轨22、定位通孔23、移动滑道24、定位螺栓25、驱动齿条26、上滑道27、下滑道28、定位块29、定位凸点30、驱动轮31。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如附图I所示实施例I :一种医用骨钻,包括壳体I、钻头2、转轴3、单向轴承4、驱动轮31、正转伞齿轮7、小伞齿轮9、复位弹簧10和扳机14,钻头2后部经轴承与壳体I固定连接,壳体I呈手枪形,壳体是由左壳体和右壳体相固定而成,壳体I内设有转轴3,转轴3上设有正转伞齿轮7和单向轴承4,转轴3两端分别与壳体I相连接,单向轴承4固定在驱动轮31内,对应驱动轮31 —侧设有小伞齿轮9,小伞齿轮9与钻头2固定连接,驱动轮31下端与扳机14固定连接,扳机14经复位弹簧10与壳体I相连接,以使扳机14在复位弹簧10的张力作用下自动复位,壳体I的枪管外套设有深度定位套17,深度定位套17是由前防护面18、上防护面19、左防护面20和右防护面21相互固定连接而成,前防护面18上设有钻头2穿过的通孔,左防护面20和右防护面21下端设有移动滑轨22,左防护面20和右防护面21上设有定位通孔23,壳体I的枪管下端对应移·动滑轨设有移动滑道24,定位通孔23呈长条形,且与移动滑轨22相平行,深度定位套17经定位螺栓25穿过左防护面20和右防护面21上的定位通孔23与壳体I固定连接,以利于调整钻孔的深度。本实用新型在临床使用时,通过调整定位螺栓25,移动深度定位套17到壳体I适当的位置,使钻头2露出的长度为钻孔深度,手握壳体上的手柄,反复扣放扳机,扳机带动驱动轮31旋转,驱动轮31通过单向轴承带动转轴旋转,转轴带动正转伞齿轮和小伞齿轮旋转,进而带动钻头旋转钻孔。如图2所示的实施例一种医用骨钻,包括壳体I、钻头2、转轴3、单向轴承4、变速齿轮5、驱动齿轮6、正转伞齿轮7、小伞齿轮9、复位弹簧10和扳机14,钻头2后部经轴承与壳体I固定连接,壳体I呈手枪形,壳体是由左壳体和右壳体相固定而成,壳体I内设有转轴3,转轴3上设有正转伞齿轮7和单向轴承4,转轴3两端分别与壳体I相连接,单向轴承4固定在变速齿轮5内,对应变速齿轮5 —侧设有小伞齿轮9,小伞齿轮9与钻头2固定连接,变速齿轮5下方设有驱动齿轮6,驱动齿轮6与变速齿轮5相啮合,驱动齿轮6下端与扳机14固定连接,扳机14经复位弹簧10与壳体I相连接,以使扳机14在复位弹簧10的张力作用下自动复位,壳体I的枪管外套设有深度定位套17,深度定位套17是由前防护面18、上防护面19、左防护面20和右防护面21相互固定连接而成,前防护面18上设有钻头2穿过的通孔,左防护面20和右防护面21下端设有移动滑轨22,左防护面20和右防护面21上设有定位通孔23,壳体I的枪管下端对应移动滑轨设有移动滑道24,定位通孔23呈长条形,且与移动滑轨22相平行,深度定位套17经定位螺栓25穿过左防护面20和右防护面21上的定位通孔23与壳体I固定连接,以利于调整钻孔的深度。本实用新型在临床使用时,通过调整定位螺栓25,移动深度定位套17到壳体I适当的位置,使钻头2露出的长度为钻孔深度,手握壳体上的手柄,反复扣放扳机,扳机带动驱动齿轮6旋转,驱动齿轮6带动变速齿轮5旋转,变速齿轮通过单向轴承带动转轴旋转,转轴带动正转伞齿轮和小伞齿轮旋转,进而带动钻头旋转钻孔。如附图3所示的实施例一种医用骨钻,包括壳体I、钻头2、转轴3、单向轴承4、变速齿轮5、驱动齿轮6、驱动齿条26、正转伞齿轮7、小伞齿轮9、复位弹簧10和扳机14,钻头2后部经轴承与壳体I固定连接,壳体I呈手枪形,壳体是由左壳体和右壳体相固定而成,壳体I内设有转轴3,转轴3上设有正转伞齿轮7和单向轴承4,转轴3两端分别与壳体I相连接,单向轴承4固定在变速齿轮5内,对应变速齿轮5 —侧设有小伞齿轮9,小伞齿轮9与钻头2固定连接,变速齿轮5下方设有驱动齿轮6,驱动齿轮6与变速齿轮5相啮合,驱动齿条26与驱动齿轮6相啮合,驱动齿条26下端设有下滑轨,驱动齿条26外端与扳机14固定连接,内端经复位弹簧10与壳体I相连接,扳机14上端设有上滑轨,壳体I的枪管底部设有上滑道27,壳体I的枪柄内设有下滑道28,扳机14上端经上滑轨与上滑道27滑动连接,下部经驱动齿条26上的下滑轨与下滑道28滑动连接,壳体I的枪管外套设有深度定位套17,深度定位套17是由前防护面18、上防护面19、左防护面20和右防护面21相互固定连接而成,前防护面18上设有钻头2穿过的通孔,左防护面20和右防护面21下端设有移动滑轨22,左防护面20和右防护面21上设有定位通孔23,壳体I的枪管下端对应移动滑轨设有移动滑道24,定位通孔23呈长条形,且与移动滑轨22相平行,深度定位套17经定位螺栓25穿过左防护面20和右防护面21上的定位通孔23与壳体I固定连接,以利于调整钻孔的深度。本实用新型在临床使用时,通过调整定位螺栓25,移动深度定位套17到壳体I适当的位置,使钻头2露出的长度为钻孔深度,手握壳体上的手柄,反复扣放扳机14,扳机带动驱动齿条26往复移动,驱动齿条带动驱动齿轮6旋转,驱动齿轮6带动变速齿轮5旋转,变速齿轮5通过单向轴承4带动转轴3旋转,转轴3带动正转伞齿轮7和小伞齿轮9旋转,进而带动钻头2旋转钻孔。如附图4所示的实施例一种医用骨钻,包括壳体I、钻头2、转轴3、单向轴承4、变速齿轮5、驱动齿轮6、正转伞齿轮7、反转伞齿轮8、小伞齿轮9、复位弹簧10、换向按钮11、换向套12和扳机14,钻头2后部经轴承与壳体I固定连接,壳体I呈手枪形,壳体是由左壳体和右壳体相固定而成,壳体I内设有转轴3,转轴3上依次设有正转伞齿轮7、单向轴承4和反转伞齿轮8,转轴3 —端与壳体I相连接,另一端穿过换向套12与换向按钮11相连接,单向轴承固定在变速齿轮内,对应变速齿轮5 —侧设有小伞齿轮9,小伞齿轮9与钻头2固定连接,换向套12两端分别圆周阵列有定位块15、29,中间圆周阵列有定位齿16,壳体I上设有供换向套12和定位齿16穿过的相配合的通孔,壳体I内壁和外壁分别设有与定位块
15、29相配合的定位凸点13、30,用于换向套12的旋转定位,进而防止转轴3轴向移动,换向套12 —端的定位块15位于壳体I内部,另一端定位块29位于壳体I外部,当换向套12上的定位齿16穿过通孔并位于壳体I内部时,定位齿16与其相配合的通孔旋转错位,换向套12另一端的定位块29与外壳I外壁的定位凸点30相卡合,小伞齿轮9与正转伞齿轮7相啮合,带动钻头2正向旋转进行钻孔,当换向套12上的定位齿16穿过通孔并位于壳体I外部时,定位齿16与其相配合的通孔旋转错位,换向套12—端的定位块15与外壳I内壁的定位凸点13相卡合,小伞齿轮9与反转伞齿轮8相啮合,带动钻头2反向旋转,变速齿轮5下方设有驱动齿轮6,驱动齿轮6上端与变速齿轮5相啮合,下端与扳机14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在临床使用时,手持壳体I的手柄,按动换向按钮U,换向套12上的定位齿16穿过通孔并位于壳体I内部后,旋转换向按钮11,定位齿16与其相配合的通孔错位,定位块29则与壳体I外壁的定位凸点30相卡合,正转伞齿轮7与小伞齿轮9相啮合,反复扣放扳机14,扳机14上的驱动齿轮6带动变速齿轮5旋转,变速齿轮5通过单向轴承4带动转轴3旋转,转轴3带动正转伞齿轮7和小伞齿轮9旋转,进而带动钻头2旋转钻孔。旋转换向按钮11并反向轴向移动,换向套12上的定位齿16穿过通孔并位于壳体I外部,定位齿16与其相配合的通孔旋转错位,定位块15则与壳体I内壁的定位凸点13相卡合,反转伞齿轮8与小伞齿轮9相啮合,反复扣放扳机14,扳机14上的驱动齿轮6带动变速齿轮5旋转,变速齿轮5通过单向轴承4带动转轴3旋转,转轴3带动反转伞齿轮8和小伞齿轮9旋转,进而带动钻头2反钻退出。如附图5所示的实施例一种医用骨钻,包括壳体I、钻头2、转轴3、单向轴承4、变速齿轮5、驱动齿轮6、正转伞齿轮7、反转伞齿轮8、小伞齿轮9、复位弹簧10、换向按钮11、换向套12和扳机14,钻头2后部经轴承与壳体I固定连接,壳体I呈手枪形,壳体是由左壳体和右壳体相固定而成,壳体I内设有转轴3,转轴3上依次设有正转伞齿轮7、单向轴承4和反转伞齿轮8,转轴3 —端与壳体I相连接,另一端穿过换向套12与换向按钮11相连接,单向轴承固定在变速齿轮内,对应变速齿轮5 —侧设有小伞齿轮9,小伞齿轮9与钻头2固定连接,换向套12两端分别圆周阵列有定位块15、29,中间圆周阵列有定位齿16,壳体I上设有供换向套12和定位齿16穿过的相配合的通孔,壳体I内壁和外壁分别设有与定位块
15、29相配合的定位凸点13、30,用于换向套12的旋转定位,进而防止转轴3轴向移动,换向套12 —端的定位块15位于壳体I内部,另一端定位块29位于壳体I外部,当换向套12上的定位齿16穿过通孔并位于壳体I内部时,定位齿16与其相配合的通孔旋转错位,换向套12另一端的定位块29与壳体I外壁的定位凸点30相卡合,小伞齿轮9与正转伞齿轮7相啮合,带动钻头2正向旋转进行钻孔,当换向套12上的定位齿16穿过通孔并位于壳体I外部时,定位齿16与其相配合的通孔旋转错位,换向套12 —端的定位块15与壳体I内壁的定位凸点13相卡合,小伞齿轮9与反转伞齿轮8相啮合,带动钻头2反向旋转,变速齿轮5下方设有驱动齿轮6,驱动齿轮6上端与变速齿轮5相啮合,下端与扳机14固定连接,壳体I的枪管外套设有深度定位套17,深度定位套17是由前防护面18、上防护面19、左防护面20和右防护面21相互固定连接而成,前防护面18上设有钻头2穿过的通孔,左防护面20和右防护面21下端设有移动滑轨22,左防护面20和右防护面21上设有定位通孔23,壳体I的枪管下端对应移动滑轨设有移动滑道24,定位通孔23呈长条形,且与移动滑轨22相平行,深度定位套17经定位螺栓25穿过左防护面20和右防护面21上的定位通孔23与壳体I固定连接,以利于调整钻孔的深度,本实用新型在临床使用时,手持壳体I的手柄,按动换向按钮U,换向套12上的定位齿16穿过通孔 并位于壳体I内部后,旋转换向按钮11,定位齿16与其相配合的通孔错位,定位块29则与壳体I外壁的定位凸点30相卡合,正转伞齿轮7与小伞齿轮9相啮合,反复扣放扳机14,扳机14上的驱动齿轮6带动变速齿轮5旋转,变速齿轮5通过单向轴承4带动转轴3旋转,转轴3带动正转伞齿轮7和小伞齿轮9旋转进而带动钻头2旋转钻孔,旋转换向按钮11并反向轴向移动,换向套12上的定位齿16穿过通孔并位于壳体I外部,定位齿16与其相配合的通孔旋转错位,定位块15则与壳体I内壁的定位凸点13相卡合,反转伞齿轮8与小伞齿轮9相啮合,反复扣放扳机14,扳机14上的驱动齿轮6带动变速齿轮5旋转,变速齿轮5通过单向轴承4带动转轴3旋转,转轴3带动反转伞齿轮8和小伞齿轮9旋转,进而带动钻头2反钻退出。如附图6所示的实施例一种医用骨钻,包括壳体I、钻头2、转轴3、单向轴承4、变速齿轮5、驱动齿轮6、驱动齿条26、正转伞齿轮7、反转伞齿轮8、小伞齿轮9、复位弹簧10、换向按钮11、换向套12和扳机14,钻头2后部经轴承与壳体I固定连接,壳体I呈手枪形,壳体是由左壳体和右壳体相固定而成,壳体I内设有转轴3,转轴3上依次设有正转伞齿轮
7、单向轴承4和反转伞齿轮8,转轴3 —端与壳体I相连接,另一端穿过换向套12与换向按钮11相连接,单向轴承固定在变速齿轮内,对应变速齿轮5 —侧设有小伞齿轮9,小伞齿轮9与钻头2固定连接,换向套12两端分别圆周阵列有定位块15、29,中间圆周阵列有定位齿
16,壳体I上设有供换向套12和定位齿16穿过的相配合的通孔,壳体I内壁和外壁分别设有与定位块15、29相配合的定位凸点13、30,用于换向套12的旋转定位,进而防止转轴3轴向移动,换向套12 —端的定位块15位于壳体I内部,另一端定位块29位于壳体I外部,当换向套12上的定位齿16穿过通孔并位于壳体I内部时,定位齿16与其相配合的通孔旋转错位,换向套12另一端的定位块29与壳体I外壁的定位凸点30相卡合,小伞齿轮9与正转伞齿轮7相啮合,带动钻头2正向旋转进行钻孔,当换向套12上的定位齿16穿过通孔并位于壳体I外部时,定位齿16与其相配合的通孔旋转错位,换向套12 —端的定位块15与壳体I内壁的定位凸点13相卡合,小伞齿轮9与反转伞齿轮8相啮合,带动钻头2反向旋转,变速齿轮5下方设有驱动齿轮6,驱动齿轮6上端与变速齿轮5相啮合,下端与驱动齿条26相啮合,驱动齿条26下端设有下滑轨,驱动齿条26外端与扳机14固定连接,内端经复位弹簧10与壳体I相连接,扳机14上端设有上滑轨,壳体I的枪管底部设有上滑道27,壳体I的枪柄内设有下滑道28,扳机14上端经上滑轨与上滑道27滑动连接,下部经驱动齿条26上的下滑轨与下滑道28滑动连接,本实用新型在临床使用时,手持壳体I手柄,按动换向按钮U,换向套12上的定位齿16穿过通孔并位于壳体I内部后,旋转换向按钮11,定位齿16与其相配合的通孔错位,换向套外端的定位块29与壳体I外壁的定位凸点30相卡合,正转伞齿轮7与小伞齿轮9相啮合,反复扣放扳机14,扳机14沿上滑道27和下滑道28往复移动,带动驱动齿条26往复移动,驱动齿条26带动驱动齿轮6旋转,驱动齿轮6带动变速齿轮5旋转,变速齿轮5通过单向轴承4带动转轴3旋转,转轴3带动正转伞齿轮7驱动小伞齿轮9旋转,进而带动钻头2旋转钻孔,当旋转换向按钮11并反向轴向移动,换向套12上的定位齿16穿过通孔并位于壳体I外部,定位齿16与其相配合的通孔错位,定位·块15则与壳体I内壁的定位凸点13相卡合,反转伞齿轮8与小伞齿轮9相啮合,反复扣放扳机14,从而可带动钻头2反转退出。如图7所示的实施例一种医用骨钻,包括壳体I、钻头2、转轴3、单向轴承4、变速齿轮5、驱动齿轮6、驱动齿条26、正转伞齿轮7、反转伞齿轮8、小伞齿轮9、复位弹簧10、换向按钮11、换向套12和扳机14,钻头2后部经轴承与壳体I固定连接,壳体I呈手枪形,壳体是由左壳体和右壳体相固定而成,壳体I内设有转轴3,转轴3上依次设有正转伞齿轮7、单向轴承4和反转伞齿轮8,转轴3—端与壳体I相连接,另一端穿过换向套12与换向按钮11相连接,单向轴承固定在变速齿轮内,对应变速齿轮5 —侧设有小伞齿轮9,小伞齿轮9与钻头2固定连接,换向套12两端分别圆周阵列有定位块15、29,中间圆周阵列有定位齿
16,壳体I上设有供换向套12和定位齿16穿过的相配合的通孔,壳体I内壁和外壁分别设有与定位块15、29相配合的定位凸点13、30,用于换向套12的旋转定位,进而防止转轴3轴向移动,换向套12 —端的定位块15位于壳体I内部,另一端定位块29位于壳体I外部,当换向套12上的定位齿16穿过通孔并位于壳体I内部时,定位齿16与其相配合的通孔旋转错位,换向套12另一端的定位块29与壳体I外壁的定位凸点30相卡合,小伞齿轮9与正转伞齿轮7相啮合,带动钻头2正向旋转进行钻孔,当换向套12上的定位齿16穿过通孔并位于壳体I外部时,定位齿16与其相配合的通孔旋转错位,换向套12 —端的定位块15与壳体I内壁的定位凸点13相卡合,小伞齿轮9与反转伞齿轮8相啮合,带动钻头2反向旋转,变速齿轮5下方设有驱动齿轮6,驱动齿轮6上端与变速齿轮5相啮合,下端与驱动齿条26相啮合,驱动齿条26下端设有下滑轨,驱动齿条26外端与扳机14固定连接,内端经复位弹簧10与壳体I相连接,扳机14上端设有上滑轨,壳体I的枪管底部设有上滑道27,壳体I的枪柄内设有下滑道28,扳机14上端经上滑轨与上滑道27滑动连接,下部经驱动齿条26上的下滑轨与下滑道28滑动连接,本实用新型可在壳体I的枪管外套设有深度定位套17,深度定位套17是由前防护面18、上防护面19、左防护面20和右防护面21相互固定连接而成,前防护面18上设有钻头2穿过的通孔,左防护面20和右防护面21下端设有移动滑轨22,左防护面20和右防护面21上设有定位通孔23,壳体I的枪管下端对应移动滑轨设有移动滑道24,定位通孔23呈长条形,且与移动滑轨22相平行,深度定位套17经定位螺栓25穿过左防护面20和右防护面21上的定位通孔23与壳体I固定连接,以利于调整钻孔的深度。本实用新型在临床使用时,通过调整定位螺栓25,移动深度定位套17到壳体I适当的位置,使钻头2露出的长度为钻孔深度,手持壳体I手柄,按动换向按钮11,换向套12上的定位齿16穿过通孔并位于壳体I内部后,旋转换向按钮11,定位齿16与其相配合的通孔错位,换向套外端的定位块29与壳体I外壁的定位凸点30相卡合,正转伞齿轮7与小伞齿轮
9相啮合,反复扣放扳机14,扳机14沿上滑道27和下滑道28往复移动,带动驱动齿条26往复移动,驱动齿条26带动驱动齿轮6旋转,驱动齿轮6带动变速齿轮5旋转,变速齿轮5通过单向轴承4带动转轴3旋转,转轴3带动正转伞齿轮7驱动小伞齿轮9旋转,进而带动钻头2旋转钻孔,当旋转换向按钮11并反向轴向移动,换向套12上的定位齿16穿过通孔并位于壳体I外部,定位齿16与其相配合的通孔错位, 定位块15则与壳体I内壁的定位凸点13相卡合,反转伞齿轮8与小伞齿轮9相啮合,反复扣放扳机14,从而可带动钻头2反转退出。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结构,具有结构简单、转孔速度和深度可控、控制方便、手术时间短、患者痛苦小等优点。
权利要求1.一种医用骨钻,包括壳体和钻头,其特征在于设有转轴、单向轴承、驱动轮、正转伞齿轮、小伞齿轮、复位弹簧和扳机,钻头后部经轴承与壳体固定连接,壳体呈手枪形,壳体内设有转轴,转轴上设有正转伞齿轮和单向轴承,转轴两端分别与壳体相连接,单向轴承固定在驱动轮内,对应驱动轮一侧设有小伞齿轮,小伞齿轮与钻头固定连接,驱动轮下端与扳机固定连接,扳机经复位弹簧与壳体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医用骨钻,其特征在于单向轴承上固定有变速齿轮,扳机上端设有驱动齿轮,驱动齿轮经支轴与壳体相铰接,驱动齿轮一侧与扳机固定连接,另一侧与变速齿轮相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医用骨钻,其特征在于扳机和驱动齿轮之间设有驱动齿条,驱动齿条与驱动齿轮相啮合,驱动齿条下端设有下滑轨,驱动齿条外端与扳机固定连接,内端经复位弹簧与壳体相连接,扳机上端设有上滑轨,壳体的枪管底部设有上滑道,壳 体的枪柄内设有下滑道,扳机上端经上滑轨与上滑道滑动连接,下部经驱动齿条上的下滑轨与下滑道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医用骨钻,其特征在于转轴上设有反转装置,反转装置包括反转伞齿轮、换向套和换向按钮,反转伞齿轮设在转轴的另一端,反转伞齿轮与正转伞齿轮相对应,转轴一端经轴承与壳体相连接,另一端穿过换向套与换向按钮相连接,换向套两端分别圆周阵列有定位块,中间圆周阵列有定位齿,壳体上设有供换向套和定位齿穿过的相配合的通孔,壳体内壁和外壁分别设有与定位块相配合的定位凸点,换向套一端的定位块位于壳体内部,另一端定位块位于壳体外部,当换向套上的定位齿穿过通孔并位于壳体内部时,定位齿与其相配合的通孔旋转错位,换向套上的定位块与壳体外壁的定位凸点相卡合,小伞齿轮与正转伞齿轮相啮合,带动钻头正向旋转进行钻孔,当换向套上的定位齿穿过通孔并位于壳体外部时,定位齿与其相配合的通孔旋转错位,换向套上的定位块与壳体内壁的定位凸点相卡合,小伞齿轮与反转伞齿轮相啮合,带动钻头反向旋转。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医用骨钻,其特征在于壳体的枪管外套设有深度定位套,深度定位套是由前防护面、上防护面、左防护面和右防护面相互固定连接而成,前防护面上设有钻头穿过的通孔,左防护面和右防护面下端设有移动滑轨,左防护面和右防护面上设有定位通孔,壳体的枪管下端对应移动滑轨设有移动滑道,定位通孔呈长条形,且与移动滑轨相平行,深度定位套经定位螺栓穿过左防护面和右防护面上的定位通孔与壳体固定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医用骨钻,包括壳体和钻头,其特征在于设有转轴、单向轴承、驱动轮、正转伞齿轮、小伞齿轮、复位弹簧和扳机,钻头后部经轴承与壳体固定连接,壳体呈手枪形,壳体内设有转轴,转轴上设有正转伞齿轮和单向轴承,转轴两端分别与壳体相连接,单向轴承固定在驱动轮内,对应驱动轮一侧设有小伞齿轮,小伞齿轮与钻头固定连接,驱动轮下端与扳机固定连接,扳机经复位弹簧与壳体相连接,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结构,具有结构简单、转孔速度和深度可控、控制方便、手术时间短、患者痛苦小等优点。
文档编号A61B17/16GK202776466SQ20122051971
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11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7日
发明者朱亮洪 申请人:朱亮洪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