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长臂鼻中隔咬骨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50522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长臂鼻中隔咬骨剪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鼻中隔切除的长臂鼻中隔咬骨剪。
技术背景鼻中隔变形为导致患者呼吸不畅,严重鼻中隔变形的患者必须通过鼻中隔手术切除,才能获得呼吸通畅。目前现有的变形鼻中隔手术多采用双节咬骨钳实施手术,双节咬骨钳的基本结构是两侧完全相同对合的杯状钳头,这种鼻中隔咬骨钳在手术过程中通过两侧钳头对鼻中隔的骨质或软骨的对合作用,造成骨质或软骨的骨折,骨折后将骨折的骨质或软骨去除,这种鼻中隔咬骨钳去除的骨质或软骨多是大片的,同时也不准确,存在不能有目的性的准确去除鼻中隔骨质或软骨,影响诊疗效果,降低效率的问题。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方便使用的鼻腔手术器械长臂鼻中隔咬骨剪。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长臂鼻中隔咬骨剪,其结构是由下剪柄、上剪柄、和下剪臂组成,其中,下剪柄与上剪臂、上剪柄与下剪臂中间设置有15-25度的弯角,上剪臂与下剪臂中间通过绞轴连接呈X形,上剪臂与下剪臂的右端部设置有上剪刀头和下剪刀头,其中下剪刀头的刀刃为锯齿形刃,下剪柄和上剪柄的左端分别设置有手指扣环。所述的长臂鼻中隔咬骨剪,上剪臂和下剪臂为长臂状,长臂直径控制在2_3mm,从绞轴向右伸长3-5cm,剪刀刃长1cm。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长臂鼻中隔咬骨剪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操作使用方便;做鼻腔手术时省时、省力、安全等特点,特别适用于鼻腔狭小空间的鼻中隔咬骨手术。

图I是长臂鼻中隔咬骨剪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下剪柄I、上剪柄2、绞轴3、下剪臂4、上剪臂5、下剪刀头6、上剪刀头7、指扣环8。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长臂鼻中隔咬骨剪作进一步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长臂鼻中隔咬骨剪,其结构是由下剪柄I、上剪柄2、和下剪臂4组成,其中,下剪柄I与上剪臂5、上剪柄2与下剪臂4中间设置有15-25度的弯角,上剪臂5与下剪臂4中间通过绞轴3连接呈X形,上剪臂5与下剪臂4的右端部设置有上剪刀头7和下剪刀头6,其中下剪刀头6的刀刃为锯齿形刃,下剪柄I和上剪柄2的左端分别设置有手指扣环8。 所述的长臂鼻中隔咬骨剪,上剪臂5和下剪臂4为长臂状,长臂直径控制在2_3mm,从绞轴向右伸长3-5cm,剪刀刃长1cm。实施例使用本实用新型的长臂鼻中隔咬骨剪实施手术时,将细长的上剪臂和下剪臂伸入鼻腔,直接对鼻中隔变形部位进行咬骨剪切,由于剪刀头部刀刃细小,能准确对准手术部位操作不会伤及鼻腔其他部位,刀刃设置成齿状,可防止刀刃滑动,有利于鼻中隔变形部位的剪切。
权利要求1.一种长臂鼻中隔咬骨剪,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剪柄、上剪柄、上剪臂和下剪臂,其中,下剪柄与上剪臂、上剪柄与下剪臂中间设置有15-25度的弯角,上剪臂与下剪臂中间通过绞轴连接呈X形,上剪臂与下剪臂的右端部设置有上剪刀头和下剪刀头,其中下剪刀头的刀刃为锯齿形刃,下剪柄和上剪柄的左端分别设置有手指扣环。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长臂鼻中隔咬骨剪,其特征在于,上剪臂和下剪臂为长臂状, 长臂直径控制在2-3_,从绞轴向右伸长3-5cm,剪刀刃长1c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长臂鼻中隔咬骨剪,其结构是由下剪柄、上剪柄、和下剪臂组成,其中,下剪柄与上剪臂、上剪柄与下剪臂中间设置有15-25度的弯角,上剪臂与下剪臂中间通过绞轴连接呈X形,上剪臂与下剪臂的右端部设置有上剪刀头和下剪刀头,其中下剪刀头的刀刃为锯齿形刃,下剪柄和上剪柄的左端分别设置有手指扣环。所述的长臂鼻中隔咬骨剪,上剪臂和下剪臂为长臂状,长臂直径控制在2-3mm,从绞轴向右伸长3-5cm,剪刀刃长1cm。本实用新型可在鼻部手术中使用,可以准确的切除鼻中隔骨质或软骨,不会额外的去除过多的骨质或软骨,准确而有针对性,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
文档编号A61B17/3201GK202801746SQ201220542899
公开日2013年3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4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4日
发明者崔志春 申请人:崔志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