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新型中医诊脉枕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新型中医诊脉枕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具,尤其是一种新型中医诊脉枕。
背景技术:
[0002]在临床工作中,中医门诊上医生给患者诊脉时,通常使用的是普通的海绵垫,但在气温比较低的冬天使用时,海绵垫冰冷,使患者身体产生不适感,甚至可能会影响医生对患者病情的判断,进而影响患者的康复。[0003]因此,需要一种新的中医诊脉枕以解决提高中医门诊诊脉时舒适性的问题。发明内容[000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致力于更好的解决提高中医门诊诊脉时舒适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中医诊脉枕。[0005]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0006]一种新型中医诊脉枕包括长方体的枕体、设置在枕体上端的弧形枕面和设置在枕体下端的加热组件及其开关,其中,所述弧形枕面由第一凸起弧面、凹形弧面和第二凸起弧面依次连接构成。[0007]上述枕体的长和宽之比为2 :1到3 :1。[0008]上述第一凸起弧面、凹形弧面和第二凸起弧面的弧高之比为1:1:1。[0009]上述枕体的宽为5cm。上述凹形弧面上设置有防滑纹。[00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0012]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但却有效解决了提高中医门诊诊脉时舒适性的问题,同时, 成本较低,使用方便。
[0013]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案进行更详细的说明,其中[00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装置结构图;[0015]其中,1-枕体,2-第一凸起弧面,3-凹形弧面,4-第二凸起弧面,5-加热组件, 6-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了解决提高中医门诊诊脉时舒适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中医诊脉枕。接下来具体说明该新型中医诊脉枕。[0017]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的装置结构图。该新型中医诊脉枕包括长方体的枕体1、设置在枕体I上端的弧形枕面和设置在枕体I下端的加热组件5及其开关6,当气温比较低时, 可打开开关,接通加热组件5,对该中医诊脉枕进行加热到合适的温度,以提高中医诊脉时的舒适性。[0018]其中,所述弧形枕面由第一凸起弧面2、凹形弧面3和第二凸起弧面4依次连接构成,中间的凹形弧面3便于患者手腕的放置。[0019]上述枕体I的长和宽之比为2 I到3 :1。[0020]上述第一凸起弧面2、凹形弧面3和第二凸起弧面4的弧高之比为1:1 :1。[0021]上述枕体I的宽为5cm。[0022]上述凹形弧面3上设置有防滑纹,防止医生在诊脉时患者手腕滑动,影响诊脉结果O[0023]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描述旨在说明具体实施方案的实现方式,不能理解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可以在详述的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做出各种变体,这些变体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之内。本实用新型所 要求保护的范围仅由所述的权利要求书进行限制。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中医诊脉枕,包括长方体的枕体、设置在枕体上端的弧形枕面和设置在枕体下端的加热组件及其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枕面由第一凸起弧面、凹形弧面和第二凸起弧面依次连接构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中医诊脉枕,其特征在于所述枕体的长和宽之比为2 I到3 :1。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中医诊脉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弧面、凹形弧面和第二凸起弧面的弧高之比为1:1 :1。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新型中医诊脉枕,其特征在于所述枕体的宽为5cm。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中医诊脉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形弧面上设置有防滑纹。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披露了一种新型中医诊脉枕。该新型中医诊脉枕包括长方体的枕体、设置在枕体上端的弧形枕面和设置在枕体下端的加热组件及其开关,其中,所述弧形枕面由第一凸起弧面、凹形弧面和第二凸起弧面依次连接构成。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同时,使用简便,降低了医务人员的劳动量。
文档编号A61B5/00GK202821310SQ20122057996
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25日
发明者张金波 申请人:张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