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辅助内镜操作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54471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辅助内镜操作平台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软性内镜设备操作平台,特别是涉及一种方便灵活操纵多器械精准配合使用的辅助内镜操作平台。
背景技术
软性内镜被用来诊断和治疗疾病已经50多年的历史了。历经纤维内镜、电子内镜、超声内镜等阶段,目前广泛使用于在人体自然腔道内进行简单操作动作的治疗,且存在以下缺点1.现有软性内镜都是观察方向和器械的轴线平行,基本上是平视器械对病灶部位的操作,在器械操作时视野没有空间感,不能准确的判断方位和距离。2.所使用器械的各种姿态都是通过单手分别调整内镜操纵部的大小旋钮,使内镜的镜身向四个方向弯曲才能得以实现的,操控过程只能分别调整一个方向后再调整另外一个方向,过程比较繁琐。
·[0005]3.常用的软性内窥镜大多数为单器械孔道,只有一个孔道可以通器械,单孔道的软性内镜在手术时只能使用一个器械,就如同人只使用一只手在工作,很难或无法完成需要双手配合的工作,单器械也缺少相应的配合,一些稍微复杂的动作需要分解成很多的步骤完成,像粘膜剥离这样需要复杂动作的手术,如果使用单孔道内镜操作由于缺乏配合所以手术时间比较长,手术风险较高。4.双孔道软性内窥镜,虽然可以通入两个器械,但双孔道内镜在使用时如同人伸直双臂眼睛平视双手进行操作,视角只能平视着两个器械对病灶的操作,两个器械只能做简单的运动配合度程度有限,两个器械不能非常灵活的被操控运动并能灵活准确的相互配合,不能实现类似人的双臂带动两只手,那样自由、灵活、准确的相互配合操作。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对内镜的功能提出更高的要求,如ESD和NOTES手术需要准确的方位判断、精确的距离感和多器械灵活操控并能精准的相互配合完成手术中的各种复杂、精密的操作。现有的普通内镜几乎无法实现。
发明内容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辅助内镜操作平台,具有准确的方位判断、精确的距离感和多器械灵活操控性并能精准的相互配合完成手术中的各种复杂、精密的操作,扩展了手术方法和治疗范围,可以进行人体自然腔道疾病的治疗,也可以通过人体自然腔道进入腹腔完成以前只有外科医生才能完成的手术,在体表根本无任何破损,不仅能满足了一些爱美患者要求,而且对一般患者的术后回复十分有利,不必过多的卧床休息和限制一些活动,尤其对年龄比较大的不能耐受开刀的患者更是解除病痛的首选治疗方法。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辅助内镜操作平台,包括有插入部、连接部和控制部,所述插入部包括一五腔管、一先端件和一转接管,先端件中空并具有光滑的倒入角,先端件固定在五腔管的前端,转接管固定在五腔管的后端,五腔管具有一个位于中心的主通孔和四个位于四周的小通孔;所述连接部包括一根主弹簧管和四根细弹簧管,主弹簧管和四根细弹簧管的远端均固定连接在转接管上,主弹簧管与五腔管的主通孔连通,四根细弹簧管分别与五腔管的四个小通孔连通,四根钢丝绳的远端分别穿过四根细弹簧管和五腔管后与先端件固定连接;所述控制部包括通过万向接头连接的下端件和上端件,主弹簧管和四根细弹簧管的近端与下端件固定连接,四根钢丝绳的近端分别穿过四根细弹簧管和下端件后与上端件固定连接,下端件上设有与主弹簧管连通的接头。这样,转动控制部的上端件时通过钢丝绳牵引带动器械远端的先端件上下左右转动,上端件用于固定上转动块同时外形便于操作者手持,下端件上有突起的接头用于医疗器械的插入口,医疗器械通过该接头进入主弹簧管内并伸出先端件,同时可以实现对先端件姿态灵活、准确的控制,并使医生具有操作手感。作为优选,所述主弹簧管和四根细弹簧管外面套设有外套管。作为优选,所述先端件为金属加工件,中间为通孔,四周均匀分布四个用于固定钢丝绳的小孔。作为优选,所述五腔管为PTFE管。作为优选,所述转接管为金属加工件,中间为通孔,前端为用于固定五腔管的沉孔,尾端四周均匀分布四个用于固定细弹簧管的小孔。作为优选,所述的细弹簧管和主弹簧管均由扁金属丝经紧密缠绕而成。
作为优选,所述万向接头包括下转动块、十字块和上转动块,下转动块固定在下端件上,上转动块固定在上端件上,下转动块和上转动块通过十字块活动连接。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技术方案,具有准确的方位判断、精确的距离感和多器械灵活操控性并能精准的相互配合完成手术中的各种复杂、精密的操作,扩展了手术方法和治疗范围,可以进行人体自然腔道疾病的治疗,也可以通过人体自然腔道进入腹腔完成以前只有外科医生才能完成的手术。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插入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连接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控制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做一个详细的说明。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的一种辅助内镜操作平台,包括有插入部、连接部和控制部,所述插入部包括一五腔管2、一先端件I和一转接管3,先端件I中空并具有光滑的倒入角,先端件I固定在五腔管2的前端,转接管3固定在五腔管2的后端,五腔管2具有一个位于中心的主通孔和四个位于四周的小通孔;所述连接部包括一根主弹簧管6和四根细弹簧管4,主弹簧管6和四根细弹簧管4的远端均固定连接在转接管3上,主弹簧管6与五腔管2的主通孔连通,四根细弹簧管4分别与五腔管2的四个小通孔连通,四根钢丝绳5的远端分别穿过四根细弹簧管4和五腔管2后与先端件I固定连接;所述控制部包括通过万向接头连接的下端件8和上端件12,主弹簧管6和四根细弹簧管4的近端与下端件8固定连接,四根钢丝绳5的近端分别穿过四根细弹簧管4和下端件8后与上端件12固定连接,下端件8上设有与主弹簧管6连通的接头。本实施例中,所述主弹簧管6和四根细弹簧管4外面套设有外套管7。所述先端件I为金属加工件,中间为通孔,四周均匀分布四个用于固定钢丝绳5的小孔。所述五腔管2为PTFE管。所述转接管3为金属加工件,中间为通孔,前端为用于固定五腔管的沉孔,尾端四周均匀分布四个用于固定细弹簧管的小孔。所述的细弹簧管和主弹簧管均由扁金属丝经紧密缠绕而成。所述万向接头包括下转动块9、十字块10和上转动块11,下转动块9固定在下端件8上,上转动块11固定在上端件12上,下转动块9和上转动块11通过十字块10活动连接。具体说明如下如图2所示,所述插入部由远端的先端件1、五腔管2和转接管3组成,先端件I用于固定钢丝绳5和五腔管2,其明显的特征为中间有一个圆孔直径大约在3. 8MM左右,该圆孔能够使标准的辅助医疗器械插入其中,在中间圆孔周围均匀分布着四个小圆孔直径在1.OMM左右,该小孔能够固定钢丝绳,先端件的前部有明显的倒入角在伸入人体腔道的时候防止划伤和挫伤表面黏膜组织,尾部有明显的沉孔用于固定五腔管2 ;五腔管2材质为揉性PTFE塑料管可以任意角度的弯曲,其还有一端被固定于转接管3的沉孔,防止在转动的时候脱离;转接管3 —端有一个沉孔直径大约在3. 9MM左右,该沉孔可以固定主弹簧管6,主弹簧内径大约在2. 9MM左右能够使标准的辅助医疗器械插入其中,在中间圆孔周围均匀分布着四个小圆孔直径在1. 3MM左右,该小孔能够固定细弹簧管4,四根钢丝绳5穿过细弹簧管4并连接于控制部。如图3所示,所述连接部由细弹簧管4、主弹簧管6、外套管7组成,细弹簧管4外径大约为1. 2CM内径大约 为O. 8CM左右,固定在转接管3和控制部之间,内孔用于穿钢丝绳5,钢丝绳5由单股钢丝相互缠绕在一起形成,四根钢丝绳分别被四根细弹簧管4保护起来,平均分布在圆周的四个方向;在四根细弹簧管的中心分布着主弹簧管6,主弹簧管6外径大约为3. 5CM内径大约为2. 9CM左右,固定在转接管3和控制部之间,内孔用于通过辅助医疗器械;细弹簧管4和主弹簧管6由扁金属丝经紧密缠绕而成,可承受一定的拉力和压力,其所能承受压力远大于其所能承受拉力;外套管7为圆孔塑料管,主要用于保护弹簧管擦伤人体腔道损伤表面黏膜组织。如图4所示,所述控制部由上端件12、下端件8、十字块10、上转动块11、下转动块9组成,上端件12和下端件8由塑料或金属加工而成,便于人体的手握操作,下端件8内部还用于固定细弹簧管4和主弹簧管6,表面有突起的接头用于医疗器械的插入口 ;中间万向接头的上转动块11和下转动块9分别固定在上端件12和下端件8上,十字块10使上转动块11和下转动块9能够四个方向转动,当转动上端件12时带动钢丝绳5牵引先端件I可以随着手柄控制部转动的方向转动,从而带动辅助医疗器械的转动。本实施例辅助内镜平台的使用方法是术前需进行内镜检查病变位置,了解发病情况及病理特征,以便选择合适的医疗器械来完成该手术,保证手术效果和时间,例如ESD手术时,首先在病人腔道中插入主内镜到达病变位置观察发病情况及病理特征,并在主内镜的腔道中插入医疗器械抓钳,同时在病人腔道中插入本发明的辅助内镜平台,并在辅助内镜操作平台腔道中插入医疗器械电刀配合主内镜,当主内镜利用本身的转动和进退完成对病变位置的抓取和悬拎,这时发挥辅助内镜操作平台本身的灵活旋转和进退使电刀靠近病变位置并切割病变组织,切割下的组织通过抓钳取出人体外,进行完整的病理学检查。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技术方案,在先端上固定四根钢丝绳,通过五腔管(揉性)可以上下左右转动,能精准的相互配合主内镜一起完成类似ESD和NOTES等需要准确的方位判断、精确的距离感和多器械灵活操控的手术,使得一名内科医生配备一名护士就可以实施以前需要至少两名医生几名护士才能完成的手术。就如同外科医生完成手术一样,是在最有利于观察的方向观察病灶并指挥护士操作器械完成各种复杂的动作,使得以前对内镜医生来说操作很复杂、难度系数很大、风险很高、手术时间很长的手术就变的操作简单了、难度系数小了、风险小了、手术时间大幅缩短了。如粘膜剥离术现在的内镜开展起来很难,这种技术只掌握在三甲医院的主任级的医师手中。如果使用本辅助内镜平台对胃肠道早癌实施粘膜剥离术就会变得十分简单了,可以控制一个钳子或钳子通过本辅助内镜操作平台将粘膜夹住并向上拎起粘膜,另外一个电刀通过主内镜去切割、剥离,以最安全、准确、可靠、简便、用时最短、病人痛苦最少的方式顺利完成手术。本发明对一些原本只有丰富经验的高年资医生才能完成的高难度、高风险、难于推广的手术,就会变的相对操作简单、风险小、易于推广了。本技术如向三级及其三级以下医院推广,就会使具备一般资历的医生能够完成以前只有高年资高水平医生才能完成的高难度的手术,对医生和医院而言缩小了医生手术技术上的差距,也有利于医疗水平的调高。对患者而言对早期癌症治疗的手术的风险和费用都大幅下降,不用出远门就可就医,可以“无创”治疗,对患者术后恢复十分有利极大改善了生活质量和极大的提高了生存几率。对社会而言可以让一部分患者分流到三级及其三级以下医院就医,不要一股脑的都挤到三级甲等医院就医了,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我国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需要强调的是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 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辅助内镜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插入部、连接部和控制部,所述插入部包括一五腔管(2)、一先端件(I)和一转接管(3),先端件(I)中空并具有光滑的倒入角,先端件(I)固定在五腔管(2)的前端,转接管(3)固定在五腔管(2)的后端,五腔管(2)具有一个位于中心的主通孔和四个位于四周的小通孔;所述连接部包括一根主弹簧管(6)和四根细弹簧管(4),主弹簧管(6)和四根细弹簧管(4)的远端均固定连接在转接管(3)上,主弹簧管(6)与五腔管(2)的主通孔连通,四根细弹簧管(4)分别与五腔管(2)的四个小通孔连通,四根钢丝绳(5)的远端分别穿过四根细弹簧管(4)和五腔管(2)后与先端件(I)固定连接;所述控制部包括通过万向接头连接的下端件(8)和上端件(12),主弹簧管(6)和四根细弹簧管(4)的近端与下端件(8)固定连接,四根钢丝绳(5)的近端分别穿过四根细弹簧管(4)和下端件(8)后与上端件(12)固定连接,下端件(8)上设有与主弹簧管(6)连通的接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辅助内镜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弹簧管(6)和四根细弹簧管(4)外面套设有外套管(7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辅助内镜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先端件(I)为金属加工件,中间为通孔,四周均匀分布四个用于固定钢丝绳(5)的小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辅助内镜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五腔管(2)为PTFE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辅助内镜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管(3)为金属加工件,中间为通孔,前端为用于固定五腔管的沉孔,尾端四周均匀分布四个用于固定细弹簧管的小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辅助内镜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细弹簧管和主弹簧管均由扁金属丝经紧密缠绕而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辅助内镜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万向接头包括下转动块(9)、十字块(10)和上转动块(11),下转动块(9)固定在下端件(8)上,上转动块(11)固定在上端件(12 )上,下转动块(9 )和上转动块(11)通过十字块(10 )活动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辅助内镜操作平台,插入部包括一五腔管、一先端件和一转接管,先端件固定在五腔管的前端,转接管固定在五腔管的后端,五腔管具有一个主通孔和四个小通孔;连接部包括一根主弹簧管和四根细弹簧管,主弹簧管和四根细弹簧管的远端均固定在转接管上,主弹簧管与五腔管的主通孔连通,四根细弹簧管分别与五腔管的四个小通孔连通,四根钢丝绳的远端分别穿过四根细弹簧管和五腔管后与先端件固定连接;控制部包括通过万向接头连接的下端件和上端件,弹簧管的近端与下端件固定连接,钢丝绳的近端与上端件固定连接。本技术方案具有准确的方位判断、精确的距离感和多器械灵活操控性并能精准的相互配合完成手术中的各种复杂、精密的操作。
文档编号A61B1/005GK202891872SQ20122061800
公开日2013年4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1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21日
发明者李兆申, 王东, 徐庆 申请人:李兆申, 安瑞医疗器械(杭州)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