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眩晕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27601阅读:3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眩晕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眩晕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眩晕是临床常见症状,是一种因空间定向紊乱所引起的运动错觉。眩即眼花,晕是头晕,两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其轻者闭目可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面色苍白等症状。它在现代医学中只是一种症状,可由很多因素引起。据文献记载引发眩晕的疾病多达50余种,与全身各系统、各器官均有联系,与临床各科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临床病因分析结果认为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病、颈椎病是造成老年性眩晕的重要因素。老年眩晕245例病因学探讨,发现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致眩晕占35.1%,美尼尔病占18.4%,耳毒性药物中毒占11.4%,位置性眩晕占9.18%,突发性耳聋伴眩晕占7.3 %,前庭神经炎占4.5 %,前庭震荡占2.4 %,高血压病占2.0 %,糖尿病占
0.8%,局限性迷路炎占0.4%,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占0.4%,甲亢占0.4%。西药治疗眩晕,困难之处在于难以确定病因。所以西药治疗眩晕症效果并不理想。中医认为,眩晕是由于情志、饮食内伤、体虚久病、失血劳倦及外伤、手术等病因,引起风、火、痰、瘀上扰清空或精亏血少,清窍失养为基本病机,以头晕、眼花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此又 多见于老年人,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病症之一,常反复发作,久羁不去,且有随人们寿命的延长而逐年增多的趋势,是影响老年人日常生活和妨碍老年人健康的重要因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根据中医对眩晕症的认识机理,提供一种治疗眩晕症的中药组合物。本发明是通过下述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治疗眩晕的中药组合物,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中药原料药制成:
泽泻40-50份、生白术10-15份、菊花10-20份、钩藤5-15份、天麻5-15份、茯苓20-30份、仙鹤草90-110份、瓜萎55-65份、红花10份、大枣10-20份、甘草5_15份。优选的,上述一种治疗眩晕的中药组合物,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中药原料药制成:
泽泻45份、生白术15份、菊花15份、钩藤10份、天麻10份、茯苓25份、仙鹤草100份、瓜萎60份、红花10份、大枣15份、甘草10份。本发明的以上组成中,各味药的重量是以生药计算的,如果以克为单位,为I天的药物剂量。本发明用于治疗眩晕的中药组合物用于风火上扰、痰浊中阻、阴虚阳亢、中气不足、肾精亏虚等原因引起眩晕症。本发明所提供的中药组合物的服用方法为:将上述重量配比的原料中药以g为单位称取混合后,按照传统煎制中药的方法煎煮,浓缩成药汁300ml,早晚两次服用,5日为一疗程。上述一种治疗眩晕的中药组合物中:
覆盆子是蔷薇科植物华东覆盆子Rubus chingii Hu的干燥果实。别名悬钩子、覆盆、覆盆莓、树梅、树莓、野莓、木莓、乌薦子。具有补肝益肾,固精缩尿,明目的功效。泽湾是泽湾科植物泽湾Alisma oriental is (Sam.) Juzep.的干燥块莖。味、甘、淡,性寒,归肾、膀胱经。能利水渗湿、泄热通淋。白术是菊科植物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的干燥根莖。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临床常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白术有生白术和炒白术,生白术长于燥湿利水,炒白术长于健脾益气,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中所用的白术为生白术。菊花是菊科植物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菊的干燥头状花序,具有疏风、清热、明目、解毒之功效。主要治疗头痛、眩晕、目赤、心胸烦热、疔疮、肿毒等症。钩藤别名又叫大钩丁、双钩藤。为茜草科植物钩藤或华钩藤及其同属多种植物的带钩枝条。具有清热平肝;熄风止痉的功效。天麻为兰科植物天麻Gastrodia elata B1.的干燥块茎。具有息风止痉,平肝潜阳,祛风通络的功效。临床多用于头痛眩晕、肢体麻木、小儿^(风、癫痫、抽搐、破伤风等症。茯苓是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 (Schw.) Wolf的干燥菌核。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药具有利水渗湿、益脾和胃、宁心安神之功用。仙鹤草为蔷薇科植物龙牙草Agrimonia pilosa Ledeb.的全草。苦、潘,平。归心、肝经。具有收敛止血,止痢,截疟,补虚的功效。瓜萎又名栝楼、果裸、王菩、地楼、泽巨、泽冶、王白、天瓜、瓜萎、泽姑、黄瓜、天圆子、柿瓜、狗苦瓜、野苦瓜、杜瓜、大肚瓜、药瓜、鸭屎瓜、山金匏、大圆瓜、吊瓜,葫芦科栝楼属植物瓜萎的干燥果实。具有清肺化痰;利气宽胸散结的功效。红花为菊科植物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的筒状花冠。辛,温。归心、肝经。具有活血通经、祛瘀止痛的功效。大枣为鼠李科植物枣Ziziphus jujuba Mill.的成熟果实。主产于河北、河南、山
东等地。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生用。甘,温。归脾、胃心经。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功效。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 G.1nfIataBat.、或光果甘草G.glabra L.的根及根茎。甘,平。归心、肺、脾、胃经。具有补脾益气,祛痰止咳,缓急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诸药的功效。本发明人在临床应用的过程中,出人意料地发现,大剂量使用泽泻、仙鹤草和瓜萎配伍其它药物治疗眩晕,取得了非常好的临床疗效,且临床中未见不良反应。采用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治疗眩晕,具有起效快,疗程短的特点,多数病人用药当天见效,3天眩晕基本消除,继服2剂调理,眩晕消失。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中,当泽泻重量份配比小于40份或者仙鹤草重量份配比小于90份或瓜萎重量份配比小于55份时,均出现药效降低的情况,眩晕消除不明显或者眩晕消除慢,疗程增长。当泽泻重量份配比大于50份时,患者容易多尿口渴。当仙鹤草重量份配比大于110份时,疗效增加不显著且患者容易出现腹泻。当瓜萎重量份配比大于60份时,疗程变化不明显;为节约药品原料,将瓜萎的重量份配比上限定为60份。中医学认为,眩晕的病位在脑,与肝、脾、肾三脏有关,其病机无非是清窍失养和清窍被扰,病性为本虚标实,本虚以肝肾亏虚为主,标实以风、痰、瘀为主。对老年人临床以肝肾阴虚、肝阳上亢,阳化风动,脑窍受扰最为多见。生长壮老已,是人生的自然规律。肾为先天之本,随着年龄增长而走向衰竭,肾脏虚则五脏六腑均失于濡养,且乙癸同源,年老肾精亏耗,肾水不能涵养肝木,则肝风易动而发为眩晕。故对本病之治疗,应滋养肝肾、平肝潜阳,同时兼以泻火,化痰,祛淤,标本兼治。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中,覆盆子补肝肾,钩藤、天麻平肝熄风,菊花清热肝热,仙鹤草补虚凉血,大枣、甘草补中益气,生白术、茯苓健脾利水,泽泻利水渗湿,瓜萎化痰,红花活血化瘀。诸药合用,集补虚、熄风、泻火、祛痰、化瘀于一体,可谓中的之方,故能收满意疗效,且不易复发。下面结合具体病例对本发明的效果做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中药进行了临床药效学试验,结果如下:
李某,女,74岁,诉反复头晕目眩、视物模糊、耳鸣伴上半身汗出、欲排便10年,多于夜间无明显诱因发病,每3-4天发病I次,每次持续约10-15分钟,无视物旋转及恶心欲吐。头晕目眩,耳鸣等均在排便后稍缓解,在当地多家医院经相关检查诊断为后循环缺血,行相关治疗后病情未得到明显缓解,遂出院在家疗养,一直口服眩晕停、西比灵等药物,上述症状仍反复发作。于2月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发病次数增多,每天发病1-2次,每次持续时间达30分钟左右,发病时上半身汗出增多、便意增强甚至大便失禁,严重影响患者及其家人的生活。入院体查:血压138/76mmHg,心率104次/分,头颅发育正常,无按压痛;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伸舌居中,牙龈无充血、水肿及出血;耳廓发育正常,外耳道无流脓;颈软无抵抗感,双肺听诊未见异常;HR:104次/分,律齐无杂音;腹平,无压痛及反跳痛;双下肢无水肿,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征未引出。舌暗红,少苔,脉细数。辅助检查:三大常规及生化均未见明显异常。给予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处方:覆盆子20g、泽泻45g、生白术15g、菊花15g、钩藤10g、天麻10g、获茶25`g、仙鹤草100g、瓜萎60g、红花10g、大率15g、甘草10g。将上述重量配比的原料中药称取混合后,按照传统煎制中药的方法煎煮,浓缩成药汁300ml,早晚两次服用,5日为一疗程。服药I天后眩晕减轻,3天眩晕基本消除,继服2剂调理后,眩晕消失。随访半年未复发。何某,男,73岁。患者因头晕、目眩I周,加重半天求诊。自诉3天前因与家人发生口角,郁闷不解,次日即感头昏、头痛,双目发胀,食欲下降,心烦易怒,夜寐不宁,双肋下胀痛,口干,口苦,大便干结、3日未行。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0年。入院体检:血压24/16kPa,面色潮红。诊断为眩晕。给予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处方:覆盆子20g、泽泻45g、生白术15g、菊花15g、钩藤10g、天麻10g、获茶25g、仙鹤草100g、瓜萎60g、红花10g、大率15g、甘草IOgo将上述重量配比的原料中药称取混合后,按照传统煎制中药的方法煎煮,浓缩成药汁300ml,早晚两次服用,5日为一疗程。服药I天后眩晕减轻,3天眩晕基本消除,继服2剂调理后,眩晕消失。随访半年未复发。以上实施例仅仅为代表性病例,有以上疗效者还有很多,在此不再列举。疗效标准:
治愈:眩晕症状及其他头痛、呕吐、恶心等症状消失,停药后I个月内随访无复发;显效:眩晕症状及其他头痛、呕吐、恶心等症状基本消失或偶尔发作,不影响学习、生活等;好转:眩晕症状较前有所改善,但头晕仍时有发生,其他症状也时有发生;无效:眩晕症状基本无改善甚至加重,伴随呕吐、恶心等症状严重。经发明人统计,根据上述判断标准,182例眩晕症患者服用了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以后,都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总有效率高达96.82%,复发率为仅为2.13%,而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按西药常规治疗方法,静滴山莨胆碱、胞二磷胆碱,口氟桂利嗪的西药对照组有效率仅为73.33%,复发率高达4.56%。且本发明用于眩晕的中药未见明显副作用。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的说明,以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了解本发明,但并不因此限制本发明。实施例1
一种治疗眩晕的中药组合物,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中药原料药制成:覆盆子20g、泽泻45g、生白术15g、菊花15g、钩藤10g、天麻10g、获茶25g、仙鹤草100g、瓜萎60g、红花10g、大率15g、甘草IOg0将上述重量配比的原料中药称取混合后,按照传统煎制中药的方法煎煮,浓缩成药汁300ml,早晚两次服用,5日为一疗程。实施例2
一种治疗眩晕的中药组合物,由下列重量g配比的中药原料药制成:覆盆子15g、泽泻40g、生白术15g、菊花10g、钩藤15g、天麻5g、获茶30g、仙鹤草90g、瓜萎65g、红花5g、大率20g、甘草 5g。

将上述重量配比的原料中药称取混合后,按照传统煎制中药的方法煎煮,浓缩成药汁300ml,早晚两次服用,5日为一疗程。实施例3
一种治疗眩晕的中药组合物,由下列重量g配比的中药原料药制成:覆盆子25g、泽泻40g、生白术10g、菊花20g、钩藤5g、天麻15g、获茶20g、仙鹤草110g、瓜萎55g、红花10g、大率10g、甘草15g。将上述重量配比的原料中药称取混合后,按照传统煎制中药的方法煎煮,浓缩成药汁300ml,早晚两次服用,5日为一疗程。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眩晕的中药组合物,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中药原料药制成:覆盆子15-25份、泽泻40-50份、生白术10-15份、菊花10-20份、钩藤5_15份、天麻5_15份、茯苓20-30份、仙鹤草90-110份、瓜萎55-65份、红花5_15份、大枣10-20份、甘草5_15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眩晕的中药组合物,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中药原料药制成:覆盆子20份、泽泻45份、生白术15份、菊花15份、钩藤10份、天麻10份、茯苓25份、仙鹤草100份、瓜萎60份、红花10份、大枣15份、甘草10份。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眩晕的中药组合物。该中药组合物,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中药原料药制成覆盆子15-25份、泽泻40-50份、生白术10-15份、菊花10-20份、钩藤5-15份、天麻5-15份、茯苓20-30份、仙鹤草90-110份、瓜蒌55-65份、红花5-15份、大枣10-20份、甘草5-15份。本发明治疗眩晕的中药组合物,用于风火上扰、痰浊中阻、阴虚阳亢、中气不足、肾精亏虚等原因引起的眩晕。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治疗眩晕,具有起效快,疗程短,治愈率高的特点。
文档编号A61P9/00GK103202957SQ201310129248
公开日2013年7月17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15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15日
发明者孟红琳 申请人:孟红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