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肩周炎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27624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肩周炎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草药药物,尤其是一种治疗肩周炎的中草药药物。
背景技术
肩周炎常见症状为肩部疼痛和运动功能障碍,女性多于男性,右肩发病稍多于左肩,多与气血不足,风寒湿邪侵袭或外伤劳损有关,分急性疼痛期和慢性僵硬期,多见于50岁左右中老年人。查体见三角肌轻度萎缩,斜方肌痉挛。X线平片可见肩部骨质疏松或冈上肌腱、肩峰下滑囊钙化征。

发明内容
本发明人经长期研究,并通过临床试验的反复验证,终于找到了有更好疗效的用于治疗肩周炎的中药口服药物,该药物具有温通经脉、行气破瘀、活血止痛疗效。本发明的技术任务是提供一种更为有效的治疗肩周炎的中药组合物。本发明药物选择熟地、鹿角霜、桂枝、炮姜、麻黄、白芥子、片姜黄、没药、羌活、炙甘草进行组合,将这些药物组合使得各药物功效产生协同作用,从而能够有效治疗肩周炎。其中:熟地:为生地黄经加黄酒拌蒸至内外色黑、油润,或直接蒸至黑润而成。性甘,微温。归肝肾经。补血滋阴,益精填髓。鹿角霜:为鹿角去胶质的角块。性咸、涩,温。归肝、肾经。温肾助阳,收敛止血。桂枝:为樟科乔木植 物肉桂的嫩枝。性辛、甘,温。归肺、心、肾、肝、脾经。具有发汗解表,温通经脉,温助阳气的功效。炮姜:为姜的干燥老根炮制品,以干姜砂烫至鼓起,表面棕褐色。性苦、潘,温。归脾、肝经。温经止血,温中止痛。麻黄:为麻黄科草本状小灌木草麻黄、木贼麻黄和中麻黄的草质茎。性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白芥子:为十字花科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植物白芥的种子。性辛,温。归肺、胃经。温肺化痰,利气散结。片姜黄:为姜科植物姜黄的根茎。性辛、苦,温。行气破瘀,通经止痛。没药:为橄榄科灌木或乔木没药树皮部渗出的油胶树脂。性辛、苦,平。归心、肝、脾经。活血止痛,消肿生肌。羌活: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羌活及宽叶羌活的根茎及根。性辛、苦,温。归膀胱、肾经。散寒祛风,生湿止痛。炙甘草: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甘草的根茎。性甘,微寒。归心、肺、脾、胃经。补心脾气,缓急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药性。本发明药物组分的用量也是经发明人进行大量摸索得出的,各组分用量为在下述重量配比具有较好的疗效:熟地10-30份、鹿角霜10-15份、桂枝5-15份、炮姜3_9份、麻黄3-10份、白芥子3-10份、片姜黄3-10份、没药3-10份、羌活3_10份、炙甘草5_10份。
其最佳配比为:熟地30份、鹿角霜15份、桂枝9份、炮姜9份、麻黄9份、白芥子10份、片姜黄10份、没药10份、羌活10份、炙甘草6份。本发明药物可以采用中药制剂的常规方法制备成任何常规内服制剂,如丸剂、散齐U、片剂、口服液等。例如可以将这些原料药研成粉末混合均匀制成散剂冲服;可以用水煎,经过滤得滤液,制成口服液;必要时也可以直接服用汤剂。本发明药物具有温通经脉、行气破瘀、活血止痛之功效,疗程短,疗效显著,无任何毒副作用,据对临床210例患者观察统计,服用本发明药物一个疗程显效率75.24%,两个疗程显效率84.76%,三个疗程显效率92.86%。
具体实施例方式称取下列各药物:
熟地30份、鹿角霜15份、桂枝9份、炮姜9份、麻黄9份、白芥子10份、片姜黄10份、没药10份、羌活10份、炙甘草6份。将上述药物依次置乳钵中研匀,过100目筛,然后分装两小袋;服用时一天两次,一次一袋,十五天为一疗程。下面是患者使用本发明药物的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收治患者共210例,均经检查确诊,其年龄36-65岁,平均45岁。二、诊断标准
1、肩部疼痛和运动功能障碍,女性多于男性,右肩发病稍多于左肩。多与气血不足,风寒湿邪侵袭或外伤劳损有关。分急性疼痛期和慢性僵硬期,多见于50岁左右中老年人。2、三角肌轻度萎缩,斜方肌痉挛。3、X线平片可见肩部骨质疏松或R上肌腱、肩峰下滑囊钙化征。三、治疗方法
患者服用本发明药物,一天两次,一次一袋。四、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疗程结束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好转:症状基本缓解。无效:症状缓解不明显。五、治疗结果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肩周炎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熟地10-30份、鹿角霜10-15份、桂枝5-15份、炮姜3-9份、麻黄3_10份、白芥子3_10份、片姜黄3_10份、没药3-10份、羌活3-10份、炙甘草5-10份。
2.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 熟地30份、鹿角霜15份、桂枝9份、炮姜9份、麻黄9份、白芥子10份、片姜黄10份、没药10份、羌活10份、炙甘草6份。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肩周炎的药物。肩周炎常见症状为肩部疼痛和运动功能障碍,右肩发病稍多于左肩,多与气血不足,风寒湿邪侵袭或外伤劳损有关,分急性疼痛期和慢性僵硬期,查体三角肌轻度萎缩,斜方肌痉挛,X线平片可见肩部骨质疏松或冈上肌腱、肩峰下滑囊钙化征。本发明人经长期研究、临床验证,终于找到了有更好疗效的用于治疗肩周炎的中药口服药物,本发明药物组分的用量也是经发明人进行大量摸索得出的,其最佳配比为熟地30份、鹿角霜15份、桂枝9份、炮姜9份、麻黄9份、白芥子10份、片姜黄10份、没药10份、羌活10份、炙甘草6份。将这些药物组合使得各药物功效产生协同作用,具有温通经脉、行气破瘀、活血止痛之效,从而能够有效治疗肩周炎。
文档编号A61P19/00GK103169938SQ20131013023
公开日2013年6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16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16日
发明者薛洪喜 申请人:薛洪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