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神经性皮炎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6090阅读:346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神经性皮炎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治疗神经性皮炎的中药,是由地肤子、何首乌、胡麻种、薏苡仁、龙骨、生地、玉竹、白芍、木贼、甘草、苦参、当归、荆芥、斑蝥制成。临床可用于治疗神经性皮炎。
【专利说明】一种治疗神经性皮炎的中药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治疗神经性皮炎的中药。
【背景技术】
[0002]神经性皮炎是一种神经功能障碍引起的阵发性剧烈瘙痒、皮肤苔藓样变的皮肤病。该病多发于颈部、四肢、腰骶,以对称性皮肤粗糙肥厚,剧烈瘙痒为主要表现的皮肤性疾病,现代医学认为神经性皮炎可能系大脑皮层抑制和痒觉兴奋过度所致,精神紧张、焦虑、抑郁、反复局部刺激以及饮酒或进食辛辣等均可诱发或加重本病。发明人经过长期实践得出,中药治神经性皮炎具有较好作用,取得不错效果。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效果好、有效率高、对人体无毒副作用的治疗神经性皮炎的中药。
[0004]本发明采用地肤子、何首乌、胡麻种、薏苡仁、龙骨、生地、玉竹、白芍、木贼、甘草、苦参、当归、荆芥、斑蝥,按照一定的配伍要求,经过加工制成。
[0005]制备本发明中药由下述原料药制成:地肤子20-30份、何首乌20-30份、胡麻种15-25份、薏苡仁15-25份、龙骨15-25份、生地15-25份、玉竹10-20份、白芍10-20份、木贼10-20份、甘草10-20份、苦参3-8份、当归3_8份、荆芥3_8份、斑蝥3_8份。
[0006]本发明中药原料药的最佳重量份为:地肤子25份、何首乌25份、胡麻种20份、薏苡仁20份、龙骨20份、生地20份、玉竹15份、白芍15份、木贼15份、甘草15份、苦参5份、当归5份、荆芥5份、斑蝥5份。
[0007]本发明中药的药理作用如下:
[0008]地肤子:苦、寒,归膀胱经。清热利湿止痒。外用于皮肤风疹、湿疹、周身瘙痒。
[0009]何首乌:苦;甘;涩;性微温。主治血虚贫血;头昏目眩;心悸;失眠;肝肾阴虚之腰膝酸软;须发早白;耳鸣;遗精;肠燥便秘;久疟体虚;风疹瘙痒;疮痈;瘰疬;痔疮。
[0010]胡麻种:味甘,性平,无毒。治肠燥便秘,眩晕,病后虚弱,皮肤痒疹,皮肤干燥起屑,脱发,痈疮肿毒。
[0011]薏苡仁:甘、淡、微寒。归脾、肺、肾经。利湿健脾,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用于水肿,脚气,小便淋浙,泄泻带下,风湿痹痛,筋脉拘挛,肺痈,肠痈,扁平疣等。
[0012]龙骨:涩、甘、平,归心、肝、肾、大肠经。镇心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用于心悸、失眠、健忘、眩晕。
[0013]生地:味甘、苦,微寒。归心、肝、肾经。主治滋阴清热;凉血补血。主热病烦渴;内热消渴;骨蒸劳热;温病发斑;血热所致的吐血;崩漏;尿血;便血;血虚萎黄;眩晕心悸;血少经闭。
[0014]玉竹:甘、微寒,归肺、胃经。养阴润燥,生津止渴。主治阴虚肺燥的干咳少痰,热病伤津,烦热口渴及消渴等。[0015]白芍:苦、酸,微寒,归肝,脾经。养血和营,缓急止痛,敛阴平肝。主治血虚寒热,脘腹疼痛,头痛眩晕。
[0016]木贼:甘苦、平。归肺、肝、胆经。疏风清热、凉血止血、明目退翳。用于风热目赤,目生云翳,肠风下血,痔血,血痢,妇人月水不断,脱肛等。
[0017]甘草:甘、平,归心、肺、脾、胃经。益气补中,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药性。用于心气不足的心动悸、脉结代,热毒疮疡,咽喉肿痛。
[0018]苦参:味苦;性寒。清热燥湿;祛风杀虫。主湿热泻痢;肠风便血;黄疸;小便不利;水肿;带下;阴痒;疥癣;麻风;皮肤瘙痒;湿毒疮疡。
[0019]当归:甘、辛、温,归肝、心、脾经。补血,活血,调经,止痛。用于心肝血虚、痈疽疮疡。荆芥:味平,性温,清香气浓,能祛风消肿、凉血止痛、解表散风,透疹,消疮,为发汗,解热药。主用于牙周炎、牙龈肿痛、龈疮出血等牙疾。
[0020]斑蝥:味辛;性温;有毒。攻毒蚀疮;逐瘀散结。主痈疽;瘰疬;顽癣;经闭;症瘕;癌肿。用于癞瘕肿块,积年顽癣,瘰疬,赘疣,痈疽不溃,恶疮死肌。
[0021]本发明中药于2006年至2010年临床观察神经性皮炎85例患者,临床报告如下:
[0022]1、一般资料
[0023]85例患者中,年龄21-64岁,平均年龄37岁,病程多在2个月到5年,平均3.5年。
[0024]2、诊断标准
[0025]诊断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0026](I)发生在颈侧、腰骶、肘部等部位,有显著瘙痒;
[0027](2)皮疹融合成片,皮肤增厚粗糙,皮沟加深,皮嵴隆起,有苔藓样化及色素沉着;
[0028](3)病程慢性经过,渗出倾向。
[0029]排出:慢性湿疹、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特应性皮炎、扁平苔癣、癌痒症,治疗前I周停用过抗组胺药及糖及质激素,其他脏器疾病、孕妇和哺乳期患者除外。
[0030]3、治疗方法
[0031]3.1处方:地肤子25g、何首乌25g、胡麻种20g、薏该仁20g、龙骨20g、生地20g、玉竹15g、白苟15g、木贼15g、甘草15g、苦参5g、当归5g、荆芥5g、斑蝥5g。
[0032]3.2制备及使用方法:上述药物按常规工艺制成汤剂,口服每日I剂,每日2次,10天为I疗程。
[0033]4、治疗结果:
[0034]4.1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
[0035]采用0-3级标准评分对治疗前及治疗4周时患者痰痒程度、苔鲜样变数目及大小(最小直径)、肥厚程度、色素沉着进行评分。O分为无痒感,皮肤光滑,色素肤色;1分为偶有瘙痒,不烦躁,皮损直径〈0.5cm,皮损1-6个,轻度苔鲜样变,色素淡红;2分为中度瘙痒,但能耐受,皮损直径1.5-2.5cm,皮损7-12个,中度苔鲜样变,色素呈褐色;3分为严重瘙痒,不能忍受,皮损直径>2.5cm,皮损>12个,皮肤肥厚粗糙,呈苔醉样变及深褐色。上述5项分数相加为总积分。积分下降指数=[(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X100%o
[0036]治愈:积分下降指数≥90% ;
[0037]显效:积分下降指数为60-89% ;[0038]有效:积分下降指数为20-59% ;
[0039]无效:积分下降指数≤90%。
[0040]4.2结果:85例患者中,临床治愈52例(61 % ),显效16例(19 % ),有效12例(14%),无效5例(6% ),总有效率为94%。
[0041]5、典型病例 [0042]5.1周某,女,38岁。右肩背部皮肤瘙痒I年余,痒甚,抓破流水,用中西药物未能奏效,发现腰骶局部约当第三四腰椎体处皮肤呈苔癣样变,表面粗糙,有淡红色丘疹群,范围13cmX12cm,右肩胛内上角处皮损部范围约3cmX4cm,诊断为神经性皮炎。服用本发明药物,每日I剂,I个疗程后,症状明显好转,逐渐止痒脱屑,皮肤颜色由红变黯紫,逐渐恢复成正常肤色,继续服用3个疗程,痊愈,一年后随访未复发。
[0043]5.2孙某,男,52岁,颈两侧及双手背皮疹伴瘙痒6年,颈两侧及双手背瘙痒,无明显皮损,经反复搔抓局部皮肤变厚,面积逐渐扩大。发现颈两侧及双手背可见3cmX3cm左右边界清楚的褐色的苔藓样变,无明显的浸润感,舌红,脉滑。诊断为神经性皮炎。服用本发明药物,每日I剂,2个疗程后,症状明显好转,继续服用3个疗程,痊愈,一年后随访无复发。
【具体实施方式】
[0044]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下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对本发明没有限制。 [0045]实施例1,一种治疗神经性皮炎的中药,是由地肤子20g、何首乌20g、胡麻种15g、薏苡仁15g、龙骨15g、生地15g、玉竹10g、白苟10g、木贼10g、甘草10g、苦参3g、当归3g、荆芥3g、斑蝥3g制成。
[0046]实施例2,一种治疗神经性皮炎的中药,是由地肤子25g、何首乌25g、胡麻种20g、薏苡仁20g、龙骨20g、生地20g、玉竹15g、白苟15g、木贼15g、甘草15g、苦参5g、当归5g、荆芥5g、斑蝥5g制成。
[0047]实施例3,一种治疗神经性皮炎的中药,是由地肤子30g、何首乌30g、胡麻种25g、薏苡仁25g、龙骨25g、生地25g、玉竹20g、白芍20g、木贼20g、甘草20g、苦参8g、当归8g、荆芥8g、斑蝥8g制成。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神经性皮炎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下述原料药制成: 地肤子20-30份、何首乌20-30份、胡麻种15-25份、薏苡仁15-25份、龙骨15-25份、生地15-25份、玉竹10-20份、白芍10-20份、木贼10-20份、甘草10-20份、苦参3_8份、当归3-8份、荆芥3-8份、斑蝥3-8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下述原料药制成: 地肤子25份、何首乌25份、胡麻种20份、薏苡仁20份、龙骨20份、生地20份、玉竹15份、白芍15份、木贼15份`、甘草15份、苦参5份、当归5份、荆芥5份、斑蝥5份。
【文档编号】A61K35/02GK103550604SQ201310500695
【公开日】2014年2月5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9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9日
【发明者】李云丽 申请人:李云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