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血压测量的扇形袖带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血压测量的扇形袖带,所述袖带在血压测量时环绕绑定在被测者肢体部位,所述袖带包括气囊段,所述气囊段的形状为扇形,所述气囊段包括长弧边、短弧边和连接在两侧的两条直边,所述长弧边和短弧边弧长的比例为1.2到1.6之间的一个给定值;所述直边与长弧边的长度之比为0.4到0.8之间的一个给定值;所述袖带环绕绑定后形成台体状;该种用于血压测量的扇形袖带,通过对一肢体上绑扎的两个可充气气囊进行充气加压,并按照一定方式进行加压以及加压到一定的压力程度,以便有效地检测其中的压力和脉搏信号,从而准确、可靠地测量血压。
【专利说明】用于血压测量的扇形袖带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血压测量的扇形袖带;具体涉及一种通过两个可充气气囊在一肢体部位血流的上下游同时检测两路气压和脉搏信号的方法和以此方法为基础的血压
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0002]血压测量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采用一种具有一个可充气气囊的袖带,通过加压先将人体肢体动脉血流阻断,然后缓慢减压,在减压过程中,通过检测血流通过阻断区时所产生的柯氏音,或者是动脉压力在袖带中所产生的脉搏波信号强弱变化值等信息,确定动脉血液的收缩压和舒张压。
[0003]中国专利号为CN201010247968.6,标题为“一种无创血压测量装置及其测量方法”的专利文献介绍了一种使用脉搏波探头检测袖带下游动脉脉动信号,从而确定收缩压和舒张压的血压计。这种脉搏波探头通过压力感应器或者是光电感应器检测袖带下游动脉脉动信号。
[0004]中国专利号为CN201220159276.0,标题为“一种双气囊绑带”的专利文献介绍了一种双体联接式双气囊袖带,所述袖带有上游气囊绑带体与下游气囊绑带体,且所述上游气囊绑带体与所述下游气囊绑带体按照动脉血流方向间距为30cm以内固定连接。所述下游气囊绑带体用于检测受测肢体下游血液流动脉冲,并以此确定受测肢体动脉血液的压力。
[0005]现有技术尚未解决上下游气囊应该按何种方式加压以及加压到何种压力程度,才能有效地在上下游气囊中检测到可用于测量被测肢体血压的血流脉冲,从而准确、可靠地测量血压的问题。`
[0006]上述问题是在袖带的设计与生产过程中应当予以考虑并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7]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血压测量的扇形袖带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下游气囊应该按何种方式加压以及加压到何种压力程度,才能有效地在上下游气囊中检测到可用于测量被测肢体血压的血流脉冲,从而准确、可靠地测量血压的问题。
[0008]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用于血压测量的扇形袖带,所述袖带在血压测量时环绕绑定在被测者肢体部位,所述袖带包括气囊段,所述气囊段的形状为扇形,所述气囊段包括长弧边、短弧边和连接在两侧的两条直边,所述长弧边和短弧边弧长的比例为1.2到1.6之间的一个给定值;所述直边与长弧边的长度之比为0.4到0.8之间的一个给定值;所述袖带环绕绑定后形成台体状,所述长弧边位于动脉血液流动的上游,所述短弧边位于动脉血液流动的下游。
[0009]优选地,所述长弧边和短弧边的弧长之比为1.4。
[0010]优选地,所述直边的单边长度与长弧边长度之比为0.6。[0011]优选地,所述袖带气囊段包括扇形第一气囊和扇形第二气囊,所述第一气囊位于所述扇形的较宽部,所述第二气囊位于所述扇形的较窄部,所述扇形第二气囊直边单边长度与所述扇形第一气囊直边单边长度之比为0.4到0.6之间的一个给定值。
[0012]优选地,所述扇形第二气囊直边单边长度与所述扇形第一气囊直边单边长度之比为 0.5。
[0013]优选地,所述袖带是一个腕式袖带,用于在人体手腕部位测量动脉血压。
[0014]优选地,所述第一气囊通过气体联通部件与血压计主机中的第一压力传感器连接,所述第二气囊通过气体联通部件与血压计主机中的第二压力传感器连接,所述血压计主机执行包括以下步骤的血压测量过程:
A)将第二气囊加压到被测动脉收缩压和舒张压之间的一个压力值,或者被测动脉的平均血压值减IOmmHg和平均血压值加20mmHg之间的一个压力值,或者一个压力值,使在此压力值时在第二气囊中检测到的脉搏信号幅度大于一给定值;
B)将第一气囊加压到高于被测动脉收缩压的一个压力值;
C)对第一气囊缓慢泄气,在第一气囊缓慢泄气过程中,通过第一压力传感器测量第一气囊中不断变化的气压,并通过第二压力传感器同时测量第二气囊中的脉搏信号,根据在所述脉搏信号和第一气囊中的气压,确定被测动脉血压值。
[0015]优选地,所述将第一气囊加压到高于被测动脉收缩压的一个压力值的方法是,在对第一气囊加压的过程中,实时监测第二气囊中的脉搏信号幅度的变化,当第二气囊中的脉搏信号幅度随第一气囊的气压的增加从大变小,最后消失时,停止加压。
[0016]优选地,所述第一气囊通过气体联通部件与血压计主机中的第一压力传感器连接,所述第二气囊通过气体联通部件与血压计主机中的第二压力传感器连接,所述血压计主机执行包括以下步骤的血压测量过程:
A)将第二气囊加压到被测动脉平均血压值减IOmmHg和平均血压值加20mmHg之间的一个压力值;
B)将第一气囊缓慢加压,在第一气囊缓慢加压过程中,通过第一压力传感器测量第一气囊中不断变化的气压,并通过第二压力传感器同时测量第二气囊中的脉搏信号,根据在所述脉搏信号和第一气囊中的气压,确定被测动脉血压值。
[0017]优选地,所述将第二气囊加压到被测动脉的平均血压值减IOmmHg和平均血压值加20mmHg之间的一个压力值的方法是,在对第二气囊加压的过程中,实时检测第二气囊中的脉搏信号,当所述脉搏信号幅度由零增加到最大,然后开始下降时,停止加压。
[0018]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一种用于血压测量的扇形袖带,通过对一肢体上绑扎的两个可充气气囊进行充气加压,并按照一定方式进行加压以及加压到一定的压力程度,以便有效地检测其中的脉搏信号,来有效地在上下游气囊中检测到可用于测量被测肢体血压的血流脉冲,从而准确、可靠地测量血压 。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血压测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血压测量装置的第一种连接说明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血压测量装置的第二种连接说明框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血压测量装置的第三种连接说明框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进行加压、减压和脉搏信号的时序图;
其中:1-第一气囊,2-第二气囊,3-袖带,4-血压计主机,5-第一气管,6-第二气管,
7-气囊段,8-固定段; Cl-第一气囊充气或泄气时的压力值曲线,C2-第二气囊充气或泄气时的压力值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0021]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血压测量的扇形袖带,所述袖带在血压测量时环绕绑定在被测者肢体部位,所述袖带包括气囊段7,所述气囊段7的形状为扇形,所述气囊段7包括长弧边、短弧边和连接在两侧的两条直边,所述长弧边和短弧边弧长的比例L/1为1.2到1.6之间的一个给定值;所述直边与长弧边的长度之比H/L为0.4到0.8之间的一个给定值;所述袖带3环绕绑定后形成台体状,所述袖带3通过固定段8固定在被测者肢体部位,所述长弧边位于动脉血液流动的上游,所述短弧边位于动脉血液流动的下游。所述袖带3气囊段7包括扇形第一气囊I和扇形第二气囊2,所述第一气囊I位于所述扇形的较宽部,所述第二气囊2位于所述扇形的较窄部,所述扇形第二气囊2直边单边长度与所述扇形第一气囊I直边单边长度之比H2/H1为0.4到0.6之间的一个给定值,优选为0.5。
[0022]如图3、图4或图5所示,所述第一气囊I通过气体联通部件与血压计主机4中的第一压力传感器连接,所述第二气囊2通过气体联通部件与血压计主机4中的第二压力传感器连接。所述气体联通部件是由气管、接头、开关阀、三通气阀中的一个或者多个部件组成。如图6所示,所述血压计主机4执行包括以下步骤的血压测量过程:
A)将第二气囊2加压到被测动脉的平均血压值减IOmmHg和平均血压值加20mmHg之间的一个压力值;所述将第二气囊2加压到被测动脉的平均血压值减IOmmHg和平均血压值加20mmHg之间的一个压力值的方法是,在对第二气囊2加压的过程中,实时检测第二气囊2中的脉搏信号,当所述脉搏信号幅度由零增加到最大,然后开始下降时,停止加压。
[0023]B)将第一气囊I加压到高于被测动脉收缩压的一个压力值;所述将第一气囊I加压到高于被测动脉收缩压的一个压力值的方法是,在对第一气囊I加压的过程中,实时监测第二气囊2中的脉搏信号幅度的变化,当第二气囊2中的脉搏信号幅度随第一气囊I的气压的增加从大变小,最后消失时,停止加压;
C)对第一气囊I缓慢泄气,在第一气囊I缓慢泄气过程中,通过第一压力传感器测量第一气囊I中不断变化的气压,并通过第二压力传感器同时测量第二气囊2中的脉搏信号,根据在所述脉搏信号和第一气囊I中的气压,确定被测动脉血压值。
[0024]实施例二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血压测量的扇形袖带,所述袖带在血压测量时环绕绑定在被测者肢体部位,所述袖带包括气囊段7,所述气囊段7的形状为扇形,所述气囊段7包括长弧边、短弧边和连接在两侧的两条直边,所述长弧边和短弧边弧长的比例L/1为1.2到1.6之间的一个给定值,优选为1.4 ;所述直边与长弧边的长度之比H/L为
0.4到0.8之间的一个给定值,优选为0.6 ;所述袖带3环绕绑定后形成台体状,所述袖带3通过固定段8固定在被测者肢体部位,所述长弧边位于动脉血液流动的上游,所述短弧边位于动脉血液流动的下游。所述袖带3的气囊段7包括扇形第一气囊I和扇形第二气囊2,所述第一气囊I位于所述扇形的较宽部,所述第二气囊2位于所述扇形的较窄部,所述扇形第二气囊2直边单边长度与所述扇形第一气囊I直边单边长度之比H2/H1为0.4到0.6之间的一个给定值,优选为0.5。
[0025]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气囊I通过气体联通部件与血压计主机4中第一压力传感器连接,所述第二气囊2通过气体联通部件与血压计主机4中第二压力传感器连接,所述血压计主机4执行包括以下步骤的血压测量过程:
A)将第二气囊2加压到被测动脉平均血压值减IOmmHg和平均血压值加20mmHg之间的一个压力值; B)将第一气囊I缓慢加压,在第一气囊I缓慢加压过程中,通过第一压力传感器测量第一气囊I中不断变化的气压,并通过第二压力传感器同时测量第二气囊2中的脉搏信号,根据在所述脉搏信号和第一气囊I中的气压,确定被测动脉血压值。
[0026]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兑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做出若干等同替代或明显变型,而且性能或用途相同,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由所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专利保护范同。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血压测量的扇形袖带,所述袖带在血压测量时环绕绑定在被测者肢体部位,其特征在于:所述袖带包括气囊段,所述气囊段的形状为扇形,所述气囊段包括长弧边、短弧边和连接在两侧的两条直边,所述长弧边和短弧边弧长的比例为1.2到1.6之间的一个给定值;所述直边与长弧边的长度之比为0.4到0.8之间的一个给定值;所述袖带环绕绑定后形成台体状,所述长弧边位于动脉血液流动的上游,所述短弧边位于动脉血液流动的下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血压测量的扇形袖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长弧边和短弧边的弧长之比为1.4。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血压测量的扇形袖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直边的单边长度与长弧边长度之比为0.6。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血压测量的扇形袖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段包括扇形第一气囊和扇形第二气囊,所述第一气囊位于所述扇形气囊段的较宽部,所述第二气囊位于所述扇形气囊段的较窄部,所述第二气囊直边单边长度与所述第一气囊直边单边长度之比为0.4到0.6之间的一个给定值。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血压测量的扇形袖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形第二气囊直边单边长度与所述扇形第一气囊直边单边长度之比为0.5。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血压测量的扇形袖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袖带是一个腕式袖带,用于在人体手腕部位测量动脉血压。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血压测量的扇形袖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囊通过气体联通部件与血压计主机中的第一压力传感器连接,所述第二气囊通过气体联通部件与血压计主机中的第二压力传感器连接,所述血压计主机执行包括以下步骤的血压测量过程:· A)将第二气囊加压到被测动脉收缩压和舒张压之间的一个压力值,或者被测动脉的平均血压值减IOmmHg和平均血压值加20mmHg之间的一个压力值,或者一个压力值,使在此压力值时在第二气囊中检测到的脉搏信号幅度大于一给定值; B)将第一气囊加压到高于被测动脉收缩压的一个压力值; C)对第一气囊缓慢泄气,在第一气囊缓慢泄气过程中,通过第一压力传感器测量第一气囊中不断变化的气压,并通过第二压力传感器同时测量第二气囊中的脉搏信号,根据在所述脉搏信号和第一气囊中的气压,确定被测动脉血压值。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血压测量的扇形袖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将第一气囊加压到高于被测动脉收缩压的一个压力值的方法是,在对第一气囊加压的过程中,实时监测第二气囊中的脉搏信号幅度的变化,当第二气囊中的脉搏信号幅度随第一气囊的气压的增加从大变小,最后消失时,停止加压。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血压测量的扇形袖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囊通过气体联通部件与血压计主机中的第一压力传感器连接,所述第二气囊通过气体联通部件与血压计主机中的第二压力传感器连接,所述血压计主机执行包括以下步骤的血压测量过程: A)将第二气囊加压到被测动脉平均血压值减IOmmHg和平均血压值加20mmHg之间的一个压力值; B)将第一气囊缓慢加压,在第一气囊缓慢加压过程中,通过第一压力传感器测量第一气囊中不断变化的气压,并通过第二压力传感器同时测量第二气囊中的脉搏信号,根据在所述脉搏信号和第一气囊中的气压,确定被测动脉血压值。
10.如权利要求7或9所述的用于血压测量的扇形袖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将第二气囊加压到被测动脉的平均血压值减IOmmHg和平均血压值加20mmHg之间的一个压力值的方法是,在对第二气囊加压的过程中,实时检测第二气囊中的脉搏信号,当所述脉搏信号幅度由零增加到最大,然后开始下降时,停止加压。
【文档编号】A61B5/0225GK103705227SQ201310543601
【公开日】2014年4月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6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6日
【发明者】陈云权, 周萌, 孟威 申请人:康尚医疗技术(丹阳)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