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湿性支气管扩张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276594阅读:399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湿性支气管扩张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湿性支气管扩张的中药制剂,所述制剂中各种原料药的重量份数为:桑白皮10~20份,白术10~20份,桑叶10~20份,麦冬10~20份,枇杷叶10~20份,杏仁10~20份,石膏10~20份,党参10~20份,薏苡仁10~20份,鱼腥草10~20份,芦根10~20份,栝楼皮10~20份,甘草10~20份,黄芩10~20份,仙鹤草10~20份,金银花10~20份,青天葵10~20份,金荞麦10~20份,知母10~20份,百合10~20份,竹沥10~20份,黄精10~20份,百部10~20份,茯苓10~20份,橘红10~20份。本发明能扶正祛邪,补虚泻实,同时又重视清痰热、排痰浊、散血瘀以治标实。本发明对支气管扩张患者大量浓痰,咳痰症状有显著的缓解治疗作用,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专利说明】一种治疗湿性支气管扩张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含有来源于植物、动物或矿物组份的医用配制品,特别涉及一种治疗湿性支气管扩张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支气管扩张的主要病因是支气管-肺组织感染和支气管阻塞。湿性支气管扩张临床表现主要为慢性咳嗽、咳大量脓痰。本病多数为获得性,多见于儿童和青年。大多继发于急、慢性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阻塞后,患者多有童年麻疹、百日咳或支气管肺炎等病史。反复肺部感染是本病特点,同一肺段反复发生肺炎并迁延不愈。常由上呼吸道感染向下蔓延所致,出现发热、咳嗽加剧、痰量增多、胸闷、胸痛等症状。
[0003]支气管-肺组织感染和阻塞常见的病毒和细菌感染使支气管管腔粘膜充血、水肿,分泌物阻塞使管腔狭小,导致引流不畅而加重感染,两者相互影响,促使支气管扩张的发生和发展。幼儿百日咳、麻疹、支气管肺炎是支气管-肺组织感染所致支气管扩张最常见的原因。由于儿童支气管管腔细,管壁薄弱,易阻塞,反复感染破坏支气管壁各层组织,使弹性减退,或细支气管周围肺组织纤维化,牵拉管壁,致使支气管变形扩张。肺组织的慢性感染或结核病灶愈合后的纤维组织牵拉,也可形成支气管扩张。此外,肿瘤、异物吸入或管外肿大的淋巴结压迫,也可导致远端支气管-肺组织感染而致支气管扩张。
[0004]湿性支气管扩张的症状:典型的症状为慢性咳嗽、大量脓痰,并不咳血或少量咳血。慢性咳嗽、大量脓痰,与体位改变有关,这是由于支气管扩张部位分泌物积储,改变体位时分泌物剌激支气管黏膜引起咳嗽和排痰。常在晨起或夜间卧床转动体位时咳嗽、咳痰量增多。感染急性发作时,黄绿色脓痰明显增多,每日可达数百毫升,如痰有臭味,提示合并有厌氧菌感染。感染时痰液收集于玻璃瓶中静置后出现分层的特征:上层为泡沫,下悬脓性成分,中层为混浊黏液,下层为坏死组织沉淀物。引起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为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和卡他莫拉菌。反复肺部感染其特点是同一肺段反复发生肺炎并迁延不愈。常由上呼吸道感染向下蔓延所致,出现发热、咳嗽加剧、痰量增多、胸闷、胸痛等症状。慢性感染中毒症状反复继发感染可有全身中毒症状,如发热、乏力、食欲减退、消瘦、贫血等,严重者可出现气促与发绀。重症支气管扩张患者由于支气管周围肺组织化脓性炎症和广泛的肺组织纤维化,可并发阻塞性肺气肿、肺心病,继而出现相应症状。
[0005]一般而言,支 气管扩张是解剖上的破坏性改变、是不可逆的,因此药物治疗的目标是控制症状以及延缓疾病的进展。支气管扩张通常继发于其他疾病,所以应对原发病及时进行治疗,对合并的鼻窦炎等应进行彻底治疗。此处,应根据病情,加强支持治疗、合理安排休息,应避免受凉,劝导戒烟,预防呼吸道感染。
[0006]控制感染是支气管扩张症急性感染期的主要治疗措施。根据病情,参考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在痰培养结果出来前或痰培养为阴性时,抗生素可选用下列经验性方案。轻症者可选用口服氨苄西林或阿莫西林0.5g,每日4次,或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存在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时,可选择口服喹诺酮类;重症患者,常需静脉联合用药。如有厌氧菌混合感染,加用甲硝唑(灭滴灵)或替硝唑。反复发作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或大咯血、病变范围局限于一侧肺、不超过2个肺叶,经药物治疗不易控制,全身情况良好,可根据病变范围作肺段或肺叶切除术。如病变较轻,且症状不明显,或病变较广泛累及双侧肺,或伴有严重呼吸功能损害者,则不宜手术治疗。

【发明内容】

[0007]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本病多数为慢性咳嗽、大量脓痰。这是由于支气管扩张部位分泌物积储,改变体位时分泌物剌激支气管黏膜引起咳嗽和排痰。常在晨起或夜间卧床转动体位时咳嗽、咳痰量增多。现在西医治疗,大多数选择抗生素治疗或手术切除病变肺叶,格比较昂贵,效果并不明显,容易引发继发感染,还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给身体机能带来一定的副作用;对于中医治疗,没有特定专门药物治疗此病,且药效比较慢,配方配伍不好,又不稳定。本发明扶正祛邪,补虚泻实,同时又重视清痰热、排痰浊、散血瘀以治标实,为治本虚提供有效的支持,避免出现补虚碍邪的副反应。本发明中药制剂对支气管扩张患者大量浓痰,咳痰症状有显著的缓解治疗作用,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000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湿性支气管扩张的中药制剂,其所述制剂中各种原料药的重量份数为:桑白皮10~20份,白术10~20份,桑叶10~20份,麦冬10~20份,枇杷叶10~20份,杏仁10~20份,石膏10~20份,党参10~20份,薏苡仁10~20份,鱼腥草10~20份,芦根10~20份,栝楼皮10~20份,甘草10~20份,黄芩10~20份,仙鹤草10~20份,金银花10~20份,青天葵10~20份,金荞麦10~20份,知母10~20份,百合10~20份,竹浙10~20份,黄精10~20份,百部10~20份,茯苓10~20份,橘红10~20份。
[0009]所述治疗湿性支气管扩张的中药制剂,其所述制剂中各种原料药的重量份数可以为:桑白皮10~15份,白术10~15份,桑叶10~15份,麦冬10~15份,枇杷叶10~15份,杏仁10~15份,石骨10~15份,党参10~15份,薏该仁10~15份,鱼腥草10~15份,芦根10~15份,栝楼皮10~15份,甘草10~15份,黄芩10~20份,仙鹤草10~20份,金银花10~20份,青天葵10~20份,金荞麦10~20份,知母10~20份,百合10~20份,竹浙10~20份,黄精10~20份,百部10~20份,茯苓10~20份,橘红10~20份。
[0010]所述治疗湿性支气管扩张的中药制剂,其所述制剂中各种原料药的重量份数还可以为:桑白皮10~20份,白术10~20份,桑叶10~20份,麦冬10~20份,枇杷叶10~20份,杏仁10~20份,石膏10~20份,党参10~20份,薏苡仁10~20份,鱼腥草10~20份,芦根10~20份,栝楼皮10~20份,甘草10~,20份,黄芩10~15份,仙鹤草10~15份,金银花10~15份,青天葵10~15份,金荞麦10~15份,知母10~15份,百合10~15份,竹浙10~15份,黄精10~15份,百部10~15份,获茶10~15份,橘红10~15份。
[001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治疗湿性支气管扩张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所述中药制剂的丸剂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2]a.将所述原料药放入水中加热回流提取2次;[0013]b.再取上述水提取后的药渣,加乙醇加热回流提取2次;
[0014]c.将上述两种提取液合并,减压回收乙醇加蜂蜜调和成丸剂。
[0015]所述步骤a中,可以将所述原料药放入5-10倍量的水中浸泡1_2小时,加热提取2次,每次1-2小时,去上清液,合并提取液,100-120目滤过,再经截流分子量为5000-10000的超滤柱超滤,超滤液减压浓缩相对密度为80°C时1.36的浸膏,加热浓缩至膏状,静置备用,成为组分I。
[0016]所述步骤b中,可以将水提取过的药渣放入10倍量乙醇中,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提取时间为I~2小时,100-120目滤过,再经截流分子量为5000-10000的超滤柱超滤,超滤液减压浓缩相对密度为80°C时1.36的浸膏,加热浓缩至膏状,静置备用,成为组分2。
[0017]所述步骤c中,可以将上述组分I与组分2合并,回收乙醇后减压放入浓缩器中浓缩时,浓缩至90°C时相对密度为1.50的浓缩液,置O~5°C低温冷藏24小时;将冷藏液加
0.3%的助滤剂硅藻土,过滤,滤液再置入双效真空浓缩器中,浓缩至每Iml含Ig生药量,干燥成粉末,加蜂蜜调和,搓成丸剂。
[001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再提供了一种治疗湿性支气管扩张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所述中药制剂的颗粒剂的制备步骤为:
[0019]a.将所述原料药放入粉碎机粉碎后过筛,
[0020]b.将过筛后剩下的颗粒物放入乙醇中加热回流提取2次;
[0021]c.再取上述乙醇提取后的药渣,加水加热回流提取2次;
[0022]d.将上述两种提取液合并,减压回收乙醇,制粒。
[0023]所述步骤a中,可以将所述原料药放入粉碎机粉碎后过120目细筛,使能通过120目筛的细粉量在达到30%,收集通过120目筛的原料细粉备用;所述步骤b中,可以将过筛后剩下的颗粒物放入乙醇中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I~2小时,将2次提取液合并静置;所述步骤c中,可以将上述乙醇提取过的药渣加10倍量水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I~2小时,将2次提取液合并静置;所述步骤d中,可以将上述两种提取液合并,减压浓缩相对密度为70°C时1.38的滤液,回收乙醇,将所得滤液调整比重到1.60,通入喷雾干燥机进行喷雾干燥,过喷雾干燥机喷头的压缩空气压力为4kg / m2,干燥室热气流温度是100°C,得原料药粉;将过筛后得到的原料细粉与制备的原料药粉混合,加糊精调和制粒。
[0024]所述治疗湿性支气管扩张的中药制剂,其所述治疗干性支气管扩张的中药制剂的剂型可以为:糖衣片剂、薄膜衣片剂、肠溶衣片剂、硬胶囊剂、软胶囊剂、口服液剂、口含剂、颗粒剂、冲剂、丸剂、散剂、丹剂、溶液剂、注射剂、硬膏剂或喷雾剂。
[0025]本病多数为慢性咳嗽、大量脓痰。这是由于支气管扩张部位分泌物积储,改变体位时分泌物剌激支气管黏膜引起咳嗽和排痰。常在晨起或夜间卧床转动体位时咳嗽、咳痰量增多。本发明扶正祛邪,补虚泻实,同时又重视清痰热、排痰浊、散血瘀以治标实,为治本虚提供有效的支持,避免出现补虚碍邪的副反应。本发明中药制剂对支气管扩张患者大量浓痰,咳痰症状有显著的缓解治疗作用,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本发明采用不同药性的中药材,进行了科学配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无任何毒副作用,使用方便,治愈后不易复发,且价格低廉,使用方便,能创造较好的社会价值及经济利益。
【具体实施方式】[0026]痰可致瘀,又易化热,是引发反复感染的重要原因,痰为阴邪非温不化,张仲景有“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治则,以上治法在临床上取得了明显疗效。支气管扩张症属中医学“咳嗽”、“咳血”、“肺痈”等范畴。支气管扩张症(简称支扩)是常见的慢性支气管疾病,是指直径大于2_中等大小的近端支气管由于管壁的肌肉和弹性组织破坏引起的异常扩张,主要症状为慢性咳嗽,咳大量脓痰和(或)反复咯血,患者多有童年麻疹、百日咳或支气管肺炎等病史。
[0027]肺为娇脏,喜润恶燥,支气管扩张多由于感受外邪日久不愈,邪气积于肺中,郁久化热,煎熬肺中津液,致津亏液耗,阴虚火旺,灼伤肺络,迫血外溢而致。当外邪犯肺,肺失宣发肃降,通调水道不利,气不布津,痰湿内生,上注于肺,即“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脾为气血生化之源,气机升降之枢纽,喜燥恶湿,肺病及脾,子病及母,脾失健运,津液输布失调,则痰湿内生,或过食辛辣厚味,内热煎灼津液,聚液为痰,痰湿中阻,久郁化热,痰热熏灼肺络,迫血妄行而引致本病。
[0028]痰是支气管炎症的产物,与中医学“肺热”密切相关,并认为本病之痰来源主要有四端:脾失健运,痰湿内生;阴虚火旺,灼津炼痰;肝郁化火,痰火内郁;素体不足,感受外邪。支扩演变中多见留瘀之机,在各型中因火热痰虚而致灼伤肺络或气机不利、气虚失摄均可致血瘀之症,如呕吐大量黄稠痰,其味腥臭,以早晨起床或夜间卧时为多,胸闷,咯血色黯红,或血痰,或肌肤甲错,或唇甲紫绀,面色晦暗,舌红或边有瘀斑,舌底静脉迂曲等。 [0029]肺主通调水道,若肺气不足,则通调水道的功能减弱。水液停聚于肺系,随肺气上逆,而出现咳痰;邪壅于肺。郁而化热,痰热内壅,炼液为痰,则痰色黄稠;若热伤肺络,络伤血溢,可致咯血;血溢脉外,而成瘀血。肺气虚,宣肃失常则咳嗽不已,气不布津则津聚成痰;肺阴虚,肺失濡养则干咳少痰,津亏火旺而络伤咯血”。若疾病进一步发展,或子病及母而肺脾同病,或久病及肾而肺肾两虚,都可使咳嗽、吐痰、咯血的症状加重。又因肺本为娇脏,禀赋不足则愈加易受外邪侵袭。外邪犯肺每可诱使支气管扩张症急性发作,其中尤以风热、风寒、风燥犯肺最为常见。
[0030]多年临床观察发现,本病临床以反复咯痰、咳嗽或见咯血为主要表现者,黄脓粘痰绵绵不尽为其苦,认为脾虚失运、痰热蕴肺是本病的重要病机,因此,治痰就显得尤为关键,结合其多年对支扩的临床研究,方中党参益气健脾以堵生痰之源;黄芩清肺化痰、肃降肺气,一健脾一清肺;白术健脾助运、和中化痰,通腑导下,开痰火下行之路,又具降逆肃肺之力,;百部消痰散结,桑叶升降诸气,寓治痰须先治其气之意,茯苓、竹浙半夏、橘红健脾燥湿、入络豁痰,共为佐药;金银花清解热毒以增黄芩清肺之力以为使药,甘草调和诸药。诸药配合,共奏健脾清肺、调气豁痰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芩、鱼腥草、金荞麦等都本症初起正盛邪实,以痰热壅肺为多见,火热之邪灼伤肺支脉络,为其出血的主要病因,治疗常宜清肺泻火,宣降肺气,配凉血止血之法。病久体虚者则耗气伤血,以本虚标实,阴虚火旺为多,同时也不乏气虚失固或脉络瘀滞之证,常用平肝降火,滋阴清热,益气摄血,活血宁络之法。
[0031]杏仁:苦,微温;甜杏仁苦温宣肺,润肠通便、仅适宜于风邪、肠燥等实证之患。凡阴亏、郁火者,则不宜单味药长期内服。如肺结核、支气管炎、慢性肠炎、干咳无痰等症禁忌单味药久服。具有润肺、止咳、滑肠等功效,对干咳无痰、肺虚久咳等症有一定的缓解作用。杏仁含有丰富的脂肪油,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因此,杏仁对防治心血管系统疾病有良好的作用;中医中药理论认为,杏仁具有生津止渴、润肺定喘的功效,常用于肺燥喘咳等患者的保健与治疗。
[0032]桑白皮为桑科植物桑Moms alba L.的根皮。主产于安徽、河南、浙江、江苏、湖南等地。功效:泻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肺热咳喘,面目浮肿,小便不利等症。《药性论》:使,平。能治肺气喘满,水气浮肿,主伤绝,利水道,消水气,虚劳客热头痛,内补不足。《日华子本草》:温,调中,下气。消痰止渴,利大小肠,开胃,下食,杀腹藏虫,止霍乱吐泻。
[0033]黄芩有清热燥湿,凉血安胎,解毒功效。主治温热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热咳嗽、湿热黄胆、肺炎、痢疾、咳血、目赤、胎动不安、高血压、痈肿疖疮等症。黄芩的临床应用抗菌比黄连还好,而且不产生抗药性。我们借助广谱抗菌作用强的特点,用在真菌培养杂菌感染特厉害,用黄芩提取液效果很好。《本草经疏》:黄芩,其性清肃,所以除邪:味苦所以燥湿;阴寒所以胜热,故主诸热。诸热者,邪热与遍热也,黄疸、肠僻、泄痢,皆湿热胜之病也,析其本,则诸病自瘳矣。苦寒能除湿热,所以小肠利而水自逐,源清则流洁也。血闭者,实热在血分,即热人血室,令人经闭不通,湿热解,则荣气清而自行也。恶疮疽蚀者,血热则留结,而为痈肿溃烂也:火疡者,火气伤血也,凉血除热,则自愈也。黄芩有抗变态反应及抗炎作用:黄芩所含黄芩甙与黄芩素能明显抑制致敏豚鼠离体小肠与离体气管对抗原所产生的过敏性收缩反应,对豚鼠与小鼠的被动全身性变态反应以及豚鼠被动性皮肤变态反应,黄芩甙与黄芩素亦有抑制作用。黄芩有解热作用,多数试验证明,黄芩的有效成份黄芩甙元有解热作用。黄芩有解毒作用,黄芩甙有明显的解毒作用,这可能是由于在β_葡萄糖醛酸甙酶的作用下,黄芩甙分解出葡萄糖醛酸,并与多种毒物结合所致。黄芩甙10毫克能提高士的宁的LD50达2.5倍,并且使四氯化碳中毒小鼠的肝糖原含量增多。
[0034]甘草味甘,性平,无毒。功能主治: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气力,解毒,久服轻身延年。生用泻火热,熟用散表寒,去咽痛,除邪热,缓正气,养阴血,补脾胃,润肺。甘草性平,味甘,归十二经。有解毒、祛痰、止痛、解痉以至抗癌等药理作用。在中医上,甘草补脾益气,止咳润肺,缓急解毒,调和百药。临床应用分“生用”与“蜜炙”之别。生用主治咽喉肿痛,痛疽疮疡,胃肠道溃疡以及解药毒、食物中毒等;蜜炙主治脾胃功能减退,大便溏薄,乏力发热以及咳嗽、心悸等。能调和诸药。
[0035]黄精以根茎入药。具有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功能。用于治疗脾胃虚弱,体倦乏力,口干食少,肺虚燥咳,精血不足,内热消渴等症。对于糖尿病很有疗效。酒黄精又称炙黄精。为净黄精加酒和黑豆等辅料蒸后切片晒干入药者。兼有遁经络之功。黄精具有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延缓衰老和抗菌等作用,黄精多糖具有免疫激活作用。用于阴虚肺燥,干咳少痰,及肺肾阴虚的劳嗽久咳等。用于脾胃虚弱。既补脾阴,又益脾气,用于肾虚精亏得头晕,腰膝酸软,须发早白及消渴等。黄精壮筋骨,益精髓,变白发;适宜用于肺阴不足所致的咳嗽痰少,干咳无痰,咳血等症。
[0036]竹浙性微寒,味甘。功能主治:清热化痰,除烦止呕。用于痰热咳嗽、胆火挟痰、烦热呕吐、惊悸失眠、中风痰迷、舌强不语、胃热呕吐、妊娠恶阻、胎动不安。药理作用:用于肺热咳嗽,痰黄及病热烦躁,惊悸。竹浙味甘微寒性润,善清热化痰而除烦。治痰热壅肺,咯痰黄稠者,多用鲜品,与 黄芩、栝楼、贝母等相配,以增强清肺化痰之功。《本草正》:治肺痿唾痰,尿血,妇人血热崩淋,胎动,及小儿风热癫癎,痰气喘咳,小水热涩。
[0037]鱼腥草性微寒,味苦。归肺经、膀胱、大肠经。清热解毒;排脓消痈;利尿通淋。主治:热淋主肺痈吐脓;痰热喘咳;喉哦;热痢;痈肿疮毒;热淋。《纲目》:散热毒痈肿,疮痔脱肛,断疰疾,解硇毒。《医林纂要》:行水,攻坚,去瘴,解暑。疗蛇虫毒,治脚气,溃痈疽,去瘀血。鱼腥草鲜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加热后作用减弱.体外试验证明,鱼腥草煎齐?对多种革兰阳性细菌和阴性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卡他球菌、白喉杆菌、变形杆菌、志贺、施氏、福氏及宋内痢疾杆菌、肠炎杆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鱼腥草乙醚提取物在体外对结核杆菌有明显抑制作用.鱼腥草中提取得到的一种油状物,对各种微生物尤其对霉菌和酵母均有抑制作用,对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杆菌、卡他球菌、肺炎球菌有明显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亦有抑制作用。
[0038]芦根甘,寒。归经:归肺经、胃经。功能: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利尿。主治:用于热病烦渴、胃热呕吐、肺热咳嗽、肺痈吐脓、热淋涩痛。肺热咳嗽,肺痈吐脓。本品入肺经善清透肺热,用治肺热咳嗽,常配黄芩、浙贝母、栝楼等药用。若治风热咳嗽,可配桑叶、菊花、苦杏仁等药用,如桑菊饮(《温病条辨》。若治肺痈吐脓,则多配薏苡仁、冬瓜仁等用,如苇茎汤(《千金方》。
[0039]栝楼皮入肺、胃、大肠三经。"润肺化痰,利气宽胸。治痰热咳嗽,咽痛,胸痛,吐血,衄血,消渴,便秘,痈疮肿毒。《本草便读》:"清肺。"《医学衷中参西录》:"清肺,敛肺,宁嗽,定喘。"《饮片新参》:"宽胸痹,化热痰,生津润肺。"
[0040]麦冬甘、微苦,微寒。归心、肺、胃经。【功能与主治】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用于肺燥干咳,阴虚痨嗽,喉痹咽痛,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心烦失眠,肠燥便秘。麦冬为百合科植物麦冬的块根,临床常用品有去心与不去心之分,去心之说最早见于陶弘景《名医别录》,谓麦冬如不去心可令人心烦。然后世医家反对者众多,如吴鞠通每用麦冬则注明不去心,谓麦冬有心可以心入心,直清心经之热。笔者认为似无争论之必要,由于中国各地用药习惯不同,可入乡随俗,不必苛求。如欲用其入心清热,可用朱砂拌之,称为辰麦冬。
[0041]白术味苦、甘,温。归脾、胃经。主治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白术对瘤细胞有细胞毒作用,能降低瘤细胞的增殖率,减低瘤组织的侵袭性,提高机体抗肿瘤反应的能力。白术挥发油对小鼠艾氏腹水癌、淋巴肉瘤腹水型、食管癌(Ecal09、肉瘤180等有抑制作用。白术内酯B腹腔注射对小鼠肉瘤民。也有显著抑制作用。《(药性论》载其:君,味甘,辛,无毒。能主大风痹,多年气痢,心腹胀痛,破消宿食,开胃,去痰涎,除寒热,止下泄。主面光悦,驻颜,去黑。治水肿胀满,吐呕逆,腹内冷痛,吐泻不住,及胃气虚冷痢。
[0042]桑叶:是桑科植物桑的干燥叶,又名家桑、荆桑、桑椹树、黄桑等,全国大部分地区多有生产,具有降血压、血脂、抗炎等作用汁对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以及部分酵母菌有良好的抑制生长作用。而且所需的抑菌浓度低、PH值范围为宽(4-9、热稳定性强。桑中的芸香苷能显著抑制大鼠创伤性浮肿,并能阻止结膜炎、耳郭炎、肺水肿的发展。桑叶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与祛风、清热功效相符。《日华子本草》:利五脏,通关节,下气,煎服;除风痛出汗,并扑损瘀血,并蒸后窨;蛇虫蜈蚣咬,盐接敷上。
[0043]枇杷叶性微寒,味苦辛。清肺止咳,降逆止呕。肺热咳嗽,气逆喘急,胃热呕吐,哕逆。《别录》:"主卒畹不止,下气。"《食疗本草》:"煮汁饮,主渴疾,治肺气热嗽及肺风疮,胸、面上疮。"枇杷叶浸膏,有清热、润肺、止咳化痰等功效;又蒸制其叶取露,取名“枇杷叶露”,有清热、解暑热、和胃等作用;又为极好的蜜源植物,在蜂蜜中,“枇杷蜜”质优。叶含皂苷、苦杏仁苷、乌索酸、齐墩果酸、鞣质、维生素B1、维生素C等。
[0044]石膏辛、甘,大寒。解肌清热,除烦止渴、清热解毒、泻火。治热病壮热不退,心烦神昏,谵语发狂,口渴咽干,肺热喘急,中暑自汗,胃火头痛、牙痛,热毒壅盛,发斑发疹,口舌生疮。煅敷生肌敛疮。外治痈疽疮疡,溃不收口,汤火烫伤。配桑叶,清宣肺热;配桂枝,表里双解;配白芷,清热泻火、消肿止痛;配知母,清热除烦;配半夏,肺胃双清、降逆化痰;配甘草,清肺止咳;配竹叶,清热除烦。
[0045]党参为中国常用的传统补益药,古代以山西上党地区出产的党参为上品,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之功效。现代研究,党参含多种糖类、酚类、留醇、挥发油、黄芩素葡萄糖甙、皂甙及微量生物碱,具有增强免疫力、扩张血管、降压、改善微循环、增强造血功能等作用。此外对化疗放疗引起的白细胞下降有提升作用。党参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的功效。用于脾肺虚弱,气短心悸,食少便溏,虚喘咳嗽,内热消渴等。《本草从新》记载:“补中益气、和脾胃、除烦渴。中气微弱,用以调补,甚为平妥。”
[0046]薏苡仁:是常用的中药.又是普遍、常吃的食物,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肿、健脾去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为常用的利水渗湿药。薏仁又是一种美容食品,常食可以保持人体皮肤光泽细腻,消除粉刺、斑雀、老年斑、妊娠斑、蝴蝶斑,对脱屑、痤疮、皲裂、皮肤粗糙等都有良好疗效。薏米的种仁和根又能入药治病。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薏米能"健脾益胃,补肺清热,去风胜湿。炊饭食,治冷气。煎饮,利小便热淋。"近年来,大量的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证明,薏米还是一种抗癌药物,初步鉴定,它对癌症的抑制率可达35%以上。
[0047]仙鹤草,拉丁学名Agrimonia eupatoria。苦、潘,平。归心、肝经。收敛止血,止痢,杀虫。广泛用于各种出血之证,例如:吐血、尿血、便血、崩漏、咯血、衄血,赤白痢疾,劳伤脱力,痈肿,跌打,创伤出血等证。《滇南本草》治妇人月经或前或后,赤白带下,面寒腹痛,日久赤白血痢。
[0048]《生草药性备要》: ”理跌打伤,止血,散疮毒。“全草为强壮性收敛止血药,有强心、升血压、凝血、止血、凉血、抗菌等作用,该品味涩收敛,功能收敛止血,广泛用于全身各部的出血之证。因其药性平和,大凡出血病证,无论寒热虚实,皆可应用。如治血热妄行之出血证,可配生地、侧柏叶、牡丹皮等凉血止血药同用;若用于虚寒性出血证,可与党参、熟地、炮姜、艾叶等益气补血、温经止血药同用。
[0049]金银花,为中药材和植物的统称。植物金银花又名忍冬,为忍冬科多年生半常绿缠绕木质藤本植物。“金银花”一名出自《本草纲目》,由于忍冬花初开为白色,后转为黄色,因此得名金银花。药材金银花为忍冬科忍冬属植物忍冬及同属植物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金银花自古被誉为清热解毒的良药。它性甘寒气芳香,甘寒清热而不伤胃,芳香透达又可祛邪。金银花既能宣散风热,还善清解血毒,用于各种热性病,如身热、发疹、发斑、热毒疮痈、咽喉肿痛等证,均效果显著。
[0050]青天葵:拉丁学名:Nervilia fordii Schltr。兰科芋兰属植物毛唇芋兰Nerviliafordii (Hance) Schlecht.,以全草或块莖入药。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性苦、味甘,平。功能主治】清肺止咳,健脾消积,镇静止痛,清热解毒,散瘀消肿。用于肺结核咳嗽咯血,支气管炎,小儿疳积,小儿肺炎,精神病,跌打肿痛,口腔炎,急性喉头炎,疮毒。《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散瘀消肿,镇静止痛。治精神病,跌打损伤,结肿瘀痛。[0051]金荞麦为寥科植物,别名苦荞麦、野桥荞麦、天荞麦。其性凉,味辛、苦,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健脾利湿的作用。金荞麦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均有抑制作用,醉剂作用大于水剂。另有报道,金荞麦及其各分离部分无体外抗菌作用,于感染前的不同时期腹腔注射金荞麦浸膏83mg / kg,对腹腔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小鼠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但在感染同时或感染后用药则无保护作用。
[0052]知母属清热下火药,主治:温热病、高热烦渴、咳嗽气喘、燥咳、便秘、骨蒸潮热、虚烦不眠、消渴淋浊。清热泻火,生津润燥。清热泻火,生津润燥。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燥咳,骨蒸潮热,内热消渴,肠燥便秘。石膏和知母均能清热泻火,可用治疗温热病气分热盛以及肺热咳嗽等证,但是石膏长于清解中清泻火热,重在清泻肺、胃实火,肺热咳喘、胃火头痛牙痛多用石膏;知母泻火中长于清润,肺热燥咳、内热骨蒸、消渴多选知母。
[0053]百合性甘,淡,平入心、肺经。功效祛风利湿,清热解毒。主治感冒发热,风湿痹痛,痢疾,水肿,白带,吐血,痈肿,外伤出血,毒蛇咬伤,急惊风,破伤风,哮喘,胃痛产后风。《陆川本草》载:破积,散毒。治跌打损伤,疮痈,是治疗妇科的良药。 [0054]百部性味甘、苦,微温。归肺经。主治润肺下气止咳,杀虫。用于新久咳嗽,肺痨咳嗽,百日咳;外用于头虱,体虱,蛲虫病,阴部骚痒。蜜百部润肺止咳。用于阴虚劳嗽。《本草经疏》:百部根,《蜀本》云微寒,《日华子》言苦,《本经》言微温者误也。苦而下泄,故善降,肺气升则喘嗽,故善治咳嗽上气。能散肺热,故《药性论》主润肺。其性长于杀虫,传尸骨蒸劳,往往有虫,故亦主之。疳热有虫,及蛔虫、寸白虫、蛲虫,皆能杀之。百部味苦,脾虚胃弱人宜兼保脾安胃药同用,庶不伤胃气。
[0055]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药具有利水渗湿、益脾和胃、宁心安神之功用。现代医学研究:茯苓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茯苓多糖有明显的抗肿瘤及保肝脏作用。茯苓性味甘淡平,入心、肺、脾经。具有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效。可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逆,恶阻,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等症。茯苓之利水,是通过健运脾肺功能而达到的,与其它直接利水的中药不同。用于脾虚泄泻,带下茯苓既能健脾,又能渗湿,对于脾虚运化失常所致泄泻、带下,应用茯苓有标本兼顾之效,常与党参、白术、山药等配伍。有可用为补肺脾,治气虚之辅佐药。
[0056]橘红辛、苦,温。归肺、脾经。散寒,燥湿,利气,消痰。用于风寒咳嗽,喉痒痰多,食积伤酒,呕恶痞闷。《药品化义》:橘红,辛能横行散结,苦能直行下降,为利气要药。盖治痰须理气,气利痰自愈,故用入肺脾,主一切痰病,功居诸痰药之上。佐竹茹以疗热呃,助青皮以导滞气,同苍术、厚朴平胃中之实,合葱白、麻黄表寒湿之邪,消谷气,解酒毒,止呕吐,开胸膈痞塞,能推陈致新,皆辛散苦降之力也。本经逢原》:橘红专主肺寒咳嗽多痰,虚损方多用之,然久嗽气泄,又非所宜。《医林纂要》:橘红专入于肺,兼以发表。去皮内之白,更轻虚上浮,亦去肺邪耳。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橘红佳品,其瓤内有红白之分,利气、化痰、止咳功倍于它药。O。其功愈陈愈良。”清朝《本草纲目拾遗》载:“橘红治痰症,消油腻、消食、醒酒、宽中、解蟹毒。”《中药大辞典》曰:“化州桔红,性味辛、苦、温,功用为化痰、理气、健脾、消食,治胸中痰滞、咳嗽气喘、呕吐呃逆、饮食积滞。”《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0年版)载:“化橘红辛、苦、温,归肺脾经,具散寒、燥湿、利气、消痰功能,用于风寒咳嗽、喉痒痰多、食积伤酒、呕恶心痞闷。”临床实际证明,对肺痨、支气管炎、长期胃痛、止咳化痰等有独特疗效。[0057]本发明口服液剂的制备方法:将所有原料桑白皮1200g,白术1300g,桑叶1200g,麦冬1300g,枇杷叶1300g,杏仁1400g,石膏1400g,党参1200g,薏苡仁1400g,鱼腥草1300g,芦根1300g,栝楼皮1400g,甘草1200g,黄芩1200g,仙鹤草1200g,金银花1300g,青天葵1200g,金荞麦1200g,知母1300g,百合1300g,竹浙1200g,黄精1300g,百部1200g,放入10倍量乙醇中,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I~2小时,将2次提取液合并静置;再将上述乙醇提取过的组份原料药材的药渣加10倍量水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I~2小时,将2次提取液合并静置;将上述两种提取液混合;回收乙醇后减压放入浓缩器中浓缩时,浓缩至90°C时相对密度为1.50的浓缩液,置O~5°C低温冷藏24小时;将冷藏液加0.3%的助滤剂硅藻土,过滤,滤液再置入双效真空浓缩器中,浓缩至每Iml含Ig生药量,然后加糊精调和,紫外线杀菌装瓶te装。
[0058]本发明丸剂制备方法为:取原料桑白皮lOOOg,白术1000g,桑叶lOOOg,麦冬1000g,枇杷叶1000g,杏仁lOOOg,石膏1000g,党参1000g,薏苡仁1000g,鱼腥草1000g,芦根1000g,栝楼皮1000g,甘草1000g,黄芩1000g,仙鹤草1000g,金银花1000g,青天葵1000g,金荞麦1000g,知母1000g,百合1000g,竹浙1000g,黄精1000g,百部1000g,获茶1000g,橘红lOOOg,取所述原料药加入5-10倍量的水中浸泡1-2小时,加热提取2次,每次1-2小时,去上清液,合并提取液,100-120目滤过,再经截流分子量为5000-10000的超滤柱超滤,超滤液减压浓缩相对密度为80°c时1.36的浸膏,加热浓缩至膏状,静置备用,成为组分I ;将水提取过的药渣放入10倍量乙醇中,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提取时间为I~2小时,100-120目滤过,再经截流分子量为5000-10000的超滤柱超滤,超滤液减压浓缩相对密度为80°C时1.36的浸膏,加热浓缩至膏状,静置备用,成为组分2 ;上述两种组分膏状浓缩成干燥成粉剂,加蜂蜜搓成丸剂,后用紫外线灭菌,然后装袋。
[0059]本发明粉剂的制备方法为:取原料桑白皮1300g,白术1300g,桑叶1200g,麦冬1400g,枇杷叶1300g,杏仁1400g,石膏1200g,党参1200g,薏苡仁1200g,鱼腥草1300g,芦根1300g,栝楼皮1400g,甘草1400g,黄芩1200g,仙鹤草1200g,金银花llOOg,青天葵1200g,金荞麦1200g,知母1300g,百合1300g,竹浙1200g,黄精1300g,百部1300g,茯苓1200g,橘红1300g,投入粉碎机粉碎成细粉,粒度为100~120目;过筛,未过筛的粗颗粒加水20升浸泡45分钟,加热煮沸35分钟,过滤,滤液备用;滤渣加水第二次加热,煮沸35分钟,过滤,滤液备用;滤渣再加水,第三次加热煮沸45分钟,过滤;将三次滤液合在一起,加热浓缩至糊状,放入烘箱80°C烘干后冷却,和过筛的细粉;成粉剂。
[0060]药理学毒性试验
[0061]1.皮肤刺激性试验
[0062]取家兔剃毛,用本发明丸剂进行诱导和激发接触试验,在24小时和48小时后观察试验家兔,均不见皮肤有红斑及水肿等现象,与阴性对照组无差异。结果表明,该片剂对皮肤反应强度近于零,即无皮肤变态反应。
[0063]2.采用大鼠同种被动皮肤过敏反应(PCA)、二硝基氯苯(DNCB)诱导小鼠迟发性变态反应模型,观察本发明的对大鼠同种被动皮肤过敏反应(PCA)、小鼠迟发性超敏反应(DTH)的影响,结果表明本发明的中药制剂能抑制大鼠同种被动皮肤过敏反应和小鼠迟发性超敏反应;本发明的中药制剂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以及对大鼠足跖角叉菜胶致肿的影响,均显示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对组织胺、右旋糖酐分别所致豚鼠、小鼠皮肤搔痒亦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0064]3.急性毒性试验
[0065]以本发明口服液以临床日用量的300倍给白鼠口服投药,观察5日。结果所有动物健存,其活动、饮食、毛发、排泄物未发现异常,未见毒性反应。对白鼠破损皮肤进行刺激性试验,未见有刺激性反应和其它不良反应。
[0066]毒性试验证明,该药未有毒性作用和不良反应,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0067]4.长期毒性实验:
[0068]本发明的口服液剂经灌胃给药6个月的动物长期毒性试验结果:SD大鼠分成三组,每组30只,雌雄各半(分成高、中、低三个剂量组,每组10只),其中第一组经灌胃给生理盐水;第二组经灌胃给本发明的剂量为0.25g、2.5g和12.5g / kg.d ;第三组经灌胃给洛伐他汀的剂量为0.5mg、5.0mg和50.0mg / kg.d。在给药期间,分别观察各组动物给药后的临床表现、血液学、血生化、脏器系数和组织病理学等指标进行药物毒性的评价。研究结果:主要毒性反应表现在洛伐他汀50mg / kg.d和5.0mg组,表现在给药后SD大鼠出现了流涎、毛蓬松、忙碌、腹泻、踏脚等反应和症状,总摄食量和体重减轻;血液检查显示白细胞总数有所增加,红细胞总数、血红蛋白含量和血小板计数明显下降(P均<0.05);血液生化检查显示ALT、AST、ALP和CK升高I~8倍(P均< 0.05),肌酐和尿素氮有所升高(P均<0.05),但未引起动物死亡;组织病理学分析结果显示洛伐他汀50mg / kg.d组出现了与人相似的肝肾病理改变。而生理盐水组和本发明0.25g、2.5g和12.5g / kg.d三个剂量组和洛伐他汀0.5mg / kg.d剂量组在整个给药期间均未出现类似反应,在恢复期观察期间,出现反应的各组动物的症状逐渐消失恢复正常状态。可见本发明不但能够降低洛伐他汀的毒副作用,而且可使洛伐他汀的临床无毒剂量增加至5~25倍(P均< 0.01)。
[0069]毒性试验证明,该制剂未有毒性作用和不良反应,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0070]临床试验:
[0071]湿性支气管扩张临床表现主要为慢性咳嗽、咳大量脓痰。本病多数为获得性,多见于儿童和青年。大多继发于急、慢性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阻塞后,患者多有童年麻疹、百日咳或支气管肺炎等病史。反复肺部感染是本病特点,同一肺段反复发生肺炎并迁延不愈。常由上呼吸道感染向下蔓延所致,出现发热、咳嗽加剧、痰量增多、胸闷、胸痛等症状。我科门诊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湿性支气管扩张,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2009年I月-2012年12月应用该法治疗的湿性支气管扩张患者资料报道如下。
[0072]I资料与方法
[0073]1.1 一般资料100病例均为我科门诊患者,均诊断为湿性支气管扩张,符合以下条件:①急性起病,既往无慢性咳嗽史;②咳嗽,咯痰,或伴有发热双肺呼吸音正常或双肺散在干,湿性罗音;④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升高;⑤胸部X线检查排除肺炎,肺结核,肺气肿,肺心病,肺癌等其他肺部疾病。患者年龄15~67岁,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男29例,女21例,年龄15~66岁,平均年龄34岁;对照组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龄15~67岁,平均年龄35岁。两组年龄、性别及病情经统计学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具有可比性。
[0074]1.2治疗方法
[0075]1.2.1治疗组:方用自拟方化痰止咳汤,方用:桑白皮13g,白术12g,桑叶12g,麦冬14g,枇杷叶13g,杏仁14g,石膏12g,党参12g,薏苡仁12g,鱼腥草13g,芦根1300g,栝楼皮14g,甘草14g,黄岑12g,仙鹤草12g,金银花llg,青天葵12g,金荞麦12g,知母13g,百合13g,竹浙12g,黄精13g,百部12g,获茶12g,橘红13g,水煎三次后混合,分6次服用,日3次,连用6d,6d后评价疗效。
[0076]1.2.2对照组:0.9% NS150mL+头孢哌酮舒巴坦钠针4g及5% GSlOOmL+盐酸氨溴索针90mg,静脉滴注,日I次。
[0077]1.3疗效判定标准痊愈:咳嗽,咯痰完全消失,体温正常,双肺湿性罗音消失,血白细胞计数正常,胸部X线检查正常;显效:咳嗽,咯痰明显减轻,体温正常,双肺湿性罗音减少,血白细胞计数正常,胸部X线检查正常或肺纹理增多;有效;咳嗽,咯痰有减轻,体温正常或低热,双肺湿性罗音减少,血白细胞计数降低,胸部X线检查肺纹理增多或无变化;无效:上述症状,体征及各项检查无变化。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 nX
[0078]100%。
[0079]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土标准差(-X土 S)描述,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080]2结果见表1。
[0081]表1两组疗效比较例(% )
[0082]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湿性支气管扩张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剂中各种原料药的重量份数包括:桑白皮10~20份,白术10~20份,桑叶10~20份,麦冬10~20份,枇杷叶10~20份,杏仁10~20份,石膏10~20份,党参10~20份,薏苡仁10~20份,鱼腥草10~20份,芦根10~20份,栝楼皮10~20份,甘草10~20份,黄芩10~20份,仙鹤草10~20份,金银花10~20份,青天葵10~20份,金荞麦10~20份,知母10~20份,百合10~20份,竹浙10~20份,黄精10~20份,百部10~20份,茯苓10~20份,橘红10~2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治疗湿性支气管扩张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剂中各种原料药的重量份数为:桑白皮10~15份,白术10~15份,桑叶10~15份,麦冬10~15份,枇杷叶10~15份,杏仁10~15份,石膏10~15份,党参10~15份,薏苡仁10~15份,鱼腥草10~15份,芦根10~15份,栝楼皮10~15份,甘草10~15份,黄芩10~20份,仙鹤草10~20份,金银花10~20份,青天葵10~20份,金荞麦10~20份,知母10~20份,百合10~20份,竹浙10~20份,黄精10~20份,百部10~20份,茯苓10~20份,橘红10~20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治疗湿性支气管扩张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剂中各种原料药的重量份数为:桑白皮10~20份,白术10~20份,桑叶10~20份,麦冬10~20份,枇杷叶10~20份,杏仁10~20份,石膏10~20份,党参10~20份,薏苡仁10~20份,鱼腥草10~20份,芦根10~20份,栝楼皮10~20份,甘草10~20份,黄芩10~15份,仙鹤草10~15份,金银花10~15份,青天葵10~15份,金荞麦10~15份,知母10~15份,百合10~15份,竹浙10~15份,黄精10~15份,百部10~15份,获茶10~15份,橘红10~15份。
4.一种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治疗湿性支气管扩张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的丸剂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所述原料药放入水中加热回流提取2次; b.再取上述水提取后的药渣,加乙醇加热回流提取2次; c.将上述两种提取液合并,减压回收乙醇加蜂蜜调和成丸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丸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将所述原料药放入5-10倍量的水中浸泡1-2小时,加热提取2次,每次1-2小时,去上清液,合并提取液,100-120目滤过,再经截流分子量为5000-10000的超滤柱超滤,超滤液减压浓缩相对密度为80°C时1.36的浸膏,加热浓缩至膏状,静置备用,成为组分I。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丸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将水提取过的药渣放入10倍量乙醇中,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提取时间为I~2小时,100-120目滤过,再经截流分子量为5000-10000的超滤柱超滤,超滤液减压浓缩相对密度为80°C时1.36的浸膏,加热浓缩至膏状,静置备用,成为组分2。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丸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将上述组分I与组分2合并,回收乙醇后减压放入浓缩器中浓缩时,浓缩至90°C时相对密度为1.50的浓缩液,置O~5°C低温冷藏24小时;将冷藏液加0.3%的助滤剂硅藻土,过滤,滤液再置入双效真空浓缩器中,浓缩至每Iml含Ig生药量,干燥成粉末,加蜂蜜调和,搓成丸剂。
8.—种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述湿性治疗支气管扩张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的颗粒剂的制备步骤为:a.将所述原料药放入粉碎机粉碎后过筛, b.将过筛后剩下的颗粒物放入乙醇中加热回流提取2次; c.再取上述乙醇提取后的药渣,加水加热回流提取2次; d.将上述两种提取液合并,减压回收乙醇,制粒。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颗粒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将所述原料药放入粉碎机粉碎后过120目细筛,使能通过120目筛的细粉量在达到30%,收集通过120目筛的原料细粉备用;所述步骤b中,将过筛后剩下的颗粒物放入乙醇中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I~2小时,将2次提取液合并静置;所述步骤c中,将上述乙醇提取过的药渣加10倍量水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I~2小时,将2次提取液合并静置;所述步骤d中将上述两种提取液合并,减压浓缩相对密度为70°C时1.38的滤液,回收乙醇,将所得滤液调整比重到1.60,通入喷雾干燥机进行喷雾干燥,过喷雾干燥机喷头的压缩空气压力为4kg / m2,干燥室热气流温度是100°C,得原料药粉;将过筛后得到的原料细粉与制备的原料药粉混合,加糊精调和制粒。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治疗湿性支气管扩张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疗湿性支气管扩张的中药制剂的剂型为:糖衣片剂、薄膜衣片剂、肠溶衣片剂、硬胶囊剂、软胶囊剂、口服液剂、口含剂、颗粒剂、冲剂、丸剂、散剂、丹剂、溶液剂、注射剂、硬膏剂或喷雾 剂。
【文档编号】A61P11/00GK103784830SQ201310749484
【公开日】2014年5月14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31日
【发明者】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人:青岛恒波仪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