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腹腔自适应外充式小儿疝囊闭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25268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经腹腔自适应外充式小儿疝囊闭合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经腹腔自适应外充式小儿疝囊闭合器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经腹腔自适应外充式小儿疝囊闭合器,它属于医用手术材料的生产研发技术领域,特别适合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用作充填封闭腹壁缺损间隙。
背景技术
[0002]就小儿腹股沟疝的发病机理来说,它是由于胚胎后期随睾丸下降到阴囊的腹膜形成的鞘状突未能完全闭锁,在腹壁与腹腔之间留下间隙,腹腔内一些组织或脏器会通过间隙突出于体表即形成小儿疝。现行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常规方法为开放式前入路手术和在腹腔镜下后入路手术两大类,所谓“开放式前入路手术”是从腹腔外皮肤切开分离腹壁后在腹股沟管内行疝囊颈高位缝合结扎术;而在“腹腔镜下后入路手术”则是采用腹腔镜技术经腹腔内行小儿疝囊内环缝合的技术。事实上,这两类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方法均是采用缝线缝合关闭腹壁间隙或缺损的术式,它在实际操作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手术风险,例如:在“开放式前入路手术”中要进行腹壁和睾提肌的切开分离,造成睾提肌的损伤,容易伤及该部位的神经、精索血管和输精管并伴有阴囊水肿、手术区域感染等术后并发症以及后期疝复发、手术侧睾丸萎缩的风险;虽然在“腹腔镜下后入路手术”并不影响腹股沟区的解剖结构也不破坏睾提肌和游离精索,但在缝合时也难免会损伤腹膜外的精索血管和输精管,同样存在因缝合不牢脱落或因缺损过大而造成术后疝复发以及手术侧出现睾丸萎缩的风险。为了规避上述手术风险,本申请人曾于2011年6月3日提出了一种名称为“经腹腔小儿疝囊闭合器”(ZL201120185860.9)的实用新型技术,它是由闭合网片、充填支撑架和分别连接于充填支撑架、闭合网片的上打结线、下打结线构成小儿疝囊闭合器,在手术时通过腹腔镜下将小儿疝囊闭合器送入腹腔内,使其充填封闭间隙或缺损而行小儿疝囊关闭术来达到治愈目的,经应用表明:它在腹腔内不作任何缝合操作,不易损伤精索血管、输精管和腹壁解剖结构,确实是一种治疗小儿疝的新型装置和全新术式。但是,无需讳言,我们在手术应用中也发现它还存在一些技术性使用缺陷:由于小儿疝属于一种腹壁疝,疝形成的腹壁裂隙(即腹股沟管)是从腹腔内向腹腔外斜行而非与腹壁垂直的,腹壁也是向前凸起呈坡状角度,加之小儿疝腹壁缺损间隙角度和形状大小存在不规则性,现行小儿疝囊闭合器对不同形状缺损的间隙角度大小进行自适应调节充填的效果是不很理想的。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现行小儿疝囊闭合器的充填支撑架与闭合网片的连接角度是相对固定的,再则因支撑架高度有限,在手术操作时它不能自行调节适应腹壁缺损的角度形状来达到充填完全的封闭效果。这正是现行小儿疝囊闭合器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地方,这也是本实用新型想要继续解决的技术课题。实用新型内容[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克服现行闭合器存在的上述不足之处而提出一种经腹腔自适应外充式小儿疝囊闭合器。[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按照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0005]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经腹腔自适应外充式小儿疝囊闭合器,它包括可塑性充填架、充填定位外拉线、底层网片和防粘连底层片,所说的防粘连底层片贴覆于底层网片的外底面,其特征在于:充填定位外拉线的一端连接于可塑性充填架的顶端,充填定位外拉线的另一端连接于可塑性充填架的底端,可塑性充填架的底端连接于底层网片的内表面,在可塑性充填架与底层网片的连接结点处连接有打结固定线。它显著的结构特点是:将可塑性充填架底端用缝线连接于底层网片的内表面形成“点连接”柔性结构并在结点处连接用于手术的打结固定线,这种“点连接”柔性结构能使可塑性充填架在底层网片上任意转动而改变连接角度,在手术时只需拉紧操作充填定位外拉线,就能方便地使可塑性充填架自行调节适应腹壁缺损通道的角度形状进行密实充填,再由打结固定线在皮肤层下将其固定即可实现由可塑性充填架自适应充填腹壁缺损并严密关闭缺损通道的发明目的,它对手术医治小儿腹股沟疝有极佳的治疗效果。[0006]更进一步地说,本实用新型还具有如下的技术特征:[0007]所说的可塑性充填架的底端是用缝线连接于底层网片内表面的中央位置。这种缝线固定方式所形成的“点连接”柔性结构能使可塑性充填架在手术操作中具有很好的自适应充填调节性能,可最大程度地满足对不同角度形状腹壁缺损所造成小儿疝的手术需求,它对医治小儿疝有极佳的手术效果。[0008]在可塑性充填架的顶部设置有自适应伞状支撑条。这种结构设计特别适用于腹壁缺损较大的小儿疝手术用,它能有效增强对腹壁缺损通道的充填封闭作用,对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和降低术后疝复发率均均有明显效果。[0009]所说的可塑性充填架为橄榄状中空网面结构。这种结构设计更具可塑性,特别有利于提高可塑性充填架的弹性支撑性能,能进一步满足闭合器对不同形状腹壁缺损通道进行充填关闭的手术要求,进一步提高充填封闭的可靠性能,同时,采用中空结构也能减少医用材料的用量,能有效避免在患儿腹壁处出现术后硬节,这对进一步提高医治小儿疝的手术效果具有明显作用。[0010]所说的可塑性充填架设置成笼形条结构,控制笼形条的数量为八至十六根。这种结构设计也能使可塑性充填架具有很好的支撑弹性和可塑性能,在医治小儿疝的手术实践中也有很好的使用效果。[0011]所说的防粘连底层片为生物补片材料,或者是可吸收的医用防粘连合成材料,或者是不可吸收的医用防粘连合成材料。在医治小儿疝手术实践中具有极佳的防粘连手术效果[0012]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0013]本实用新型是在底层网片上用缝线缝合可塑性充填架形成“点连接”柔性结构的小儿疝囊闭合器,可塑性充填架能在底层网片上自由转动变化角度来适应腹壁缺损间隙形状,特别是将可塑性充填架设置成橄榄状中空网面结构或笼形条结构,只需操作充填定位外拉线即能使可塑性充填架随缺损形状进行变形为一个截面积增大的一个椎形或者同底的反向双椎形,使其能自行适应不同形状的腹壁孔隙并对其进行完全充填,即可实现严密封闭缺损通道治愈小儿疝的手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小儿疝囊闭合器具有用料结构简捷、生产制造方便、简化术式方便操作和手术治疗安全的优点,是一种有效治疗小儿疝的新型材料和手术方法,在手术全过程中都无需在腹腔内作任何缝合操作,能彻底避免术后复发、睾丸萎缩和影响成年后生育能力的医疗风险,有极佳的应用前景。


[00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0015]图2是图1的俯视图,展示在橄榄状中空网面的可塑性充填架顶部设置自适应伞状支撑条的结构示意图。[0016]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可塑性充填架设置成笼形条骨架结构的又一实施例示意图。[0017]图4是图3的俯视图,展示可塑性充填架设置成笼形条的结构示意图。[0018]图5是本实用新型经腹腔自适应外充填手术封闭小儿疝囊缺损间隙的示意图。[0019]附图中的标记说明:[0020]I为充填定位外拉线,2为自适应伞状支撑条,3为可塑性充填架,4为底层网片,5为防粘连底层片,6为打结固定线,7为笼形条,8为穿线孔,9为皮肤层,10为缺损间隙,11为腹腔内腹膜,12为腹壁。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手术实施例:[0022]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经腹腔自适应外充式小儿疝囊闭合器,它主要是由可塑性充填架3、自适应伞状支撑条2、充填定位外拉线1、打结固定线6、底层网片4、贴覆于底层网片4外底面的防粘连底层片5构成。它在实际制作时是按照如下方式进行选料制作的:可塑性充填架3、自适应伞状支撑条2和底层网片4是选用轻量型医用聚丙烯材料,也可采用部分可吸收的轻量型聚丙烯网片,或者轻量型医用聚酯材料制成,将可塑性充填架3设置成橄榄状中空网面结构,也可将可塑性充填架3制成球状或园柱状,或者将可塑性充填架3设置成由八根笼形条7构成的笼骨架结构,控制可塑性充填架3的高度为3.0cm、中部直径为3.0cm,自适应伞状支撑条2的数量为六根并控制长度为2.0cm、宽度为0.5cm,底层网片4的直径为3.0cm ;防粘连底层片5是选用可吸收的医用防粘连合成材料或者是不可吸收的医用防粘连合成材料,也可选用生物补片材料制作,防粘连底层片5的直径控制为3.2cm。所说的自适应伞状支撑条2是配置于可塑性充填架3顶部并在顶端设置有穿线孔8,充填定位外拉线I的一端连接于可塑性充填架3的顶端,充填定位外拉线I的另一端内穿于穿线孔8连接于可塑性充填架3的底端,所述的充填定位外拉线I是采用4一O合成可吸收线;将可塑性充填架3的底端用缝线连接于底层网片4内表面中央位置使之形成能任意改变连接角度的“点连接”柔性结构,在可塑性充填架3与底层网片4的连接结点处再连接二根打结固定线6,所述的打结固定线6采用4一O合成不吸收线。它是按如下手术方式来实现经腹腔自适应外充填封闭缺损通道治愈小儿疝的:小儿疝患者经术前常规检查在无手术禁忌的情况下,采用气管插管全麻下,穿刺腹腔在IOmmHg 12mmHg压力下充入二氧化碳建立气腹,在脐部上侧部位作IOmm凿孔置入腹腔镜摄影镜头并将小儿疝囊闭合器送入腹腔放置于手术部位,经腹腔外对应小儿疝缺损间隙10的较低位置用特制穿刺针刺入腹腔内并用穿刺针钩住充填定位外拉线I将其带出腹壁12外,在腹部皮肤层9对应小儿疝缺损间隙10内环口上侧位置作1_切口,在切口处用穿刺针分两次刺入腹腔内逐次地钩住打结固定线6,分两次带出腹壁12外缓缓外拉充填定位外拉线I,即可拉动顶部配置有自适应伞状支撑条2的可塑性充填架3使其逐渐地充填于小儿疝的缺损间隙10内,由于可塑性充填架3与底层网片4之间是能任意改变角度的“点连接”柔性结构,在充填过程中,可塑性充填架3能自行调节改变形状来适应患儿腹壁12的缺损间隙10角度形状并由内向外逐步地进行密实充填,同时,底层网片4也能紧紧贴覆于腹壁12的腹膜11上并严密封闭缺损间隙10的内环口,再将二根打结固定线6拉紧打结于皮肤层9皮下固牢后,剪断充填定位外拉线I和固定打结后的多余线,然后消除气腹即可结束手术。
权利要求1.一种经腹腔自适应外充式小儿疝囊闭合器,它包括可塑性充填架(3)、充填定位外拉线(I)、底层网片(4)和防粘连底层片(5),所说的防粘连底层片(5)贴覆于底层网片(4)的外底面,其特征在于:充填定位外拉线(I)的一端连接于可塑性充填架(3)的顶端,充填定位外拉线(I)的另一端连接于可塑性充填架(3)的底端,可塑性充填架(3)的底端连接于底层网片(4)的内表面,在可塑性充填架(3)与底层网片(4)的连接结点处连接有打结固定线(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腹腔自适应外充式小儿疝囊闭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可塑性充填架(3)的底端是用缝线连接于底层网片(4)内表面的中央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经腹腔自适应外充式小儿疝囊闭合器,其特征在于:在可塑性充填架(3 )的顶部设置有自适应伞状支撑条(2 )。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经腹腔自适应外充式小儿疝囊闭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可塑性充填架(3)为橄榄状中空网面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经腹腔自适应外充式小儿疝囊闭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可塑性充填架(3)设置成笼形条(7)结构,控制笼形条(7)的数量为八至十六根。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经腹腔自适应外充式小儿疝囊闭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说的防粘连底层片(5)为生物补片材料,或者是可吸收的医用防粘连合成材料,或者是不可吸收的医用防粘连合成材料。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经腹腔自适应外充式小儿疝囊闭合器,它主要是由可塑性充填架、自适应伞状支撑条、充填定位外拉线、打结固定线、底层网片和贴覆于底层网片外底面的防粘连底层片构成,它突出的结构特点是可塑性充填架的底端是用缝线连接于底层网片并在结点处连接用于手术的打结固定线,形成能任意转动改变角度的“点连接”柔性结构,可塑性充填架能在手术过程中自行适应小儿疝腹壁缺损间隙的角度形状进行密实充填严密封闭。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实用性强、手术操作方便快捷、治疗安全有效、无术后禁忌的显著优点,对医治小儿腹股沟疝有极佳的手术效果,有极佳的应用前景。
文档编号A61F2/00GK203059972SQ201320034910
公开日2013年7月17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23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23日
发明者雷泽华 申请人:雷泽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