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转运床及其底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26434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病人转运床及其底盘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床具,尤其是一种病人转运床及其底盘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病人转运床的底盘上均设有四个脚轮,脚轮为万向轮,用于为病人的转运提供方便。然而,由于四个脚轮均为万向轮,因此在移动过程中,尤其是在转弯时极易出现床体因惯性等因素而与墙体或周围人员发生碰撞的情况,另外,在使用的时候还需将脚轮锁定以免其自动滑移。针对病床会自动滑移的问题,申请号为2001201153966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病床的脚轮刹车装置,该刹车装置设于底盘的前后两端处,其包括脚踏和刹车杆,刹车杆沿左右方向延伸并且于两端处分别传动连接有刹车执行机构,刹车执行机构包括与对应的脚轮对应的偏心装置、调压弹簧、锁定组件等部件或组件,另外,位于底盘前后两端处的两个刹车杆之间通过四连杆机构同步传动连接,即二者的转动运动完全同步,从而可通过在病人转运床的一端处操作脚踏来同时对四个脚轮进行刹车或释放。针对病人转运床转弯漂移的问题,有人在上述推车床上加装了导向轮机构,目前的导向轮机构均是设于底盘中部,其操作柄位于底盘的一侧(左侧或右侧)处,通过其导向轮的下降来为转运床的转换提供支点,完成转运床的顺利、平稳转弯,通常情况下,导向轮是处于折叠的状态不与地面接触的。上述病人转运床虽然分两步解决了病人转运床的转弯漂移以及刹车的问题,但是刹车装置的操作部件(脚踏)位于转运床的床头或床尾处,而导向装置的操作机构位于转运床的一侧处,这种布置方式对于经常移动的病人转运床非常不便,尤其是当快速移动转运床运送病人去急救的时候,如果想避免转弯时的漂移还要将推车停下才能到床侧使用导向装置,或者需要多人协作,从而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劳动量和病人运送的时间。可见,目前的病人转运床存在刹车和导向无法同时操作的问题。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病人转运床,以解决现有的病人转运床存在的刹车和导向无法同时操作的问题。同时,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上述病人转运床的底盘装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病人转运床采用以下技术方案:病人转运床,包括底盘装置和床体,底盘装置包括底盘、设于底盘前后两端处的两刹车装置和装配在底盘上的导向装置,刹车装置包括刹车杆,导向装置包括导向轮以及用来装配导向轮的轮架,轮架通过对应的枢轴装配在底盘上,每个刹车杆上均固定装配有传动臂,传动臂与其所在的刹车杆相交并且位于两刹车杆上的传动臂互相对应,互相对应的两传动臂的相邻端均向内延伸,底盘上可转动的装配有前后延伸的中控轴,中控轴通过其两端所设的拐臂将互相对应的两个传动臂的相邻端同步、同向的传动连接在一起,至少一个刹车杆传动连接有用于驱使其绕轴线转动的操纵柄,中控轴上设有用于与轮架顶压配合控制导向轮高度的凸轮机构。互相对应的传动臂各自于相邻端装配有吊臂,中控轴上的拐臂通过所述吊臂与对应的传动臂连接。连接有操纵柄的传动臂在相应的刹车杆上形成平衡梁结构,操纵柄铰接装配在底盘上并通过拉杆与对应的传动臂传动连接。轮架在底盘上形成定点杠杆机构并且以远离导向轮的一端为动力接收端。所述轮架的动力接收端通过轮架的弯折而竖起,所述凸轮机构由固定装配在中控轴上的端面凸轮构成。底盘与轮架之间设有用于下压导向轮的弹性件。本实用新型的底盘装置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底盘装置,用于病人转运床,包括底盘、设于底盘前后两端处的两刹车装置和装配在底盘上的导向装置,刹车装置包括刹车杆,导向装置包括导向轮以及用来装配导向轮的轮架,轮架通过对应的枢轴装配在底盘上,每个刹车杆上均固定装配有传动臂,传动臂与其所在的刹车杆相交并且位于两刹车杆上的传动臂互相对应,互相对应的两传动臂的相邻端均向内延伸,底盘上可转动的装配有前后延伸的中控轴,中控轴通过其两端所设的拐臂将互相对应的两个传动臂的相邻端同步、同向的传动连接在一起,至少一个刹车杆传动连接有用于驱使其绕轴线转动的操纵柄,中控轴上设有用于与轮架顶压配合控制导向轮高度的凸轮机构。互相对应的传动臂各自于相邻端装配有吊臂,中控轴上的拐臂通过所述吊臂与对应的传动臂连接,连接有操纵柄的传动臂在相应的刹车杆上形成平衡梁结构,操纵柄铰接装配在底盘上并通过拉杆与对应的传动臂传动连接。轮架在底盘上形成定点杠杆机构并且以远离导向轮的一端为动力接收端。底盘与轮架之间设有用于下压导向轮的弹性件。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病人转运床在其每个刹车杆上均固定装配有传动臂,传动臂与其所在的刹车杆相交并且位于两刹车杆上的传动臂互相对应,互相对应的两传动臂的相邻端均向内延伸,并且底盘上可转动的装配有前后延伸的中控轴,中控轴通过其两端所设的拐臂将互相对应的两个传动臂的相邻端同步、同向的传动连接在一起,至少一个刹车杆传动连接有用于驱使其绕轴线转动的操纵柄,尤其是中控轴上设有用于与轮架顶压配合控制导向轮高度的凸轮机构,因此,在使用时,可通过操纵柄来同时驱动两个刹车装置动作,并且通过中控轴上的凸轮机构来带动轮架活动,从而可通过设定凸轮机构的尺寸来调整导向轮与刹车装置之间的配合关系,通过一个操纵柄来实现对整个病人转运床的刹车装置以及导向装置的控制,解决了现有的病人转运床存在的刹车和导向无法同时操作的问题。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病人转运床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病人转运床的底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的病人转运床的导向轮在转运床为刹车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中的病人转运床的导向轮在转运床为导向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1中的病人转运床的导向轮在转运床为万向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底盘装置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病人转运床的一种实施例,如图1-5所示,包括底盘装置101和床体102,底盘装置101包括底盘11,底盘11的前后两端处各设有一个刹车装置,每个刹车装置均包括一个刹车杆12以及受刹车杆12的转动控制的刹车执行机构13,刹车执行机构13的结构及原理与现有技术中的刹车执行结构相同,此处不予赘述,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刹车装置的刹车杆12上装配有传动臂14,位于两刹车杆上的传动臂14互相对应,本实施例中,传动臂14止旋的装配在相应的刹车杆上并且形成平衡梁结构,另外,互相对应的传动臂的相邻端均向内延伸(即向底盘的中间部分延伸),并且互相对应的传动臂的相邻端之间通过中控轴15连接,中控轴15沿前后方向延伸并转动装配在底盘11上,其两端分别设有拐臂16,位于中控轴两端的两个拐臂16之间互相平行并且朝中控轴15的径向同侧凸出,互相对应的两个传动臂的相邻端分别设有吊臂17,吊臂17与中控轴15对应端上的拐臂铰接,从而使得中控轴15将对应的传动臂14的内端(朝向底盘中间部分的一端)同步、同向的传动连接在一起,此时不管驱动哪一个刹车杆转动,两个刹车装置的刹车杆都会在中控轴15的作用下同步的动作,但是,为了实现在底盘11的任意端操作,本实施例中在底盘11的两端处分别设有操纵柄19,操纵柄19采用铰接在底盘11的对应端的脚踏,脚踏通过拉杆20与对应的传动臂外端连接,拉杆20的一端与脚踏铰接,另一端与对应的传动臂铰接,当上下扳动脚踏时,传动臂14带动两个刹车装置同步动作;底盘11上还装配有导向装置,导向装置包括导向轮21以及用来装配导向轮21的轮架22,轮架22通过对应的枢轴23装配在底盘11上,本实施例中,枢轴23沿左右方向延伸并使得轮架22在底盘11上形成定点杠杆机构,在此定点杠杆机构中,轮架22以远离导向轮21的一端为动力接收端,另外,轮架22的动力接收端通过轮架的弯折而竖起并且转动装配有滚珠18,底盘11与轮架22之间设有用于下压导向轮的弹性件,该弹性件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套在枢轴上的扭簧24,中控轴15上设有用于与轮架顶压配合控制导向轮高度的凸轮机构,凸轮机构由固定装配在中控轴15上的端面凸轮25构成。日常使用过程中,往往会将推车床的状态分为三类:刹车状态、导向状态以及万向状态,并且刹车装置与导向轮在上述状态下的配合位置关系是现有技术,下面结合这三种状态来说明本实施例中的病人转运床的工作原理。刹车状态:在转运床的任意一端处向下踩踏脚踏至最低位,则脚踏依次通过拉杆、传动臂以及中控轴带动两个刹车装置的刹车杆转动,从而将脚轮锁定,此时轮架在端面凸轮的定压下使得导向轮折叠升起并不与地面接触,从而使得转运床被锁定。万向状态:在刹车状态下,向上扳动脚踏(不达到最高位),则脚踏带动刹车杆并驱使刹车装置解锁,此时,轮架在端面凸轮的作用下仍然不接触地面。导向状态:使脚踏位于最上位,此时刹车装置仍然处于放松状态,但是,端面凸轮与轮架的接触部位再次发生改变,导向轮在扭簧的作用下接触地面并实现导向功能。在本实用新型病人转运床的其它实施例中,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传动臂还可以为向内延伸的悬臂梁结构;还可在底盘与轮架之间设置向上拉动导向轮的弹性件(如螺旋弹簧),此种情况下,凸轮机构的凸轮采用普通的周面凸轮并在转动时向下压轮架,从而调节导向轮的高度位置。[0030]本实用新型的底盘装置的一种实施例,如图6所示,该底盘装置与上述病人转运车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底盘装置的结构相同,此处不予赘述。
权利要求1.病人转运床,包括底盘装置和床体,底盘装置包括底盘、设于底盘前后两端处的两刹车装置和装配在底盘上的导向装置,刹车装置包括刹车杆,导向装置包括导向轮以及用来装配导向轮的轮架,轮架通过对应的枢轴装配在底盘上,其特征在于,每个刹车杆上均固定装配有传动臂,传动臂与其所在的刹车杆相交并且位于两刹车杆上的传动臂互相对应,互相对应的两传动臂的相邻端均向内延伸,底盘上可转动的装配有前后延伸的中控轴,中控轴通过其两端所设的拐臂将互相对应的两个传动臂的相邻端同步、同向的传动连接在一起,至少一个刹车杆传动连接有用于驱使其绕轴线转动的操纵柄,中控轴上设有用于与轮架顶压配合控制导向轮高度的凸轮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病人转运床,其特征在于,互相对应的传动臂各自于相邻端装配有吊臂,中控轴上的拐臂通过所述吊臂与对应的传动臂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病人转运床,其特征在于,连接有操纵柄的传动臂在相应的刹车杆上形成平衡梁结构,操纵柄铰接装配在底盘上并通过拉杆与对应的传动臂传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病人转运床,其特征在于,轮架在底盘上形成定点杠杆机构并且以远离导向轮的一端为动力接收端。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病人转运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架的动力接收端通过轮架的弯折而竖起,所述凸轮机构由固定装配在中控轴上的端面凸轮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病人转运床,其特征在于,底盘与轮架之间设有用于下压导向轮的弹性件。
7.底盘装置,用于病人转运床,包括底盘、设于底盘前后两端处的两刹车装置和装配在底盘上的导向装置,刹车装置包括刹车杆,导向装置包括导向轮以及用来装配导向轮的轮架,轮架通过对应的枢轴装配在底盘上,其特征在于,每个刹车杆上均固定装配有传动臂,传动臂与其所在的刹车杆相交并且位于两刹车杆上的传动臂互相对应,互相对应的两传动臂的相邻端均向内延伸,底盘上可转动的装配有前后延伸的中控轴,中控轴通过其两端所设的拐臂将互相对应的两个传动臂的相邻端同步、同向的传动连接在一起,至少一个刹车杆传动连接有用于驱使其绕轴线转动的操纵柄,中控轴上设有用于与轮架顶压配合控制导向轮高度的凸轮机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底盘装置,其特征在于,互相对应的传动臂各自于相邻端装配有吊臂,中控轴上的拐臂通过所述吊臂与对应的传动臂连接,连接有操纵柄的传动臂在相应的刹车杆上形成平衡梁结构,操纵柄铰接装配在底盘上并通过拉杆与对应的传动臂传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底盘装置,其特征在于,轮架在底盘上形成定点杠杆机构并且以远离导向轮的一端为动力接收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底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底盘与轮架之间设有用于下压导向轮的弹性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床具,尤其是一种病人转运床及其底盘装置。转运床包括床体、底盘、刹车装置和导向装置,刹车装置包括刹车杆,导向装置包括导向轮以及用来装配导向轮的轮架,每个刹车杆上均固定装配有传动臂,传动臂与其所在的刹车杆相交并且位于两刹车杆上的传动臂互相对应,互相对应的两传动臂的相邻端均向内延伸,底盘上可转动的装配有前后延伸的中控轴,中控轴通过其两端所设的拐臂将互相对应的两个传动臂的相邻端同步、同向的传动连接在一起,至少一个刹车杆传动连接有用于驱使其绕轴线转动的操纵柄,中控轴上设有用于与轮架顶压配合控制导向轮高度的凸轮机构;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的病人转运床存在的刹车和导向无法同时操作的问题。
文档编号A61G1/02GK203060077SQ201320055080
公开日2013年7月17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3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31日
发明者韩江伟 申请人:韩江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