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转运平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9048阅读:505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用转运平车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医用转运平车,涉及一种转运平车,包括平车底座(7)、铲式担架装置、固定卡槽装置和平车把手装置,所述平车底座(7)的上部设有铲式担架装置,在平车底座(7)的两侧上部分别设有固定卡槽装置,在平车底座(7)的两侧上部设有平车把手装置;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在利用转运平车运送病人时不用直接搬抬病患便可完成运送,有效避免了在搬抬过程中病患的二次损伤。
【专利说明】一种医用转运平车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转运平车,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转运平车。
【背景技术】
[0002]公知的,医用转运平车是医院里常见的一种处置车,当出现重型病人需要及时抢救,为了尽快将行走困难的危重病人送到抢救地点进行争分夺秒的抢救,多使用医用转运平车运送病人,传统医用转运平车的床面设在床框上面并与床框固定连接,病人可以躺在床面上,保持稳定的卧姿,避免伤势的发展,这种医用转运平车虽然为抢救病人提供了方便,但是由于转运的病人住院要进行各项检查,当将脊柱或肢体因严重损伤而不宜搬动的病人从平车上移送至病床或检查床上时,需要3-4人合作搬抬病人,或由护理人员或患者家属牵拉卧有病人的床垫一起移动,由于平车床垫柔软光滑,硬度差,患者在搭抬及转运过程中,基于人体重力原因,床垫不能保持平坦而中间下垂,使患者身体无法保证平伸而不弯曲,遇到有颈椎、腰椎损伤或肢体骨折的病人时,在搬运过程中极易造成病人极大痛苦或引发受伤部位的二次损伤,使病情加重。

【发明内容】

[0003]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医用转运平车,通过在平车底座的上部设置的铲式担架装置,实现了在利用转运平车运送病人时不用直接搬抬病患便可完成运送,有效避免了在搬抬过程中病患的二次损伤。
[0004]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医用转运平车,包括平车底座、铲式担架装置、固定卡槽装置和平车把手装置,所述平车底座的上部设有铲式担架装置,在平车底座的两侧上部分别设有固定卡槽装置,在平车底座的两侧上部设有平车把手装置。
[0006]所述的医用转运平车,所述铲式担架装置包括一侧“U”形框体、另一侧“U”形框体、锁扣、固定卡片和铲板,所述一侧“U”形框体和另一侧“U”形框体由锁扣固定连接,在锁扣的上部面设有固定弹片,固定卡片分别设置在一侧“U”形框体和另一侧“U”形框体的外部两侧,一侧“U”形框体和另一侧“U”形框体的内部分别设有铲板。
[0007]所述的医用转运平车,所述固定卡槽装置包括固定块、向外折弯板和卡槽,所述固定块由螺钉A固定在平车底座的两侧上部,在固定块的上部设有向外折弯板,卡槽设置在向外折弯板的中部面上。
[0008]所述的医用转运平车,所述的固定卡槽装置与设置在一侧“U”形框体和另一侧“U”形框体两端外侧面的固定卡片插接连接,所述固定卡槽装置与固定卡片分别设置为至少四个。
[0009]所述的医用转运平车,所述平车把手装置包括平车把手、轴套和螺钉B,所述平车把手呈“U”形,在平车把手的两端分别设有“U”形豁口,穿孔分别设置在“U”形豁口的两个相对面上,所述轴套设置在平车底座的两侧上部,穿孔、轴套与螺钉B铰接连接。[0010]所述的医用转运平车,在平车底座的底部四角设有车轮。
[0011]通过上述公开内容,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医用转运平车,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平车底座的上部设置的铲式担架装置,实现了在利用转运平车运送病人时不用直接搬抬病患便可完成运送,有效避免了在搬抬过程中病患的二次损伤。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本实用新型平车底座7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3是本实用新型平车底座7的侧视图;
[0016]图4是本实用新型平车把手11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5是本实用新型铲式担架装置的结构图;
[0018]在图中:1、锁扣;2、固定弹片;3、固定卡片;4、一侧“U”形框体;5、伊板;6、车轮;
7、底座;8、固定块;9、向外折弯板;10、卡槽;11、平车把手;12、另一侧“U”形框体;13、轴套;14、螺钉A ; 15、穿孔;16、“U”形豁口 ; 17、螺钉B。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下面的实施例并不是对于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仅作为支持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方式,在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技术框架内的任意等同结构替换,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20]结合附图1-5中所述的医用转运平车一种医用转运平车,包括平车底座、铲式担架装置、固定卡槽装置和平车把手装置,所述平车底座7的上部设有铲式担架装置,所述铲式担架装置包括一侧“U”形框体4、另一侧“U”形框体12、锁扣1、固定卡片3和铲板5,所述一侧“U”形框体4和另一侧“U”形框体12由锁扣I固定连接,在锁扣I的上部面设有固定弹片2,固定卡片3分别设置在一侧“U”形框体4和另一侧“U”形框体12的外部两侧,一侦PU”形框体4和另一侧“U”形框体12的内部分别设有铲板5 ;在平车底座7的两侧上部分别设有固定卡槽装置,所述固定卡槽装置包括固定块8、向外折弯板9和卡槽10,所述固定块由螺钉A14固定在平车底座7的两侧上部,,在固定块8的上部设有向外折弯板9,卡槽10设置在向外折弯板9的中部面上;所述的固定卡槽装置与设置在一侧“U”形框体4和另一侧“U”形框体12两端外侧面的固定卡片3插接连接,所述固定卡槽装置与固定卡片3分别设置为至少四个;所述平车把手装置包括平车把手、轴套13和螺钉B17,在平车底座7的两侧上部设有平车把手装置,所述平车把手11呈“U”形,在平车把手的两端设有“U”形豁口 16,穿孔15分别设置在“U”形豁口 16的两个相对面上,所述轴套13设置在平车底座的两侧上部,穿孔15、轴套13与螺钉B17铰接连接;在平车底座7的底部四角设有车轮6。
[002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医用转运平车,使用时,用手按动锁扣I上部面设置的固定弹片2按钮,固定弹片2按钮在弹起的同时会把一侧“U”形框体4和另一侧“U”形框体12左、右分开,将一侧“U”形框体4与另一侧“U”形框体12分别放置在病患的身体两侧,使两块铲板5同时掺入病患的背部后扣合锁扣1,医护人员便可将躺有病患的铲式担架装置抬放在平车底座7的上部,使设置在铲式担架装置两侧面的固定块8的下部插入平车底座7两侧面上设置的固定卡槽装置的卡槽10内,便可使铲式担架装置稳稳的固定在平车底座7的上部,当病人到达病房或者到达检查室,需要把病人放在床上或检查床上时,可按动固定弹片2,使一侧“U”形框体4和另一侧“U”形框体12左、右分开,从病患的两侧背部抽出铲板5即可,平车把手11可通过铰接连接在平车底座7的两侧上部,在用到平车把手11使可将把手放置水平,医护人员或者家属可使用平车把手11推动平车底座7进行移动,或将平车把手11向上抬起竖直放置,可作为挡板有效的防止病患从平车底座7两侧滑落,如果在不用平车把手11的时候可将平车把手11向下竖直放置,既不影响他人的行走,也比较美观;本实用新型在运送病人时不用直接搬抬病患便可完成转运,有效避免了在搬抬过程中病患的二次损伤,大大减轻了病患在搬抬挪动中承受的痛苦。
[0022]本实用新型未详述部分为现有技术。
【权利要求】
1.一种医用转运平车,包括平车底座(7)、铲式担架装置、固定卡槽装置和平车把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平车底座(7)的上部设有铲式担架装置,在平车底座(7)的两侧上部分别设有固定卡槽装置,在平车底座(7 )的两侧上部设有平车把手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转运平车,其特征是:所述铲式担架装置包括一侧“U”形框体(4)、另一侧“U”形框体(12)、锁扣(I)、固定卡片(3)和铲板(5),所述一侧“U”形框体(4)和另一侧“U”形框体(12)由锁扣(I)固定连接,在锁扣(I)的上部面设有固定弹片(2),固定卡片(3)分别设置在一侧“U”形框体(4)和另一侧“U”形框体(12)的外部两侧,一侧“U”形框体(4)和另一侧“U”形框体(12)的内部分别设有铲板(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转运平车,其特征是:所述固定卡槽装置包括固定块(8)、向外折弯板(9)和卡槽(10),所述固定块(8)由螺钉A (14)固定在平车底座(7)的两侧上部,在固定块(8)的上部设有向外折弯板(9),卡槽(10)设置在向外折弯板(9)的中部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医用转运平车,其特征是:所述的固定卡槽装置与设置在一侧“U”形框体(4)和另一侧“U”形框体(12)两端外侧面的固定卡片(3)插接连接,所述固定卡槽装置与固定卡片(3)分别设置为至少四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转运平车,其特征是:所述平车把手装置包括平车把手(11)、轴套(13)和螺钉B (17),所述平车把手呈“U”形,在平车把手的两端分别设有“U”形豁口(16),穿孔(15)分别设置在“U”形豁口(16)的两个相对面上,所述轴套(13)设置在平车底座(7)的两侧上部,穿孔(15)、轴套(13)与螺钉B (17)铰接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转运平车,其特征是:在平车底座(7)的底部四角设有车轮(6)。
【文档编号】A61G1/048GK203458549SQ201320458666
【公开日】2014年3月5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30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30日
【发明者】耿英豪, 王建树 申请人: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