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儿科护理抢救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28955阅读:3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医用儿科护理抢救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医用儿科护理抢救车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医用儿科护理抢救车。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各级医院儿科对婴幼儿行静脉穿刺及抢救时,常因各种抢救器械、药物。如:氧气筒、吸痰器、心电监护仪等物品放置分散,离病麻较远,备物时间长而延误了抢救时机,也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如遇重症婴儿在转送途中出现病情变化需抢救时则更为不便。发明内容[0003]针对上述技术问题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医用儿科护理抢救车,包括车体底部设有万向轮,其特征在于,婴儿抢救台,车面左、后、右三面向上安装有防护栏,抢救车操作台由防护栏分隔为婴儿抢救台、器具操作台和物品操作台三部分;抢救车右侧设有活动输液架,上套筒和下套筒用于固定活动输液架,在上套筒上设有定位螺栓;车面右后方设有小型氧气瓶套筒,在小型氧气瓶套筒内设有软垫;婴儿抢救台两侧及后侧的防护栏设有用于躁动患儿固定约束带。[0004]本实用新型的医用儿科护理抢救车功能更加完全和完备,为医护人员提供较为安全的抢救设施,即可节省病室空间,也可以在护送婴儿过程中对病人施行连续性救治,为危重患儿转送提供了较好的救治设备,降低了护送风险,适用于各级医院尤其是基层医院儿科、新生儿科、产科等病房抢救和护送婴儿时使用。


[000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0006]图中:1抢救台,2防护栏,3万向轮,4器具操作台,5物品操作台,6输液架,7小型氧气瓶套筒,8上套筒,9下套筒,10定位螺栓,11推车拉手。
具体实施方式
[0007]如图所示,包括婴儿抢救台1,在抢救车面左、右、后、三面向上安装有防护栏2,车体底部设有四个万向轮3。抢救车操作台由防护栏2分隔为婴儿抢救台1、器具操作台4和物品操作台5三部分。抢救车右侧设有活动输液架6,输液架6上套筒8和下套筒9用于固定活动输液架6,在上套筒8上设有定位螺栓10,可根据需要将活动输液架6固定到合适的位置,并调节到所需高度。车面右后方设有小型氧气瓶套筒7,小型氧气瓶套筒7内设有软垫,推动抢救车时可以减震以消除噪音。抢救车万向轮3为可制动式万向轮3 ;婴儿抢救台I两侧及后侧的防护栏还可以用于躁动患儿固定约束带。抢救车左侧设有推车拉手11,抢救车操作台下方设有抽屉和储物柜,用于存放常用抢救药品和物品等。[0008]在进行静脉穿刺及抢救时,车面左侧物品操作台5可以放置台灯、吸痰器、生理盐水等,中间婴儿抢救台I为婴儿卧位,车面右侧器具操作台4放治疗盘、消毒用物等,右后方放置配有氧气压力表和流量表的小型氧气瓶。
权利要求1.医用儿科护理抢救车,包括车体底部设有万向轮(3),其特征在于,婴儿抢救台(1),车面左、后、右三面向上安装有防护栏(2),抢救车操作台由防护栏(2)分隔为婴儿抢救台(I)、器具操作台(4)和物品操作台(5)三部分;抢救车右侧设有活动输液架¢),上套筒(8)和下套筒(9)用于固定活动输液架¢),在上套筒(8)上设有定位螺栓(10);车面右后方设有小型氧气瓶套筒(7),在小型氧气瓶套筒(7)内设有软垫;婴儿抢救台(I)两侧及后侧的防护 栏设有用于躁动患儿固定约束带。
专利摘要医用儿科护理抢救车,包括车体底部设有万向轮,婴儿抢救台,车面左、后、右三面向上安装有防护栏,抢救车操作台由防护栏分隔为婴儿抢救台、器具操作台和物品操作台三部分;抢救车右侧设有活动输液架,上套筒和下套筒用于固定活动输液架,在上套筒上设有定位螺栓;车面右后方设有小型氧气瓶套筒,在小型氧气瓶套筒内设有软垫;婴儿抢救台两侧及后侧的防护栏设有用于躁动患儿固定约束带。本实用新型功能更加完全和完备,为医护人员提供较为安全的抢救设施,即可节省病室空间,也可以在护送婴儿过程中对病人施行连续性救治,为危重患儿转送提供了较好的救治设备,降低了护送风险,适用于抢救和护送婴儿时使用。
文档编号A61G12/00GK203042818SQ20132009383
公开日2013年7月10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1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1日
发明者王长华 申请人: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