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医内科用诊脉护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7924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医内科用诊脉护托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中医内科用诊脉护托,结构中包括护托本体,和与护托本体相连的弧形臂托,在护托本体的一侧设置有收纳轴,收纳轴上缠绕有一次性铺膜,一次性铺膜的结构中包括下层的塑料膜和上层的医用纱布,在一次性铺膜的上方设置有切割刀,在护托本体的另一侧设置有掌托。本实用新型能够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通过合理设计护托结构,并加装了铺设一次性铺膜的装置,减少了就诊者的不适感,减轻了医生的工作强度,避免了交叉感染的风险。
【专利说明】—种中医内科用诊脉护托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是一种中医内科用诊脉护托。
【背景技术】
[0002]中医内科的诊断工作,诊脉是十分重要的一项。现有的诊脉护托存在功能单一,易产生交叉感染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中医内科用诊脉护托,能够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通过合理设计护托结构,并加装了铺设一次性铺膜的装置,减少了就诊者的不适感,减轻了医生的工作强度,避免了交叉感染的风险。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中医内科用诊脉护托,结构中包括护托本体,和与护托本体相连的弧形臂托,在护托本体的一侧设置有收纳轴,收纳轴上缠绕有一次性铺膜,一次性铺膜的结构中包括下层的塑料膜和上层的医用纱布,在一次性铺膜的上方设置有切割刀,在护托本体的另一侧设置有掌托。
[0006]作为优选,所述弧形臂托上设置有束缚带。
[000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中的护托本体用于支撑就诊者的腕部,弧形臂托用于支撑就诊者的小臂,掌托用于支撑医生诊脉的手掌。这样可以提高就诊者的舒适度,也可以使医生在长时间的诊脉过程中手部得到适当的放松,避免医生手部由于长时间诊脉导致的肌肉酸痛和手腕内侧磨出的老茧。一次性铺膜可以方便的拉出和切断,方便实用。一次性铺膜中的塑料膜起到了隔离就诊者手部和诊脉护托的作用,上层的医用纱布提高了就诊者皮肤接触一次性铺膜的舒适性。在就诊者不能很好配合医生诊脉时,可以使用束缚带将就诊者的小臂束缚住,以保证医生诊断的准确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0009]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0010]图中:1、护托本体;2、弧形臂托;3、收纳轴;4、一次性铺膜;5、切割刀;6、掌托;7、
束缚带41、塑料膜;42、医用纱布。
【具体实施方式】
[0011]参照图1-2,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中包括护托本体1,和与护托本体I相连的弧形臂托2,在护托本体I的一侧设置有收纳轴3,收纳轴3上缠绕有一次性铺膜4,一次性铺膜4的结构中包括下层的塑料膜41和上层的医用纱布42,在一次性铺膜4的上方设置有切割刀5,在护托本体I的另一侧设置有掌托6。[0012]此外,所述弧形臂托2上设置有束缚带7。
[0013]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护托本体I用于支撑就诊者的腕部,弧形臂托2用于支撑就诊者的小臂,掌托6用于支撑医生诊脉的手掌。这样可以提高就诊者的舒适度,也可以使医生在长时间的诊脉过程中手部得到适当的放松,避免医生手部由于长时间诊脉导致的肌肉酸痛和手腕内侧磨出的老茧。一次性铺膜4可以方便的拉出和切断,方便实用。一次性铺膜4中的塑料膜41起到了隔离就诊者手部和诊脉护托的作用,上层的医用纱布42提高了就诊者皮肤接触一次性铺膜的舒适性。在就诊者不能很好配合医生诊脉时,可以使用束缚带7将就诊者的小臂束缚住,以保证医生诊断的准确性。
[0014]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权利要求】
1.一种中医内科用诊脉护托,其特征在于:结构中包括护托本体(1),和与护托本体(I)相连的弧形臂托(2),在护托本体(I)的一侧设置有收纳轴(3),收纳轴(3)上缠绕有一次性铺膜(4),一次性铺膜(4)的结构中包括下层的塑料膜(41)和上层的医用纱布(42),在一次性铺膜(4)的上方设置有切割刀(5),在护托本体(I)的另一侧设置有掌托(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医内科用诊脉护托,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臂托(2)上设置有束缚带(7)。
【文档编号】A61B5/02GK203388837SQ201320384906
【公开日】2014年1月15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1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1日
【发明者】薛德生, 牛雷 申请人:薛德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