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穿通导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1259阅读:1566来源:国知局
一种穿通导管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穿通导管,包括底座、扩散应力管和单腔管,其特征在于,扩散应用管的一端插入到底座中,单腔管沿管体的轴向方向从远离底座的一端至底座依次包括远端、输送通道和近端,单腔管的近端穿过扩散应力管与底座固定连接,单腔管的管体具有用于容纳导丝的内腔。本实用新型降低了穿通导管的设计和生产成本,提高了通过病变的能力,为穿通导管提供了一种低成本并且结构简单的结构方案。
【专利说明】一种穿通导管
【技术领域】
[0001]本领域涉及微导管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穿通导管,其综合了 OTW球囊导管和普通微导管的结构特征。
【背景技术】
[0002]冠脉介入技术的普及已经使冠心病诊疗发生了革命性的发展,在各种冠脉介入技术不断发展的同进,相关器械也在不断改进。1975年Gruentzig开发出带有聚氯乙烯球囊的双腔导管,开创了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先河,其后PTCA球囊作为为PCI治疗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0003]用于介入手术的导管前段渐细以便于插入血管,尾部与注身针头尾端相似,便于与注射器相连接。普通导管的前段有多种形状,如单弧、反弧、双弧、强化双弧、肝弧正面观、肝弧侧面观、三弧等,以利于插入不同部位的血管。导管的规格常用F数(French N0.)来表示,如6F或7F等,F数等于导管外周长的毫米数。
[0004]特殊导管的形状和构造相对比较复杂,所完成的医疗功能也是多种多样。
[0005]球囊类导管是应用最多的一类特殊导管,包括普通双腔单球囊导管、双腔双叶球囊导管、双腔三叶球囊导管、双腔单球囊导管(Inoue球囊导管)、四腔双球囊导管(颈动脉成形术用球囊导管)、可脱性球囊导管(detachable balloon catheter)、带孔球囊导管(calibratedleak balloon catheter)、冠状动脉成形术用球囊导管、快速交换球囊导管(monorail balloon catheter)、导丝上球囊导管(balloon on wire catheter)、尖段带固定引导钢丝的球囊导管(balloon on a wire system)、组合串联球囊导管(三腔双囊)、灌注球囊导管、激光球囊导管(laser balloon catheter)、射频热球囊导管(三腔单球囊导管)
坐寸ο
[0006]其他一些常用的导管有:引导导管(guiding catheters)、同轴导管(coaxialcatheter)、微导管(micro catheter)、可控方向导管、房间隔切开导管、血块捕捉导管、斑块旋磨导管(rotablator)、斑块旋切导管、标测电极导管、射频消融导管(又称大头导管)、起搏电极导管等。其中冠状动脉成形(PTCA)导管是一类重要的导管,包括PTCA引导导管(PTCA guiding catheter)、PTCA 扩张导管(PTCA dilatation catheter)、导丝。引导导管的管壁分为三层:外层为聚氨基甲酸酯或聚乙烯,中层为环氧树脂-纤维网或金属网,内层为光滑的特富龙(Teflon)。
[0007]鞘管又称导管鞘,主要用于引导导管、球囊导管或其他血管内器具顺利地进入血管。鞘管由外鞘、扩张器和短导丝组成。鞘管分为普通鞘管、防漏鞘管(Check-Flo sheath)、剥皮导管插入鞘(peel-way sheath)和长鞘管四种。
[0008]目前在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是快速交换球囊和OTW (over the wire)球囊。快速交换球囊多为单轨(monorai I)球囊,是目前PCI治疗中应用最为广泛的球囊类型,此类球囊仅球囊近段部分15-30cm可沿着导丝同轴滑行,推送杆具有无导丝通过的内腔,配合使用标准长度的180-195cm导丝,单人即可快速简便操作,其缺点为无法交换导丝,以及在处理复杂病变时对导丝支撑较弱。OTff球囊全长具有可以通过导丝的内腔,球囊沿300cm导丝滑行,需助手协助操作,因可交换导丝及加强导丝支撑,常用于CTO病变的处理,现部分功能已被微导管取代,在室间隔化学消融、中心腔测压、取血等方面仍有应用。
[0009]图1为现有技术中OTW球囊导管的结构示意图。球整导管包括球囊1、输送通道2及附件3,这种球囊导管的制造成本较高,结构比较复杂,但是同轴性和支撑性比较好。
[0010]图2为现有技术中微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1]在临床中经常碰到这样情况,即为了提高通过性,临时考虑需要用刀具撕去球囊的外表面,这样会给手术的效率带来不便,且有可能破坏导管表面的光滑度,且产生的表面粗糙面也可能会给血管带来损伤。另外,实践中也对成本更低的导管具有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0012]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正是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
[00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穿通导管,包括底座、扩散应力管和单腔管,其特征在于,扩散应用管的一端插入到底座中,单腔管沿管体的轴向方向从远离底座的一端至底座依次包括远端、输送通道和近端,单腔管的近端穿过扩散应力管与底座固定连接,单腔管的管体具有用于容纳导丝的内腔。
[0014]优选地,所述底座连接注射器,用于向血管内注射药液。
[0015]优选地,所述单腔管的管壁由外到内依次包括外层管、中层管和内层管。
[0016]优选地,所述穿通导管的远端为锥形。
[0017]优选地,所述单腔管的中间位置上设置有单标志点。
[0018]优选地,所述外层管由高分子材料复合而成,所述中层管为嵌入或覆盖在内层上的金属支撑层,所述内层管由聚四氯乙烯PTFE形成。
[0019]优选地,所述内层管的远端设置有用于对所述穿通导管进行显影和定位的显影点。
[0020]优选地,所述外层管覆盖有超滑涂层。
[0021]优选地,所述超滑涂层为特氟龙。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现有技术中OTW球囊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现有技术中微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穿通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图3所示穿通导管的纵向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结合图3和图4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穿通导管进行描述。
[0027]在本实用新型中,将图1和图2所示的球囊导管和微导管的结构进行了组合,保留了图1所示球囊导管的头部,同时去除图1中的球囊1,从而去除了扩张功能,但是与现有技术中的微导管相比较,由于头部更细,所以更容易通过病变,同时保留了 OTW球囊导管良好的同轴性和支撑性。另外,除头部之外的其它部位则采用现有技术中微导管的结构,从而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并提高了通过病变的能力,为穿通导管提供了一种低成本并且结构简单的结构方案。
[0028]在图3中,穿通导管10包括底座11、扩散应力管12和单腔管13。扩散应用管12的一端插入到底座11中,单腔管13为单腔的管体,其沿管体的轴向方向从远离底座的一端至底座依次包括远端21、输送通道22和近端23,单腔管13的近端23穿过扩散应力管12与底座固定连接。单腔管13的管体有单一的内腔40,在实际使用时,容纳导丝。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底座11可以连接注射器,以便向血管内注射药液。
[0029]在图4中,单腔管13的管壁由外到内依次包括外层管24、中层管25和内层管26,外层管24由高分子材料复合而成,中层管25为嵌入或覆盖在内层上的金属支撑层,内层管26由聚四氯乙烯PTFE形成,可以减少导丝导管内腔的摩擦力,兼具抗血栓能力。内层管26的远端还可以设置一个显影点(图中未示出),用于对穿通导管进行显影和定位。
[0030]穿通导管10的远端可以为锥形,可在遇到较难通过的病变时提供极佳的通过能力。
[0031]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单腔管13的中间位置上可以设置有单标志点。
[0032]外层管24可以覆盖有超滑涂层(特氟龙),以进一步提高通过病变的能力。
[0033]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原有球囊导管和微导管的组合,所以设计成本低,生产成本也较低,同时改善了现有球囊导管在手术运用中的不灵活性,同时改善了现有导管通过病变的能力,所在应当在临床上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0034]虽然在本说明书中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保护范围,对本实用新型所做的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穿通导管,包括底座、扩散应力管和单腔管,其特征在于,扩散应用管的一端插入到底座中,单腔管沿管体的轴向方向从远离底座的一端至底座依次包括远端、输送通道和近端,单腔管的近端穿过扩散应力管与底座固定连接,单腔管的管体具有用于容纳导丝的内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通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连接注射器,用于向血管内注射药液。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通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单腔管的管壁由外到内依次包括外层管、中层管和内层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通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穿通导管的远端为锥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通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单腔管的中间位置上设置有单丰不志点。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穿通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管由高分子材料复合而成,所述中层管为嵌入或覆盖在内层上的金属支撑层,所述内层管由聚四氯乙烯PTFE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穿通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管的远端设置有用于对所述穿通导管进行显影和定位的显影点。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穿通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管覆盖有超滑涂层。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穿通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超滑涂层为特氟龙。
【文档编号】A61M25/098GK203408343SQ201320538003
【公开日】2014年1月29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30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30日
【发明者】董鹏 申请人:董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