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国人解剖学特征的新型颈椎椎体间融合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284344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符合国人解剖学特征的新型颈椎椎体间融合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符合国人解剖学特征的新型颈椎椎体间融合器,包括柱体(1),所述柱体(1)的上、下端面均为终板接触面(2),其中:所述终板接触面(2)为主要由若干个终板凸接触面(21)以及若干个终板凹接触面(22)构成的起伏状端面。本实用新型具有有益效果:(1)终板接触面与上、下终板的形状相匹配,从而可以获得良好的干预节段的即可稳定性;(2)对邻近节点具有积极的应力影响,能够避免或减少因颈椎前路钢板所带来的应力遮挡、加速邻近节段退变等问题;(3)采用仿生的设计理念,能够降低相关并发症,对提高国人颈椎病的手术治疗效果具有明显的促进意义。
【专利说明】符合国人解剖学特征的新型颈椎椎体间融合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椎体间融合器,具体地,涉及符合国人解剖学特征的新型颈椎椎体间融合器。
【背景技术】
[0002]颈椎椎间融合器具有术后即刻稳定、撑开椎间隙高度、促进融合、恢复和维持颈椎生理前凸等优点,得到广泛的应用。但现有技术存在着不足之处:融合器终板接触面的形态简单,通常为带有齿状凸出纹路的粗糙面,这种结构不利于融合器干预节段的即刻稳定性,融合器与终板之间的点接触方式不具有良好的应力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符合国人解剖学特征的新型颈椎椎体间融合器及制作方法。
[0004]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符合国人解剖学特征的新型颈椎椎体间融合器,包括柱体,所述柱体的上、下端面均为终板接触面,其中:所述终板接触面为主要由若干个终板凸接触面以及若干个终板凹接触面构成的起伏状端面。
[0005]优选地,相邻的终板凸接触面与终板凹接触面之间平滑连接。
[0006]优选地,所述终板接触面上设置有多条凹槽。
[0007]优选地,所述凹槽的槽深处处相等。
[0008]优选地,所述终板接触面上设置有若干个凸出点,其中,所述凸出点分布在如下任一个或任多个位置处:
[0009]-所述终板凸接触面的表面;
[0010]-所述终板凹接触面的表面;
[0011]-所述凹槽的槽底面。
[0012]优选地,所述凹槽从柱体的左侧延伸到右侧。
[0013]优选地,所述终板接触面的后边缘至前边缘之间由依次连接的终板凸接触面、终板凹接触面、终板凸接触面构成。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0015](I)终板接触面与上、下终板的形状相匹配,从而可以获得良好的干预节段的即可稳定性;
[0016](2)对邻近节点具有积极的应力影响,能够避免或减少因颈椎前路钢板所带来的应力遮挡、加速邻近节段退变等问题;
[0017](3)采用仿生的设计理念,能够降低相关并发症,对提高国人颈椎病的手术治疗效果具有明显的促进意义。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0018]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19]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中融合器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示出本实用新型中融合器终板接触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
[0022]I为柱体;
[0023]2为终板接触面;
[0024]21为终板凸接触面;
[0025]22为终板凹接触面;
[0026]3为凹槽;
[0027]4为凸出点。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29]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符合国人解剖学特征的新型颈椎椎体间融合器,包括柱体1,所述柱体I的上、下端面均为终板接触面2,其中:如图1所示,所述终板接触面2为主要由若干个终板凸接触面21以及若干个终板凹接触面22构成的起伏状端面,相邻的终板凸接触面21与终板凹接触面22之间平滑连接。
[0030]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所述终板接触面2上设置有多条凹槽3、以及若干个凸出点4,具体地,所述凹槽3的槽深处处相等,从柱体I的左侧延伸到右侧。所述凸出点4分布在所述终板凸接触面21的表面、所述终板凹接触面22的表面、所述凹槽3的槽底面。在一个优选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终板接触面2的后边缘至前边缘之间由依次连接的终板凸接触面21、终板凹接触面22、终板凸接触面21构成。
[0031]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
【权利要求】
1.一种符合国人解剖学特征的新型颈椎椎体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柱体(1),所述柱体(I)的上、下端面均为终板接触面(2),其中:所述终板接触面(2)为主要由若干个终板凸接触面(21)以及若干个终板凹接触面(22)构成的起伏状端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符合国人解剖学特征的新型颈椎椎体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相邻的终板凸接触面(21)与终板凹接触面(22)之间平滑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符合国人解剖学特征的新型颈椎椎体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终板接触面(2 )上设置有多条凹槽(3 )。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符合国人解剖学特征的新型颈椎椎体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3)的槽深处处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符合国人解剖学特征的新型颈椎椎体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终板接触面(2)上设置有若干个凸出点(4),其中,所述凸出点(4)分布在如下任一个或任多个位置处: -所述终板凸接触面(21)的表面; -所述终板凹接触面(22)的表面; -所述凹槽(3)的槽底面。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符合国人解剖学特征的新型颈椎椎体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3)从柱体(I)的左侧延伸到右侧。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符合国人解剖学特征的新型颈椎椎体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终板接触面(2)的后边缘至前边缘之间由依次连接的终板凸接触面(21)、终板凹接触面(22)、终板凸接触面(21)构成。
【文档编号】A61B17/70GK203564322SQ201320639311
【公开日】2014年4月30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16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16日
【发明者】姜建元, 吕飞舟, 马晓生, 王洪立, 张帆, 陈文杰 申请人: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