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部治疗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8163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眼部治疗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眼部治疗设备,包括仪器外壳、对流孔、铝制内胆、多孔镜片、眼部支撑框、灸柱盒、排烟座、排烟筒、排烟帽、接灰座、出灰盖、支撑柱,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眼部治疗设备治疗效果不理想,治疗周期长的缺陷,提供一种眼部治疗设备,它通过艾条燃烧产生的生物热能对眼球深部组织的血液循环进行改善,疏通经络,以达到安全、有效、方便地治疗弱视,近视,视功能下降等低视力眼病的目的。
【专利说明】眼部治疗设备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眼部疾病治疗的医疗器械装置,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对弱视、视功能低下等眼科疾病具有治疗作用的眼部治疗设备。
【背景技术】
[0002]弱视是无法通过光学矫正达到正常视力,还伴有空间对比敏感度下降等多种视觉功能的发育性视觉功能障碍。一种是“弱视中枢说”,另一种是“弱视外周说”。西医从生理病理方面解释,弱视是由于幼儿的眼球在发育期间,眼底黄斑部中心凹的神经细胞得不到足够的、聚集清晰的影像的刺激,影响其正常发育,就会失去对精细空间分辨的能力,引起视觉紊乱,从而形成弱视。
[0003]中医认为肾藏精,肝藏血,精血互生,肝肾同源,肝开窍于目,目受血而能视。
[0004]肾藏精,主骨生髓,脑为髓海,若先天禀赋不足,肾精亏损,髓海空虚,导致小儿视力中枢发育障碍,于“弱视中枢说”吻合。
[0005]肝开窍于目,肝血虚少,目失滋养,视物不明,此与“弱视外周说”吻合。
[0006]中医认为弱视乃肝肾不足,精血不能濡目而致,故当补肾填精,益气生血,养肝明目为法。
[0007]近视多因肝肾亏虚,禀赋不足,加之久视伤血而至目中神光不能发越,光华不能远及。
[0008]针对病因本灸疗器采用中国中医的自然疗法和仿生学原理。用艾做成艾条,点燃后在穴位经脉熏灸,借助艾灸的温热性和药物作用,镜体内的灸柱燃烧产生的热量透过多孔镜片直接改善眼部血液循环,并通过对眼周边攒竹、鱼腰、丝竹空、承泣、晴明、四百等穴位长达30分钟的刺激,能使眼周围八条经脉手阳明经、足阳明经、手少阴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经、手少阳经、足少阳经、足厥阴经的气血旺盛通达,精微物质不断向眼部输送,精血得以滋养目光,而使目能视清,视远。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艾灸燃烧时发生的近远红外线是一种十分有效适于机体的红外线,可直接渗透到深层组织,为机体细胞代谢活动免疫功能提供必要的能量。可以改变大脑皮层兴奋性,改变眼部血液循环,从而使视神经和视网膜得以滋养,刺进视觉细胞兴奋,消除视路和视觉细胞的抑制,改善和激活视路、视觉细胞;实还可以调节神经和眼肌的功能,调节紧张痉挛,消除视力疲劳,恢复正常功能。以达到快速,安全、有效、方便地治疗和预防近视、弱视等低视力眼病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0009]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克服现有眼部治疗设备治疗效果不理想的缺陷,提供一种眼部治疗设备,它通过艾条燃烧产生的生物热能对眼球深部组织的血液循环进行改善,疏通经络,以达到安全、有效、方便地治疗和预防近视、弱视等低视力眼病的目的。
[0010]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0011]本实用新型一种眼部治疗设备,包括仪器外壳,所述外壳为横截面为眼镜型的长方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为注塑一体成型且前端为封闭端,外壳下方设置有对流孔,所述外壳内安装有一个铝制内胆,所述铝制内胆和外壳相匹配,铝制内胆下方设置有对流孔,所述铝制内胆下方的对流孔与外壳的对流孔相对应,外壳后端安装有一个眼部支撑框,所述眼部支撑框为一个眼镜框式结构,眼部支撑框固定在外壳上,眼部支撑框上安装有两个多孔镜片,所述铝制内胆后端设置有两组对流孔,所述铝制内胆后端的两组对流孔分别与多孔镜片相对应,所述外壳的上端设置有排烟装置,所述排烟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外壳上的排烟座,所述排烟座上套有排烟筒,排烟筒内安装有灸柱盒,排烟筒顶端套装有排烟帽,排烟帽顶端设置有排烟孔,所述外壳与排烟装置对应的下方设置有接灰装置。
[0012]本实用新型所接灰装置包括固定在外壳上的接灰座,所述接灰座上安装有出灰盖,所述眼镜框设置在眼部支撑框中部,所述眼部支撑框对应于人体眼周边接触的部位设置有海绵衬垫,所述眼部支撑框底部对称设置有一对支撑柱。
[0013]本实用新型所述排烟装置和接灰装置均为两个且分别对应铝制内胆两组对流孔的位置设置。
[0014]本实用新型外壳材料采用高分子材料。高分子材料在高温下易受热变形,艾条在外壳内工作时产生的温度较高,容易使外壳变形。若外壳采用分体式装置,仪器受热后易变形,从而影响仪器的正常使用及疗效。因此,本实用新型外壳采用了一体化结构,克服了分体式仪器高温变形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外壳上的眼部支撑框为眼镜框式结构,安装有两个多孔镜片,外壳上部留有两个圆形的排烟孔。眼部支撑框镜框内两组多孔镜片的连接部分与眼周边接触的部位用海绵衬垫,使人体感觉舒适。
[0015]本实用新型根据中医传统的炙疗法以及眼周边部分穴位的磁疗法,配合高科技技术的精确控制,艾条放在灸柱盒里。通过艾条燃烧产生的极具渗透力的生物热能渗入眼球深部组织,起到改善眼球深部组织血液循环和疏通经络的作用,对治疗弱视和近视具显著效果,使视力和记忆力得到明显提高。
[0016]本实用新型的主要功效为:
[0017]1.有效改善眼部组织的血液循环和疏通经络,增强眼部组织细胞有氧代谢的能力,缓解视疲劳,提闻视力;
[0018]2.治疗和预防近视、弱视,尤其适合于青少年儿童使用;
[0019]3.抑制视力衰退,防治老年性早期白内障;
[0020]本实用新型采用灸疗法,针对眼睛周围穴位及眼球深部组织作用,对眼球无挤压,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对人体无任何副作用;治疗效果好,首次见效。一般轻度近视只需1至2个疗程(每疗程90天,一天1次),视力可恢复正常;对高度近视起到控制发展,同时提高视力、防止眼底并发症的目的;特别对儿童弱视(屈光不正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斜视性弱视)有显著疗效;对老年白内障(早期)也有一定的疗效。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0022]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眼部治疗设备,包括仪器外壳1,所述外壳是横截面为眼镜型的长方体,所述外壳是一个注塑为一体的整体结构,其前端为封闭端,外壳下方设置有对流孔2,所述外壳内安装有一个铝制内胆3,所述铝制内胆和外壳相匹配,铝制内胆下方设置有和外壳对流孔相对应的对流孔。外壳后端安装有一个眼部支撑框5,所述眼部支撑框5为一个眼镜框式结构,眼部支撑框上安装有2个多孔镜片4,所述镜片由眼部支撑框5固定在外壳上,所述铝制内胆后端设置有两个对流孔,所述铝制内胆后端的两个对流孔与眼镜片相对应,外壳的上端设置有排烟装置,外壳下方设置有接灰装置,排烟装置内安装有灸柱盒6。
[0023]本实用新型所述排烟装置、接灰装置和灸柱盒均为两个。
[0024]本实用新型所述排烟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外壳上的排烟座7,所述排烟座上套有排烟筒8,排烟筒里安装有灸柱盒,排烟筒顶端套装有排烟帽9,排烟帽顶端设置有排烟孔。
[0025]本实用新型所述接灰装置包括固定在外壳上的接灰座10,所述接灰座上安装有出灰盖11。
[0026]本实用新型所述眼镜框设置在眼部支撑框中部。
[0027]本实用新型所述眼镜框对应于人体眼周边接触的部位设置有海绵衬垫。
[0028]本实用新型所述眼部支撑框底部对称设置有一对支撑柱12。
[0029]本实用新型外壳材料采用高分子材料。高分子材料在高温下易受热变形,艾条在壳内工作时产生的温度较高,容易使外壳变形。若外壳采用分体式装置,仪器受热后易变形,从而影响仪器的正常使用及疗效。因此,本实用新型外壳采用了一体化结构,克服了分体式仪器高温变形存在的缺陷。
[0030]本实用新型外壳上眼部支撑框为眼镜框式结构,安装有两组多孔镜片。外壳上部留有两个圆形的排烟孔。眼部支撑框镜框内两个多孔镜片的连接部分与眼周边接触的部位用海绵衬垫,使人体感觉舒适。
[0031]本实用新型根据中国医传统的灸疗法以及眼周边部分穴位的磁疗法,配合高科技技术的精确控制,通过艾条燃烧产生的极具渗透力的生物热能渗入眼球深部组织,起到改善眼球深部组织血液循环和疏通经络的作用,对治疗弱视和近视具显著效果,使视力和记忆力得到明显提高。艾条放在灸柱盒里。
【权利要求】
1.一种眼部治疗设备,包括仪器外壳,所述外壳为横截面为眼镜型的长方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为注塑一体成型且前端为封闭端,外壳下方设置有对流孔,所述外壳内安装有一个铝制内胆,所述铝制内胆和外壳相匹配,铝制内胆下方设置有对流孔,所述铝制内胆下方的对流孔与外壳的对流孔相对应,外壳后端安装有一个眼部支撑框,所述眼部支撑框为一个眼镜框式结构,眼部支撑框固定在外壳上,眼部支撑框上安装有两个多孔镜片,所述铝制内胆后端设置有两组对流孔,所述铝制内胆后端的两组对流孔分别与多孔镜片相对应,所述外壳的上端设置有排烟装置,所述排烟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外壳上的排烟座,所述排烟座上套有排烟筒,排烟筒内安装有灸柱盒,排烟筒顶端套装有排烟帽,排烟帽顶端设置有排烟孔,所述外壳与排烟装置对应的下方设置有接灰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眼部治疗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灰装置包括固定在外壳上的接灰座,所述接灰座上安装有出灰盖,所述眼镜框设置在眼部支撑框中部,所述眼部支撑框对应于人体眼周边接触的部位设置有海绵衬垫,所述眼部支撑框底部对称设置有一对支撑柱。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眼部治疗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烟装置和接灰装置均为两个且分别对应铝制内胆两组对流孔的位置设置。
【文档编号】A61H39/06GK203458528SQ201320792693
【公开日】2014年3月5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6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6日
【发明者】汪云凤 申请人:汪云凤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