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肾盂肾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766837阅读:506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肾盂肾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治疗肾盂肾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其由如下原料制得:地肤子、益母草、白茅根、车前子、木通、蝉蜕、荆芥、桑白皮、茯苓、猪苓、菟丝子、白芍、白术、泽泻、苍术、陈皮、党参、黄芪、当归、甘草。这些原材料经过简单有效的现代制作工艺,制成药效稳定、方便易用的成品制剂,对急慢性肾盂肾炎均有十分显著的治疗效果,尤其在治疗慢性肾盂肾炎方面有十分显著的技术优势。
【专利说明】一种治疗肾盂肾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公开一种治疗肾盂肾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中医药【技术领域】。 技术背景
[0002] 肾盂肾炎为尿路感染的常见病。由致病菌感染直接引起的肾盂、肾盏和肾实质的 炎症。尿路感染包括上尿路感染(肾盂肾炎)与下尿路感染(尿道炎、膀胱炎),后者可单独 存在,而肾盂肾炎一般都伴有下尿路感染。肾盂肾炎好发于20-40岁女性。致病菌绝大多 数为革兰氏阴性杆菌,以大肠杆菌最常见。主要感染途径是上行性感染,即致病菌由尿道上 行入膀胱引起膀胱炎,继而沿尿管向上蔓延至肾脏,导致肾盂肾炎。正常人在尿道口内1-2 厘米处存在少量细菌,但一般不引起感染,因为尿道黏膜有一定的抗菌能力;尿液可稀释细 菌并将其排出体外;尿中还含有一些抑菌物质。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或尿道黏膜轻度损伤(如 月经期、性生活后等)以及尿路流通不畅时,细菌乘虚而入,在肾盂部大量繁殖,而使肾脏致 病。由于女性尿道短而宽,女婴尿道口易被粪便污染,故均易发病。肾盂肾炎有急性期和慢 性期两个阶段。急性期主要表现为发热、尿频、尿急、尿痛以及腰背疼痛等,小便常规检查可 查出白细胞(脓细胞)和细菌。慢性期症状一般较轻,可由急性期迁延而来;或急性期虽控 制,但经反复发作演变而来。肾盂肾炎的治疗最重要的是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一般急性 肾盂肾炎多数可迅速治愈,慢性者治愈则相对较困难。
[0003] 中医认为,急性肾盂肾炎或慢性肾盂肾炎急性发作阶段,以邪实为主,表现一派实 热证候,其病因是由过食辛热肥甘之品、嗜酒太过等,酿成湿热,下注膀胱;或因下阴不洁, 秽浊之邪侵入膀胱而成湿热之证;湿热蕴结下焦,则阻滞气化,下窍不利而引起小便淋浙频 数、尿急、尿痛等症。慢性肾盂肾炎,以正虚为主,表现为正伤邪恋的证候,是由于湿热久留, 损伤正气,耗伤津液,导致肾气阴不足、脾肾两虚、湿热未尽的正虚邪实之证。辨证分型如 下: 1、急性期(急性肾盂肾炎及慢性肾盂肾炎急性发作) (1 )、湿热下注症状:小便淋浙频数,尿急,尿痛,尿道口有灼热感,排尿不畅,或尿少,腰 部疼痛拒按苔黄腻,脉儒数或脉滑数。
[0004] 征候分析:湿热毒邪下注膀胱,气化受阻,下窍不利,故小便淋浙频数、尿急、尿痛、 尿道口有灼热感、排尿不畅、尿少;腰为肾府,湿热下迫,伤及于肾,故腰部疼痛拒按;苔黄 腻、脉儒数或脉滑数是为湿热内阻之象。
[0005] (2)、热郁少阳症状:小便热涩混浊,尿急,尿痛,小腹胀痛不适,寒热往来,胁肋胀 痛,心烦口音,默默不欲饮食。苔薄黄,脉弦数。
[0006] 证候分析:肝脉过少腹、绕阴器,肝胆湿热下注,故小便热涩混浊、尿急、尿痛、小腹 胀痛不适;肝失疏泄汽郁化热,上犯少阳,故寒热往来、胁肋胀痛、心烦口苦、默默不欲饮食; 苔薄黄、脉弦数乃是少阳郁热之象。
[0007] (3)、湿热中阻症状:寒战高热,午后为甚,小溲黄赤,尿时涩疼,口气秽浊,院腹满 闷,饥不欲饮,大便或秘或溏,腰腹疼痛。苔黄腻,脉滑数。
[0008] 证候分析:湿热中阻,热积于内测见寒战高热;湿为阴邪,故发热午后为甚;湿热 下迫膀胱,水道不利,故小溲黄赤、尿时涩疼;湿热阻于中焦,气机不利,故口气秽浊、脘腹满 问。饥不欲饮、腹痛;热结肠府,则便秘;湿热下迫肠道则便溏;湿热之邪淫伤于肾,故腰疼; 苔黄腻、脉滑数是为湿热中阻胃肠之象。
[0009] 2、慢性期(慢性肾盂肾炎) (1)、脾肾两亏症状:小便频数,淋涩不已,反复发作,遇劳尤甚,伴有呕恶纳呆,腹胀便 搪,畏寒肢冷,面浮肢肿,腰酸膝软。舌淡苔白或有齿印,脉沉弱。
[0010] 证候分析:久病未愈,阴阳俱虚,脾肾亏虚,膀胱气化不力,下元不固,水道不畅,故 小便频数、淋涩不已、反复发作、遇劳尤甚;脾虚湿阻气滞,则呕恶纳呆、腹胀便溏;脾虚不 能温运水湿,泛滥肌肤,故面浮肢肿;肾虚不能温阳暖体,故畏寒肢冷;腰为肾府,肾虚,则 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弱是为脾肾亏损;舌边有齿印是为湿浊内阻之象。
[0011] (2)、肾虚湿热留滞症状:小便频急,涩痛不已,时好时发,遇劳尤甚,伴乏力多汗, 眩晕耳鸣,腰膝酸软,手足心热,口唇干燥。舌红少苦或无苔,脉细带数或沉细。
[0012] 证候分析:肾为水火之宅,元阴元阳之根,邪热久留,导致肾之气阴亏损,造成膀 胱气化无力,加上湿热留恋,水道不利,故小便频急、涩痛不已、时好时发、遇劳尤甚;汗为 阴液,肾气亏虚,故乏力多汗;阴虚则髓海不足,脑失所养,故眩晕耳鸣;肾气不足则腰膝酸 软;阴虚内热,则手足心热、口唇干燥;舌红少苦或无苔、脉细带数或沉细是为肾气阴两虚 之象。
[0013] 对急性期诸症的施治: (1) 湿热下注治则:清热利湿通淋; (2) 热郁少阳治则:清肝利胆通淋; (3) 湿热中阻治则:清热化湿通淋。
[0014] 对慢性期诸症的施治: (1) 脾肾两虚治则:健脾益肾,清热利湿; (2) 肾虚湿热留滞治则:滋阴补肾利湿。
[0015] 发明人基于以上对肾盂肾炎的辨证认知,兼顾各种分型调理特点,科学配伍药材, 临床实践摸索检验终于创造出了本发明中药制剂,其对急慢性肾盂肾炎各种类型均有良好 的治疗效果。


【发明内容】

[0016]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发明一种中药制剂,使其对急慢性肾盂肾炎都有较好 的治疗效果,并且根据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和服药方式,发明一套制备工艺将中药制成方便 服用、普适性强的中药成品制剂,并且要工艺简便易行、易于推广应用。
[0017] 发明人在继承传统验方对肾盂肾炎辨证治疗的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反复临床试 验、精心调配各味药材、努力钻研现代制药工艺,最终发明了一个中药组方和将其制成成品 中药制剂的制备工艺。该中药组方制成的中药制剂对急慢性肾盂肾炎均有十分显著的治疗 效果,并且其制备工艺简单易行、制剂药效稳定、对所有年龄段的患者均适用,完美的解决 了技术问题。该解决方案的中药组方为(以重量份计):地肤子17-29份、益母草16-29份、 白茅根12-26份、车前子6-10份、木通7-13份、蝉蜕10-20份、荆芥10-17份、桑白皮11-23 份、茯苓9-21份、猪苓11-25份、菟丝子8-18份、白芍8-16份、白术8-19份、泽泻7-16份、 苍术7-17份、陈皮6-14份、党参8-19份、黄芪7-16份、当归8-16份、甘草9-14份。
[0018] 优选的,上述中药组方为(以重量份计):地肤子20-26份、益母草20-26份、白茅根 18-24份、车前子7-10份、木通8-12份、蝉蜕12-28份、荆芥12-17份、桑白皮12-20份、茯 苓11-20份、猪苓13-20份、菟丝子10-16份、白芍11-15份、白术10-17份、泽泻9-15份、 苍术9-15份、陈皮9-13份、党参10-15份、黄芪9-15份、当归10-15份、甘草10-14份。
[0019] 在临床实践中摸索出的3个由最佳治疗效果的配比分别为(以重量份计): 1、地肤子23份、益母草22份、白茅根20份、车前子8份、木通11份、蝉蜕15份、荆芥 14份、桑白皮16份、茯苓15份、猪苓17份、菟丝子14份、白芍12份、白术13份、泽泻11 份、苍术12份、陈皮10份、党参13份、黄芪11份、当归12份、甘草12份。
[0020] 2、地肤子21份、益母草24份、白茅根22份、车前子7份、木通12份、蝉蜕14份、 荆芥15份、桑白皮13份、茯苓16份、猪苓16份、菟丝子15份、白芍11份、白术13份、泽泻 14份、苍术11份、陈皮12份、党参13份、黄芪13份、当归10份、甘草13份。
[0021] 3、地肤子22份、益母草23份、白茅根21份、车前子9份、木通10份、蝉蜕16份、 荆芥12份、桑白皮15份、茯苓13份、猪苓14份、菟丝子13份、白芍14份、白术11份、泽泻 12份、苍术13份、陈皮11份、党参12份、黄芪13份、当归11份、甘草12份。
[0022] 将解决方案中的中药组方制成成品制剂主要通过以下工艺步骤: (1) 称取菟丝子、益母草、地肤子、车前子分别粉碎,过40目筛,用60-90°C的3-5倍重 量的石油醚,在80-85°C回流脱脂2-4h,药渣以90-96%的乙醇回流提取3次,提取液浓缩成 60-70°C下相对密度为1. 50-1. 80的稠膏,备用; (2) 称取党参、当归分别用水蒸汽蒸馏,把蒸馏出来的挥发油合并,称取8-12倍挥发油 重量的β-环糊精,加入3-4倍β-环糊精重量的蒸馏后的党参水溶液,研匀,加入挥发油, 充分研磨50-70分钟,成糊状物,室温减压干燥得淡棕色包结物,研碎,过65目筛,即为原料 粉Α,备用; (3) 称取白茅根、木通、蝶脱、荆芥、桑白皮、获茶、猪茶、白巧、白术、泽泻、苍术、陈皮、黄 芪、甘草分别粉碎,混合,加药材6-9倍重量的纯化水,在功率为320-380W,温度为65°C条件 下微波提取两次,每次20-50分钟,把微波后的水溶液过滤,浓缩滤液得到在50-65°C下相 对密度为1. 05-1. 15的浓缩液B ; (4) 将浓缩液B加等体积的乙醇使其沉淀,充分搅拌,离心,取上清液减压蒸馏除去乙 醇,并浓缩成60-70°C下相对密度为1. 50-1. 75的稠膏,与(1)步骤所得的稠膏合并,加0. 5 倍总稠膏重量的糊精,搅拌,在65-80°C条件下减压干燥,得干浸膏,粉碎,过65目筛,即为 原料粉C,备用; (5) 将原料粉A和原料粉C混合均匀即为中药原料粉; (6) 将中药原料粉添加辅料制成片剂、丸剂、颗粒剂、胶囊剂等剂型,即为成品。
[0023] 本发明中药制剂所用中药材的性味、归经和功用: 地肤子:本品为藜科植物地肤的干燥成熟果实。味辛、苦,性寒;归肾、膀胱经;清热利 湿,祛风止痒。
[0024] 益母草:本品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的新鲜或干燥地上部分。味苦、辛,性微寒;归 肝、心包经;活血调经,利尿消肿。
[0025] 白茅根:本品为禾本科植物白茅的干燥根茎。味甘,性寒;归肺、胃、膀胱经;凉血 止血,清热利尿。
[0026] 车前子:本品为车前科植物车前或平车前的干燥成熟种子。味甘,性微寒;归肝、 肾、肺、小肠经;清热利尿,渗湿通淋,明目,祛痰。
[0027] 木通:为木通科植物白木通或三叶木通、木通的木质茎。味苦,性凉;入心、小肠、 膀胱经;泻火行水,通利血脉。
[0028] 蝉蜕:本品为蝉科昆虫黑蚱的幼虫羽化时脱落的皮壳。味甘,性寒;归肺、肝经;散 风除热,利咽,透疹,退翳,解痉。
[0029] 荆芥:本品为唇形科植物荆芥的干燥地上部分。味辛,性微温;归肺、肝经;解表散 风,透疹。
[0030] 桑白皮:本品为桑科植物桑的干燥根皮。味甘,性寒;归肺经;泻肺平喘,利水消 肿。
[0031] 茯苓:本品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味甘、淡,性平;归心、脾、肾经;渗湿 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
[0032] 猪苓:本品为多孔菌科真菌猪苓的干燥菌核。味甘、淡,性平;归肾、膀胱经;利水 渗湿。
[0033] 菟丝子:本品为旋花科植物菟丝子的干燥成熟种子。味甘,性温;归肝、肾、脾经; 滋补肝肾,固精缩尿,安胎,明目,止泻。
[0034] 白芍:本品为毛茛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味苦、酸,性微寒;归肝、脾经;平肝止痛, 养血调经,敛阴止汗。
[0035] 白术:本品为菊科植物白术的干燥根茎。味苦、甘,性温;归脾、胃经;健脾益气,燥 湿利水,止汗,安胎。
[0036] 泽泻:本品为泽泻科植物泽泻的干燥块茎。味甘,性寒;归肾、膀胱经;利小便,清 湿热。
[0037] 苍术:本品为菊科植物茅苍术或北苍术的干燥根茎。味辛、苦,性温;归脾、胃、肝 经;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
[0038] 陈皮: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成熟果皮。味苦、辛,性温;归肺、脾经;理 气健脾,燥湿化痰。
[0039] 党参:本品为桔梗科植物党参、素花党参(西党参)或川党参的干燥根。味甘,性平; 归脾、肺经;补中益气,健脾益肺。
[0040] 黄芪:本品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味甘,性温;归肺、脾经;补 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
[0041] 当归:本品为伞形科植物当归的干燥根。味甘、辛,性温;归肝、心、脾经;补血活 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
[0042] 甘草:本品为豆科植物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干燥根。味甘,性平;归心、 肺、脾、胃经;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0043] 本发明中药组方的组方分析: 本发明中药组方是在对肾盂肾炎的发病机理充分辨证认知的基础上,精心配伍而成, 该组方是以地肤子、益母草、白茅根、车前子、木通、蝉蜕为君药,清热利湿、利尿消肿、凉血 清热、渗湿通淋、泻火行水、散风除热;以荆芥、桑白皮、茯苓、猪苓、菟丝子为臣药,解表散 风、利水消肿、渗湿利水、固精缩尿;以白芍、白术、泽泻、苍术为佐药,养血调经、燥湿利水、 利便清湿、燥湿健脾;以陈皮、党参、黄芪、当归为使药,理气健脾、补中益气、利尿托毒、调经 止痛;以甘草调和诸药性,使君臣佐使诸药配合,互为辅助,共同作用,从而达到清热利湿、 清肝通淋、健脾益肾、利尿托毒等功效,对急慢性肾盂肾炎诸症分型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0044]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中药制剂具有见效快、标本兼治、兼顾调理等技术效果, 对急慢性肾盂肾炎均有十分显著的治疗效果,尤其在治疗慢性肾盂肾炎方面有十分显著的 技术优势。该中药制剂的制备工艺简便、制剂稳定、成本低,易于推广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0045] 实施例1 按本发明中药组方实际生产中药颗粒剂,颗粒剂编号实1、实2、实3为3个优选方案配 比制剂,颗粒剂编号实4、实5为组方最小、最大范围配比制剂,颗粒剂编号实6为在本发明 配方范围内的任意配比制剂,每种颗粒剂原料配比如表1所示。
[0046] 表1颗粒剂原料配比表(单位:kg)

【权利要求】
1. 一种治疗肾盂肾炎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地肤子 17-29份、益母草16-29份、白茅根12-26份、车前子6-10份、木通7-13份、蝉蜕10-20份、 荆芥10-17份、桑白皮11-23份、茯苓9-21份、猪苓11-25份、菟丝子8-18份、白芍8-16份、 白术8-19份、泽泻7-16份、苍术7-17份、陈皮6-14份、党参8-19份、黄芪7-16份、当归 8-16份、甘草9-14份。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肾盂肾炎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制成:地肤子20-26份、益母草20-26份、白茅根18-24份、车前子7-10份、木通8-12份、蝉 蜕12-28份、荆芥12-17份、桑白皮12-20份、茯苓11-20份、猪苓13-20份、菟丝子10-16 份、白芍11-15份、白术10-17份、泽泻9-15份、苍术9-15份、陈皮9-13份、党参10-15份、 黄芪9-15份、当归10-15份、甘草10-14份。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治疗肾盂肾炎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制成:地肤子23份、益母草22份、白茅根20份、车前子8份、木通11份、蝉蜕15份、荆芥14 份、桑白皮16份、茯苓15份、猪苓17份、菟丝子14份、白芍12份、白术13份、泽泻11份、 苍术12份、陈皮10份、党参13份、黄芪11份、当归12份、甘草12份。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治疗肾盂肾炎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制成:地肤子21份、益母草24份、白茅根22份、车前子7份、木通12份、蝉蜕14份、荆芥15 份、桑白皮13份、茯苓16份、猪苓16份、菟丝子15份、白芍11份、白术13份、泽泻14份、 苍术11份、陈皮12份、党参13份、黄芪13份、当归10份、甘草13份。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治疗肾盂肾炎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制成:地肤子22份、益母草23份、白茅根21份、车前子9份、木通10份、蝉蜕16份、荆芥12 份、桑白皮15份、茯苓13份、猪苓14份、菟丝子13份、白芍14份、白术11份、泽泻12份、 苍术13份、陈皮11份、党参12份、黄芪13份、当归11份、甘草12份。
6. -种制备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治疗肾盂肾炎的中药制剂的方法,其特征还在 于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1) 按本发明配比称取菟丝子、益母草、地肤子、车前子分别粉碎,过40目筛,用 60-90°C的3-5倍重量的石油醚,在80-85°C回流脱脂2-4h,药渣以90-96%的乙醇回流提取 3次,提取液浓缩成60-70°C下相对密度为1. 50-1. 80的稠膏,备用; (2) 称取党参、当归分别用水蒸汽蒸馏,把蒸馏出来的挥发油合并,称取8-12倍挥发油 重量的β-环糊精,加入3-4倍β-环糊精重量的蒸馏后的党参水溶液,研匀,加入挥发油, 充分研磨50-70分钟,成糊状物,室温减压干燥得淡棕色包结物,研碎,过65目筛,即为原料 粉Α,备用; (3) 称取白茅根、木通、蝶脱、荆芥、桑白皮、获茶、猪茶、白巧、白术、泽泻、苍术、陈皮、黄 芪、甘草分别粉碎,混合,加药材6-9倍重量的纯化水,在功率为320-380W,温度为65°C条件 下微波提取两次,每次20-50分钟,把微波后的水溶液过滤,浓缩滤液得到在50-65°C下相 对密度为1. 05-1. 15的浓缩液B ; (4) 将浓缩液B加等体积的乙醇使其沉淀,充分搅拌,离心,取上清液减压蒸馏除去乙 醇,并浓缩成60-70°C下相对密度为1. 50-1. 75的稠膏,与(1)步骤所得的稠膏合并,加0. 5 倍总稠膏重量的糊精,搅拌,在65-80°C条件下减压干燥,得干浸膏,粉碎,过65目筛,即为 原料粉C,备用; (5) 将原料粉A和原料粉C混合均匀即为中药原料粉; (6) 将中药原料粉添加辅料制成成品。
7. 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治疗肾盂肾炎的中药制剂,其特征还在于:所述中药制 剂为片剂、丸剂、颗粒剂或胶囊剂。
8. 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治疗肾盂肾炎的中药制剂在制备治疗急慢性肾盂肾炎 药物中的应用。
【文档编号】A61P13/12GK104288583SQ201410600577
【公开日】2015年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31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31日
【发明者】赵士启 申请人:崔银方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