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滑膜炎的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69753阅读:80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治疗滑膜炎的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治疗滑膜炎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的原料药制成的药剂:白芷14-16g、川芎14-16g、茯苓14-16g、当归14-16g、赤芍14-16g、半夏14-16g、陈皮14-16g、枳壳14-16g、甘遂14-16g、栀子14-16g、桔梗14-16g、厚朴14-16g、木瓜14-16g、大白14-16g、樟脑2-4g、石膏90-110g、冰片4-6g、炙甘草14-16g、薏苡仁25-35g、白芥子15-25g、生大黄14-16g、仙人掌200-300g、金银花200-300g。本发明采用中草药配方,材料易得,制备方法简单,服用治疗效果好,价格低,具有祛邪通络、温中除湿、活血化瘀、清热、渗水等功效,见效快,疗效可靠,随制随用无明显不良反应和副作用。
【专利说明】一种用于治疗滑膜炎的中药制剂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中草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滑膜炎的中药制剂。

【背景技术】
[0002] 滑膜炎(热型)是一种多发性疾病,其发病部位主要在膝关节。膝关节是人体滑 膜最多,关节面最大和结构最复杂的关节,由于膝关节滑膜广泛,并位于肢体较浅部位,故 遭受损伤和感染的机会较多,膝关节滑膜炎主要是因膝关节扭伤和多种关节内损伤,而造 成的一组综合症。膝关节明显肿胀、发热,活动受限。检查发现膝关节屈伸活动受限,下蹲 困难并伴有疼痛,关节周围可有局限性压疼点,髌上囊有囊性感,浮髌试验阳性。慢性损伤 性滑膜,可能无明显外伤史,主要表现膝关节发软及活动受限,肿胀持续不退,下蹲受限。活 动增多时加重,休息后减轻。久病者,可钔到膝关节囊肥厚感。从中医角度看归于痹证,痹 证是由于风、寒、湿、热、痰、瘀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 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木,或关节屈伸不利、僵硬、重大、变形等症状的一种疾病。《诸 病源候论》又称为"历节风";王肯堂《证治准绳》对膝关节肿大者称为"鹤膝风"。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安全可靠,治愈率高的用于治疗滑膜炎的中药制 剂。
[0004]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5] -种用于治疗滑膜炎的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的原料药制成的药剂:
[0006] 白芷14-16g 川芎14-16g 茯苓14-16g 当归14-16g 赤苟14_16g 半夏14_16g 陈皮14-16g 枳壳14_16g 甘遂14_16g 栀子14-16g 梧梗14-16g 厚朴14_16g 木瓜14-16g 大白14-16g 樟脑2_4g 石膏90-IlOg
[0007] 冰片4-6g炙甘草14-16g 薏苡仁25-35g 白芥子15_25g 牛大贲 14-16g仙人掌2()()-3()()g金银花2()()-300g。
[0008] 各原料药的优选重量为:
[0009] 白芷15g 川芎15g 茯苓15g 当归15g 赤芍15g 半夏15g 陈皮15g 枳壳15g 甘遂15g 栀子15g 結梗15g 厚朴15g 木瓜15g 大白15g 樟脑3g 石膏IOOg冰片5g炙甘草15g 薏苡仁30g 白芥子20g 生大黄15g 仙人掌25()g金银花250g。
[0010] 本发明所用到的原料药可从普通中药店购买得到,其规格符合国家中药材标准即 可。
[0011] 剂型:清热消积散。
[0012] 制作方法及用法:
[0013] 鲜仙人掌250g洗净,去皮刺捣碎为泥鲜用;按上述剂量清热消积散各药打碎为 末,金银花250g煎水适量;将上述药物调成药泥,敷于患处,外用保鲜膜包裹,留置24小时。
[0014] 辅助疗法:
[0015] 1)针刀松解、减压治疗;
[0016] 2)西药辅助治疗:①非留体类药物,如:芬必得、英太青;②活血化瘀药物,如:活 血止痛胶囊;
[0017] 3)适当功能锻炼;
[0018] 4)避免负重、忌烟酒。
[0019] 功用:祛邪通络、温中除湿、活血化瘀、清热、渗水。
[0020] 主治:滑膜炎(热型)。
[0021] 药物分析:
[0022] 白芷:
[0023] 【药性】辛,温。归肺、胃、大肠经。
[0024] 【功效】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0025] 【药理作用】有解热、抗炎、镇痛、解痉、抗癌作用。
[0026] 川芎:
[0027] 【药性】辛,温。归肝、胆、心包经。
[0028] 【功效】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0029] 【药理作用】川芎可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能够降低血小板表面活性,抑制血小板 凝集,预防血栓的形成。有镇静的作用,并有明显而持久的降压作用;可加速骨折局部血肿 的吸收,促进骨痂的形成;能抑制多种杆菌。
[0030] 茯苓:
[0031] 【药性】甘、淡、平。归心、脾、肾经。
[0032] 【功效】解毒、除湿,通利关节。
[0033] 【药理作用】茯苓醇提取物、乙醚提取物,分别具有利尿、镇静、抗肿瘤、降血糖、增 加心肌收缩力的作用。茯苓多糖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茯苓有护肝作用,能降低胃液分 泌,对胃溃疡有抑制作用。
[0034] 当归:
[0035]【药性】甘、辛、温。归肝、心、脾经。
[0036]【功效】补血调经,活血止痛,润肠通便。
[0037]【药理作用】当归有保护心脏、抗心律失常、抗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抑制平滑 肌,抗血小板聚集,抗炎作用,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脑缺血损伤的保护,抗肿瘤,使细胞 增殖,保护肝脏和肾脏等作用现代药理学研究进一步证明了当归活血化瘀、补血止痛等作 用,同时还发现,当归有抗炎、清除氧自由基、保肝利胆、保护肾脏、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
[0038] 赤药:
[0039] 【药性】苦,微寒。归肝经。
[0040]【功效】清热凉血,散瘀止痛。
[0041]【药理作用】赤芍水提液、赤芍苷、赤芍成分及其衍生物有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其 水煎剂能延长体外血栓形成时间,减轻血栓干重。所含芍药苷有镇静、抗炎止痛作用。芍药 流浸膏、芍药苷有抗惊厥作用。赤芍、芍药苷有解痉作用;赤芍对肝细胞DNA的合成有明显 的增强作用,对多种病原微生物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0042] 半夏:
[0043] 【药性】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
[0044]【功效】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外用消肿止痛。
[0045] 【药理作用】可抑制呕吐中枢而止吐,各种炮制品对实验动物均有明显的止咳作 用。半夏的稀醇和水浸液或其多糖组分、生物碱具有较广泛的抗肿瘤作用。水浸剂对实验 性室性心律失常和室性期前收缩有明显的对抗作用。
[0046] 陈皮:
[0047] 【药性】辛、温、苦。归脾、肺经。
[0048] 【功效】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0049]【药理作用】陈皮小剂量可增强心脏收缩力,使心输出量增加,冠脉扩张,使冠脉流 量增加,大剂量时可抑制心脏;陈皮水溶性总生物碱具有升高血压作用;提取物有清除氧 自由基和抗脂质过氧化作用;鲜橘皮煎剂有扩张气管的作用。
[0050]枳壳:
[0051]【药性】苦、辛、酸、温。归脾、胃、大肠经。
[0052] 【功效】破气消积,化痰除痞。
[0053] 【药理作用】较强的扩张气管和支气管的作用。有抗血栓、抗癌、抗炎、抗真菌、利 尿、抗变态作用。
[0054] 甘遂:
[0055] 【药性】苦、寒;有毒。归肺、肾、大肠经。
[0056]【功效】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0057] 【药理作用】外用能消肿散结,治疗痈肿毒。
[0058] 桅子:
[0059] 【药性】苦,寒。归心、肺、三焦经。
[0060]【功效】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读。
[0061]【药理作用】桅子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脑膜炎双球菌、卡他球菌等有抑制作用,水浸 液在体外对多种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桅子乙醇提取物,水提取物,乙酸乙酯部分和京尼平 甙有一定的抗炎和治疗软组织损伤的作用。其提取物制成油膏,可加速软组织的愈合。
[0062]桔梗:
[0063]【药性】苦、辛、平。归肺经。
[0064]【功效】宣肺,祛痰,利咽,排脓。
[0065]【药理作用】桔梗有镇咳作用,有增强抗炎和免疫作用;水提取物能增强巨噬细胞 的吞噬功能,增强中性细胞的杀菌力。桔梗粗皂苷有镇静、镇痛、解热作用。
[0066]厚朴:
[0067]【药性】苦、辛、温。归脾、胃、肺、大肠经。
[0068]【功效】燥湿消痰,下气除满。
[0069]【药理作用】厚朴对肺炎球菌、白喉杆菌、溶血性链球菌、枯草杆菌、志贺氏及施氏 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若干皮肤真菌均有抑制作用。厚朴碱能松弛横纹肌。
[0070] 木瓜:
[0071] 【药性】酸、温。归肝、脾经。
[0072]【功效】舒筋活络,和胃化湿。
[0073] 【药理作用】木瓜汁和木瓜煎剂对肠道菌和葡萄球菌有明显的抑菌作用其提取物 对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有抑制作用。
[0074] 大白:
[0075]【药性】味甘;性平;有毒。
[0076] 【功效】清热解毒。
[0077] 【药理作用】在体外、体内本类中某些生物碱及其代谢产物(吡咯衍生物),皆属强 的烃化剂,双稠吡咯定对肝、肺、血管内皮细胞的毒性及其他作用,皆与其烃化作用有关。
[0078] 生石膏:
[0079]【药性】甘、辛,大寒。归肺、胃经。
[0080] 【功效】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敛疮生肌,收湿,止血。
[0081] 【药理作用】可抑制体温调节中枢、减轻骨骼肌的兴奋性、减少血管通透性,有解 热、镇痉、消炎、抗病毒等功效。
[0082] 樟脑:
[0083] 【药性】辛、热。有毒。归心、脾经。
[0084] 【功效】除湿杀虫,温散止痛,开窍辟秽。
[0085]【药理作用】樟脑涂擦皮肤有温和的刺激和防腐作用,并有局部麻醉作用,临床樟 脑擦剂有止痒和镇痛作用。
[0086]冰片:
[0087]【药性】辛、苦,微寒。归心、脾,肺经。
[0088]【功效】开窍醒神,清热止痛。
[0089]【药理作用】冰片局部应用对感觉神经有轻微刺激,有一定的止痛及温和防腐作 用。轻度浓度(0.5% )对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双球菌、大肠杆菌及部分致病性皮肤真菌 等有抑制作用。
[0090] 生大黄:
[0091] 【药性】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经。
[0092]【功效】泻下攻积,清热泻火,止血,解毒,活血祛瘀。
[0093]【药理作用】大黄具有很强的抗感染作用、抗衰老抗氧化作用、能够调节免疫、抗 炎、解热作用、抗病原微生物作用、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等功效。
[0094] 炙甘草:
[0095] 【药性】甘,平。归心、肺、脾、胃经。
[0096] 【功效】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0097]【药理作用】甘草祛痰镇咳,抗心律失常,降脂、降胆固醇,抗血小板聚集,抗病原微 生物;抗消化性溃疡,抗肠痉挛;具有保肝、镇痛、解热、镇静、抗过敏作用。
[0098] 白芥子:
[0099]【药性】辛、温。归肺、胃经。
[0100]【功效】温肺化痰,利气散结,活络止痛。
[0101] 【药理作用】白芥子苷水解后的产物白芥油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可致皮肤充血、发 泡。水浸剂对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0102] 薏苡仁:
[0103] 【药性】甘、淡、凉。归脾、胃、肠经。
[0104] 【功效】利水渗湿,健脾,除痹,清热排毒。
[0105] 【药理作用】薏苡仁醇及丙酮提取物对癌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薏苡仁内酯对小肠 有抑制作用。其脂肪油能使血清钙、血糖量降低,并有解毒、镇静、镇痛作用。
[0106] 金银花:
[0107] 【药性】甘,寒。归肺、心、胃经。
[0108] 【功效】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0109] 【药理作用】金银花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抗炎和解热作用;加强防御机能作用; 中枢兴奋作用;降血脂作用;抗内毒素作用。
[0110] 仙人掌:
[0111] 【药性】甘,性平。归肺、胃经。
[0112] 【功效】行气活血,清热解毒。
[0113] 【药理作用】消肿止痛,行气活血,祛湿退热,生肌。
[0114] 为了验证临床疗效,本组方在界首市风湿病研究所所进行试用,通过随机选取其 中500例病人;并进行长期的跟踪回访,发现用药数次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
[0115] 治疗方法
[0116] 按照本发明服用方法。
[0117] 4)疗效判定:采用三级标准;
[0118] ①治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心电图基本恢复正常。
[0119] ②好转: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心电图改变明显改善。
[0120] ③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心电图改善无恢复。
[0121] 具体临床治疗结果参见表1。
[0122] 表 1
[0123] CN104398910AWL 6/y贝

【权利要求】
1. 一种用于治疗滑膜炎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的原料药制成的药剂: ail!:M-16gji| ^M-16g茯苓M-16g $ 14-16g 赤芍14-16g 半夏14_16g 陈皮14-16g 枳売14-16g 甘遂14_16g 桅子14-16g 結梗14-16g 厚朴14_16g 木瓜14-16g 大白丨4-16g 樟脑2-4g 石膏90-110g 冰片4-6g 炙甘草14-16g 薏苡仁25-35g 白芥子15-25g 牛大黄 14-16g 仙人掌2()()-3()()g 金银花2(K)-30()g。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滑膜炎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 的原料药制成的药剂: 白芷15g 川芎15g 茯苓15g 当归15g 赤芍15g 半夏15g 陈皮15g 枳壳15g 甘遂15g 栀子15g 結梗15g 厚朴15g 木瓜15g 大白15g 樟脑3g 石膏100g冰片5g 炙甘草15g 薏苡仁30g 白芥子20g 生大黄15g仙人掌250g金银花250g。
【文档编号】A61K31/125GK104398910SQ201410667635
【公开日】2015年3月11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20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20日
【发明者】王毛秀 申请人:界首骨科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