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胸腹交替按压心肺复苏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76085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一种胸腹交替按压心肺复苏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胸腹交替按压心肺复苏装置,包括:背板、支承架、左右支架,还包括两个用于胸腹交替按压心肺复苏的按压器,两个按压器之间设有用于调节两者间距的伸缩机构,用于按压胸部的按压器固定连接于支承架上,左右支架的上端通过铰链与支承架两端铰接,左右支架的下端通过卡扣结构与背板两端固定。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该胸腹交替按压心肺复苏装置,添加了腹部提升和按压功能,克服了现有心脏复苏器单一按压胸部的复苏模式,促进回心血量,增加心脏前负荷,提高抢救成功率;胸腹交替按压,有助于血液向重要器官流动,增加主动脉压和中心动脉压,保证重要器官供血供氧。
【专利说明】一种胸腹交替按压心肺复苏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胸腹交替按压心肺复苏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由于人体在遭受心脏病、高血压、车祸或溺水等急性疾病或意外伤害时,可能造成休克产生呼吸与心跳突然停止的现象,此时脑细胞及器官组织往往因为无法获得足够的血和氧气供应而造成缺氧。为了避免缺氧情况的发生,在患者送达医院前后,必须持续性地进行心肺复苏术CPR来维持患者的血氧浓度及心跳呼吸。
[0003]传统的心肺复苏术是依赖施救人员对患者进行人工呼吸以及心脏按压,以帮助病伤患者维持血氧浓度,但由于采用人工徒手施救的方式按压幅度、频率不一,其使患者心肺复苏的效果不佳,于是辅助的心肺复苏急救装置亦被发展出来。现有的心肺复苏设备,所采取的是单一的按压胸部的复苏方式,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回心血量对复苏效果的影响,不能进一步增加回心血量和中心动脉压。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针对上述技术的不足,设计出一种适用于不同人群的、体积小、重量轻、能增加回心血量和中心动脉压的胸腹交替按压心肺复苏装置。
[0005]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胸腹交替按压心肺复苏装置,包括:背板、支承架、左右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用于胸腹交替按压心肺复苏的按压器,所述两个按压器之间设有用于调节两者间距的伸缩机构,用于按压胸部的按压器固定连接于支承架上,所述左右支架的上端通过铰链与支承架两端铰接,所述左右支架的下端通过卡扣结构与背板两端固定。
[0007]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伸缩机构包括设置在两个按压器之间的伸缩套管。
[0008]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按压器包括壳体、控制器、连接于控制器的电机、用于将回转运动转化成直线运动的偏心轮结构、用于按压的吸盘、用于带动吸盘升降的升降机构,所述偏心轮结构包括连接于电机的法兰盘、固定连接于法兰盘上的连杆,以上两按压装置也可以为气动设计。
[0009]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连杆底部的推杆、设置在壳体上用于供推杆穿过联接吸盘的缸套。
[0010]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背板上对称设有一个以上的把手孔。
[00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通过使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胸腹交替按压心肺复苏装置,添加了腹部提升和按压功能,克服了现有心脏复苏器单一按压胸部的复苏模式,促进回心血量,增加心脏前负荷,提高抢救成功率;胸腹交替按压,有助于血液向重要器官流动,增加主动脉压和中心动脉压,保证重要器官供血供氧,是在胸部按压终末0.30秒后腹部提升,减少致残率和死亡率。总之,该心肺复苏装置特点是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合理、易操作、适用于不同身材的人群,设计理念先进。【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0013]图1是本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本实施例的支承架与左右支架铰接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3本实施例的背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4本实施例的按压器内部元器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17]图5是卡扣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所示:1.背板,2.支承架,3.左右支架,4.按压器,5.铰链,6.卡扣结构,
7.伸缩套管,11.把手孔,12.连接轴,41.壳体,42.控制器,43.电机,44.吸盘,45.法兰盘,46.连杆,47.推杆,48.缸套,61.悬架轴,62.卡爪,63.弹簧,64.扁销,65.锁闭支撑架,651.锁闭。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实用新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0020]参照图1至图2,如图所示,一种胸腹交替按压心肺复苏装置,包括:背板1、支承架
2、左右支架3,还包括两个用于胸腹交替按压心肺复苏的按压器4,所述两个按压器4之间设有用于调节两者间距的伸缩机构,用于按压胸部的按压器4固定连接于支承架2上,所述左右支架3的上端通过铰链5与支承架2两端铰接,所述左右支架3的下端通过卡扣结构与背板I两端固定。
[0021]进一步,所述伸缩机构包括设置在两个按压器之间的伸缩套管6。
[0022]参照图4,如图所示,所述按压器4包括壳体41、控制器42、连接于控制器42的电机43、用于将回转运动转化成直线运动的偏心轮结构、用于按压的吸盘44、用于带动吸盘44升降的升降机构,所述偏心轮结构包括连接于电机43的法兰盘45、固定连接于法兰盘45上的连杆46。按压器4内部的驱动方式可以为气动、液压驱动、电机驱动,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采取电机驱动的技术方案,所述电机43为伺服电机。
[0023]进一步,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连杆46底部的推杆47、设置在壳体41上用于供推杆47穿过联接吸盘44的缸套48。
[0024]参照图3,如图所示,所述背板I上对称设有一个以上的把手孔11。
[0025]参照图5,如图所示,所述卡扣机构6包括悬架轴61、卡爪62、弹簧63、扁销64、设置在左右支架3下端部的锁闭支撑架65、设置在背板I两侧的连接轴12,向上提拉钩,将左右支架3下端部的卡爪62套接在背板I两侧的连接轴12上,连接轴12对卡爪62的跟部施力,使得卡爪62围绕悬架轴61转动,直至卡爪62的吊钩部分或全部环绕连接轴12,此时松开拉钩,由于弹簧63的回弹作用,置于弹簧63下端的扁销64快速落下锁紧卡爪62,将左右支架3扣紧在背板I中。锁闭支撑架65的锁闭651用于扣牢连接轴12。装备不使用时,向上拉紧拉钩,扁销64脱开,卡爪62松开连接轴12回复至初始状态,将支撑架2及左右支架3从背板I拿下,折叠包装。
[0026]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用于按压胸部的吸盘44直径为15-20厘米,以负压方式与胸部皮肤密切接触,承担按压与提升作用,用于按压胸部的按压器4按压和提升幅度、频率可控,幅度大约为4-6厘米左右,频率为80-120次/分钟。
[0027]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按压腹部的吸盘44直径15-30厘米,以负压方式与腹部皮肤密切接触,承担按压与提升作用,用于按压腹部的按压器4按压和提升幅度、频率可控,幅度可稍大于胸部按压,频率与胸部按压相同。
[0028]腹部按压提升序列与胸部按压提升序列相反,即胸部按压时,腹部提升,胸部提升时,腹部按压。
[0029]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胸腹交替按压心肺复苏装置,包括:背板(I)、支承架(2)、左右支架(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用于胸腹交替按压心肺复苏的按压器(4),所述两个按压器(4)之间设有用于调节两者间距的伸缩机构,用于按压胸部的按压器(4)固定连接于支承架(2)上,所述左右支架(3 )的上端通过铰链(5 )与支承架(2 )两端铰接,所述左右支架(3 )的下端通过卡扣结构(6)与背板(I)两端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胸腹交替按压心肺复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机构包括设置在两个按压器之间的伸缩套管(7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胸腹交替按压心肺复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器(4)包括壳体(41)、控制器(42)、连接于控制器(42)的电机(43)、用于将回转运动转化成直线运动的偏心轮结构、用于按压的吸盘(44)、用于带动吸盘(44)升降的升降机构,所述偏心轮结构包括连接于电机(43)的法兰盘(45)、固定连接于法兰盘(45)上的连杆(46)。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胸腹交替按压心肺复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连杆(46)底部的推杆(47)、设置在壳体(41)上用于供推杆(47)穿过联接吸盘(44)的缸套(4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胸腹交替按压心肺复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I)上对称设有一个以上的把手孔(11)。
【文档编号】A61H31/00GK203677513SQ201420019444
【公开日】2014年7月2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14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14日
【发明者】牟春平 申请人:牟春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