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波皮肤组织再铺平去眼袋去皱抗衰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76439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超声波皮肤组织再铺平去眼袋去皱抗衰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超声波皮肤组织再铺平去眼袋去皱抗衰装置,由带有电源的主机、外部控制板及探头组成,探头由手柄、中空杆及探针组成,探针一端为工作端,工作端包括至少两个发射电极和至少一个返回电极,所述发射电极间及发射电极与返回电极间通过绝缘装置隔离,所述发射电极横截面为矩形。通过设置两个以上矩形横截面的发射电极使加热更为均匀,提高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专利说明】超声波皮肤组织再铺平去眼袋去皱抗衰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是一种超声波皮肤组织再铺平去眼袋去皱抗衰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早期的整容外科医生通常采用化学药剂、外科手术等手段对患者进行医学美容,但是这些方法易使患者过敏、留下外部创伤,存在很大的风险。
[0003]随着科学的进步,激光、红外、电流射频、超声波等技术被应用到医学领域,可实现无创手术。例如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传播距离远等特点,通过超声波的机械振动功能可起到独特的细胞按摩作用,提高细胞代谢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加皮肤弹性,且超声波具有加强催化的作用,利于药物透入。高射频电波会刺激细胞内的正负离子摩擦运动而产生热能,加速真皮及皮下组织的血液循环,刺激胶原蛋白新生与重建,修复老化受损的胶原层,从而达到除皱的作用,或加速离子组织的收缩实现紧肤功能,现有的电流射频美容设备多数只包含一个发射电极,这使得流过皮肤的电流不均匀,易灼伤皮肤,使用效果差。

【发明内容】

[0004]为了解决现有问题,本实用新型解决提供了一种包含至少两个发射电极且发射电极横截面为矩形的美容设备。
[0005]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超声波皮肤组织再铺平去眼袋去皱抗衰装置,其结构为:由带有电源的主机、外部控制板及探头组成,所述探头与主机、外部控制板与主机分别通过电缆连接;所述探头由手柄、中空杆及探针组成,所述探针一端连接电缆,另一端为探针的工作端;所述探针的工作端包括至少两个发射电极和至少一个返回电极,所述发射电极间及发射电极与返回电极间通过绝缘装置隔离,所述发射电极横截面为矩形。通过设置外部控制板可更容易地控制电能的大小转变方便操作,提高了治疗连贯性,从而提高了安全性;设置至少两个以上的发射电极可以减少不必要的电流流过人体皮肤,使电流路径分布更易控制,也更为安全;发射电极横截面设置为矩形可让装置提供的热能在一个较大的面积均匀分布,热能集中在身体表面,适合皮肤组织再铺平去眼袋去皱等治疗过程,使治疗过程更为有效安全。
[0006]作为优选,所述返回电极设置在探针的工作端的侧面上。返回电极设置在侧面让电流路径更易控制,从而提高安全性。
[0007]作为优选,所述发射电极伸出中空杆部分的长度长于返回电极伸出中空杆部分的长度。该设置让电流路径更易控制,也使加热更为均匀,提高安全性。
[0008]作为优选,所述发射电极横截面面积为I到10平方毫米。将发射电极横截面面积控制在I到10平方毫米内,在可操作范围内减少多余电流流过人体,提高安全性。
[0009]作为优选,所述发射电极间的间距为10到20毫米。将发射电极间的间距控制在10到20毫米内,在可操作范围内防止人体同一部位电流过大,提高安全性。
[0010]作为优选,所述发射电极均匀设置。均匀设置发射电极使体内加热更为均匀,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0011]作为优选,所述绝缘装置由隔离件及绝缘层组成。隔离件及绝缘层的设置防止发射电极间相互接触,导致电流变大,影响治疗安全。
[0012]作为优选,所述手柄中设置有电连接器,所述探针通过电连接器与电缆连接。设置电连接器可使发射电极的输入电源稳定,从而提高治疗安全性。
[0013]作为优选,所述手柄中还设置有超声波振荡器。超声波振荡器的设置可提高治疗效果。
[0014]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效果:通过设置外部控制板、至少两个以上的发射电极、电连接器、隔离件及绝缘层;将发射电极横截面设置为矩形;均匀设置发射电极;返回电极设置在侧面;将发射电极横截面面积控制在I到10平方毫米内;将发射电极间的间距控制在10到20毫米内等手段,使治疗操作更为可控,有效地提高了治疗的安全性;上述手段结合超声波振荡器的设置,使治疗效果得到提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超声波皮肤组织再铺平去眼袋去皱抗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图1中探头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图2中探针的工作端A部分的放大剖面图。
[0018]图4为图2中探针的工作端A部分的放大端面图。
[0019]标号说明
[0020]1 主机11 控制键
[0021]12 显示器2 外部控制板
[0022]3 探头31 手柄
[0023]311电连接器 312手柄空腔
[0024]32 中空杆33 探针
[0025]331发射电极 332返回电极
[0026]333绝缘装置 3331隔离件
[0027]3332绝缘层3333粘合剂
[0028]4 电缆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 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0030]实施例1
[0031]如图1所示,超声波皮肤组织再铺平去眼袋去皱抗衰装置,由带有电源的主机1、用于控制电源输入的外部控制板2及治疗用的探头3组成,主机I上还设置有用于控制电压大小的控制键11,用于显示电压大小的显示器12,所述探头3与主机1、外部控制板2与主机I分别通过电缆4连接;所述探头3由手柄31、中空杆32及探针33组成。参考图2,所述探针33穿设在中空杆32中,探针靠近手柄31 —端通过电连接器311连接电缆4,另一端为探针33的工作端,手柄31远离探针33的位置还设有手柄空腔312,手柄空腔312中设置有超声波振荡器。
[0032]如图3至4所示,探针33的工作端包括三个发射电极331和一个返回电极332,发射电极331横截面面积为3平方毫米;返回电极332设置在探针33的工作端的侧面上;发射电极331间及发射电极331与返回电极332间通过绝缘装置333隔离,绝缘装置333由隔离件3331及绝缘层3332组成,绝缘层3332设置在发射电极331周围,隔离件3331通过粘合剂3333连接在绝缘层3332上并设置在发射电极331之间,发射电极331均匀设置且发射电极331间的间距为15毫米,所述发射电极331横截面为矩形;所述发射电极331伸出中空杆32部分的长度长于返回电极332伸出中空杆32部分的长度,该长度差L为5毫米。当探针33工作时,需在皮肤上涂抹导电液体使发射电极331、人体及返回电极332间形成通流,通过电流加热皮肤下的疏松结缔组织,使结缔组织舒张,达到皮肤组织再铺平去眼袋去皱等治疗效果。
[0033]上述实施例中发射电极数量可为2个或7个或10个,返回电极数量可为2个或4个,发射电极横截面面积可为I平方毫米或5平方毫米或10平方毫米,发射电极间的间隔可为10毫米或20毫米,以上方案皆可达到上述效果。
[0034]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零、部件的形状、所取名称等可以不同。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或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超声波皮肤组织再铺平去眼袋去皱抗衰装置,其特征在于:由带有电源的主机(I)、外部控制板(2 )及探头(3 )组成,所述探头(3 )与主机(I)、外部控制板(2 )与主机(I)分别通过电缆(4)连接; 所述探头(3)由手柄(31)、中空杆(32)及探针(33)组成,所述探针(33) 一端连接电缆(4),另一端为探针(33)的工作端; 所述探针(33)的工作端包括至少两个发射电极(331)和至少一个返回电极(332),所述发射电极(331)间及发射电极(331)与返回电极(332)间通过绝缘装置(333)隔离,所述发射电极(331)横截面为矩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波皮肤组织再铺平去眼袋去皱抗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返回电极(332)设置在探针(33)的工作端的侧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声波皮肤组织再铺平去眼袋去皱抗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电极(331)伸出中空杆(32)部分的长度长于返回电极(332)伸出中空杆(32)部分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声波皮肤组织再铺平去眼袋去皱抗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电极(331)横截面面积为I到10平方毫米。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超声波皮肤组织再铺平去眼袋去皱抗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电极(331)间的间距为10到20毫米。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超声波皮肤组织再铺平去眼袋去皱抗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电极(331)均匀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超声波皮肤组织再铺平去眼袋去皱抗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装置(333)由隔离件(3331)及绝缘层(3332)组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超声波皮肤组织再铺平去眼袋去皱抗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31)中设置有电连接器(311),所述探针(33)通过电连接器(311)与电缆(4)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超声波皮肤组织再铺平去眼袋去皱抗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31)中还设置有超声波振荡器。
【文档编号】A61N7/00GK203724209SQ201420028564
【公开日】2014年7月23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17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17日
【发明者】徐溪微 申请人:徐溪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