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型持针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77477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一种安全型持针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安全型持针器,包括持针器主体以及安全装置,所述持针器主体设有用于容纳采血针管塞穿刺端以及采血管密封帽的筒体,筒体的一端设有用于连接采血针并使采血针管塞穿刺端伸入到所述筒体内部的连接座,筒体另一端设有供采血管伸入的开口;所述安全装置包括容纳腔体,所述容纳腔体具有与采血针静脉穿刺端大小相适应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具有供采血针静脉穿刺端伸入的敞口,容纳腔体的一端与所述持针器主体可转动地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持针器主体可拆卸地固定。本实用新型既能方便采血,还能避免或减少笔式采血针采血后的针尖暴露、血液滴出、误操作等现象,从而避免或极大减少医护人员、被采血人员受到针刺伤害和血液交叉污染。
【专利说明】 一种安全型持针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持针器,更确切地说涉及一种配合笔式采血针使用的安全型持针器。

【背景技术】
[0002]临床血液检验是获得人体生理、病理信息,用于正确诊断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以真空采血系统为辅助的静脉采血,因不易受气温、环境等外界因素和人体末梢循环的干扰,能准确反映人体全身血液的真实情况,在临床中应用较广。静脉采血主要通过真空采血管和静脉采血针组成的真空采血系统实施,其中静脉采血针主要分为硬连接采血针(如笔式采血针)和软连接采血针(如蝶翼采血针)两大类。
[0003]笔式采血针在进行静脉采血时必须配合持针器一起使用。目前普遍使用的持针器,由于结构设置的问题,在采血完毕后因针尖暴露、血液滴出或溅出、误操作等原因,使医护人员或被采血人员受到针刺伤害或血液交叉污染。
[0004]因此,如何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提供一种安全型持针器,能够避免或减少笔式采血针采血完毕后的针尖暴露、血液滴出、误操作等现象,从而避免或极大减少医护人员和/或被采血人员受到针刺伤害和血液交叉污染,这是本领域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型持针器,通过对结构进行巧妙设置,避免或极大减少医护人员和/或被采血人员受到针刺伤害和血液交叉污染。
[0006]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0007]—种安全型持针器,包括持针器主体以及安全装置,所述持针器主体设有用于容纳采血针管塞穿刺端以及采血管密封帽的筒体,所述筒体的一端设有用于连接采血针并使采血针管塞穿刺端伸入到所述筒体内部的连接座,所述筒体另一端设有供采血管伸入的开口 ;所述安全装置包括容纳腔体,所述容纳腔体具有与采血针静脉穿刺端大小相适应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具有供采血针静脉穿刺端伸入的敞口,所述容纳腔体的一端与所述持针器主体可转动地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持针器主体可拆卸地固定。
[0008]优选地,所述容纳腔体与所述持针器主体可转动地固定的一端设有卡圈,所述卡圈套接在所述连接座上,所述卡圈与所述容纳腔体铰接或通过一柔性连接部连接。
[0009]优选地,所述连接座设有通孔作为用于固定采血针并使采血针管塞穿刺端伸入到所述筒体内部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将所述持针器主体的筒体内部与外界导通。
[0010]优选地,所述卡圈上靠近所述容纳腔体的一端设有凸缘,所述容纳腔体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凸缘配合的勾爪。
[0011]优选地,所述容纳腔体与所述持针器主体可拆卸地固定的一端设有尾尖,所述持针器主体上的相应位置处设有凹槽,所述尾尖伸入到所述凹槽中。
[0012]优选地,所述容纳槽中设有用于卡接采血针静脉穿刺端的卡位。
[0013]优选地,所述筒体的开口处设有用于人手指握持的指握部。
[0014]优选地,所述指握部为由所述筒体的侧壁向外侧扩展延伸而形成的圆台体形结构。
[0015]优选地,所述指握部的外表面与所述筒体在二者轴截面上的张角为A,A满足:90° ^ 150°,所述指握部的内表面在轴截面上的张角为B,B满足:150°。
[0016]优选地,所述容纳腔体与所述持针器主体可拆卸地固定的一端设有尾尖,所述指握部外侧顶部与所述筒体之间设有凹槽,所述尾尖伸入到所述凹槽中。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由于设置持针器主体、安全装置,其中持针器主体设有用于容纳采血管密封帽的筒体,筒体一端连接笔式采血针,另一端供采血管的密封帽进入,笔式采血针的管塞穿刺端在真空采血管的密封帽的中部位置垂直地插入密封帽的密封塞并最终穿透密封塞,在穿刺过程中,筒体能够完全包覆笔式采血针的管塞穿刺端,防止采血人员、被采血人员和锐器处理人员受到针刺意外伤害,同时防止因止血护套未完全回弹或其他原因导致管塞穿刺端血液滴出或溅出,污染医护人员和被采血人员;设置的安全装置由于具有容纳腔体,其具有容纳采血针静脉穿刺端的容纳槽,因而在采血完毕后,安全装置可通过诸如旋转和/或移动的空间运动使其容纳槽完全覆盖笔式采血针静脉穿刺端,且安全装置覆盖静脉穿刺端后二者不能或不易分离,防止采血人员、被采血人员和锐器处理人员受到针刺意外伤害,同时防止持针器和/或笔式采血针被二次使用。总体说来,本实用新型的安全型持针器在给采血带来便利的同时,还能够避免或减少笔式采血针采血完毕后的针尖暴露、血液滴出、误操作等现象,从而避免或极大减少医护人员和/或被采血人员受到针刺伤害和血液交叉污染。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实用新型安全型持针器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图;
[0019]图2是图1中安全型持针器另一视角的整体结构图;
[0020]图3为图1中持针器主体的侧剖图;
[0021]图4为图1中安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图4中安全装置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图1中安全型持针器在采血前与采血管、人体静脉的配合示意图;
[0024]图7为图1中安全型持针器在采血时与采血管、人体静脉的配合示意图;
[0025]图8为图1中安全型持针器在采血后于采血管、人体静脉的配合示意图;
[0026]图9为图1中安全型持针器采血后安全装置与笔式采血针静脉穿刺端的配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0028]本实施例的安全型持针器包括如下部件:
[0029]适于手指持握的指握装置;其能够提供良好的持握舒适感,方便医护人员在采血过程中持握;
[0030]适于连接到笔式采血针(和软连接采血针管塞穿刺针)的连接装置;
[0031]适于容纳真空采血管的密封帽的持针器主体;该持针器主体两端分别连接指握装置与连接装置。其中,持针器主体与连接装置装配成使得:当连接装置连接笔式采血针(或软连接采血针管塞穿刺针)时,持针器主体能够完全包裹笔式采血针的管塞穿刺端(或软连接采血针的管塞穿刺针),在真空采血管的密封帽进入到容纳装置的过程中,管塞穿刺端(针)在真空采血管的密封帽的中部位置垂直地插入密封帽的密封塞并最终穿透密封塞。持针器主体优选采用透明塑料材质,方便医护人员在采血过程中观察管塞穿刺端(针)穿刺真空采血管的情况以及采血进程。持针器主体完全包裹管塞穿刺端(针),防止采血人员、被采血人员和锐器处理人员受到针刺意外伤害,同时防止因止血护套未完全回弹或其他原因导致管塞穿刺端血液滴出或溅出,污染医护人员和被采血人;
[0032]适于在采血后保护笔式采血针静脉穿刺端的安全装置;安全装置与持针器主体耦合连接在一起。安全装置与指握装置、持针器主体和/或连接装置装配成使得:在连接装置藕接笔式采血针时,可通过诸如旋转和/或移动的空间运动调整安全装置的位置,方便采血时具有良好的进针角度和方向;采血完毕后,安全装置可通过诸如旋转和/或移动的空间运动完全覆盖笔式采血针静脉穿刺端,且安全装置覆盖静脉穿刺端后二者不能或不易分离,防止采血人员、被采血人员和锐器处理人员受到针刺意外伤害,同时防止持针器和/或笔式采血针被二次使用。
[0033]本实用新型的安全型持针器在给采血带来便利的同时,还能够避免或减少笔式采血针采血完毕后的针尖暴露、血液滴出、误操作等现象,从而避免或极大减少医护人员和/或被采血人员受到针刺伤害和血液交叉污染。
[0034]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该指握装置、持针器主体和连接装置是整体成形制造的。进一步地,该指握装置、持针器主体和连接装置都由塑料材料制成。更进一步地,所述塑料材料为适于注塑成型的透明热塑性塑料材料。
[0035]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该连接装置和笔式采血针(或软连接采血针管塞穿刺针)之间的耦接是可拆卸的。
[0036]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该安全装置的两端和持针器主体之间的藕接都是可拆卸的。
[0037]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安全型持针器100,包括持针器主体110以及连接在持针器主体110外部的安全装置150。
[0038]如图3所示,持针器主体110包括大体呈圆筒形的筒体130以及设于筒体130—端的指握部120、设置于筒体130另一端的连接座140。其中,筒体130具有容纳真空采血管密封帽的内腔131,筒体130设置指握部120的一端为开口端,该开口端处筒体的侧壁向外侧延伸形成指握部120,指握部120的外表面与筒体130在二者轴截面上的张角为A,指握部120的内表面在轴截面上的张角为B,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A满足:90° ^ 150°,B满足:B<150°。其中,连接座140用于连接采血针,本实施例中,连接座140设有连接孔,通过连接孔来与采血针连接。
[0039]如图4、图5所示,安全装置150用于在采血后包覆、固定静脉穿刺端,其包括用于容纳静脉穿刺端的容纳腔体151,在容纳腔体151上设置有用于与持针器耦接装配的结构以及锁定结构。其中,容纳腔体151设有与静脉穿刺端尺寸相适应的、且在长度方向一侧敞开设置的容纳槽,供静脉穿刺端进入。容纳腔体151的一端设有豁口,豁口处的底部连接一卡圈152,该卡圈152用于与持针器主体110的连接座140连接,其中,卡圈152与容纳腔体151可绕二者的连接部发生相对转动。卡圈152上靠近容纳腔体151的一端,其边缘处设有凸缘153,容纳腔体151上豁口处的侧部上设有勾爪154,在卡圈152向容纳腔体转动时,卡圈152上的凸缘153与勾爪154结合,将豁口闭合。容纳腔体151的容纳槽中设有卡位155,在静脉穿刺端进入容纳槽中后将静脉穿刺端卡住。容纳腔体151的另一端设有一尾尖156,该尾尖156用于插入到持针器主体110上的凹槽121中,将容纳腔体与持针器主体固定。
[0040]如图1、图2所示,在采血前及采血中,安全装置150的尾尖156都是伸入到持针器主体110的指握部120与侧壁形成的凹槽121中,安全装置150的卡圈151与持针器主体110上的连接座140耦合连接。
[0041]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指握部120、筒体130和连接座140采用整体成型制造。进一步地,持针器主体110 (包括指握部120、筒体130和连接座140)和安全装置150都由适合于注塑成型的热塑性材料制成,尤其是透明的热塑性塑料材料,例如聚丙烯、聚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筒体采用透明材质,能够方便医护人员在采血过程中观察管塞穿刺端穿刺真空采血管的情况以及采血进程。
[0042]参见图6?图9,下面结合真空采血管和笔式采血针,对本实施例的安全型持针器100的使用过程进行说明。
[0043]如图6所示,笔式采血针200的针座230通过诸如螺纹连接的物理方式与持针器主体110的连接座140连接,可通过诸如旋转和/或移动的空间运动调整安全装置的位置,方便采血时具有良好的进针角度和方向;导向装置——筒体130的内部空腔完全包裹笔式采血针的管塞穿刺端211,能够防止采血人员、被采血人员以及锐器处理人员受到针刺意外伤害,同时防止后续采血过程中因止血护套220未完全回弹或其他原因导致管塞穿刺端211血液滴出或溅出,污染医护人员和被采血人。
[0044]如图7所示,在静脉穿刺端212穿刺人体静脉400成功后,将预置真空的采血管(以下称真空采血管)300的密封帽310端插入持针器主体110的筒体130内,并使真空采血管300及其密封帽310沿筒体130内腔131向管塞穿刺端211方向继续前进,之后,材质为弹性橡胶的止血护套220接触密封帽310中部的密封橡胶311,管塞穿刺端211刺穿止血护套220,止血护套220弹性收缩,管塞穿刺端211继续刺穿密封帽310的密封橡胶311,这时,管塞穿刺端211伸入真空采血管300内部。
[0045]在管塞穿刺端211伸入真空采血管300内部后,人体静脉400通过针管210的管腔213与真空采血管300建立流体连通。由于真空采血管300的负压作用,人体静脉血液410便经管腔213流入真空采血管300内。当获得需要的采血量后,将真空采血管300沿持针器主体110的筒体130向外拔出,针管210的管塞穿刺端211也从密封帽310的密封橡胶311拔出,密封橡胶311瞬间密封真空采血管300,达到保存血液标本的目的,同时,止血护套220回弹、重新覆盖管塞穿刺端211后也瞬间保持密闭,管腔213内血液停止流动。向持针器主体110内继续插入新的真空采血管,就可实现血液多管采集。
[0046]在上述采血过程中,由于指握装置——指握部120与导向装置——筒体130的侧壁具有一定张角,能够给采血人员提供良好持握舒适感,同时由于指握装置——指握部120内表面也具有一定张角,方便真空米血管300插入导向装置-筒体130。在真空米血管
300的密封帽310插入持针器主体的侧壁130的过程中,笔式采血针的管塞穿刺端211在密封帽310的中部位置垂直地插入密封橡胶塞311并最终穿透密封塞311 ;
[0047]本实施例中,由于筒体130为透明材质,所以能够方便医护人员在采血过程中观察管塞穿刺端211穿刺真空采血管300的情况以及采血进程。
[0048]如图8、图9所不,最后一管血液米集完毕后,将静脉芽刺端212从被米血者静脉400中拔出,手动使安全装置150的尾尖156从指握部120的凹槽121内脱出,通过转动使安全装置150的容纳腔体151整体向笔式采血针静脉穿刺端212靠近,静脉穿刺端212进入到容纳腔体151的容纳槽中,并最终完全包覆整个静脉穿刺端212,此时勾爪154牢牢扣住凸缘153,卡位155卡住笔式采血针静脉穿刺端212。安全装置150包覆静脉穿刺端212后二者不能或不易分离,避免或减少笔式采血针200采血完毕后的针尖暴露、血液滴出,防止采血人员、被采血人员和锐器处理人员受到针刺意外伤害,同时防止持针器100和/或笔式采血针200被二次使用。
[0049]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不应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安全型持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持针器主体以及安全装置,所述持针器主体设有用于容纳采血针管塞穿刺端以及采血管密封帽的筒体,所述筒体的一端设有用于连接采血针并使采血针管塞穿刺端伸入到所述筒体内部的连接座,所述筒体另一端设有供采血管伸入的开口 ;所述安全装置包括容纳腔体,所述容纳腔体具有与采血针静脉穿刺端大小相适应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具有供采血针静脉穿刺端伸入的敞口,所述容纳腔体的一端与所述持针器主体可转动地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持针器主体可拆卸地固定,所述容纳腔体与所述持针器主体可转动地固定的一端设有卡圈,所述卡圈套接在所述连接座上,所述卡圈与所述容纳腔体铰接或通过一柔性连接部连接;所述卡圈上靠近所述容纳腔体的一端设有凸缘,所述容纳腔体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凸缘配合的勾爪; 所述筒体的开口处设有用于人手指握持的指握部; 所述指握部的外表面与所述筒体在二者轴截面上的张角为A,A满足:90°彡AS 150°,所述指握部的内表面在轴截面上的张角为B,B满足:B彡15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型持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设有通孔作为用于固定采血针并使采血针管塞穿刺端伸入到所述筒体内部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将所述持针器主体的筒体内部与外界导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型持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体与所述持针器主体可拆卸地固定的一端设有尾尖,所述持针器主体上的相应位置处设有凹槽,所述尾尖伸入到所述凹槽中。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型持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中设有用于卡接采血针静脉穿刺端的卡位。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型持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指握部为由所述筒体的侧壁向外侧扩展延伸而形成的圆台体形结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型持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体与所述持针器主体可拆卸地固定的一端设有尾尖,所述指握部外侧顶部与所述筒体之间设有凹槽,所述尾尖伸入到所述凹槽中。
【文档编号】A61B5/154GK204121027SQ201420052218
【公开日】2015年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26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26日
【发明者】胡成平, 雷鸣, 彭明勇, 徐立新 申请人:广州阳普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