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急危病重患者院内转运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87204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一种急危病重患者院内转运车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重症医学医疗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急危病重患者院内转运车,包括转运担架、转运车框架、滑动装置、导轨、平移升降平台结构、减振装置和车轮,转运担架设置在转运车框架上,转运担架和转运车框架之间设置有相配安装的滑动装置和导轨,转运担架和转运车框架滑动连接,转运车框架上设置有平移升降平台结构,转运车框架下设减振装置,减振装置下设车轮,转运框架被分为9个功能区块,功能区块一至功能区块九从上向下从左向右排列。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结构简单,转运车框架功能区块设计合理,方便急救设备、物品及药品及辅助工具的使用,能够提高急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性,满足临床的急危重症患者转运需求,提高工作效率。
【专利说明】一种急危病重患者院内转运车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重症医学医疗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急危病重患者院内转运车。

【背景技术】
[0002]中华医学会危重症专业委员会相关指南中明确提出1、重症患者的转运应使用符合要求的转运床;2、重症患者的转运需配备监护治疗设备及抢救药品;可在临床工作中大部分医院还是普通平车转运车急危重症患者。分析原因急危重症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疾病发展变化快,转运途中可发生多种并发症,随时可能出现病情变化,需要抢救。所需的急救设备、物品及药品较多,对于病情复杂的急危重症患者增加了医疗分析。目前临床缺乏一种可以同时满足急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所需的急救设备、物品及药品的转运车。
实用新型内容
[0003]为要解决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急危病重患者院内转运车。
[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急危病重患者院内转运车,包括转运担架、转运车框架、滑动装置、导轨、平移升降平台结构、减振装置和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运担架设置在所述转运车框架上,所述转运担架和所述转运车框架为分离式,所述转运担架和转运车框架之间设置有相配安装的所述滑动装置和所述导轨,所述滑动装置安装在所述转运担架和所述转运车框架之间,所述滑动装置包括连接杆和设置在所述连接杆两端的2个滑轮,所述滑轮具有定位锁紧结构,所述导轨分别安装在所述转运担架的下表面和所述转运车框架上表面对应位置,所述转运担架和所述转运车框架滑动连接,所述转运框架包括侧框和底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所述平移升降平台结构,被分为九个功能区块,所述功能区块一至所述功能区块九从上向下从左向右排列,所述转运车框架下设所述减振装置,所述减振装置下设所述车轮。
[0005]所述转运担架包括担架本体、护栏、连接卡扣和和保护带,所述护栏设置在所述担架本体两侧,所述连接卡扣设置在所述护栏底端,所述保护带由螺钉固定在所述担架本体两侧。
[0006]所述平移升降平台结构包括平移升降平台、前连杆、前铰座、中连杆、油缸、后连杆、后铰座和基础平台,所述平移升降平台和所述基础平台平行设置,所述前铰座有2个对称设置在所述基础平台前端,所述后铰座有2个对称设置在所述基础平台后端,所述前连杆和所述后连杆均有2个对称与所述平移升降平台前端和后端铰连接,所述前连杆与所述前铰座铰连接,所述后连杆与所述后铰座铰连接,所述中连杆前端分别与所述前连杆铰连接,所述中连杆后端与所述后连杆铰连接,所述前连杆的下端铰链所述油缸活塞杆。
[0007]所述功能区块一放置储氧瓶、高压输气管、氧气流量表、氧气压力表和吸氧装置柜,所述功能区块二放置注射泵、吸氧终端、负压吸引终端和电源板,所述功能区块三放置呼吸机,所述功能区块四放置多功能监护除颤仪和心脏复苏仪,所述功能区块五放置工具箱,所述功能区块六放置急救药品箱,所述功能区块七放置急救物品箱,所述功能区块八放置蓄电池,所述功能区块九放置负压吸引泵。
[0008]所述车轮有4个,4个所述车轮装有联动锁紧装置,每个所述车轮设置有独立的锁紧装置。
[0009]所述担架本体两端设置折叠把手。
[0010]所述护栏可折叠。
[0011]所述保护带采用深色防水面料,所述保护带为2组,所述保护带两端分别缝制子母扣,所述保护带两端通过子母扣连接粘合。
[0012]所述吸氧装置柜分为两层,第一层放置吸氧管,第二层放置吸氧面罩。
[0013]所述电源板包括呼吸机电源板、注射泵电源板、多功能监护除颤仪电源板和心肺复苏仪电源板,所述呼吸机电源板、所述注射泵电源板、所述多功能监护除颤仪电源板和所述心肺复苏仪电源板并排设置。
[00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结构简单,转运车框架功能区块设计合理,方便急救设备、物品及药品及辅助工具的使用,能够提高急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性,满足临床的急危重症患者转运需求,提高工作效率,规范临床操作,使用范围广,便于推广。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0016]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
[0017]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0018]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0019]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图。
[0020]图6是平移升降平台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转运担架,2、转运车框架,3、滑动装置,4、导轨,5、平移升降平台结构,6、减振装置,7、车轮,8、侧框,9、底板,10、担架本体,11、护栏,12、连接卡扣,13、保护带,14、储氧瓶,15、高压输气管,16、氧气流量表,17、氧气压力表,18、吸氧装置柜,19、注射泵,20、电源板,21、负压吸引终端,22、负压吸引终端,23、呼吸机,24、多功能监护除颤仪,25、心脏复苏仪,26、工具,27、急救药品箱,28、急救物品箱,29、蓄电池,30、负压吸引泵,31、平移升降平台,32、前连杆,33前铰座,34、中连杆,35、油缸,36、后连杆,37、后铰座,38、基础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1、2、3、4、5和6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做出说明。
[002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急危病重患者院内转运车,包括转运担架1、转运车框架2、滑动装置3、导轨4、平移升降平台结构5、减振装置6和车轮7,其特征在于转运担架1设置在转运车框架2上,转运担架1和转运车框架2为分离式,转运担架1和转运车框架2之间设置有相配安装的滑动装置3和导轨4,所述滑动装置3安装在所述转运担架1和转运车框架2之间,所述滑动装置3包括连接杆和设置在所述连接杆两端的2个滑轮,所述滑轮具有定位锁紧结构,所述导轨4分别安装在转运担架的1下表面和所述转运车框架2上表面对应位置,转运担架1和转运车框架2滑动连接,转运担架1和转运车框架2间既可横向滑动,也可纵向滑动,转运框架2包括侧框8和底板9,底板9上设置有平移升降平台结构5,转运框架2被分为九个功能区块,功能区块一至功能区块九从上向下从左向右排列,转运车框架2下设减振装置6,减振装置6下设车轮7转运车,框架功能区块设计合理,方便急救设备、物品及药品及辅助工具的使用和放置。
[0024]转运担架1包括担架本体10、护栏11、连接卡扣12和保护带13,护栏11设置在担架本体10两侧,护栏11可折叠,护栏11折叠收起时,方便病人挪动病患,并方便上下转运担架,立起时,可以防止病患跌落,连接卡扣12设置在护栏11底端,进一步稳定转运担架1和转运车框架2的连接,保护带13由螺钉固定在担架本体10两侧,保护带13采用深色防水面料,保护带13为2组,保护带13两端分别缝制子母扣,保护带13两端通过子母扣连接粘合,结构简单,可以进一步防止病患跌落,特别是躁动病人。
[0025]功能区块一放置储氧瓶14、高压输气管15、氧气流量表16、氧气压力表17和吸氧装置柜18,吸氧装置柜18分为两层,第一层放置吸氧管,第二层放置吸氧面罩,功能区块二放置注射泵19、电源板20、负压吸引终端21和吸氧终端22,电源板20包括呼吸机电源板、注射泵电源板、多功能监护除颤仪电源板和心肺复苏仪电源板,呼吸机电源板、注射泵电源板、多功能监护除颤仪电源板和心肺复苏仪电源板并排设置,功能区块三放置呼吸机23,功能区块四放置多功能监护除颤仪24和心脏复苏仪25,多功能监护除颤仪24集合了除颤仪、监护仪、心电图机的功能,功能区块五放置工具26,功能区块六放置急救药品箱27,功能区块七放置急救物品箱28,功能区块八放置蓄电池29,功能区块九放置负压吸引泵30,能够提高急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性,满足临床的急危重症患者转运需求,提高工作效率。
[0026]平移升降平台结构5包括平移升降平台31、前连杆32、前铰座33、中连杆34、油缸35、后连杆36、后铰座37和基础平台38,平移升降平台31和基础平台38平行设置,前铰座33有2个对称设置在基础平台38前端,后铰座37有2个对称设置在基础平台38后端,前连杆32和后连杆36均有2个对称与平移升降平台31前端和后端铰连接,前连杆32与前铰座33铰连接,后连杆36与后铰座铰37连接,中连杆34前端与前连杆32铰连接,中连杆34后端与后连杆36铰连接,前连杆32的下端铰连接油缸5活塞杆,平移升降平台结构5保持有平行四边形运动机构的特征,使平移升降平台31具有水平和垂直移动的功能,平移升降平台31可以带动其上的多功能监护除颤仪24提升至担架本体10同一平面,方便使用。
[0027]车轮7有4个,4个车轮7装有联动锁紧装置,方便紧急情况下车轮的迅速锁紧,保持转运车保持稳定,每个车轮7设置有独立的锁紧装置,在联动锁紧装置失灵时,仍能保持转运车整体稳定。
[0028]担架本体10两端设置折叠把手,方便医护人员抬发转运担架。
[0029]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急危病重患者院内转运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转运担架、转运车框架、滑动装置、导轨、平移升降平台结构、减振装置和车轮,所述转运担架设置在所述转运车框架上,所述转运担架和所述转运车框架为分离式,所述转运担架和所述转运车框架之间设置有相配安装的所述滑动装置和所述导轨,所述滑动装置安装在所述转运担架和转运车框架之间,所述滑动装置包括连接杆和设置在所述连接杆两端的2个滑轮,所述滑轮具有定位锁紧结构,所述导轨分别安装在所述转运担架的下表面和所述转运车框架上表面对应位置,所述转运担架和所述转运车框架滑动连接,所述转运框架包括侧框和底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所述平移升降平台结构,所述转运车框架被分为九个功能区块,所述功能区块一至所述功能区块九从上向下从左向右排列,所述转运车框架下设所述减振装置,所述减振装置下设所述车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急危病重患者院内转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运担架包括担架本体、护栏、连接卡扣和和保护带,所述护栏设置在所述担架本体两侧,所述连接卡扣设置在所述护栏底端,所述保护带由螺钉固定在所述担架本体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急危病重患者院内转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移升降平台结构包括平移升降平台、前连杆、前铰座、中连杆、油缸、后连杆、后铰座和基础平台,所述平移升降平台和所述基础平台平行设置,所述前铰座有2个对称设置在所述基础平台前端,所述后铰座有2个对称设置在所述基础平台后端,所述前连杆和所述后连杆均有2个对称与所述平移升降平台前端和后端铰连接,所述前连杆与所述前铰座铰连接,所述后连杆与所述后铰座铰连接,所述中连杆前端分别与所述前连杆铰连接,所述中连杆后端与所述后连杆铰连接,所述前连杆的下端铰连接所述油缸活塞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急危病重患者院内转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区块一放置储氧瓶、高压输气管、氧气流量表、氧气压力表和吸氧装置柜,所述功能区块二放置注射泵、吸氧终端、负压吸引终端和电源板,所述功能区块三放置呼吸机,所述功能区块四放置多功能监护除颤仪和心脏复苏仪,所述功能区块五放置工具箱,所述功能区块六放置急救药品箱,所述功能区块七放置急救物品箱,所述功能区块八放置蓄电池,所述功能区块九放置负压吸引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急危病重患者院内转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有4个,4个所述车轮装有联动锁紧装置,每个所述车轮设置有独立的锁紧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急危病重患者院内转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担架本体两端设置折叠把手。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急危病重患者院内转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护栏可折叠。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急危病重患者院内转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带采用深色防水面料,所述保护带为2组,所述保护带两端分别缝制子母扣,所述保护带两端通过子母扣连接粘合。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急危病重患者院内转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氧装置柜分为两层,第一层放置吸氧管,第二层放置吸氧面罩。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急危病重患者院内转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板包括呼吸机电源板、注射泵电源板、多功能监护除颤仪电源板和心肺复苏仪电源板,所述呼吸机电源板、所述注射泵电源板、所述多功能监护除颤仪电源板和所述心肺复苏仪电源板并排设 置。
【文档编号】A61G1/02GK204106364SQ201420280113
【公开日】2015年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27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27日
【发明者】李国强, 燕朋波, 孙亮, 李国锋 申请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后勤学院附属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